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母豬身上有鐵銹一樣的滲出物,拜託老師指點.急急急!!!!
1:《鐵銹一樣的滲出物》部位、是片狀或是汗毛孔?疑慢性附紅細胞體、皮炎等;2:母豬詳細情況?有病,抓緊治療;3:仔豬不行就用人工乳喂養+治療。
㈡ 仔豬身上有鐵銹色出血點是什麼病
一、黴菌毒素中毒
黴菌毒素中毒具有慢性中毒的特點!
能直接引起皮膚出血的黴菌毒素主要是黑葡萄穗黴毒素。在無毛或少毛皮膚部位出現出血點。臨床另一種常見的皮膚出血發生在種豬,尤其是經產母豬與大齡公豬,在其頸背部出現沿背中線分布的大量出血點,時間稍長成為密布的針頭大黑點,但是患豬食慾、體溫正常。人們常常誤認是附紅細胞體病,須仔細鑒別。
黴菌毒素導致保育豬急性脊髓炎(背部皮膚對稱性出血點)
黴菌毒素的防制措施:把好飼料關,合理使用脫霉劑,修復受損的免疫系統。
二、過敏反應
過敏原會刺激皮膚發生皮炎濕疹、等皮膚表層組織炎症反應,當炎症侵害到皮膚深層組織,多發生耳根、下腹部、背部、四肢內側等皮膚處,此時皮膚出現紅腫發炎,其後發生米粒至豌豆大的扁平紅色丘疹症狀。
三、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只感染家養豬,不感染野豬。各種品種、性別、年齡的豬均易感,但以仔豬和母豬多見。慢性附紅細胞體病豬表現為消瘦、蒼白,有的出現蕁麻疹型或病斑型變態反應,一般在腹部皮下可見出血點。
防治:
1、注射用三氮脒,3-5mg/kg體重,肌肉注射。病重豬群除用注射用三氮脒外,同時肌注長效土黴素。嚴重貧血的豬群補充補鐵合劑、VB12、VC等,療效明顯。
2、預防:在該病流行季節可在飼料中添加附抗或土黴素等,可有效預防本病發生。
㈢ 母豬身上起紅斑是什麼病
豬「紅斑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的皮膚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豬只體表的不同部位出現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紅色或紅紫色斑點,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死亡率較低、飼料轉化率降低等特點。
發病原因
豬「紅斑病」是多種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豬群的一種綜合性皮膚性疾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免疫抑制性疾病為主要原因
在諸多的豬傳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較多,對機體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對豬「紅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弓形體的「帶蟲免疫」、慢性豬瘟和慢性豬附紅細胞體病等。
體外寄生蟲和體表細菌的感染
夏季天氣非常炎熱,環境衛生不易控制。如果消毒不嚴格,飼養管理不科學,就會使體表病菌和體外寄生蟲大量滋生,再加上蚊子、蠅子、不幹凈注射器等機械性傳播,皮膚性疾病就會大量發生。
過敏性皮質炎
由於蚊蟲的叮咬,體表病菌所分泌的毒素的刺激等原因,皮膚出現粉紅色斑塊,表現出過敏性或溢出性皮炎、毒素性皮炎等病症。
診斷要點
發病豬只體表出現許多散在的突出體表呈「粉紅色、紅紫色」的斑點狀丘疹,首先由後臀部位出現,並隨著病程的延長,紅斑點丘疹向軀體的不同部位蔓延,如肩胛部、夾背部、耳朵、腹下、四肢等。嚴重時斑丘可覆蓋全身各處。
病豬皮膚出現的斑點狀丘疹,開始呈粉紅色,直徑大小為2毫米~6毫米的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隨著病程的延長,斑點狀丘疹的「中心」會出現黑紫色區域,並逐漸蔓延變大,相互間融合成一片,嚴重者還會逐漸潰瘍。如果周邊環境控制不好,常並發疥蟎、癢蟎、滲出性皮炎等,病豬出現摩擦牆壁、表皮有油脂性物質出現等症狀。
病豬會出現採食量下降,漸進性消瘦,飼料轉化率降低,皮毛粗長,體表蒼白,個別出現黃染、發熱、便秘或腹瀉等病症。
病豬最後多因「營養不全」而衰竭死亡或繼發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桿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等並出現死亡。
綜合防治
對於本病的防治,在臨床上有多種方法,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結合實際,從幾個方面簡要歸述如下:
飼養管理方面
加強飼養管理,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在天氣悶熱、斷奶、免疫、子豬閹割、豬群轉欄時,在飲水中添加維多利,減少應激,增強機體抵抗力,尤其要注意飼料質量、疫苗免疫、溫濕度變化等。
環境衛生方面
加強環境衛生措施,定期進行交替消毒,加強豬場環境和豬舍消毒滅蚊工作。將病豬集中隔離在遠離健康豬群的地方,進行飼養和治療。此外驅蟲保健工作也必須慎重。
葯物控制方面
(1)在飼料中添加抗病毒I號粉(2袋/噸飼料)+恆福特(6袋/噸飼料)+強力黴素(250ppm)+魚腥草散(按推薦劑量使用),連用混飼10天~15天;同時做好豬群驅蟲工作,在飼料中添加伊干二凈,以控制寄生蟲病的發生。
(2)症狀較嚴重的豬,可推薦使用恆豐強阿莫西林+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維生素C+地塞米松,混合肌注,一天一次,連續3天,患病豬皮膚上斑點會逐漸消失,同時用長效土黴素、長效頭孢噻呋等控制繼發感染,進而可有效控制本病。
㈣ 母豬生產後身上發紅是怎麼回事
養豬過程中豬皮膚發紅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下面小編就引起豬皮膚發紅的常見疾病種類的發病特徵,預防及治療做下闡述:
1)豬附紅細胞體病又稱「紅皮病」。病豬精神不振,食慾下降,體溫升高至40 ℃以上,全身皮膚潮紅或紫紅色,四肢特別是耳朵邊緣發紫,時間長可能出現壞死,毛孔處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尿色變深,呈黃色;發病初期皮膚上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發病中期紅點變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鐵銹色斑點;後期病豬貧血,皮膚和黏膜蒼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2)防治方法。目前本病沒有疫苗預防,只能用葯物防治:①三氮脒(血蟲凈),本品毒性較大,安全范圍窄,5mg/kg 肌注,每次間隔48 h,一般注射2次即可;②長效土黴素注射液,0.1~0.2 ml/kg 肌注;③10%鹽酸多西環素,每噸飼料添加1 kg,連用5~7天。
㈤ 母豬皮膚紅點,是啥病,見圖
看豬體表,環境應該做的不錯,但可能豬住的環境太濕,濕度過大。導致一些細菌的入侵,應該做好消毒的同時,還應適度的通風換氣。保持一定的乾燥度!環境太濕,細菌易滋生!
