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膚癢經絡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膚癢經絡

發布時間: 2023-02-19 09:36:31

❶ 皮膚瘙癢的調理方法

親愛的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很開心,和大家再次相聚在這里,由於近段時間天氣炎熱,雨水也特別的多,悶熱遇到雨水,空氣中散發出一種濕熱,讓人總有一種濕答答的感覺,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很多人就爆發了蕁麻疹,風疹塊,還有的是皮膚過敏,總而言之,許許多多的皮膚病,頻頻發作,打針吃葯,暫時緩解,過了兩天又卷土重來,把人弄得苦不堪言。

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最近我接到這方面的咨詢比較多,前來調理的客人中也有很多是渾身瘙癢的症狀。所以今天晚上我針對皮膚瘙癢這方面的調理方法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我們皮膚病最常見最普遍發作的就是濕疹和蕁麻疹,濕疹呢,一般我們都叫做濕熱疹,一提到濕熱,也許大家都會想到,今年我們這段時間的天氣,連續下了幾天的大暴雨,突然之間就出了大太陽,這種又有濕又有熱的天氣,是不是讓我們覺得非常不舒服?這種濕遇到熱作用於我們的人體,就會讓我們產生很多的症狀。

我們體內的風、寒、暑、濕、燥、熱,六種邪氣不可能單獨存在,現代人的體質一般都是兩種或者三種邪氣同時存在,特別是濕邪、寒邪、風邪,這三種邪氣他很難是以一種形式存在,比如說我們很少有人看到一個人,只有濕邪或者只有寒邪,或者只有風邪,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濕寒,風寒,濕熱,我們發現邪氣都是兩兩存在,特別是濕氣重的人,往往容易感受熱邪,這就是我們中醫裡面講的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氣最容易影響我們人體經絡和氣血的運行,也最容易影響我們體內排熱的通道,所以往往是濕氣重的人,特別是小孩,如果吃飯不好,睡覺不好,體內會產生痰濕,會引起咳嗽,高燒不退,這個時候去看醫生,醫生會給我們診斷成肺炎,其實這都是因為濕熱過重,或者脾胃運化不好,所導致體內痰濕,脾胃為生痰之器嘛!你吃的食物,如果第一時間不能把它給運化掉,那麼會容易產生痰濕,所以濕和熱是共存的,特別是對於濕疹,一般如果是單純的濕,沒有外在的熱的影響,很難讓我們皮膚表面出現瘙癢,比如濕疹,發癢發熱,包括高於皮膚的丘疹等等,這些症狀,就是告訴我們體內有濕的同時,肯定會並存熱邪,只有熱才能讓我們體內的濕產生往外排的這種功能,那麼在整個排的過程中會產生症狀,這種症狀就會出現瘙癢,或者出現高於皮膚的丘疹,我們稱這種症狀為濕疹,也可以說是濕熱疹,所以說我們在調理濕疹時,一定要以清熱利濕為主,我們不能只利濕不清熱,如果只利濕的話,濕疹好不了,所以講到這里,只想告訴大家,濕疹一定不是因為單純的濕而引起的,一般都是濕熱共存而引起的症狀,濕疹它也分為慢性的和急性的,急性的濕疹一般發病比較快,比較急,皮膚上會有丘疹,紅斑,水泡,或者是糜爛。好了之後一般不留疤痕。

我們調理過的,其中一個客人,每年的夏天都會復發一次濕疹,每年都要去醫院打好多好多的針,但是第二年的夏天一定會復發,而且一年比一年厲害,去年夏天腳上和腹部又長滿了水泡,她每天中午都過來艾灸,後來大概持續了一個月左右,隔三差五的就會過來,一直堅持著,沒有去醫院掛水,打針,吃葯,後來就完全恢復,今年也一直沒有復發。

