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身體長皮炎是缺少什麼症狀
擴展閱讀
孕婦濕疹是怎麼樣的 2025-05-15 00:05:26
為什麼嘴巴上長濕疹 2025-05-15 00:05:26
濕疹水泡化膿了怎麼辦 2025-05-15 00:02:08

身體長皮炎是缺少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 2021-02-11 01:41:37

1. 長期缺乏維生素,身體會出現什麼狀況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維生素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今天要來跟大家聊一聊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不是單一的一種元素,它包括維生素B1、B2、B6等多種元素。B族維生素,能夠很好的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幫助人體轉化日常所需的營養物質。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當人體缺乏B族維生素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身體可能會出現皮炎的情況隨著春天的到來,很多朋友會發現,皮膚容易出乾燥的情況,其實這可能是由於季節更替,皮膚沒有適應氣溫的變化。當人體內缺乏維生素B2的時候,也會出現皮膚問題。

2. 營養缺乏病有哪些身體表現

營養缺乏病是由於機體內長期缺乏某一種或數種營養素而引起的病症。如缺鐵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乾燥症;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病;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壞血病;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等。

營養缺乏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營養素的攝人不足;消化道對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發生了障礙;某些原因引起的機體代謝障礙;因消耗量過大而引起需要量的增加。當這些因素被糾正後,則相應的缺乏症狀即可隨之逐漸消失。

營養缺乏病的病症和體征的具體表現如下。

(1)全身狀況。蛋白質、熱量攝人不足時成人表現為消瘦、臉色蒼白、精神不振。情況嚴重時可發生水腫,先是下肢水腫,以後逐漸發展為全身水腫,體重反而會增加。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在幼兒中尤為多見,1~3歲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此時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素,就會妨礙生長發育,出現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蒼白而乾燥,鬆弛無彈性,頭發稀少無光澤,體重達不到同年齡幼兒正常水平。當體重低於平均體重的10%以下時為一級營養不良;低於平均體重的10%~30%時為二級營養不良;低於平均體重的30%以上時為三級營養不良。三級營養不良的幼兒全身肌肉,甚至臉部肌肉都會萎縮,看上去和小老頭一樣。

(2)眼睛。維生素A、維生素B:缺乏時均可導致視力模糊。①維生素A缺乏時,眼睛在黃昏時會失去暗適應能力,同時眼睛乾燥,結膜出現皺褶,眼睛向左右水平方向移動時,可看到眼白向轉移方向的那邊出現皺褶,在黑眼珠的外側眼白處,會有擦不掉的白色或銀白色的「肥皂泡」,稱為畢脫氏斑,這是維生素A缺乏後脫落上皮細胞堆聚而形成的典型症狀。角膜軟化是維生素A缺乏時出現的較嚴重的症狀,可使角膜發生潰瘍、穿孔,以致失明。②維生素B2缺乏時則表現為視力模糊、怕光、流淚、黑眼珠四周充血、血管增多。常伴有結膜炎、瞼緣炎。

(3)嘴。唇炎和口角炎是維生素B1缺乏的體征之一,但並不是特有的症狀,其他因素如風吹、日曬、氣候乾燥等,也可導致唇炎。

唇炎表現為表層乾燥開裂、紅腫,直紋加深,嚴重時直紋可深達皮膚處,口角黏膜發白、潮濕、開裂、出血、結痂,如裂口深達皮下組織時,則口角炎痊癒後會留下短痕。此外,鐵缺乏、受化學物質刺激以及長期流口水者,也會出現類似口角炎的症狀。

(4)舌。維生素B1和煙酸缺乏時表現為舌頭失去正常顏色而呈紫紅色、浮腫,伸出時可見其周圍有牙齒的痕跡,舌苔有的地方較厚,有的地方脫落,如地圖狀,故稱「地圖舌」。舌前段的舌乳頭初期增大,後期萎縮。煙酸缺乏時,舌的顏色猩紅,劇烈疼痛,舌乳頭萎縮、乾燥。