㈥ 豬皮膚發紅潰爛什麼病
該病俗稱豬癩、疥瘡,是豬皮膚病中最普遍和最嚴重的一種,嚴重版的疥癬不但影響豬體增重,還權可造成豬的應激反應。患豬劇癢,磨蹭,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脫毛、結痂,並常在豬眼周、頰部、耳根、背部、體側和股內側皮膚肥厚處,形成皺褶和龜裂。防治:經常保持豬舍清潔乾燥,豬群不應擁擠,豬舍要通風良好,冬季勤換墊草,經常讓豬曬太陽,豬圈半個月消毒1次。發現本病後,豬舍、飼具等要用20%石灰乳或5%熱火鹼水等進行徹底消毒。對病豬常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1)用2%敵百蟲溶液噴灑豬體或洗擦患部,每周一次。(2)伊維菌素按每公斤體重0.3毫克的劑量皮下或肌肉注射,效果極佳。(3)用柴油下腳料、廢機油塗擦患部,每天一次。
㈦ 母豬身上起紅斑
: 豬「紅斑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的皮膚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豬只體表的不同部位出現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紅色或紅紫色斑點,
㈧ 母豬背上有紅點是怎麼回事
母豬背上出現紅點的原因很多,附紅細胞體病、豬丹毒、濕疹、圓環病毒、鏈球菌病、急性型豬瘟、皮炎腎病綜合征、豬肺疫等均會導致母豬身上出現紅點,應該對症下葯治療。其中附紅細胞體病的高發期為夏秋季,起初臀部和背部出現紅色斑點,最後整個豬身都為紅色,發病嚴重時可使豬死亡。濕疹引起的紅點呈扁平狀,夏季常發,與潮濕有關。
1.附紅細胞體病易引起紅點,這種疾病高發期是夏季和秋季,因為這兩個時節蚊蠅及吸血動物多。起初少數豬食慾不佳,溫度39℃左右,3天左右,就會高熱42℃左右。鼻腔中流出漿液性分泌物,眼結膜蒼白貧血。有的豬呼吸加快,每分鍾達40~60次。糞便成球狀干硬帶有粘液和血液,尿少而黃,嚴重呈紅色、褐色,飲水量下降。第五天以後,耳朵由紅變紫,有些豬出現病後肢麻痹。然後臀部和背部出現紅色斑點。最後整個豬身都為紅色。此時體溫有所下降,在40℃左右,當下降到39℃以下時,豬逐漸死亡。另外弓形體和附紅細胞體,它倆都是血液原蟲病,多以隱性發病,發生於母豬及育肥豬,出血點比較大,且多集中在兩中間到背部。
2.豬丹毒會導致豬高溫,沒有食慾,精神萎靡、糞便由干到下痢。在背、胸側、頸部、四肢外面等處皮膚上有深紅色、大小不等的疹塊,逐漸變為暗紫色。用手按壓退色,不壓時又恢復原狀。
3.豬肺疫也會引起豬高熱,達到41°左右。會有停止採食、黏膜青紫、咽喉部發熱紅腫、張口喘氣。坐姿似犬、咳嗽、呼吸困難、皮膚有紅斑、紅點、鼻流膿樣黏液等症狀。
4. 圓環(2)型:皮炎腎病綜合征會有紅點現象,豬身上有紅色或者紫紅色的圓形或不規則的斑點,之後會變黑慢慢蔓延成整個丘疹。一般開始出現在豬的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其次是下腹部、前肢,最後是全身。這時豬會發熱、沒有食慾、消瘦、結膜炎、糞便呈黃色水樣、呼吸急促。
5.急性型豬瘟會引起紅點,急性型豬瘟的現象是豬突然發病,體溫達到41℃左右。這時豬的皮膚,會呈現大量的針尖密集出血點。用手指按壓依然不會退色。
6.蚊蟲叮咬過敏引起的紅點,多發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至7月份,蚊蟲活動猖獗的季節,特別是傍晚,有癢感,其他無異常,被蚊子叮咬後會出現一些過敏現象,表現皮膚出現點狀紅腫。另外還有一些葯物、疫苗過敏也會引起皮膚出現紅點。
7.濕疹引起的:呈紅色扁平狀,突出於表面,大小不一,小的可能有綠豆大小,大的可能有一元硬幣大小,常常連成片,多發生於腹部與檔部,夏季常發,與潮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