慢性濕疹是由急性濕疹轉化而來,說明我們體內很早以前已經有濕熱,當這些濕熱表現出症狀的時候,我們只治表,就是說我們把這個症狀調理好了以後,沒有長期鞏固,沒有去治本,沒有從根本上祛除我們體內的濕熱,久而久之,邪氣到達臟腑,傷及內臟,當第二次復發的時候,比第一次還要嚴重,再發展下去,我們發現之前也許你的濕疹是季節性復發,後來就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會復發,這個時候就轉成了慢性濕疹,治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慢性的濕熱疹會在皮膚的周圍留下一些明顯的,或者不太明顯的疤痕,去年夏季也調理過這樣的一個客人,兩個手臂的陽面,也就是手臂朝陽那一面外側,我們中醫上叫做手三陽, 都長滿了濕熱疹,據說這個濕疹已經持續了好多年,每年的夏季都會復發,這就證明她的體內不僅僅有濕,還有熱,因為到了夏季雨水增多,濕氣加重,外界的濕氣侵入她的體內,和她體內原有的濕氣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這一種濕熱疹,經過一個療程的調養,排濕加上瀉熱,不僅調好了她的濕熱疹,運化失調的脾胃也好了,肚子瘦了幾圈。

另外一種引起皮膚瘙癢的,最常見的也許就是蕁麻疹了,蕁麻疹也俗稱風疹塊,風疙瘩,風包。這種病發起來的時候呈片狀,也就是一片一片的像天上的雲,發病也非常快,有的人到了春天就不敢出門,只要風一吹,大片大片的就出來了!有的人用手撓撓就會出現片狀紅疹,起初多發於四肢,後來會發展到腹部,頸部,非常癢,掛水吃葯總不能除根,有些人每年都要復發幾次。

蕁麻疹臨床的案例做的比較多,去年到今年短短的一年就調理了十多例,其中的一例癢的特別厲害,到了晚上癢的更厲害,根本無法入眠,他就堅持過來刮痧,全身刮痧,癢的厲害的時候,哪裡癢就先刮哪裡?經過一個夏天的調養,今年恢復正常。

今年的天氣由於雨水特別多,濕疹更加肆意妄行,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發她得了蕁麻疹,吃葯沒用,都癢得快發瘋了,本來一天吃一粒的葯,她都想吃兩粒了,不管什麼方法,只要止癢都可以,由此可見,他都癢到什麼程度了?當時我看了以後在後面跟帖說刮痧可以幫助到他,第二天他就來刮痧了,第一天刮痧,就出了很多黒痧,做完之後覺得舒服很多,當第二次幫她刮痧的時候,我們的刮痧師傅都不敢颳了,因為刮出來的都是一塊一塊黑色的,越刮越多,當時我不在店裡,他們就給我發微信,說是不是還能刮,我知道這是體內的毒素,往外排,排完之後就會好的。建議他第二天過來做艾灸,培元固本。也許太癢的原因吧!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堅持下來,做了好幾天,面色有原來的灰暗也轉成了紅潤,癢也解決了,只可惜幫她把症狀解決了以後這幾天又忙的沒有時間過來了。其實預防大於治療,做了幾次之後,只是給他解決了症狀,體內的濕和熱還沒有完全清除,還有他的體質太弱了,一定要加強培元固本,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標本兼治,如果這位朋友能聽到我的今晚的講座,還是希望您這個三伏天堅持做一下調養,以免明年再復發讓您痛不欲生的蕁麻疹。

好了,有的家人要說了,魯老師,你啰啰嗦嗦講了這么多,那這些皮膚病問題該如何來調理呢?下面我就針對一些調理的方法和大家做一些講解。

剛才呢,我也講到我們的濕疹也好,蕁麻疹也罷,都是因為我們身體裡面的濕邪碰到了熱邪才產生的一種濕熱疹,在調理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要排濕,還要瀉熱。那我一般選擇的解熱的方法呢,都是進行刮痧,如果說在發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她會很癢,我們可以選擇在患處及患處的四周進行刮痧,往往是我們刮完之後,當時癢就解決掉了,然後我們可以選擇大椎,肩頸,曲池委中處刮痧,如果他的舌尖很紅,可以選擇手三陰手三陽刮痧,就是我們的整條手臂,因為我們的肺經,大腸經,心經,小腸經都在我們的手臂上,肺主皮毛,皮膚上有毛病,首先去找肺,肺大腸相表裡,大腸經也要通,舌尖紅說明她的心火很旺,心與小腸相表裡,刮心經和小腸經,可以瀉心火。

