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接觸性皮炎的鑒別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接觸性皮炎的鑒別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45:16

A. 急性濕瘡與接觸性皮炎如何鑒別

濕疹一般只是紅點兒成片,但是接觸性皮炎會出現成片的疥,感覺是硬硬的,我建議還是去醫院看一下,不要耽誤了,過敏千萬不能挺,也不要耽誤治療。

B. 急性濕疹與急性接觸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題主,你附圖里抄不是襲寫的很清楚二者的區別了嗎?
1、 急性濕疹的症狀是非常明顯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皮膚表面出現了有紅斑和丘疹的產生,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大面積的皮膚滲液和出現糜爛的症狀,對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
2、 接觸性皮炎的症狀也是非常明顯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皮膚表面出現了紅腫和出現了大面積丘疹的症狀,有的患者出現了接觸性皮炎,還可能會引起水泡的產生,有的患者會引起皮膚出現了腫脹的症狀。
3、 急性濕疹和接觸性皮炎,從症狀上看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一般急性濕疹不會引起皮膚有水泡的症狀,而且會導致皮膚瘙癢和疾病反復發作的危害。接觸性皮炎的患者會導致皮膚有水泡,或者出現水泡破裂的危害。

C. 如何正確的區分皮炎和蕁麻疹

蕁麻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即蕁麻疹風疹塊,在大多數情況下,一看就會發現。但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由於症狀的變化和其他皮膚疾病難以辨別,帶來障礙的診斷。因此,在臨床診斷時,或應仔細觀察,仔細鑒別,以免延誤治療。
1、與瘙癢症的區別,瘙癢和蕁麻疹是常見的,它與蕁麻疹會被誤診之處,在於它的患處被搔抓後,會產生跟劃痕症特別相似的一些痕跡;易於區分之處在於,蕁麻疹,雖然有瘙癢,但患者搔抓後不喜歡瘙癢,留下明顯的痕跡,可能不那麼粗糙的皮膚瘙癢脫屑,
丘疹
,或長,小結節。
2、與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慢性遊走性紅斑的區別:風團有時因為外觀發生變化而看上去彷彿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但兩者最容易辨別的地方是,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這些紅斑則會長時間賴,在人體上難以消失。
3、眼瞼過敏接觸性皮炎
,與血管性水腫的巨別:眼皮水腫,無法睜開,同樣的症狀,使得這兩種疾病難以識別。不過,在病史上,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過敏接觸性皮炎,多數有近期化學物接觸史,並且伴有滲液和水皰以及脫皮,並且持續時間要比蕁麻疹長很多。
4、與遺傳過敏性皮炎的區別有,遺傳過敏性皮炎發病時,患處皮膚潮紅,瘙癢,患者常因搔抓後,局部腫脹和擦傷,易發生皮炎在嬰兒身上,幼兒往往發生在急性蕁麻疹,是很難診斷。

D. 濕疹如何鑒別診斷

根據急性期皮損原 發疹的多形性,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回期的浸潤,肥厚等答特徵診斷不難,急性濕疹需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慢性濕疹需與神經性皮炎相鑒別,手足 濕疹,汗皰疹易與手足癬相混淆,後者常單側起病,進展緩慢。可有小皰和乾燥脫屑,當蔓延至手,足背出現邊緣清楚的損害時有很大診斷價值,真菌檢查陽性時可以確診。
鑒別診斷
1.接觸性皮炎 應與急性濕疹鑒別。
2.神經性皮炎 應與慢性濕疹鑒別。
3.脂溢性皮炎 經過中可有濕疹樣改變,但本病主要發生於頭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窩,陰部等皮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常先自頭部開始發病,向下蔓延,損害主要表現為黃紅色或鮮紅色斑,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

E. 考慮到接觸性皮炎時更要與濕疹鑒別是什麼

濕疹往往有較長病史,有對稱性,累積面積較大,周圍有衛星灶,可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此外,個別情況下,兩者可並存,則更給診斷帶來了難度。例如:如果一個患瘀積性皮炎的患者,皮損忽然加重,要高度懷疑合並接觸性皮炎的可能。因為前者皮損在多次接觸外用葯的條件下,很易對外用葯成分發生接觸性過敏。對於手部濕疹皮損,也易同時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如:肥皂、消毒劑等葯),甚至有時接觸性與刺激性因素可並存。