(5)齒齦。維生素C缺乏時,齒齦顏色由粉紅色變為深紅色或紫紅色,並且發炎腫脹易出血,與牙齒分離,嚴重時可致牙齒脫落。

(6)甲狀腺。碘元素缺乏時可引起甲狀腺的腫大,嚴重時會有拳頭大小,以致壓迫氣管,出現呼吸困難。由於在頸部表面可看到腫大的甲狀腺,故也被稱為「大脖子病」。

(7)皮膚。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PP缺乏時引起皮膚變化的部位及特點各不相同。①維生素A缺乏的皮膚症狀主要是毛囊角化,多發生於上臂外側和大腿前側的皮膚。毛囊角化的皮膚乾燥粗糙、有丘疹出現,手摸有刺感,如將丘疹上的硬頭拔去,其內可見捲曲的汗毛,但不出血。②維生素B1缺乏的皮膚表現主要是脂溢性皮炎,常發生於鼻翼兩側、前額兩眉間和耳廓後的皮膚,這些部位的油脂分泌增多,皮膚上出現紅斑,其上覆蓋黃色鱗屑,嚴重時在皮膚的皺褶處可見深達0.5厘米的裂紋。陰囊皮炎是維生素B1缺乏的另一皮膚症狀,陰囊部皮膚發紅,有液體滲出、糜爛並有奇癢,常因手抓而感染發炎。陰囊皮炎最終可結痂癒合。如反復發作可至陰囊皮膚增厚。陰囊皮炎經維生素B1治療後會很快痊癒。③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主要是皮下出血,多發生於前臂外側、小腿前側和大腿後側,毛囊周圍有充血、皮下溢血、紫癜及出血現象,如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毛囊角化的症狀,毛囊下的出血點可遍及全身。此外,維生素K缺乏以及血友病的患者也可出現皮下出血。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幼兒與成人不同。1歲以內幼兒常見骨膜下出血、下肢腫脹、皮下淤斑、下肢屈曲,又稱假性癱瘓。④癩皮病皮炎是維生素PP缺乏的症狀,多發生在面部、手背、頸部、足背、前腦等易暴露的皮膚處。典型的皮炎為對稱性,與正常皮膚有明顯界限,皮炎處有紅斑,並有水泡,常因水泡破潰糜爛被感染而引起發炎,水泡愈後有色素沉著,皮膚顏色呈褐色。紅斑退後有鱗狀皮屑脫落,皮膚粗糙肥厚、無彈性並有皴裂。

(8)骨骼。當維生素D缺乏時,將會影響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從而導致骨骼的變化。兒童發生骨骼變化時被稱為佝僂病,成人則稱為軟骨病。

(9)神經系統。維生素B1及維生素PP缺乏可導致神經系統疾病。①維生素B1缺乏的常見症狀為食慾不振、下肢無力、麻木、疲乏等,皮膚有異樣感,下肢壓痛、抽搐且下蹲困難,肌肉萎縮,足下垂,甚至癱瘓。②維生素PP缺乏時,早期時而憂郁,時而興奮過度,且易怒、失眠、頭痛、肌肉無力、四肢有對稱性燒灼感等;晚期可發展到腱反射減弱以至消失,下肢麻木甚至麻痹。

(10)指甲。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指甲蒼白呈舟狀,稱舟狀甲。

(11)肝脾腫大。主要是由於鐵和蛋白質的缺乏而導致。

3. 我身體總是有皮炎 濕疹 是不是缺什麼了 我該怎摸辦 求專家

臉上用廣西黃葯的復方金花油,身上用痛癢靈。
我得了幾年的濕疹,用了幾天好了~

4. 皮膚過敏是因為身體缺少什麼維生素還是

皮膚過敏
應該不是缺少維生素
造成的
而是二次接觸過敏原
一般過敏症狀表現在皮膚會出現
紅腫和蕁麻疹
建議尋找過敏原
近期盡量少攝入辛辣
生冷
等刺激性食物

5. 維生素缺乏會導致哪些皮膚病

1、維生素A缺乏

缺乏維生素A會使上皮細胞的功能減退,導致皮膚彈性下降,乾燥粗糙,失去光澤。如:皮膚黏膜症,症狀狀表現為:全身皮膚乾燥、脫屑,四肢伸側及肩部明顯,因角化物充滿毛囊而呈雞皮疙瘩樣,毛發乾脆易脫落,指甲多紋而少光澤。

2、維生素B3缺乏

缺乏維生素B3會引起癩皮病:典型症狀常見在肢體暴露部位,如手背、腕、前臂、面部、頸部、足背、踝部出現對稱性皮炎。

3、維生素B6缺乏

缺乏維生素B6會引起皮膚乾裂,腳氣症。皮膚出現發癢,紅腫的症狀。維生素B6與氨基酸代謝關系甚密,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為細胞生長所必需,對脂肪代謝亦有影響,與皮脂分泌緊密相關。