如果舌頭的兩邊很紅,我們就以肝膽經為主刮痧,我們可以從腋下開始,刮到我們的腳趾,疏肝理氣降肝火。

艾灸的穴位,我們可以選擇大椎配湧泉,合谷配三陰交。

大椎穴我們都知道它具有清熱的一個功效,當我們偶感風寒高燒不退的時候就可以選擇艾灸大椎穴,合谷穴在中葯當中,它相當於黃錢,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它可以清我們上焦的熱,經常艾灸合谷,對我們臉上油膩,還有青春痘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所以平時你有事沒事的時候都可以按壓,或者是艾灸合谷穴,它可以幫助您美容!三陰交和湧泉都是脾經上的穴位,它可以清下焦的熱,特別是三陰交,他是脾經肝經和腎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具有滋陰健脾,利濕清熱多重功效。一般我們在保健艾灸的時候也經常選用這個穴位。

所以說當您的蕁麻疹或者濕疹發作的時候不是特別癢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選擇這樣的穴位來瀉熱。

那如果特別癢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曲池加血海,或者是百蟲窩,曲池加血海這是所有皮膚病都有用的,兩個大穴,包括我們的牛皮癬都可以選擇這兩個穴位,它利濕止癢,百蟲窩這個穴位,我們只要看到這個幾字,就可以想到有100個蟲子在爬一樣,所以說它對治療特別特別癢的一些皮膚病,功效特別好。因為這個穴位他就在血海穴上一寸的地方,所以我們在灸血海穴的時候就可以把百蟲窩給灸一灸。

如果濕氣比較重,我們可以選擇陰陵泉配承山穴,三焦俞配水分穴。

陰陵泉可以增強脾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體內產生痰的概率,而承山穴可以清除膀胱經上的濕氣。如果說我們有腳氣,或者在膀胱經上出現濕疹,或者背上有痘痘的人都可以重灸承山穴。

水分穴他主要是要把我們排濕氣的通道打開,如果水分穴,再加一個水道穴,他們可以把排除殘留在體內的水還沒有行成痰濕之前的給排出來。

具體的操作過程我把它錄成了兩段小視頻,發給大家看。

好,大家從上面兩個視頻當中呢,也看到了一些實操的過程,那麼如果你沒有時間來店裡做艾灸,在家裡呢,也可以給自己參考一下,多做幾次。需要的家人可以保存視頻,在做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向我咨詢。

最後哪還有一個問題在這里要給大家做一下講解,我們在做艾灸的過程當中,或者在艾灸之後也有的人可能會出現癢的現象。

一般這種現象分為兩種:

一種是我們艾灸半小時之後立刻就會發癢,而且會出一些高於皮膚的丘疹或者紅疹子之類的,這種人吶,屬於體內的濕熱過重。但是不一定濕熱過重的人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每一個人的體質不同,艾灸過程當中,艾火尋經也不同,經絡淤堵的程度也不太同,所以說濕熱過重的人有的會出現瘙癢,有的不會出現這種症狀,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來解決呢?首先我們可以在出現紅疹子的周圍刮痧,打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把身體別處的氣血引過來,當時這種癢就能解決,然後可以在大椎肩井曲池委中處刮痧,把這些地方打通,下次再做艾灸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再有這種症狀。

還有一種情況,在艾灸的時候不癢,回到家裡,到了晚上可能會生會有瘙癢的症狀,而且皮膚上沒有任何的紅疹子之類的,這種現象就不是單純的,是因為體內的濕熱過重了,是因為她的血虛陰虛的引起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先培元固本,而且在培元固本的過程當中,先選擇他四肢的穴位進行艾灸,比如說上次我們艾灸的脾俞,關元,神闕這些穴位,下次呢,我們可以選擇脾俞上的太白大都這些穴位。灸一段時間之後,這種症狀也會消失了。

那另外,如果說我們在病發的時候癢的特別嚴重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快速的方法來治表,如果我們的舌苔不是特別紅,熱不是特明顯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艾灸之前喝一些溫熱水,在我們的患處進行擺灸,這樣可以迅速的緩解我們的癢,當然,這只適合我們小面積的濕疹,如果是大面積的,我們擺灸的話就比較困難了,那這種情況呢?我們可以用金銀花熬水擦身子,也可以用艾草煮水來泡澡,這樣也可以暫時緩解我們的癢。

以上我給大家分享的這些方法,大家都可以學著給自己或者是家人,或者是朋友做起來,這種中醫外治的手法,它不是抗生素,就算是你的配角不算準確,手法不算到位,也沒有關系,最壞的結果也只不過是沒有達到預期的一個效果,最起碼對你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做起來,艾起來,颳起來……今年這個夏天,我們一定要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利用三伏天充足的陽氣和艾草的純陽之性,驅趕走我們體內的邪氣,同時也要做好培元固本,健脾養胃的養生作業。

