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疾病會在皮膚上出現像小米粒一樣大小的小紅點
請到醫院皮膚科詢問。
② 免疫力下降,隨著季節臉上起小紅點怎麼回事
是身體發生了狀況引發季節性過敏,要趕緊好好調節免疫力,慢慢會導致嚴重性過敏,使用高科技中草葯健康食品好好調理下身體
③ 皮膚上發小紅點,不痛不癢,是什麼病
你好,根據你的問題我判斷是熱重了,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不足,少吃些麻辣油炸食品就會好些,希望採納。
④ 為什麼皮膚長那些小紅點呢
身體中產生的毒素絕大部分被肝解掉了,剩餘的會通過排泄、汗液等排出。但極少專量無法排出的會在屬皮下聚集,就是常見的小疙瘩,當其長到一定時期,就會由尖端直接向外排出,或通過長期的體內解毒而自然消失掉。
增加睡眠,增加皮膚血液循環,多食用偏酸性食品,適當補充Vc等,可緩解症狀。
提高免疫力是根本措施。
⑤ 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皮膚起紅點搔癢,怎麼辦
首先停用家裡所有復的化妝品,然後製冰鎮水(純凈水)--用冰箱里的冰鎮水,把壓縮面膜紙完全浸濕,敷在臉上十至十五分鍾;如果家裡沒有鬼臉貼,就用干凈的毛巾,浸水之後用一個干凈的保鮮袋裝好,放冰箱里冷藏10分鍾,然後敷臉15十五分鍾,一天四次,基本上一天就解決了。
如果還有癢的情況,可以用香蕉泥(把香蕉剝皮搗爛)敷在臉上15分鍾左右再洗干凈。
如果經常化妝,要注意清潔,可以用溫水熏蒸,排出毛孔垃圾。
望採納哦。
⑥ 身上會起小紅點,為什麼在皮膚內.好像跟血液有關~
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症狀,關節腫痛及泌尿系統症狀。多見於5歲以上小兒。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於某種致敏原引起的變態反應所致,但直接致敏原尚不明確。起病前常有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經1~3周潛伏期後發病。
此外,病毒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等,食物如雞蛋、魚、蝦等,葯物如氯黴素,水楊酸鹽等,其它如蟲咬、花粉等均可能成為致敏原;使體內發生自身免疫反應,以致毛細血管發生炎性改變。
【病理】
基本病變為毛細血管壁的炎性反應,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漿及血細胞滲出,引起水腫及出血。小動脈及小靜脈也可受累,小血管的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也可有嗜酸粒細胞的浸潤及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滲出,受累血管的周圍還可有核的殘余及腫脹的結締組織,小血管的內膜增生,並出現透明變性及壞死,使血管腔變窄,甚至梗塞,並可見壞死性小動脈炎。皮膚及胃腸道都可見上述改變,關節腔內多見漿液及白細胞滲出,但無出血,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粘膜可有出血,並常累及腎臟,紫癜性腎炎的病理變化輕重不等。輕者為局灶性腎炎,比較多見,重者為增殖性腎炎伴新月型改變,免疫熒光檢查可在腎小球上發現C3和IgG,還可見到纖維蛋白原沉積,在血管系膜上也發現有IgA。
【臨床表現】
發病較急,除有發熱、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一般症狀外,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症狀、關節腫痛及泌尿系統症狀。不同病例起病情況可不相同,以皮膚紫癜最多見,可單獨出現,亦可同時或先後伴有關節,胃腸或泌尿系統症狀。
一、皮膚紫癜:常為起病時的首先表現,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膚表面,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皰疹狀、蕁麻疹樣或多形性紅斑,並可伴神經性水腫。嚴重時偶可發生潰瘍和壞死。紫癜多見於四肢伸側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關節處較為明顯,呈對稱性分批出現,易反復發作
二、胃腸症狀:不少患兒有腹痛,多為陣發性劇烈性絞痛,或為鈍痛,以臍周或下腹部明顯,有壓痛,但無腹肌緊張。可伴有腹瀉及輕重不等的便血,糞便呈柏油樣或為鮮紅色。重症還可有嘔吐,但嘔血少見。如腹痛、便血出現於皮膚紫癜之前,應與外科急腹症鑒別。本病可因腸管粘膜下出血與水腫,導致腸功能紊亂,甚至誘發腸套迭。