個別時候,接觸性皮炎的發病有時並不是起病突然。有明確外界接觸史的,當病情與濕疹、剝脫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不好區別時,一定要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做斑貼試驗以明確病因,有時只有當斑貼試驗得到部分陽性結果時,再反過來追問患者病史,才可確定是否是接觸性皮炎。

面部接觸性皮炎要與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多形性日光疹及單純糠疹、丹毒相鑒別。

手部皮炎常常是在異位性濕疹基礎上的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有時也可在此基礎上發生手部潤膚劑及橡膠手套的過敏。此外,還要與手癬、日光性皮炎相鑒別,一般說來,接觸性皮炎常累及手背及肢端,而內因性皮膚病累及手掌及手指屈側。

足部皮損注意排除足癬、盤狀濕疹及異位性濕疹。鞋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常累及足背、趾背,而足癬常累及足跖及趾間。

F. 急性濕疹與急性接觸性皮炎的鑒別要點

濕疹是一種皮膚炎症性疾病,局部可有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出液,結痂,脫屑,色素沉著,皮膚粗糙,皮膚變厚,有奇癢等。多發於陰囊
,大腿內側,膕窩,肘彎,耳周,乳房等處;嬰幼兒多發於頭面部。
濕疹為濕熱侵害肌膚而形成,治法以清熱利濕為主:
薢3錢,赤苓3錢,澤瀉3錢,薏苡仁5錢,滑石5錢,黃柏2錢,丹皮2錢,通草2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急性皮膚
紅熱作癢,有丘疹或水皰,搔破後糜爛的,
加蒼術3錢;慢性者皮膚增厚,奇癢,搔後出血結痂,連綿不愈的,為兼有血虛,加當歸3錢,生地3錢,川芎2錢,白芍2錢。
外用楊柳樹葉煎水或茶葉水濕敖患部,每日3-5次。
濕熱型濕疹:土茯苓20克、蒼術20克、澤瀉20克、地膚子20克、黃柏15克、車前子15克、白鮮皮15克、徐長卿30克、夜交藤30克、黃連6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水煎服,分2次服。葯渣水煎後浸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20-30分鍾,然後擦乾。4周為1個療程。
嬰兒濕疹:木芙蓉葉1兩,生大黃1兩,升麻4錢,生南星5錢,青黛5錢,紫草5錢。共為細末,調凡士林,製成葯膏,檫患處。
如果嬰兒濕疹糜爛出水的,可以用虎杖根1兩,松花粉1兩。共為細末,麻油調檫或干椮患處。

G. 為何刺激性接觸性皮炎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1)急性刺激性皮炎。由強的刺激物引起。無論每個人皮膚自身保護能力如何,都會有紅斑、水腫、水皰或大皰反應,痛感或燒灼感明顯,由於一般不會有第二次接觸,所以便會癒合較快。此類刺激物多有酸、鹼、氯、水泥、煤油、DMSO、辣椒素、乳酸、蒽林、維A酸等。

(2)刺激反應。紅斑、皮膚粗糙、皸裂是主要表現,如從事頭發美容工作人員,在剛接觸定型液或其他化學用品時,易有此反應。

由於此類反應不重,患者往往仍有長期接觸,皮膚會出現炎症反應。

如皮膚變厚現象,具體機制不清,但長久接觸,會導致累積性刺激反應。此類刺激物有肥皂、清洗劑、氨水、大蒜、洋蔥、氯化鈣、乙醇、過氧化氫、菠蘿等。

(3)遲發性刺激性皮炎。其臨床表現類似於急性刺激性皮炎,但發病時間往往在接觸刺激物12~24小時,甚至更晚。此類刺激物有氫氟酸。

(4)累積性刺激反應。

(5)膿皰及痤瘡型刺激性皮炎。此種類型多由接觸金屬、油劑及脂劑、焦油類、聚鹵化合物等造成。有的患者僅接觸刺激物5天後則可出現急性丘疹性反應,甚至會出現全身反應。刺激物多為洗滌劑、化學溶劑、刺激性食物及其他已知輕、中度刺激物。易患此症的人群有麵包師、屠夫、清潔工、廚師、建築工、牙醫、理發師等。此病常與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混淆,鑒別診斷時一定做斑貼試驗以鑒別。

