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毛茛治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毛茛治皮炎

發布時間: 2021-12-16 09:47:05

A. 花毛茛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有哪些

花毛茛的病害主要有花毛茛斑駁病毒病和根腐病等。

花毛茛斑駁病毒常寄生在塊根或種子上,生產中用帶毒種子播種或塊根栽植,長出的幼苗發病率較高。另外,也可能是生長期由蚜蟲、斑潛蠅、潛葉蠅傳播病毒到花毛茛上,引發病毒病。苗床播種過密或盆花生長期盆距過小,植株間也會相互傳染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帶毒種子、塊根、植株傳入無病區。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澆水,注意通風透光,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及時拔除病毒株,集中燒毀,減少傳播,發病初期,用68%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7.5%克毒靈水劑800倍液噴灑防治,並且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殺滅蚜蟲、潛葉蠅、斑潛蠅等傳毒昆蟲。根腐病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

主要蟲害有根蛆、潛葉蠅,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B. 毛莨皮膚接觸引起炎症及水泡,該怎麼辦

去醫院查呀

C. 花毛茛發霉怎麼辦

花毛茛發霉可以噴甲基托布津、代森鋅、多菌靈等葯劑。

這個病是屬於真菌性病害,會危害到花毛茛的葉子、葉柄、莖部、花朵等部位,甚至整個根系都會受到影響。剛開始發病時,可噴甲基托布津、代森鋅、多菌靈等葯劑,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續噴2-3次。

花毛茛蟲害以及防治:

1、斑潛蠅:幼蟲寄生在葉片中,成蟲會造成葉片上形成圓形的傷斑,受害的植株觀賞價值受損。發現蟲害後,用滅蠅胺、氯氰菊酯乳油噴灑。

2、蚜蟲:此蟲害會聚集分布在葉片上,吸食裡面的汁液,導致葉片缺水乾枯。可用50%抗蚜威、20%滅掃利乳油噴殺。

D. 毛茛的葯用價值

治瘧疾,黃疸,偏頭痛,胃痛,風濕關節痛,鶴膝風,癰腫,惡瘡,疥癬,牙痛,火眼。
①《本草拾遺》:主惡瘡癰腫疼痛未潰,搗葉敷之,不得入瘡,令人肉爛。主瘧,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縛臂上。子和姜搗塗腹,破冷氣。
②《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外用治癬癩。
③《江西民間草葯》:治偏頭痛,眼生翳膜,黃疸,鶴膝風。
④《本草推陳》:外用為皮膚刺激葯。治瘰癧,關節炎,關節結核,骨結核,支氣管喘息,及一切陰疽腫毒未潰者。
⑤《重慶草葯》:治魚口及蛇咬傷。 胃痛:鮮品搗爛敷胃俞、腎俞等穴位,局部有灼熱感時棄去;
黃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瘧疾:於發作前6小時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熱感時棄去,如發生水泡用消毒紗布覆蓋;
淋巴結結核:敷局部;翼狀胬肉、角膜雲翳:敷手腕脈門處,左眼敷右,右眼敷左,雙眼敷雙手,至起水泡止,然後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葯防止感染。 1、治黃疸:鮮毛茛搗爛,團成丸(如黃豆大),縛臂上,夜即起泡,用針刺破,放出黃水。(《葯材資料匯編》)
2、治偏頭痛:毛茛鮮根,和食鹽少許杵爛,敷於患側太陽穴。敷法:將銅錢一個(或用厚紙剪成錢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後將葯放在錢孔上,外以布條扎護,約敷一小時左右,候起泡,即須取去,不可久敷,以免發生大水泡。
3、治鶴膝風:鮮毛茛根杵爛,如黃豆大一團,敷於膝眼(膝蓋下兩邊有窩陷處),待發生水泡,以消毒針刺破,放出黃水,再以清潔紗布覆之。
4、治牙痛;按照外治偏頭痛的方法,敷於經渠穴,右邊牙痛敷左手,左邊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許,含牙痛處。
5、治眼生翳膜:毛茛鮮根揉碎,紗布包裹,塞鼻孔內,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2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葯》)
6、治火眼、紅眼睛:毛茛一至二棵。取根加食鹽十餘粒,搗爛敷於手上內關穴。敷時先墊一銅錢,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後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則去掉。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紗布覆蓋。(《草醫草葯簡便驗方匯編》)
7、胃痛:新鮮毛茛洗凈,搗爛加紅糖少許,調勻,置於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黴素瓶塞)內,倒翻貼在胃俞、腎俞2穴(或配加盲門、梁丘、阿是穴),約5min,局部有蟻行感時即棄去。如發生水泡,不要刺破(可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炎葯外敷。
8、翼狀胬肉:毛茛搗碎呈現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撓動脈寸關節的寸部,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雙眼敷雙手,至起水泡止,然後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葯膏預防感染。
9、急性黃疸:毛茛全草洗凈搗爛,敷於手臂三角肌下,8~12h起水泡,用針刺破,流出黃水後,用紗布包好。
10、淋巴結結核:鮮毛茛根搗爛,視結核大小而敷上葯,每次約敷15min,或以患者自覺有灼痛感為度將敷葯取下.
11、風火牙痛:毛茛鮮品適量,搗爛放於患牙對側的耳尖部,10min左右取下。
12、滅蛆:毛茛2.5~5kg,搗爛,放人糞坑(為1個糞坑用量)。 毛莨含有強烈揮發性刺激成分,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內服可引起劇烈胃腸炎和中毒症狀,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強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發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頭翁素,聚合後可變成無刺激作用的白頭翁素。原白頭翁素在豚鼠離體器官(支氣管、回腸)及整體試驗中,均有抗組織胺作用。浸劑或煎劑在1:100以上濃度時在試管內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1、抗菌:原白頭翁素對革蘭陽性及陰性菌和黴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如對鏈球菌(1:60000),大腸桿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製作用。
2、抗組胺作用:噴霧呼入1%原白頭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組胺而致的支氣管痙攣窒息的死亡率;並可使靜脈注射最小致死量組胺的小鼠免於死亡。豚鼠離體支乞管灌流實驗證明;1%原白頭翁素能對抗0.01%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先用1%白頭翁素後,在1-2小時內可全防止致痙量的組胺對支氣管的痙攣作用。1%原白頭翁素可拮抗組胺對豚鼠離體回腸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防治傳染性肝炎
一預防:將毛茛搗如泥狀,取0.5克左右敷於列缺穴。敷葯前先在穴位上放置有小孔的紗布1塊,小孔對准穴位,敷葯後蓋1張不吸水紙,外用綳帶包好。經24~48小時後局部出現皰疹,可塗以龍膽紫,3~4天即自行吸收;如在敷葯後8小時左右皮膚出現紅赤色時,將葯去掉亦可。據1800餘人用葯後的追蹤觀察,證明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二治療:取鮮毛茛莖根洗凈搗糊,每次用10~20克敷於列缺穴,或敷於胳下或臂部。10數小時至24小時後觀察,如已發泡即除去毛茛,用消毒紗布包紮。水泡過大可用針刺破或用注射器吸出液體。一般只敷1次。據觀察,對縮短病程,消除自覺症狀和黃疸,促進肝功能恢復,有較好效果。8例患兒治療後於1.5~5天黃疸消失,臨床症狀亦很快消失,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惟肝臟縮小多數不夠明顯;又有8例黃疸患者,治療後黃疸指數均迅速降至15單位以下,凡登白試驗大部分轉為陰性,對傳染性肝炎效果較顯著,對其它原因引起的黃疸亦能減退,但不鞏固。
治療慢性血吸蟲病
將毛莨研粉壓片(每片含生葯0.8克),日服3次,每次10片,兒童酌減,20天為一療程;或製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葯0.96克),日服3次,每次6片,15天為一療程。用於早、中期血吸蟲病患者200餘例,治後第2天即復查大便者66例,陰轉60例;1個月復查55例,陰轉27例;3個月復查57例,陰轉41例;4個月復查45例,陰轉28例。治程中部分病例出現頭昏、頭痛、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納差、乏力等副反應。
治療風濕性關節痛、關節扭傷等
取毛茛全草2~4兩,洗凈切碎,搗爛外敫。敷貼部位視病情而定:風濕性坐骨神經痛可取環跳、風市、委中、承山、昆侖等穴,每次1~3個穴交替使用;風濕性關節痛、關節扭傷、跌打損傷以及局限性肌纖維組織炎,則敷於局部。敷貼范圍約1個銅元大小。一般敷葯1~4小時,局部有燒灼感時即取下;燒灼感多發生在30~60分鍾內。用葯後1~2日局部紅腫疼痛;2日後發生水皰,疼痛加劇,應將水泡挑破,塗龍膽紫。用於風濕性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肌肉痛,關節扭傷,跌打損傷,肩周圍組織炎等共55例,敷葯1次後,疼痛消失、關節功能正常並恢復重體力勞動者41例;關節功能恢復,但重體力勞動後仍稍感疼痛者8例;疼痛減輕者4例;無效2例。
治療胃痛
取毛茛洗凈搗爛,加少許紅糖調勻,置於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黴素瓶塞)內,翻轉貼在胃俞、腎俞2穴(或加盲門、梁丘、阿是穴),局部有蟻行感即棄去。如發泡,不必刺破,任其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毒敷料保護。治療178例,經1次用葯後,有94%在2個月左右不發,6%無效。 毛茛有效部位D1通過抑制血管生成擬態相關基因Sema4D、VE-Cadherin、MMP2和Integrin β5的表達來抑制人胃癌細胞MGC803細胞粘附、細胞遷移和血管生成擬態,提示毛茛有效部位D1是一個抗胃癌血管生成擬態的候選葯物。