❷ 疼、痛、癢、酸、脹、麻相對應的是什麼症狀

你真的了解什麼是酸、麻、脹、痛等的感覺嗎?它們又按警示你哪些亞健康的狀態,需要引起重視,避免更嚴重的擴展?帶大家深入了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秘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

1、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2、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3、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4、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5、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6、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那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痛」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先來看看結構。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里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黃帝內經》是這么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

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二、痛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里邊是一個甬字,「甬」,什麼意思呢,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三、癢

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里,陽與人的生命關系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里旁里,說明什麼呢?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癢,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

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癢呢?長傷口時,人會癢,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癢。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癢,也就有人發明了癢癢撓這種工具。那這種癢,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癢。

對於皮膚癢,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癢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癢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癢,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四、酸

酸字的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qūn。酉,在天乾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里,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

我覺得,酸其實和癢一樣,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時,枸杞也是強腎的佳品。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五  、脹

脹是肉月旁+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哪裡不舒服常按哪裡,氣血通常脹自消。

六、麻

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里一個林。怎麼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麼情況下會感覺麻了?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麼關系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那在中醫里,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匯聚,那到好。關鍵是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

今天,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醫角度,帶大家深入了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秘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由文可見,人體和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傳播中醫養生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擁有健康,享受快樂!

❸ 為什麼拍打身體時皮膚會癢

順著經絡走行的部位進行敲打,往往會出現發癢,是由於敲打後經絡部位氣血循環加速,氣血上升,但氣上升的速度比血上升的速度快,為中醫里的氣到血未到。

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敲打經絡後皮膚毛孔開放,經絡中淤積的代謝產物及毒素順著毛孔排出,對毛孔形成一個刺激,有的人皮膚感覺比較強,就會出現癢的現象,一般繼續敲打一段時間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3)皮膚癢經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因氣溫降低,人體為了保證散熱的減少,皮膚的毛細血管床部分關閉,皮膚的血流量減少,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隨之減少,皮膚的濕度下降,表現為皮膚乾燥,而乾燥更易導致皮膚的瘙癢。

解決皮膚瘙癢症狀不僅要依靠護膚品和葯物的支持還應該注意補水,而白開水是消毒和補水的最佳良葯,尤其早晨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上一杯溫的開水有助於解除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現象非常普遍,跟人們在外面生活飲食有關系,由於人們大多在外上班,飲食都不規律,新鮮的蔬菜吃的比較少,有很大的影響,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新鮮蔬菜。

❹ 為什麼推經絡會癢灸的時候不癢

濕氣、寒氣大的人:一通經絡就會身上癢,起小米粒。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來的,有些人的皮膚是比較的敏感的,所以才是會出現你這個瘙癢的現象出現的,等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就是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的,盡量的是不能過度的用力推皮膚的。如果艾灸之後不癢沒有感覺你可能是開始艾灸的時候,這個過程主要是熱感的傳遞,也就是說你剛剛接觸艾灸,你對艾灸最初的認識就是發熱,有的人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燙,也有的人表現為全身性的熱感,就好像有個小暖爐在熏烤自己的身體。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本身體內的濕寒比較重,所以在一開始艾灸的時候,對熱的感受力並不強,甚至有一部分人都皮膚都已經出現燙傷了,還沒有感受到這種熱力的傳遞,這主要是本事體質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艾灸的原理是通過調動我們身體的氣血直達病灶,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因此艾灸開始起效的時候,沖擊病灶耗費氣血比較厲害,身體短期內就會感覺供應不上,此時,有的人會表現出頭暈,有的人會感覺疲勞想睡覺,有的人甚至還會表現出失眠。
實際上這都是我們的身體在自我修復的一種表現,是我們的正氣和邪氣正在激烈對抗,而一定的睡眠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加快組織的修復。所以你不需要過於擔心,堅持一段時間以後,身體氣血慢慢充足了,就會逐漸好轉。