(6)主觀刺激性反應。是指接觸刺激物質(如乳酸等),患者有癢、刺感,而無皮損表現,但主觀症狀也因人而異。多由化妝品引起。

(7)創傷後刺激性皮炎。在燒傷、浸漬或急性刺激性皮炎後未癒合時,又發生刺激性皮炎,導致紅斑、丘疹、水皰、丘皰疹及脫屑,以後可發展為盤狀濕疹樣反應。此病如果再有繼發感染則更復雜,癒合更慢。

H. 如何鑒別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 是和東西接觸而發的皮炎

I. 接觸性皮是怎麼得來的

【概述】 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人體接觸某種物質後,在皮膚或粘膜上因過敏或強烈刺激而發生的一種炎症。多數急性發作,如反復接觸,可演變成慢性。中醫學根據接觸物的不同,而分別命名,如「馬桶癬」、「漆瘡」、「膏葯風」、「粉花瘡」等。 【診斷】 根據患者有接觸史,皮損發生在接觸部位和典型的皮疹表現以及斑貼試驗陽性,即可作出診斷,但需與肛門急性濕疹相鑒別。 【治療措施】 ㈠內治法: 1.中醫治療:宜清熱、涼血、利濕、解毒,方葯可選用:①龍膽瀉肝湯加減,方中去柴胡、當歸、加白茅根、蒲公英、大青葉;頭痛發熱者加生石膏、桑葉、野菊花;濕盛者加澤瀉、豬苓、菌陳;食慾不振者加陳皮、蒼術、大麥芽;大使干結者加生川軍。②加味白虎湯。③化斑解毒湯。症狀減輕後,可酌情選服龍膽瀉肝丸、清解片、清熱消炎片、三黃片等。 2.西醫治療 ⑴抗組織胺葯:可選用苯海拉明25~50mg、撲爾敏4~8mg,每日3~4次口服。或息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可並用維生素C100~200mg每日3~4次口服。 ⑵鈣劑:可口服鈣片,肌注維丁膠性鈣、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 ⑶腎上腺皮質激素:皮損廣泛而嚴重時,可配合使用強的松10~20mg,每日3~4次,口服。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靜滴,每日1次。 ⑷利尿劑,對伴發全身皮疹,水腫嚴重者,可配合服用又氫克尿塞25mg,每日2~3次,連服2~3天,有利於消腫。 ㈡外治法: 1.皮疹有糜爛滲液者,可選用5%硼酸溶液、1%硫酸鎂、0.1%明礬溶液、醋酸鋁溶液作冷濕敷,合並感染者可用1∶5000~10000的高錳酸鉀冷濕敷。 2.皮診無糜爛滲液者可用上述方法治療,或外擦爐甘石洗劑。 3.皮疹呈慢性濕疹樣皮炎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軟膏,如醋酸氫化可的松軟膏、醋酸氟氫可的松軟膏、醋酸地塞米松軟膏、去炎松軟膏或膚輕松軟膏等。 4.潮紅:丘疹為主者,可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擦,或和青黛散冷開水調敷,每日4~5次。腫脹糜爛滲液較多者,可用蒲公英60g,桑葉、生甘草各15g,水煎待冷後濕敷。並可用10%黃柏溶液,生理鹽水,3%硼酸水濕敷。糜爛結痂者可用青黛膏,或清涼膏外擦每日3~4次。瘙癢者可用粟樹葉洗劑、黑子脫每洗劑。 【病因學】 中醫學認為,由於稟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一旦接觸某些物質,如葯物、化纖之品、花草等,就會引起邪毒外侵皮膚,郁而化熱,邪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或素體濕熱內蘊,復外感毒邪,兩者相合,發於肌膚而成。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過敏反應與直接刺激引起。 ㈠過敏性:常見的致敏物質(變應原)有化學纖維、燃料、肥皂、洗衣粉、鹼水、外用葯物、避孕用具及葯品、馬桶、灌腸用品、衛生紙、腸寄生蟲、糞便及其分解產物等一切可能接觸肛門部的物品,它是通過表皮致敏作用發生的,主要由Ⅳ型變態反應—遲發性過敏反應引起。