E. 小毛茛是什麼葯

小毛茛(學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一年生草本。簇生多數肉質小塊根,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頂端質硬,形似貓爪,直徑3-5毫米。莖鋪散,高5-20厘米,多分枝,較柔軟,大多無毛。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形狀多變,單葉或3出復葉,寬卵形至圓腎形,長5-40毫米,寬4-25毫米,小葉3淺裂至3深裂或多次細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線形,無毛;葉柄長6-10厘米。莖生葉無柄,葉片較小,全裂或細裂,裂片線形,寬1-3毫米。花單生莖頂和分枝頂端,直徑1-1.5厘米;萼片5-7,長3-4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7或更多,黃色或後變白色,倒卵形,長6-8毫米,基部有長約0.8毫米的爪,蜜槽棱形;花葯長約1毫米;花托無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6毫米;瘦果卵球形,長約1.5毫米,無毛,邊緣有縱肋,喙細短,長約0.5毫米。花期早,春季3月開花,果期4月至7月。該種各部分的變異較大,但為一年生,有紡錘形的肉質小塊根可與其它種相區別。 中葯名:貓爪草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乾燥塊根。春、秋二季 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味:甘、辛,溫。 功效主治: 散結,消腫。用於瘰癧未潰、淋巴結結核。 小毛茛的塊根可入葯。其甘辛、溫。可治瘰癧,肺結核,瘧疾。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 治瘰癧:①貓爪草、夏枯草各適量。水煮,過濾取汁,再熬成膏,貼患處。 ②貓爪草四兩。加水煮沸後,改用文火煎半小時,過濾取汁,加黃酒或江米甜酒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將原葯再煎,不加黃酒服。二日一劑,連服四劑。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 治肺結核:貓爪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

F. 真誠請教,毛茛可以治腹水嗎

對不起!主要毛莨沒毒性,都可以試一下吧!我覺得,癌轉移致肝腹水這種病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了,有什麼秘方試一下也不妨的。但是我對毛莨還是不怎麼了解,所以心有餘力不足,幫助不了你爸。很遺憾。

G. 毛茛外敷列缺穴怎麼手種老實起泡有水

毛茛俗稱老虎草,是鄉下田野常見的野草,也是一味中葯材,具有活血祛風,通經治痛功效,可治牙痛,關節炎等,外敷不要超過30分鍾,否則會紅腫起泡甚至水腫

H. 毛茛治療乙肝的防範

沒有聽說過。但是要注意,乙肝治療一定要規范,目前中草葯抗乙肝病毒肯定沒有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好(上海中醫葯大學曙光醫院老院長多次在全國性大會上公開講的)。你目前是抗病毒治療的時機,不要被沒有依據的傳說耽誤了治療。

I. 毛茛有什麼作用

毛茛含有原白頭翁素,有毒,用於制發泡劑和殺蟲劑。搗爛外敷可截瘧,消腫,治瘡癬。

J. 禺毛茛的葯理功效

性味:味微苦;辛;性溫;有毒。 ①《嶺南采葯錄》:「略有毒。」
②《廣東中葯》Ⅱ:「味淡,性平,有微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除濕解毒;截瘧。主治眼翳;目赤;黃疸;癰腫;風濕性關節炎;瘧疾。
用法與用量:外用,適量,搗敷發泡、塞鼻或搗汁塗。
宜忌:本品有刺激性,一般不作內服。
①《廣東中葯》Ⅱ:「其汁液切不可點眼。」
②《廣東中草葯》:「不宜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