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身上經常長一些小血點,是什麼原因
每個人應該都有這種感受,可能會發現身上某處出現小紅點,但是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的人就怕會不會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但是幾天後它又自己下去了。所以小紅點也不是什麼大毛病,不必緊張。下來我們來說說究竟是什麼原因吧。
一、身體缺乏維生素
有的人體內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可能就會導致小紅點的出現,要注意補充維生素。比如多補充維生素B,平時多吃蔬菜水果。缺乏維生素,不止會引起這些問題,還有大的問題,所以要注意營養均衡。小紅點不要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就會好的。
小紅點的出現有的暗示了疾病的發生,有的也沒有什麼事情。如果你的身體很健康,然後出現小紅點,那就不會有大問題,可能就是身體缺乏維生素了。如果你身體原本就有些疾病,那就要留心了,要去醫院看看。
② 皮膚上的紅點是什麼
一般的很小的就是因為身體缺少血小板,或者是毛細血管破裂,如果嚴重需要內考慮皮膚問容題了。
1、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
2、牛皮癬的早期症狀一般都以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為主,隨著病情的發展,其會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因為就是說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牛皮癬的三大臨床特徵。
3、紅色或紫色的皮膚上發現點是瘀斑症狀。紅點開始出現在腿上,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外傷,劇烈咳嗽等會導致毛細血管滲入皮膚的粘液膜,表現為皮膚上的小紅點。
③ 想問一下這個皮膚情況很多地方都有這個像小血🩸板的紅點!是什麼病症
你這種情況應該是血痣。
血痣一般是指紅痣,它是由局部的血管增生引起的。其病因沒有明確說法,但是皮損本身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血痣的症狀表現:
血痣的表現主要是在上肢和軀干,胸腹部表現是凸起來的紅色腫塊,就像針尖大小或者綠豆大小的紅點。通常紅痣是多發的,軀干、四肢比較多見,為鮮紅色的或者櫻桃色的半球狀隆起的小丘疹,早期可以是平的,一般1-5毫米直徑大小。
大多數用手去壓都會褪色,松開又恢復原樣;少數壓之不褪色的、不變色的,它是因為有纖維組織增生造成的。
血痣的常見原因:
屬於血管瘤,很多人身上都有。是血管發育過程中出現畸形而造成的,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也沒任何症狀,不用太過擔心。
血痣的解決方法:
1、對於處理血痣,觀察更為重要,因為部分毛細血管痣可以自行消退,個別會逐漸長大。
2、如果血痣長得比較大,輕輕的摩擦都可能弄破造成出血,需要處理。手術、激光、冷凍、電灼或者是局部注射等均可治療血痣。
④ 皮膚出現紅點,像毛細血管出血的小點,怎麼回事
皮膚上有小紅血點,大夫說是毛細血管瘤,沒什麼事?他說這是正常的早衰現象,沒什麼事專?可是我屬剛26,現在皮膚感覺老化的很快,有什麼解決的辦法么?皮膚早衰是不是代表我要很快衰老了?那可怎麼辦啊?大夫說沒事,並沒有說怎麼解決,有沒有好的方法恢復啊,另外我其他的器官是不是也容易出現早衰的現象啊?請針對我的情況指教,謝謝了皮膚上的紅點一般情況下可能是:血管痣或者血管瘤,並且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不論哪種情況,都與皮膚早衰是不相及的事情。 血管痣:與血管有關系。由於真皮或皮下血管組織增生過度形成的。血管痣常在出生時就有。顏色鮮紅、紫紅或暗紅,大的可占據面大部分。血管痣也有分別的;大小形狀不同、表面平滑的血管痣;還有一種就是皮膚表面的小動脈擴張的結果,周圍會發散絲狀的,類似蜘蛛腳,俗稱蜘蛛痣。皮損為境界清楚、形狀不規則的持久性斑片,呈紅色,與正常皮膚表面一平,壓之可部分或完全褪色,無浸潤。
⑤ 皮膚上有小紅血點是什麼原因
皮膚上有小紅血點,一般是皮膚過敏或者蚊蟲叮咬造成的。
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專兩層,表皮在皮膚表面屬,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發層兩部分。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組成角質層,脫落後就成為皮屑。生發層細胞不斷分裂,能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生發層有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線損傷內部組織。
原因yuán yīn是對事物所以如此的解釋。出自《水滸傳》第四十四回:「原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舡,嗔怪這提調官催並責罸他,把本官一時殺了。達成事項之目的,理由,需要,可能,即目的因。如建房的原因是為了遮風避雨;構成事物的材料、元素、子系統具有的特質或屬性,成為所構成件本身的特質或宏觀表達(作用),即質料因。如因為磚石具有堅固的特性,所以用磚石來建房(比較堅固耐用)。
⑥ 皮膚上像血一樣的紅點,這是什麼病
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回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答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建議: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重病的徵兆.
