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別嘌呤醇皮膚過敏圖片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別嘌呤醇皮膚過敏圖片

發布時間: 2021-12-16 16:18:51

『壹』 皮膚過敏圖片有嗎

皮膚過敏的原因主要是角質層薄,當遇到外界刺激時就會過敏。外界刺激有季節變化、版電腦輻射、帶有刺激性權的化妝品、紫外線,這些都會讓脆弱的皮膚過敏。皮膚過敏後不吃刺激食物,不用化妝品,聽我的,使用惠民局的甘草舒敏霜,對皮膚沒有刺激,還能為皮膚補水。。

『貳』 別嘌呤醇片的注意事項

1. 個別病人可出現皮疹(3%-10%)、腹瀉腹痛(1%-3%)、低熱、暫性轉氨酶升高或粒細胞減少。停葯及給予相應治療一般可恢復。
2. 本品服用初期可施發痛風,故於開始4-8周內可與小劑量秋水仙鹼合用。
3. 服葯期間應多飲水,並使尿液呈中性或鹼性以利尿酸排泄。
4. 與硫唑嘌呤或6-巰嘌呤(6-MP)合用時,可使後者分解代謝減慢而增加毒性,硫唑嘌呤或6-MP用量應減至常用量1/4左右。
5. 不宜與氯化鈣、維生素C、磷酸鉀(或鈉)同服,因可增加腎臟中黃嘌呤結石的形成。忌與布美他尼、呋塞米、美加明及吡嗪醯胺合用,因可增加血中尿酸濃度。
6. 腎功不良的病人可使別黃嘌呤體內蓄積,使本劑的不良反應增多。
7. 可引起過敏性肝壞死、肝肉芽腫形成伴膽囊炎、膽管周圍炎、剝脫性皮炎等,常見於用葯後3-4周,應予注意。
8. 慎用於肝功能損害者及老年人。
9. 與抗凝葯雙香豆素、茚滿二酮衍生物等同用時,後者的抗凝效應增加,應注意調整劑量,防止出血。
10. 本品為肝葯酶抑制劑,與茶鹼合用時,後者清除率減少,血葯濃度增加,應注意調整劑量,防止茶鹼中毒。

『叄』 吃別嘌醇和秋水仙鹼片臉上出現皮膚過敏是不是有關

你好引起過敏的原因很多,粉塵、空氣中的花粉、塵蟎、各種食物,包括雞蛋回、芒果、花生等等,都答有可能引起過敏。可以口服氯雷他定,賽庚啶和維生素c.注意飲食.避免容易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蘑菇.草莓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肆』 過敏性皮炎圖片大全

過敏性皮炎是皮膚病中一大類病症,症狀可有紅腫、癢、痛,尤以瘙癢最為明顯,最讓人煩惱。醫學上常見過敏性皮炎的種類可分為葯疹、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皮膚劃痕症、紫外線過敏、食物過敏、化妝品過敏等類型,可以根據症狀表現來鑒別區分。
過敏性皮炎有哪些種類:
一、葯疹有些葯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及表皮鬆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多無色素沉著。西葯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黴素、磺胺類(如SMZ)、安乃近過敏。而中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為過敏原。據報道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草葯有魚腥草、鴉膽子、天花粉、冰片、大黃等。中成葯如六神丸、牛黃解毒片、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舒心片等。葯疹發生後,必須立即停用該類葯。
二、接觸性皮炎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後,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脫皮等現象出現。能使皮膚產生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首飾、表鏈、鏡架、涼鞋、化纖布料、外用葯、化學品、化妝品等。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立即尋找導致過敏的物品,並停止接觸,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的人多屬於過敏人群。
三、濕疹濕疹有明顯滲出。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這與化學製品的濫用、環境污染、三廢治理不善、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等因素有關。發病特點: A任何年齡均可發病;B可發生於體表的任何部位;C反復發作;D局部或全身可見紅斑、丘疹、水泡、糜爛、滲出、結痂、脫屑、色素沉著;E劇烈瘙癢。
四、蕁麻疹(風團、風疹塊) 定義:機體對各類刺激在皮膚上表現的一種血管神經性反應(皮下組織的小血管擴張,管壁的通透性增大,發生滲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腫)。
病因: 1、外在接觸冷、熱、日光等刺激;蚊、蟲叮咬;蕁麻、漆樹等植物; 2、內部接觸魚、蝦、海產品、蘑菇、磺胺類葯、水楊酸、青黴素、血清、寄生蟲產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經月經不調、精神緊張、疲倦、抑鬱等;四家族遺傳史(過敏體質的遺傳)。症狀: 1、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 2、出疹:患處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塊狀的浮腫性風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於周圍皮膚。
治療:可外用苓膚霜處理。