4、維生素E缺乏

缺乏維生素E也會引起皮膚乾燥的問題,維生素E擁有保持肌膚彈性、抗細胞膜氧化和防止皮膚細胞早衰的作用,同時還能補充肌膚的鎖水能力。

5、維生素D缺乏

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皮膚粗糙、長粉刺。臉部、手臂、大腿以及臀部皮膚長出紅色或白色粉刺,這是人體提醒你可能缺乏必需脂肪酸以及維生素D。

6、維生素B7缺乏

缺乏維生素B7,會引起臉上長鱗屑紅斑性皮疹。頭發掉得也異常多,說明人體可能缺乏維生素B7,這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流失,需要人體每日從飲食中攝取,如果你有吃生雞蛋習慣,更會雪上加霜,因為生雞蛋的蛋白質會抑制人體吸收維生素B7。

(5)身體長皮炎是缺少什麼症狀擴展閱讀

缺乏維生素除了出現皮膚病,還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1、口腔潰瘍:張口腔潰瘍主要缺乏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應及時補充。盡量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2、掉發脫發嚴重:掉發、脫發嚴重也是體內維生素缺乏的表現。可能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B7造成的。在缺乏後,容易引起神經功能失調,會使人頭皮屑增多,出現掉發、少年白發等症狀。

3、記憶力減退:缺乏維生素B1、B6、B12和葉酸等會影響記憶力。補充抗氧化維生素也可以幫助大腦對抗衰老,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可以消除大腦產生的自由基,避免大腦功能受損,尤其是維生素E格外重要,具有保護腦神經細胞、預防老年痴呆症的功能,是大腦的保護劑。

6. 皮炎主要症狀是什麼

討論,脂復溢性皮炎又制稱脂溢性濕疹,是發於皮脂溢出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相當於中醫「面油風」、「白屑風」等病症。多認為本病總因血熱當風,濕熱內蘊或恣食肥甘厚味,而致皮脂
溢出的發疹、脫屑而成。蛇膽苦柏爽膚洗液針對頭部濕性型脂溢性皮炎行之有效,全方配伍,清熱燥濕、祛風止癢,針對脂溢性皮炎發病機制,故能取得較好療效。

7. 嬰幼兒有皮炎是身體缺什麼

維生素A缺乏: 孩子皮膚變得干澀、粗糙,渾身起小疙瘩,形同雞皮;頭發稀疏、乾枯、缺乏光澤,指甲變脆、形狀改變;眼睛結膜與角膜(俗稱黑眼仁)亦發生病變,輕者眼乾、畏光、夜盲(俗稱雞母眼),重者黑眼仁混濁、潰瘍形成,最後穿孔而失明。維生素A缺乏者一般免疫功能較差,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維生素B1缺乏: 嬰幼兒如缺乏維生素B1,容易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體重減輕、生長緩慢等病症,嚴重缺乏時易患腳氣病、浮腫、肌肉萎縮、心跳減慢等。由於維生素B1還參與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及神經傳導過程,參與體內丙酮酸脫羧酶的組成,當其缺乏時,這種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丙酮酸升高,機體能量產生減少,腦的能量代謝發生障礙,從而出現神經等系統的病理改變。 過去維生素B1缺乏症多與貧窮導致的營養缺乏有關,如「腳氣病」曾在一些地區廣泛流行。這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擇食觀念發生了變化,米面越吃越精白,使乳母及嬰幼兒體內的維生素B1嚴重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兒童維生素B1缺乏症常常缺乏典型症狀,極易發生誤診和漏診。山東大學附屬醫院曾收治268例維生素B1缺乏的兒童,其中68例發生誤診:有的以聲嘶、嗆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易被誤診為是急性咽炎;有的以食慾不振、腹脹、腹瀉、便秘、肝臟增大等消化道症狀為主,易誤診為腸炎或消化不良;有的以目光呆滯、神志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抽搐等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易誤診為病毒性腦炎。 維生素B2缺乏: 顏面部皮膚微紅、油膩、起鱗屑,醫學上謂之脂溢性皮炎,既影響美容又可招引細菌侵襲,患上毛囊炎。同時,舌頭、嘴唇及陰囊等多處亦可發炎,疼痛不適。 煙酸缺乏: 煙酸缺乏使人體皮膚變得特別「嬌氣」,一經陽光暴曬便產生斑疹,面部皮膚增厚、粗糙,醫生稱之為糙皮病。此外,腹瀉、頭痛、失眠、煩躁、痴獃等症狀亦可能出現。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在造血、保護血管、促進腦發育方面的作用突出。若攝取不足,首先表現出來的便是食量減少,貧血,牙齦、鼻黏膜及皮膚出血等症狀。對孩子的智商也有不利影響,其發育較同齡兒童落後。 維生素K缺乏: 維生素K不足可導致全身各處出血。輕者皮膚與外界物體碰撞即發烏或起青色,重者口腔、鼻黏膜、胃、腸以及泌尿道等處自發性出血。如果出血部位發生在顱內,可發生生命危險。近年來維生素K缺乏所致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病例屢見報道。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研究員在最近召開的婦幼營養學術會議上報告說,一項對新生兒的群體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出血發生率約為千分之2.4,在52名出現出血症狀的嬰兒中,有30名是由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且93%發生在出生頭3個月。 維生素D缺乏: 這是人們所熟悉的小兒佝僂病的罪魁禍首。主要表現有枕禿、多汗、囟門遲閉、煩躁不安等。 葉酸缺乏: 葉酸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攝入不足可引起貧血,表現為面色蒼黃,頭發干黃,少動懶言,皮膚有出血點。顯微鏡下可見紅血球數量減少,但胞體增大,謂之大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E缺乏: 在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乾燥、缺少光澤、容易脫屑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等。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了上述情況,父母應該予以重視。