❺ 患者在晚上加班時會手腳麻木渾身瘙癢中醫怎麼辨證

一、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二、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三、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四、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五、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六、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黃帝內經》是這么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二、痛tòng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里邊是一個甬字,甬,什麼意思呢,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三、癢yǎng 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癢呢長傷口時,人會癢,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癢。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癢,也就有人發明了癢癢撓這種工具。那這種癢,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癢。 對於皮膚癢,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癢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癢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癢,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qūn。酉,在天乾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 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里,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 我覺得,酸其實和癢一樣,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時,枸杞也是強腎的佳品。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五、脹zhàng 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六、麻má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那在中醫里,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匯聚,那到好。關鍵是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個皮字。疲字的主義:懈怠,不起勁。皮在中醫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醫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從外在表現出來,比如疲軟等,是看得見和摸得著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無能。缺少什麼當然是缺少氣血啊。與疲不同,乏,多為身體內在的感覺。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乏,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不能說,我今天很疲。如果說我很疲乏,則是指身體由外到內都打不起精神來。疲和乏都與我們氣血不足有關。解決的方法,需要綜合調理了。這與我們前面說的各種症狀相比,相對嚴重些。 總之,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❻ 皮膚瘙癢中醫十大治法(轉載)

一、表散風寒止癢法:

肺氣不足,風寒客於肌膚,衛陽被遏,與營熱相搏,不得外泄,邪中於經,身癢而發風團疹。《證治准繩》曰:「汗出當風」。風結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疹。寒主收引,皮毛緻密,邪氣外達,身癢搔之隨起風團疹塊,並有惡寒,無汗,發熱,舌苔白,脈浮緊,而形成蕁麻疹,每遇冷風而加重。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黃湯加減。

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

二、疏散風熱止癢法:

衛外不固,風邪侵襲,客於皮毛腠理之間,郁久化熱,風熱相搏,身熱發癢,出現紅色粟粒狀丘疹,多發在四肢外側背部,春夏為重。《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曰:「少陽有餘,病皮痹癮疹」。每晚瘙癢不休,影響睡眠,搔破血跡結痂,落痂復起,舌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以疏風清熱、透疹止癢。

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防風、荊芥、薄荷發汗解表,使風熱從汗而解;梔子、黃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蟬蛻、地膚子、牛蒡子疏風解肌透表疹;連翹、當歸、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黃、芒硝通里泄熱,使風熱毒邪表裡分消而解。

三、搜風化濕止癢法:

風、濕、熱合邪,濕熱鬱蒸,旁走四肢,手足關節脹癢,起紅硬塊疹,搔破流血水,結痂破裂,滲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處而成濕疹,舌紅苔膩微黃,脈數。《諸病源候論》曰:「邪氣客於皮膚……,由涼濕折於肌中之熱極,熱結成赤疹也」。

治以清熱祛風化濕。

方用當歸拈痛湯加減。

防風、荊芥、羌活宣透關節之風濕;升麻、葛根升清氣上行,散肌肉風濕;蒼術、白術健脾燥濕;苦參、黃芩、黃柏燥濕清熱;豬苓、澤瀉、白蘚皮、茵陳利小便而滲濕;當歸活血補血;黨參、甘草補養正氣,使侵淫濕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濁止癢法:

清升濁降,乃是生理常態。因體表陽盛,蒸騰汗出,復感風邪,阻遏氣機,清濁失調,表裡阻塞,絡脈阻滯,外邪不透,清陽不升,而發癮疹。《傷寒序例》曰:「風氣相搏、必發癮疹。」風邪內不得泄,結於腸胃,陰濁不降,大便乾燥,胸中煩熱,身熱瘙癢,搔之起紅色風團疹塊,壘成條,熱起冷伏,舌紅苔燥,脈數。

治以升清降濁,斡旋氣機。

方用升降散加味。

蟬蛻、僵蠶升陽中之清氣;大黃、姜黃降陰中之濁陰,加荊芥、防風、地膚子宣散疏風透疹。

內外通和,雜氣風毒得泄,濕疹自消。

五、益氣活血止癢法:

因脾虛肝鬱,肺氣不足,常自汗出,風邪乘虛結於皮毛腠理之間,外不宣透,內不得泄,身癢搔而起風塊疹。多發於胸背,上午為重,舌淡苔薄白,脈虛。《諸病源候論》曰:「夫人陽氣外虛則汗多,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

治用益氣固衛。

方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解肌調和營衛;黃芪、黨參、益氣固衛;防風、荊芥、白蘚皮、地膚子散風透疹止癢。

六、滋陰潤澡止癢法:

陰虛風燥,營血不足,外感風邪,或熱燥化風,風熱相搏,結於肌膚,午後發熱,肢節煩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飲,身癢或呈現?蕾風,或無疹身癢,入暮為甚。舌紅少苔,脈細數。巢元方說:「夫人虛,風邪客於營衛,溢於皮膚之間,與虛熱並,故游奕遍體,狀若蟲行也。」

治以滋陰潤燥,涼血和營。

方用當歸飲湯加減。

當歸、白芍養血潤燥;生地、何首烏滋陰潤燥;丹皮、地骨皮清熱涼血和營。有疹加白蘚皮、地膚子散風透疹,使陰血旺盛,瘙癢自除。

七、溫通經脈止癢法:

腎陽虛氣化無力,脾陽虛運化失調,復感風寒濕之邪,客於肌膚,阻滯脈絡,外不透達,內不宣暢。身微癢起白色大塊風團疹,遇冷則甚,四肢不溫,舌淡嫩,脈細數。形成寒濕??風。即現代醫學的血管神經水腫性蕁麻疹。巢元方說:「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癢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則癢痛」。

治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方用當歸四逆湯加減。

桂枝、細辛溫經通脈,散表裡之邪;當歸、白芍補血養營;甘草、大棗甘溫益脾氣;荊芥、防風驅血中之風;白蔻溫脾燥濕;蒼術燥濕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濕。

脈絡通暢,氣血充盛,風寒濕邪得除,癢疹消失。

八、清熱解毒止癢法:

因蚊、蚤、蜘蛛、毒蟲等叮咬皮膚,毒邪內侵。《外科正宗》曰:「惡蟲乃稟陰陽毒種而生,見之者,勿觸其惡……凡有所傷,各尋類而推治」。蟲叮咬釋毒,侵結於皮絡,郁久發熱,搔之起紅潤硬塊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發熱汗出更重,痛癢交加,舌紅脈數。

此屬毒熱結於皮絡,治以清熱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湯加減。

升麻、防風、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癢止癢;大黃、黃芩泄熱解毒,使熱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風除濕解毒止癢法:

巢元方說:「濕癬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濕多風少,故為濕癬也,其里亦有蟲」。因血熱濕盛,復感風邪,風與濕相合結於陽絡,郁久風勝,則化為蟲,發生對稱性癢疹,如兩肘、腋、腘窩等處。痛癢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漸擴大面積,而成濕癬,舌紅苔膩,脈數。

治以清熱除濕,搜風解毒。

方用濕癬解毒飲。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蟬蛻搜風通絡,以解風毒;黃柏、黃芩、銀花、連翹泄熱以清熱毒;白蘚皮、海桐皮、苦參、蒼術、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絡燥濕殺蟲以解濕毒。

久服濕癬自愈。

十、搜風解毒活血止癢法:

風熱郁於皮膚腠理之間,化毒為蟲,皮膚作癢,發生塊疹成片,硬如牛領名曰牛皮癬。厚而乾枯,色白而癢,搔起白屑,逐漸蔓延全身,舌紅而干,脈洪數。乃風熱血燥,不能充養肌膚所致之干癬證。《諸病源候論》曰:「干癬但有匡廓,皮膚索癢……毒氣多濕氣少,則風沉入深,故無汁為干癬也,其中亦生蟲」。

治以搜風清熱解毒活血。

方用宣風換肌散加減。

荊芥、防風、羌活搜經絡之風,黃芩、黃連、梔子清熱泄肺胃之熱邪;丹皮、當歸、川芍、桃仁、紅花涼血活血以散風(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生地、首烏滋陰養血,潤肌膚以除瘍,白蘚皮、蟬蛻、烏蛇善治各種癬瘡。

❼ 皮層發癢是經絡不通嗎

這個中醫主要認為是氣血循環不好,血熱風燥導致的。建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可以吃點中葯消風散。

❽ 「酸、麻、脹、癢、痛、木」,6種感覺,是氣血經絡的「晴雨表」

對中醫 養生 來說,身體的「氣血虛實、經絡暢通」這兩個問題,是比較關注的。可是,氣血到底是否充足、經絡是否暢通,普通人只能猜測。

但是,掌握氣血的虛實情況,以及經絡的暢通與否,卻能直接指導 養生 的重點。如果氣血充沛了,我們當然就無需再進補,而重點關注經絡的暢通,或者身體機能的鍛煉。

經絡氣血,在中醫的診法里,需要「望聞問切」四診法綜合來判斷。比如面色的變化,眼神的變化、以及舌苔脈象的變化。這些診法相關的知識,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並非任何人可以一蹴而就的。