⑦ 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根據您的敘述,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 ,不用太擔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有很多,比較復雜. 血常規主要是檢查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關引起紅色血點的慢性 疾病. 建議您還是要找醫生或專家看看, 可能會解釋的更清楚,權威. 功能性子宮出血與您的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沒有多大關系,它常表現為月經周期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這類方面.給您提供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的食療方如下: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功能補中益氣,養血止血。主治氣虛功能性月經出血過多。 2.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每日一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 下面的僅供您參考,對照.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 英文縮寫 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N 0.3~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E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B 0~0.01(0~1%) 淋巴細胞 L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M 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 1.14- 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⑧ 皮膚上出現紅色血點為什麼
皮膚上有小紅點,臨床上多考慮櫻桃狀血管瘤,也稱為老年性血管瘤。本病為老年血管退行性病變,也屬於老年體征。常表現在成年以後,皮膚開始發生變化、老化,真皮內毛細血管的異常增生。
本病多見於20歲以上的成年人,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好發於前胸、後背、頸部及四肢近端,很少發生於頭面。
初發皮損,猶似小瘀點或小紅點,顏色呈鮮艷紅色,以後逐漸增大,逐漸高起,增大到米粒或綠豆大小,半球狀隆起的紅丘疹,表面光澤,稍大些可達到黃豆大,一般不會再長大,觸之柔軟,無自覺症狀,皮膚病理顯示真皮內毛細血管擴張及新生的毛細血管。
皮膚上的小紅點,還應考慮紫癜,為小紅點或紫紅色小斑點、斑丘疹,壓之不褪色,可能與血管的脆性增加或血液系統疾病有關,可以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四肢多見。建議患者到醫院的皮膚科,經皮膚科醫生的詳細檢查,明確診斷。
⑨ 全身出現象出血點樣的紅色小點,是怎麼回事
身上突然出現很多小紅點,不痛不癢,很可能是皮膚小出血點。 出血點的特點是直徑不超過二毫米,不高出皮膚表現,加壓時不退色,也無明顯感覺。 根據你的描述,不是過敏性的皮疹,皮疹的特點為高出皮膚,壓之退色,並有癢感等。所以應考慮為出血點。 皮膚出現小的出血點或瘀斑常提示止血功能發生了異常改變。 人體的止血功能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三者共同完成。任何一方有病變都可導致出血現象的發生。 引起皮膚出血點的疾病有: 一、血管性疾病: 如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 過敏性紫癜——為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症,使管壁通透性增加,不僅有皮膚出血點和水腫,還可累及其他內臟和器官,而出現腹痛、關節疼痛和血尿、蛋白尿等。 某些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症、缺氧及中毒等也可損害毛細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血細胞從管壁間隙流出,還可使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這些情況都可導致出血。 二、血小板異常: 血小板數量過少及功能衰退也會導致出血。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國性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紫癜等。 三、凝血因子缺乏: 當凝血因子缺乏時,在皮膚血管破裂後血液不易凝固而形成瘀斑。由於大部分凝血因子都在肝臟合成,且需要維生素K參與,故當肝臟病變或維生素K缺乏時,往往容易出血。 其他如慢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常有一些異常物質干擾正常凝血過程,故也會有出血現象。 發現皮膚出血點,建議及時做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⑩ 皮膚上有小紅血點是什麼原因 皮膚上有紅點是什麼病
【導讀】: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皮膚上為什麼會有一些小紅點,而且還是很頻繁的,那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不是得什麼病了?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皮膚上有小紅血點是什麼原因
一般的很小的就是因為身體缺少血小板,或者是毛細血管破裂,如果嚴重需要考慮皮膚問題了。
1、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 *** 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 *** 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用太擔心。
2、牛皮癬的早期症狀一般都以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為主,隨著病情的發展,其會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因為就是說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牛皮癬的三大臨牀特徵。
3、紅色或紫色的皮膚上發現點是瘀斑症狀。紅點開始出現在腿上,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外傷,劇烈咳嗽等會導致毛細血管滲入皮膚的粘液膜,表現為皮膚上的小紅點。
皮膚上有紅點是什麼病
一點點的紅點不用太在意,如果很嚴重就需要及時就醫。
1、經常性的皮膚上面有紅點很可能就是由於內出血引發的,這是白血病的典型症狀之一。
2、皮下出血,初起時鮮紅,漸漸變成紫色->黃褐色,最終消失。皮下出血細如針尖的,稱為瘀點。較大的稱為紫癜。
3、這些都是以小的,堅硬的形式出現,或褐紅疙瘩。皮膚纖維瘤是由於纖維細胞軟組織的積累造成的。他們往往發現於腿和軀干。如果發生瘙癢或疼痛,應該及時報告醫生。
4、如果皮膚上只是出現了個別的小紅血點並沒有伴隨著痛癢的情況出現,可能只是普通的血管瘤或者血管痣,對我們皮膚的健康來說,只是非常普通的皮膚色素沉澱,然而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5、一般情況下,可能是由於血小板的問題產生的,但是由於數量不多,可能對我們身體來說並沒有影響,也不要引起自己的恐慌,只要在正常情況下,對於它進行觀察就可以了。可以對這樣的部位進行 *** ,就會自行消失。
如何護理身體皮膚
1、攝取充足和必需的營養物,飲食要多樣化,避免偏食,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豐富的食品。
2、應保證充足的睡眠,皮膚更新及呼吸的時間主要在晚上10點至凌晨2點左右,所以避免熬夜,對皮膚健康很重要。
3、堅持經常運動,增強體質。經常注意飲水。皮膚細嫩滋潤程度與其水份含量密切相關。當人體水份減少時,會出現皮膚干、皮脂腺分泌減少,從而使皮肝失去彈性,甚至出現皺紋。因此,為了肌膚的健美應每天堅持適量的飲水。
4、運用合適的護膚品,堅持白天做兩次面部清潔,還要使用護膚霜補充適當的油分和水分,讓皮膚潔凈與滋潤。晚上潔膚一定要徹底,先用溫水、洗面奶徹底清潔面部的皮膚,再用不含酒精的化妝水進一步潔膚及補充水分,然後在面部薄而勻地抹滲透性強的滋潤晚霜,並適當地熱敷,讓其營養滲透到皮膚深層。
5、選擇護膚品的原則是根據皮膚屬性,根據時間和氣候。例如乾性皮膚的人,要選用適合乾性皮膚的護膚品,不能選用適合油性皮膚的護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