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07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mms://winmedia.cctv.com.cn/wwwwxinwen/2007/02/wwwwxinwen_300_20070226_90.wmv
這是央視的視頻,復制到下載框就可以下
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226/107880.shtml在線收看
重播CCTV新聞頻道
02-27 21:30 (周二) 「感動中國」特別節目
今晚(26日)7時54分,又一個「感動中國」的時刻到來了,9位個人和1個群體獲得「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榮譽稱號。此外,中央電視台的頒獎典禮還將向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英雄群體--中國工農紅軍表達特別的致敬。
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詞】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
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詞】
10年時間,1.5萬多枚炸彈,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彈,就已經驚心動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
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頒獎詞】
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聖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詞】
風華正茂時已經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的大氣象。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詞】
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元效益,這就是一個工人的成就。
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這位朴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頒獎詞】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詞】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後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
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頒獎詞】
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B. 東莞厚街醫院院長怎麼聯系啊
打電話去聯系
C.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及詳細事跡 ,一定要詳細!!!!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分類:心靈棲息地
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1940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房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醫院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醫院,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醫院。
在趙華瓊的醫院里看病會比其他醫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買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賣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醫院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衛生部部長高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醫療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醫院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房,可現在房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輔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市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輔導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輔導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輔導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130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醫療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群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192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192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300萬元人民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2005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1997年國慶,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醫療,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天安門。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D. 求分別症狀以根治!慢性濕疹 希望能詳細辯證`~後方子~!醫者父母~功德無量~~
看樣像是濕熱蘊接,血虛風燥,我先開一方,你吃兩劑試一下,有效再找我,
烏梢蛇18 僵蠶18 馬齒莧45 敗醬草15 連翹15 土茯苓30 萆薢15 黃芪10 當歸12 丹參25 白術10 桑枝15
E. 廣東醫科大學郵編多少
廣東醫科大學的郵編:524023/523808 。
廣東醫科大學(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廣東省湛江市,並在東莞設立校區,是一所以醫學為主要辦學特色的涵蓋醫、理、管理、法、工、文、經濟學等7個學科門類的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至2016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設有研究生學院、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院、護理學院、葯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教學部等15個學院(部),開辦23個普通本科專業。
(5)東莞皮炎周建國醫者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有教職工19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396人,博士生導師29人,碩士生導師489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高校優秀輔導員等10人。
校訓:
立志立德,求真求精。寓意為醫者應當志存高遠,懷有遠大的目標,同時不忘職業道德—醫德;為醫者,也要努力追求真理,探索真知,求真務實,實事求是,醫學知識與技能要精益求精。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東莞市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等市廳級重點實驗室9個。
學術資源:
根據2016年4月該館官網顯示,廣東醫科大學圖書館累積館藏文獻總量274.77萬余冊,其中紙質文獻總量167.32萬冊,電子文獻總量107.45萬冊。
F. 東莞哪裡有老中醫
大嶺山沒有。只有市中醫院有老中醫。提前一天電話預約掛號,22238348。掛號費100元(何老中醫),另外幾個返聘專家50元。不過太忙了,輪到你也就給你個幾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