三、關節症狀:部分患兒有關節腫痛,多累及大關節,如膝、踝、腕、肘等,小關 節不受累。可單發,多發或呈遊走性。關節腫脹、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熱,重者有灼熱感。關節症狀消退後無後遺症。
四、泌尿系統症狀:因泌尿道粘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現血尿及微量蛋白尿,隨著紫癜的隱退而消失。但紫癜的患兒中約1/3~1/2腎臟受累,稱紫癜性腎炎。腎臟的病理改變決定著預後。尿的改變多於急性期2~3周內出現,也有於紫癜消退後方出現。多數患兒表現為尿中有少量蛋白及顯微鏡下有紅細胞,有時見有管型,亦可出現肉眼血尿。一般預後佳,偶呈急進性腎炎經過,發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者,預後不良。部分患兒有大量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低蛋白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等為腎病綜合征。血尿、蛋白尿可持續數月或數年,最後多數仍能完全痊癒。極少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而呈慢性腎炎經過,最後發展為慢性腎功衰竭。
五、其它症狀:偶見腦出血,則可出現驚厥,暫時性癱瘓,失語等,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其他如鼻出血,牙齦出血,肌肉出血,睾丸腫脹出血或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等,均極少見。
【診斷】
根據典型的皮膚紫癜,或伴有神經血管性水腫、蕁麻疹等表現易於診斷,結合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化驗血小板,出血、凝血時間等正常,可以確診。還應仔細詢問病史,盡量尋找致敏因素。
【鑒別診斷】
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根據皮膚紫癜的形態不高出皮膚,分布不對稱及血小板計數減少,不難鑒別。過敏性紫癜皮疹如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或多形性紅斑更易區分。
二、敗血症: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引起的皮疹與紫癜相似,但本症中毒症狀重,白細胞明顯增高,刺破皮疹處塗片檢菌可為陽性。
三、風濕性關節炎:二者均可有關節腫痛及低熱,於紫癜出現前較難鑒別,隨著病情的發展,皮膚出現紫癜,則有助於鑒別。
四、腸套迭:多見於嬰幼兒。如患兒陣陣哭叫,腹部觸及包塊,腹肌緊張時應疑為本病。鋇灌腸透視可予鑒別。但過敏性紫癜可同時伴有腸套迭,故應引起注意。
五、闌尾炎:二者均可出現臍周及右下腹痛伴壓痛。但過敏性紫癜腹肌不緊張,皮膚有紫癜,可予鑒別。
【治療】
無特效療法,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尋找致敏因素,對可疑的食物或葯物,應暫時不用,或對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觀察下,從小量開始應用,逐漸增加。
一、中醫中葯治療:本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發斑的范疇,為邪熱傷血所致,與陽斑的證候相似,治則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常用加味犀角地黃湯:犀角1克,銀花15克,連翹,紫草、丹皮各10克,丹參6克,生地,白茅根各15克,赤小豆30克。
紫癜重而色深者為毒熱盛的表現加紫雪丹0.5~0.75克沖服,每日1~2次。腹痛重加 延胡15克,沒葯6克。便血加地榆炭,烏梅炭各10克,或三七粉1.5克沖服。
如患兒出血量多,且遷延不止,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症者,屬氣血兩虧,脾不攝血,治則以滋陰健脾,補氣攝血為主。常用歸脾湯加減j黨參15克,白術、龍眼肉、當歸各10克,熟地15克,阿膠,地榆炭各10克,大棗5枚。氣虛加黃芪15克,血虛加白芍,黃精各10克,或重用熟地。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部分患兒有效,可改善症狀,對腹痛伴便血及關節症狀者療效好,但不能防止復發,對腎炎往往療效不佳,單純皮膚紫癜者可不用。常採用強的松 1~2 毫克/公斤/日,分次口服,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至停葯,療程一般為1~2周。腹痛便血嚴重或有腦出血者可用氫化考的松 150~300 毫克/日( 5~10毫克/公斤/日 ),或地塞米松 15~30 毫克( 1~2.5毫克/公斤/日 )靜脈滴注,腎臟受累呈腎病綜合征表現時,按腎病綜合征治療。
