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常規檢查項目包括什麼
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
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葯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❷ 血常規化驗單都主要看什麼指標及各個指標的意義
1.紅細胞(rbc):男性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為3.5x10^12~5.ox10^12/升;
2.血紅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紅細胞平均壓積體積(mcv):80-100飛升;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紅細胞平均直徑(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11.5%~14.5%。
註:上述單位有時用英文符號表示,如l(升〕、fl(飛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這些參考值,就可以對照各自的檢驗結果是否正常。如結果與參考值有差異,這有何意義呢?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病態下的
rbc和
hb可出現分離。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
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生變化。
例如,連續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雖然rbc及hb增多的臨床意義不如減少常見,病情也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很有臨床意義的。
嚴重的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樂氏四聯征、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絕對數量明顯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增多的意義,而臨床上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更常見,且病情嚴重、復雜。
一般情況下,血液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精確,因此常以hb作為優先的參考指標。成年男性
hb小於
120克/升(女性小於
110克/升)為貧血。臨床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為4級:輕度,hb小於正常值但大於90克/升;中度,hb小於90克/升但大於60克/升;重度,hb小於60克/升但大於30克/升;極度,hb小於30克/升。
貧血又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3個月以後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可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rbc與hb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由於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可出現輕度貧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
rbc
與
hb
含量下降,這些屬於生理性貧血,在臨床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給予對症治療可獲得改善。
❸ 皮膚過敏血常規檢查
皮膚過敏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紅斑、丘疹、風團。可以伴隨胃腸道反應,比如嘔吐回、腹瀉、腹痛,嚴答重可以伴有休克症狀。皮膚過敏的措施如下:
1、我們需要脫離過敏原,比如你對花粉或者對油漆過敏,你就必須脫離當時的環境,有油漆或是花粉植物多的地方;
2、要加速過敏原的排泄,比如多飲水,如果身上或衣服中粘上過敏原,就必須要清洗,必要時還要換衣服;
3、要給予抗過敏治療,以抗組胺葯物口服為主,嚴重可以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❹ 驗血,血常規檢查對皮膚病有用嗎
有用的。血常規可以看出是不是有過敏。
當然,針對不同皮膚病還有一些深度的血液化驗。
❺ 血常規各項指標怎麼看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
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葯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范圍】
新生兒:(6.0~7.0)×1012/L
嬰兒:(5.2~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紅蛋白(Hb)
【正常參考范圍】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3、血細胞比容(HCT)
【正常參考范圍】
男40%~50%;
女35%~45%。
4、白細胞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5、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范圍】
中性粒細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1%~5%)
嗜鹼性粒細胞B0~0.0l(0~1%)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單核細胞M0.03~0.08(3%~8%)
6、血小板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100~300)×109/L
(5)皮膚過敏查血常規主要看什麼擴展閱讀:
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 ①增多見於精神因素(沖動、興奮、恐懼、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紅細胞代償性增生(氣壓低,缺氧刺激;長期多次獻血)。②減少見於妊娠、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對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性增多見於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腫瘤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減少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見於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③合成障礙,見於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血常規
❻ 皮膚過敏抽血化驗單
這個是血常規化驗。都很正常。對於皮膚過敏只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❼ 請問一下皮膚過敏,化驗血常規影響嗎
溫馨提示:回復只是給您提供參考意見,不能代替臨床診斷。最後確診還請到相關醫院就診:
不會影響的,放心。
❽ 血常規檢查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血常規又叫「全血細胞計數」。顧名思義,就是統計單位體積血液中各種血細胞的數量。血液中的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大類。血常規是醫學上最常用的一種實驗室檢測手段,是醫生診斷某些疾病的重要的依據。
3.血液科疾病:白血病、紫癜等
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及其比例等,對於血液病的診斷和初步篩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身體器官問題:判斷有無脾功能異常
當各種肝病導致的脾功能亢進的時候,往往白細胞和血小板會減少,所以,對於肝病患者來講,血常規也非常重要。
除外這些,其實血常規在各個科室都有應用,其作用也不僅僅局限於以上疾病的判斷和鑒別,不要小看血常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