僅有少數具有特異性過敏素質的人才發病,並且均在第2次或多次接觸後才可能發病。多數變應原為半抗原,當其透入表皮,與表皮蛋白結合後,形成完全抗原。一般要經過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隨後抗原受皮膚的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監控,B細胞識別半抗原部分,T細胞識別蛋白質部分。皮膚首次接觸抗原後,引起母細胞轉化,T淋巴細胞移位局部淋巴結,分化形成致敏小淋巴細胞,進入血液循環。這種致敏小淋巴細胞錄有抗原蛋白質部分性質的信息,成為這種抗原部分的免疫「記憶」細胞。B細胞經母細胞轉化生成漿細胞,產生對半抗原部分的體液抗體。當皮膚再次接觸抗原時,如在潛伏期,則繼續產生更多的致敏小淋巴細胞和循環抗體。當體內有足夠的致敏小淋巴細胞和循環抗體時,一旦皮膚再次接觸變應原,則引起抗原一抗體反應而發病,導致表皮細胞損傷和皮炎反應。此時,錄有抗原蛋白質部分特異性信息的T細胞,被刺激變成「殺傷」淋巴母細胞,其它帶有細胞內抗體的T細胞產生淋巴激活素。這些淋巴激活素有:①促有絲分裂因子,活化巨噬細胞;②移動抑制因子,制動反應出的遊走巨噬細胞,使之變成更為特異性的殺傷巨噬細胞;③趨化因子是單核細胞移入反應區和使血管擴張;④細胞毒因子,使抗原抗體反應部位表皮細胞損傷。抗原一抗體反應導致皮炎反應區表皮細胞壞死和損務,引起海綿形成和表皮內水皰。抗原一抗體反應所釋放的組織胺和其他因子,導致真皮血管擴張,引起紅斑。 ㈡原發刺激性:常見刺激物質,如強酸、強鹼,直接作用而致皮膚損傷,任何人均可發生。 【臨床表現】 ㈠發病前均有過敏物質或刺激物接觸史,一般發病急,皮損發生在接觸部位。 ㈡皮損的輕重與致敏物或刺激物質的強弱、作用時間的長短、接觸面積大小以及機體的敏感性有關。輕者局部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紅或鮮紅色斑;重者可出現丘疹、水皰、大皰糜爛滲出等損害;刺激性強烈者可致皮膚壞死或潰瘍;機體高度敏感時,可泛發全身。除瘙癢疼痛外,少數患者可有惡寒、發熱、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㈢本病有自限性,除去病因後,可很快自愈。若未能及時除去病因,致使病程遷延,可轉變成慢性,類似濕疹樣皮炎。 ㈣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接觸物斑貼試驗常呈陽性。

J. 接觸性皮炎的鑒別診斷要點有哪些

鑒別診斷要點1、實驗室檢查,皮膚斑貼試驗——對於不能確定致內敏物的患者,可以在皮容炎痊癒後用可疑物作皮膚斑貼試驗,陽性者可以確定過敏原。
鑒別診斷要點2、臨床表現——專家介紹,接觸性皮炎患者具有明確的接觸異物史。皮膚損害的特點是在接觸部位發病,境界清楚,如抓癢則可將接觸物散布到全身其他部位,發生同樣的皮炎。此外,接觸性皮炎患者皮疹形態包括紅斑、丘疹、水皰及水腫、糜爛或潰瘍壞死。症狀的輕重與接觸物的接觸時間、致敏性以及機體的反應性有關。病因去除,一般數天或1~2周內自愈。
鑒別診斷要點3、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需與急性濕疹鑒別,面部接觸性皮炎有時需與急性丹毒相區別,後者有明顯紅、腫、痛、熱,伴畏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血液中白細胞數增多,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足部接觸性皮炎有時需與足癬相鑒別,後者多由足縫蔓延而來,炎症較輕,形態較不規則,真菌檢查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