三、對症療法:
(一) 關節腫痛者可用阿司匹林。
(二) 腹痛者可用鎮靜劑,如魯米那等,同時觀察腹部有無腸套迭的體征。
(三) 消化道出血者,量少時限制飲食,量多時禁食,亦可用普魯卡因( 應先做過敏試驗,陰性者,方選用 )作靜脈封閉,用8~15毫克/公斤/日加入10%葡萄糖200毫升中靜脈滴注,7~10日為一療程。
(四) 有感染者,尤其是鏈球菌感染時,可用青黴素等抗菌素控制感染。
(五) 有腸寄生蟲者,須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後驅蟲。
(六) 有病灶者,如齲齒,鼻竇炎,扁桃體炎等應徹底治療。
(七) 一般可補充維生素C、P或鈣劑等。
(八) 出血量多,引起貧血者可輸血。
參考資料:http://www.opcpak.com
⑦ 皮膚上出現小紅點
很有可能是毛囊炎。
毛囊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亞急性或慢與化膿性的毛囊和毛囊周圍炎症。一般皮膚不清潔、搔抓或肌體抵抗力降低時均可誘發。
中醫學認為,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之病原菌為葡萄球菌,主要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
葯物治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全身療法:在皮損廣泛而有明顯膿頭時,應給廣譜抗生素治療。如有條件可送膿液培養,並作葯敏試驗,這樣對選擇更有效的葯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免疫療法:慢性反覆發作的患者,可用癤病菌苗注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開始劑量為0.5毫升,第二次為1毫升,第三次為1.5毫升,以後每次為2毫升。一般注射後無不良反應,如有發熱等不適,不要再增加劑量,必要時可減量或停用。
3、局部療法:皮損發作時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損部位應將毛發剪短,局部可搽殺菌、止癢的葯物如發水等。伴有滲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諾溶液濕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鍾,炎症緩解後可以用2%氯黴素乳劑、0.5%新黴素軟膏以及3%碘酊外搽。
可選用的中成葯
1.瘡癤膏葯:外用,視瘡癤大小選用小張或大張葯膏,加溫軟化後乘溫熱貼於患處,稍加按壓,2-3日換葯1次;如果瘡癤潰破出膿,則宜每日換葯1-2次,待膿出凈後可再貼1-2次,使其根盤硬節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膚在貼膏葯後發生紅斑、皮疹或瘦癢,應及時停用本品。
2.連翹敗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
4.丸聖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調敷或撒布於患處。
5.拔毒膏:外用,加溫軟化,貼於患處,隔日換葯1次。
6.小敗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⑧ 身上長小紅點不痛不癢是怎麼回事
————————————
主要有以下幾個可能:
1、毛細血管破裂,形內成出血點。這種情況一容般幾天就會好,而且紅點位置變換不固定。
2、皮膚的色斑。這種情況紅點平整,沒有凸起,多見於手臂和腿,兩種原因為主:皮膚老化,或者日曬時間過長。這沒什麼問題,可以補充維生素促進新陳代謝或增加營養,效果不明顯的話可以美容治療。
3、疣或者瘊。這種情況斑點有凸起,是病毒引起的,不算大問題,可採用敷葯或其它醫學方式,但切勿自己操作,請到醫院聽從專業醫生治療方案。
⑨ 人身體皮膚常起小紅點
皮膚起小紅點的幾種情況:
1.最常見的小紅點,有小如針尖,大至芝麻的、略微高出皮膚表面的紅痣。其實紅痣與黑痣一樣,無特殊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
2.中心部位稍稍高出皮膚表面,四周有許多毛細血管向外伸展的,主要見於肝硬化的病人,應該針對病因治療。
3.經常性的皮膚上面有紅點很可能就是由於內出血引發的,這是白血病的典型症狀之一。
4.皮下出血,初起時鮮紅,漸漸變成紫色->黃褐色,最終消失。皮下出血細如針尖的,稱為瘀點。較大的稱為紫癜。
皮膚出現小紅點的原因:
1、經常性的皮膚上面有紅點很可能就是由於內出血引發的,這是白血病的典型症狀之一。
2、皮下出血,初起時鮮紅,漸漸變成紫色->黃褐色,最終消失。皮下出血細如針尖的,稱為瘀點。較大的稱為紫癜。
3、牛皮癬的早期症狀一般都以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為主,隨著病情的發展,其會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因為就是說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牛皮癬的三大臨床特徵。
4、指出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性皮膚病,其特徵為皮疹具有多形性,易滲出,劇烈瘙癢,常對稱分布和反復發作。
⑩ 皮膚上有許多針尖大小的小紅點,不痛不癢,是怎麼回事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嗎
過敏了~~
過敏無法徹底治療,只能通過提高自身免疫力,遠離過敏源。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目前還不能完全肯定。
為什麼會過敏
過敏是一種普遍的免疫系統疾病,這種病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正常人體內都有一套生理的保護性免疫反應系統,即當外來物質(又稱抗原)如某些致病菌侵入人體時,人體通過免疫淋巴細胞可產生免疫球蛋白,將抗原中和或消化掉。通常表現為瘙癢、紅斑、風團、水腫等過敏反應,這樣就會傷害到機體的一些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從而引發局部甚至全身性的反應。
治療過敏:
首先,最有效的治療是遠離過敏原。
其次,使用抗組織胺葯物。為便葯效完全發揮,人們必須有規律地服用這類葯物。這類葯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包括疲倦、食慾增加、體重增加、嗜睡、鼻、喉乾燥等。這些副作用所帶來的困擾,往往遠勝過敏本身。對有氣喘病、青光眼、腎及肝的病患者,在服用任何抗組織胺葯物之前務
必非常謹慎並與醫生商議。例如,目前不建議使用息斯敏,因為它的副作用。
第三,鼻部噴霧劑或葯水,可緩解過敏所產生的充血情形,但若持續性地使用,則會使原有的鼻部病症惡化,而且患者往往很容易對這類葯物產生依賴作用。其他治療方法還包括接種過敏預防針,以使身體對於一種或多種過敏原不致產生反應。但很多過敏原如花粉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過敏預防針也不能完全抑制過敏症。
因此,我們能在一定的程度是對過敏症作適當的控制。因為過敏是免疫系統失調所致,這種在人生某一階段所產生的失調情形,並不因此就得註定終身受困,我們可依藉適當的營養與運動來維護免疫系統功能正常運作。
過敏症,預防重於治療。應該從注意生活起居、飲食調理得當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做起。首先,在早春時節,氣溫仍然寒冷,在寒冷空氣的刺激下,甲狀腺功能亢進,消耗熱量,使人體耐力和抵抗力減弱。因此,飲食上仍以高熱量為主,除多食豆類製品外,還可食用糯米製品、黃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還要增加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雞蛋、蝦、魚類、牛肉等食物,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體耐寒能力的作用。此外,要攝取足夠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D具有抗病毒能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小白菜、蕃茄類蔬菜以及柑桔、檸檬等水果;而維生素A則可以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能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胡蘿卜等。維生素E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富含維生素E的有捲心菜、花菜、芝麻等食物。此外,黑木耳和蘑菇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再就是要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對預防春季過敏症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