但是,四診法是「醫」的技能,對普通人來說,自我感覺就是最好的條件。俗話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我們完全可以從一些自我感知上的變化,來幫助判斷自己氣血經絡的真實情況。

但是,這些自我感覺里,也有很多「迷霧」需要撥開,才能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清楚的認知。

總的來說,如下6個自我感覺,如果能綜合判斷,必能對氣血經絡有個比較清晰的掌握:

1、麻: 「麻」這個感覺,應該是任何人都有過體味的,比如蹲廁所太久了,我們就會說「腳都麻了」。如果不是因為體位的原因,也有這種感覺,大多是氣血運行引起。更詳細地說來,「氣」能順利通過,而「血」相對被阻塞嗎,這是因為「無形之氣」和「有形之血」的區別決定的。

2、木: 生活中,我們常把麻和木連起來說,比如中午趴在桌子上午睡,睡的時間稍微長點,就會說「胳膊都麻木了」。其實,「麻」和「木」是有所區別的,前面說了,「麻」是氣能過血不能過,而「木」則是氣血都不能流暢通行了。

3、酸: 這個感覺也是大部分人有過的感覺,比如高強度的 體育 運動,或者參加重體力勞動後,我們常有小腿肚、腰背發酸的感覺。現代科學認為,之所以肌肉會有「酸」的感覺,是「乳酸」的原因。

如果並非勞累而有「酸」的感覺,中醫認為,這表明經絡是暢通的,但氣血卻稍微有點不足,可以從補益氣血著手。所以,運動之後的肌肉酸,休息之後就慢慢平復了;

4、脹: 脹也是很常見的一個感覺,只是和上面說的三種比起來,大多情況下更被我們關注。簡單地說,「脹」這個感覺主要和經絡不通有關。比如我們用一條軟水管,當水源不斷供水,而出水閥關閉的情況下,水管就會在某個地方「脹大」。

我們感覺到的「脹」其實也和這個差不多,雖然提示經絡不通,但從氣血方面來說,主要還是在「氣」。比如消化不好的肚子脹,大多會有點噯氣、放屁,基本都是「氣」多了,以及經絡不大通暢。可以從疏通經絡,理氣行氣來調理;

5、痛: 相信誰都「痛」過,小時候不小心摔一跤,膝蓋擦破點皮出點血,切菜時不小心割破手指,都會有「痛」的感覺,也是辨識度最高的一種感覺。如果沒有那些外部因素而覺得「痛」,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大多是經絡不通、尤其是營血方面的問題更多一點。

比如常常見的風濕痹症,俗話說的「老寒腿」之類,基本都是經絡不通引起的。提示我們需要疏通經絡氣血了;

6、癢: 「癢」這個感覺看似普通,其實范圍最廣。比如我們小時候上山打柴,接觸到一些毛毛蟲之類的,皮膚會發癢;甚至某些時候,坐在家裡無緣無故也會皮膚發癢等。當然,「癢」這個感覺大多數情況無需處理,抓幾下、摸幾下也就過去了。

如果是皮膚有點小傷口、在癒合結痂時感覺到附近有點發癢,這可是好現象,說明氣血正在過來,也就是正氣來了、幫助破損處復原。其它莫名其妙的皮膚發癢,中醫用「皮膚蟻行」來形容,需要注意,有可能是經絡阻塞,氣滯血瘀的情況,

總之,「麻、木、酸、脹、痛、癢」這6種感覺,是每個人都會接收到的身體信號,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視為經絡氣血的「晴雨表」,通過對這些自我感覺的分析,更好地掌握自己經絡氣血的真實情況,從而指導 養生 調理。

❾ 身體哪幾個地方發癢,是短命的徵兆

我們都知道皮膚癢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了,而導致皮膚癢出現的現象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因為衣服中進入了頭發然後導致皮膚瘙癢,還有可能是因為吹風時間太久,然後身體有些敏感,從而有瘙癢的現象發生,而有哪些皮膚瘙癢的現象值得我們去重視呢?


第三條:感覺下身癢

這個其實大部分是出現在女性之中的,有的女性會因為婦科炎症等出現下身瘙癢的症狀,而女生的外陰瘙癢也是在婦科疾病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但是假如出現了一定要去減緩,不能一直拖著不管,最後成了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