㈠ 中醫如何治療神經性皮炎
中醫認為,神經性皮炎多為濕熱邪毒侵襲所為,當以清熱利濕,活血散結為治,外治法直接作用於局部,能較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下面是我為你整理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方法
(1)風濕熱型:皮損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陣發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宜清熱祛濕、疏風上癢,常選用消風散或疏風清熱飲加減。
(二)血虛風燥型:皮損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舌質淡,脈沉細。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常選用四物消風飲或止癢合劑加減。
(三)脾虛濕盛型:皮損呈暗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脹納差、便溏,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脈濡緩。治宜健脾除濕,常選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四)肝鬱化火型:皮疹色紅,心煩易始或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下,舌邊尖紅,苔薄白,脈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清熱養血,方用瀉肝安神丸或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或用斬癢湯,水煎服。
患神經性皮炎的徵兆
一、皮損狀況:本病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陣發性劇癢,患者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日久則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
二、自發症狀:神經性皮炎患者的自覺症狀通常為陣發性的劇癢,該瘙癢症狀在夜間尤為嚴重,會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睡眠。
三、多發部位:神經性皮炎大多會發生在患者的頸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罕見者會發至全身。
四、疾病病程:神經性皮炎為慢性皮膚病,症狀也會時輕時重,並且在沒有完全治癒之前很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
神經性皮炎治療方法
1、避免刺激,如局部反復搔抓、熱水燙洗,洗滌劑的使用等不良刺激。忌刺激性飲食如酒、濃茶、咖啡及辛辣食物。
2、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情緒波動,或神經衰弱明顯者可給予安眠鎮靜類葯物。
3、止癢,可給予抗組胺類葯物、靜脈及局部封閉治療,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硬膏及焦油等制劑。
4、物理治療,包括淺層X線照射,同位素32磷、90鍶敷貼,液氮冷凍、鐳射、磁療、蠟療、礦泉浴及光化學療法。
神經性皮炎注意事項
雖然神經性皮炎病因未明,但是神經性皮炎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煩躁、憤怒、焦慮等,對控制病情、減少復發不無好處;不要飲酒、喝濃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有胃腸道功能失調者,應該及時予以糾正;貼身穿的衣服,宜選擇柔軟的棉織品,不要穿戴較硬或多毛的衣物;出現瘙癢時,盡量不要搔抓。如果奇癢難忍,可用冷毛巾適當冷敷,或者立即用葯。請注意,千萬不可用熱水燙。
神經性皮炎患者需遵從醫囑,堅持用葯,不可以為不癢了即自行停葯。一般癢止後,應該再繼續用葯兩個星期。
猜你喜歡:
1. 結節性癢疹有效治療方法
2. 治療慢性濕疹的葯方
3. 中醫美容的養生知識
4. 中醫養生食療知識
5. 神經性皮炎吃什麼葯
㈡ 從記事起右肩膀有幾個疙瘩,時常癢,看過醫生,也用過不同的葯,都沒有治癒,之前的醫生說過是神經性皮炎
問題分析:
1.如果結節明顯、局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做冷凍治療。2.如果較多或較平坦,僅以瘙癢為主,可外塗維A酸軟膏,每天兩次。3.如果僅有深色的斑,瘙癢,可外塗中葯膏,如冰黃膚樂軟膏、丹皮酚軟膏等,不要長期抹激素葯,避免加重色素沉著。
意見建議: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㈢ 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是一種以劇癢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結節性癢疹【病因】未明。可能與蚊、蠓、臭蟲等昆蟲叮咬及局部刺激有關。有人認為本病是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的一種類型。 【臨床表現】多見於成年女性,好發於四肢身側及手足背部。初起為數目不定的淡紅色丘疹,逐漸擴大到黃豆至蠶豆大小紅褐色或灰褐色半球形結節。表面粗糙呈疣狀,陣發性劇癢,因搔抓而有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慢性病程。 【診斷】根據好發於四肢身側,伴有劇癢的疣狀結節皮損特點進行診斷。鑒別丘疹性蕁麻疹,肥厚性扁平苔蘚等。 【結節性癢疹的組織病理】表皮角化過度棘層肥厚棘細胞水腫表皮突向真皮不規則增生形成假上皮瘤狀真皮內血管擴張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結節中央或邊緣有增生的神經組織 【治療】 (一)一般治療 改善衛生條件,防止昆蟲叮咬,去除有關誘因,避免局部刺激。 (二)外用葯物 可選用含止癢的皮質激素霜或酊劑(參照神經性皮炎)。小片皮損,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加等量潑尼松龍或2%苯甲醇作皮損內注射。也可試用三氯醋酸、石碳酸局部塗搽。 (三)內用葯物 抗組胺葯,其他鎮靜劑及普魯卡因靜脈封閉以減輕癢感,亦可用反應停(25mg,每日2次)。孕婦禁用。中葯可用消風散加減及針灸治療。 (四)物理療法 如冷凍、電烙、激光療法 (五)其他 對單個皮損可考慮手術切除。
㈣ 結節性癢疹能根治嗎
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1](prurigo nolaris)又稱結節性苔蘚(lichen nolaris),是一種以劇癢結節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成年女性。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馬疥」相類似。如。諸病源候論〃疥候記載:「馬疥者,皮肉隱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趙炳南老醫生稱本病為「頑濕聚結」。
疾病治療
西醫採用內服抗組織胺葯物及鎮靜安眠葯物,嚴重時可使用乙雙嗎啉、反應停、雷公藤及皮質醇等葯物。局部外用皮質醇軟膏外貼,也可局部封閉、冷凍治療。中醫採用中葯洗浴等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一)一般治療 改善衛生條件,防止昆蟲叮咬,去除有關誘因,避免局部刺激。
(二)外用葯物 可選用含止癢的皮質激素霜或酊劑(參照神經性皮炎)。小片皮損,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加等量潑尼松龍或2%苯甲醇作皮損內注射。也可試用三氯醋酸、石碳酸局部塗搽。或往每一個結節處打曲安奈德針,但要注意用葯量,特別是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要慎用。
(三)內用葯物 抗組胺葯,其他鎮靜劑及普魯卡因靜脈封閉以減輕癢感,亦可用反應停(25mg,每日2次)。孕婦禁用。中葯可用消風散加減及針灸治療。
(四)物理療法 如冷凍、電烙、激光療法
(五)其他 對單個皮損可考慮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