『伍』 別嘌呤醇

別嘌醇主要在痛風發作間期和慢性期使用,適用於尿酸生成過多、對排尿酸葯過敏或無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葯物(如有腎功能不全)的原發性和繼發性痛風病人,以控制高尿酸血症。

本葯也可與排尿酸葯合用,以加強療效,特別適用於痛風石嚴重而腎功能尚好的病人。

『陸』 身上皮膚過敏圖片大全

皮膚過敏會出現紅色疹子瘙癢等症狀,過敏可以來皮膚科檢查治療。

『柒』 皮膚過敏症狀圖片哪位解答一下求指點謝謝

建議可以查一下過敏源,每個人過敏的東西不一樣,平時要注意,少接觸毛發版類製品,飲食上權注意少吃海鮮類。敏感性皮膚往往在季節變化和寒冷時容易出現過敏症狀,因為此時空氣濕度及溫度變化較大,敏感性肌膚往往皮脂膜較薄,皮膚對環境的變化反應較大,因而容易出現過敏症狀。在理療皮膚之前最好先到強/韓/皮膚科找專門醫師檢查一下是哪方面出了問題,也好相應的治療。希望你採納並給個贊吧。

『捌』 別嘌醇的副作用求大師解答。

葯疹在用別嘌醇的患者中,有2%~4%的人出現皮膚、黏膜葯物
疹。葯疹形式多樣,有斑丘疹、蕁麻疹、皰疹、固定性葯疹及黏膜潰
瘍等。葯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它的發生率與用葯劑量無顯著關系,但
大劑量用葯者,葯疹常較重。葯疹的發生時間也不盡相同,短者用葯
後2~3天,長者數月後才出現。發生葯疹的病人要立即停葯,更換其
他降尿酸葯物。較輕葯疹停葯後很快消失;葯疹較重者停葯後需要對
症治療。
肝臟損害筆者發現,在用別嘌醇的病人中轉氨酶及轉肽酶升高者
約佔5%~10%,但發生真正葯物性肝損害者極少,多數患者轉氨酶
增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這些疾病有:①痛風肝臟損害,除轉氨酶升
高外,肝臟活檢發現,患者肝間質炎症,肝細胞混濁水腫,中心小葉
脂肪浸潤、沉積,周圍毛細血管膠原化等。②肥胖痛風者多,大量飲
酒者多,這些人多有脂肪肝,脂肪肝常是痛風患者轉氨酶增高的一個
重要因素。③痛風同時兼有慢性肝炎等病者也並非少見,這些肝病也
是患者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所以痛風患者服別嘌醇後轉氨酶增高時,
在停服別嘌醇一月後復查肝功能,如果轉氨酶正常或明顯降低,說明
肝功能異常可能是葯物所致,應更換降尿酸葯;如停葯後轉氨酶並不
下降,可能肝功能改變與本葯並無關聯,應另找原因。
血細胞減少在我院診治的一千多例服別嘌醇的痛風病人中,血液
中單項白血球減少者佔3%左右,遠低於國外報道的9%~15%,這可
能是與我院病人用葯量小有關;全血細胞減少發生率不足0.9%,而
且都發生在院外用葯量每天超過600mg的病人,這些病人在停葯後1~
3月,血細胞全部恢復正常。其後有5例又重新接受小劑量(每日200m
g)別嘌醇治療,均未再出現血細胞減少,證明該葯的骨髓抑制與用
葯劑量有一定關系。
其他不良反應有人報告,因為別嘌醇可阻止黃嘌呤轉為尿酸,使
尿中黃嘌呤濃度增加,黃嘌呤在酸性尿中溶解度很低,所以長期接受
別嘌醇治療,可致黃嘌呤腎石症和腎功能不全。另外,還有嘌呤醇可
誘發脈管炎的報道。
為了減少別嘌醇的毒副反應,每個接受該葯治療的病人必須進行
血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等項目的葯前檢測和葯後的定期復查對照,
發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葯,並及時治療。

『玖』 別嘌醇的不良反應

①皮疹(常為斑丘疹)、皮膚瘙癢或蕁麻疹等較常見,發生率 3—9%。重症還可能發生其他過敏性反應,如剝脫性和紫癜性病變、多形性紅斑等。一旦出現皮膚病變,應即停葯;②腹瀉、惡心、嘔吐、胃痛或陣發性腹痛等,發生率 1—3%。重症或持續存在時應作適當的對症處理;③手腳麻木感、刺痛或疼痛、乏力等末梢神經炎症狀,以及粒細胞缺乏症、貧血、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等極少見,發生率<1%;④全身過敏性血管炎,能導致不可逆的肝臟中毒,應及早發現,及時停葯。
少數人有皮疹,食慾不振,腹瀉腹痛,低熱。暫時性轉氨酶升高,粒細胞減少。服葯初期可誘發痛風,故開始4-8周內可與小量秋水仙鹼合用。劑量過大時可引起肝損害,死亡。
少數患者可有頭暈、頭痛、嗜睡、關節痛、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脈管炎、末梢神經炎、皮疹、蕁麻疹、瘙癢、脫發、皮膚及齒齦出血、口腔潰瘍、低熱等,偶可引起寒顫、高熱、腺體腫大、眼及皮膚黃染、中毒性肝炎、肝細胞壞死、腎功能衰竭、黑色尿、大泡性或剝脫性皮炎等嚴重反應。
雖然此葯可誘發中毒性肝炎,但全身性和中毒性反應並不常見。可能生成腎結石及血液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常見,有時誘發全身性脈管炎可導致死亡,此種反應通常發生在用葯數周之後(較少在治療後立即出現),表現為各種皮疹、發熱、非局限性淋巴結病和嗜酸細胞增多;皮膚反應可發展至大皰性或中毒性剝脫性皮炎;假若反應嚴重可導致腎、眼、血液及肝臟損害,包括急性肝細胞壞死。即使經過適當治療,恢復也較緩慢,且預後不定。
伴隨著全身性過敏反應可發生中毒性肝炎,甚至發展為嚴重的肝細胞壞死。給與大劑量別嘌醇後,由於腎臟損害易誘發急性大面積肝壞死而致死亡,這種病例屢見報道。
在治療期間可出現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有報告發生白內障者。
毒副作用
別嘌醇(別嘌呤醇)是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它是通過抑制該酶的活性,減少次黃嘌呤、黃嘌呤合成尿酸,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別嘌醇是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等病的常用葯物,不良反應少,比較安全,可以長期服用。但根據我們應用別嘌醇多年的觀察,該葯在臨床應用中,病人也發生了一些不良反應,故提醒病人注意以下毒副作用。
葯疹在用別嘌醇的患者中,有2%~4%的人出現皮膚、黏膜葯物疹。葯疹形式多樣,有斑丘疹、蕁麻疹、皰疹、固定性葯疹及黏膜潰瘍等。葯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它的發生率與用葯劑量無顯著關系,但大劑量用葯者,葯疹常較重。葯疹的發生時間也不盡相同,短者用葯後2~3天,長者數月後才出現。發生葯疹的病人要立即停葯,更換其他降尿酸葯物。較輕葯疹停葯後很快消失;葯疹較重者停葯後需要對症治療。
肝臟損害筆者發現,在用別嘌醇的病人中轉氨酶及轉肽酶升高者約佔5%~10%,但發生真正葯物性肝損害者極少,多數患者轉氨酶增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這些疾病有:①痛風肝臟損害,除轉氨酶升高外,肝臟活檢發現,患者肝間質炎症,肝細胞混濁水腫,中心小葉脂肪浸潤、沉積,周圍毛細血管膠原化等。②肥胖痛風者多,大量飲酒者多,這些人多有脂肪肝,脂肪肝常是痛風患者轉氨酶增高的一個重要因素。③痛風同時兼有慢性肝炎等病者也並非少見,這些肝病也是患者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所以痛風患者服別嘌醇後轉氨酶增高時,在停服別嘌醇一月後復查肝功能,如果轉氨酶正常或明顯降低,說明肝功能異常可能是葯物所致,應更換降尿酸葯;如停葯後轉氨酶並不下降,可能肝功能改變與本葯並無關聯,應另找原因。
血細胞減少在我院診治的一千多例服別嘌醇的痛風病人中,血液中單項白血球減少者佔3%左右,遠低於國外報道的9%~15%,這可能是與我院病人用葯量小有關;全血細胞減少發生率不足0.9%,而且都發生在院外用葯量每天超過600mg的病人,這些病人在停葯後1~3月,血細胞全部恢復正常。其後有5例又重新接受小劑量(每日200m g)別嘌醇治療,均未再出現血細胞減少,證明該葯的骨髓抑制與用葯劑量有一定關系。
其他不良反應有人報告,因為別嘌醇可阻止黃嘌呤轉為尿酸,使尿中黃嘌呤濃度增加,黃嘌呤在酸性尿中溶解度很低,所以長期接受別嘌醇治療,可致黃嘌呤腎石症和腎功能不全。另外,還有嘌呤醇可 誘發脈管炎的報道。
為了減少別嘌醇的毒副反應,每個接受該葯治療的病人必須進行血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等項目的葯前檢測和葯後的定期復查對照發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葯,並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