8. 身體很癢缺少什麼維生素

維生素與維生素B2缺乏症: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我國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易患人群;各年齡組人群均易因缺乏而致各種疾病。
臨床表現:
口角炎:口角濕白、口角裂開、出血、糜爛、結痂
舌炎:舌腫脹、裂紋、疼痛、萎縮、舌苔厚、部分脫落形成地圖狀
唇炎:嘴唇發干、裂、腫脹、出血、潰瘍
眼炎:視力模糊、怕光、流淚、視力減退、眼易疲勞、角膜充血
皮膚症狀:引起脂溢性皮炎,多發生在鼻翼兩側、臉頰、前額及兩眉之間。男性陰囊發癢、紅腫、脫屑、滲出、結痂並伴有疼痛感。女性陰部瘙癢、發炎、白帶增多
繼發性貧血:可出現缺鐵性貧血的一系列表現
預防:合理安排膳食,平時注意多食一些含核黃素豐富的食物
維生素B2的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如肝、腎、心,以及鱔魚、蛋、奶等含有豐富的核黃素;植物性食物中以豆類及綠葉蔬菜含量較多,谷類、一般蔬菜和水果含核黃素較少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B2含量
食物名稱 VB2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VB2含量(mg/100g)
豬肝 2.08 牛奶 0.14
豬肉(肥瘦) 0.16 小麥粉 0.08
羊腎 1.78 油菜 0.11
雞肝 1.10 大米 0.05
雞蛋 0.32 黃瓜 0.03
維生素C與壞血病: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人體攝入維生素C不足,可引起壞血病
易患人群:各年齡組人群均可因攝入不足而患病。兒童壞血病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
壞血病的臨床表現:
食慾不振,疲乏無力,精神煩躁;牙齦疼痛紅腫、出血,嚴重者牙床潰爛、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皮膚乾燥,皮膚於點、於斑,甚至皮下大片青腫;下肢骨膜下出血、腿腫、疼痛;患兒兩腿外展、小腿內彎呈"蛙腿狀";眼結膜出血,眼窩骨膜下出血可致眼球突出;骨膜下出血,易骨折,骨萎縮;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等貧血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
維生素C缺乏症的預防:
合理安排膳食,經常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但食用蔬菜時要注意正確的加工及烹調方法--多爆炒,少熬煮,不加鹼,以盡量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
主要來源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紅柿、橘、橙、酸棗等;動物性食物僅肝臟和腎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C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VC含量 食物名稱 VC含量
大白菜 28~47 橙 33
柿子椒 72 蘋果 1~6
菠菜 32 橘 11~33
油菜 36 香蕉 8
紅果 53 牛奶 1
維生素D缺乏症--小兒佝僂病與成人骨軟化病:
易患人群:小兒佝僂病常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1歲以內的幼兒;成人骨軟化病多見於孕婦、乳母及老年人。
維生素D缺乏症的臨床表現:
小兒佝僂病的表現:患兒常有多汗、易驚、囟門大、出牙遲及枕禿等症狀。患兒患病3個月以上,出現乒乓頭,即兩側後枕部下按有乒乓球感;前胸部兩側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外凸成"肋骨串珠";肋下緣外翻;胸部前凸成"雞胸";脊柱後凸成駝背;兩下肢膝部外彎成"O"形腿或內彎成"X"形腿;腕、踝部圓凸成"手鐲"或"腳鐲"等;腹肌軟弱無力,腹脹。患兒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力低,易患肺炎、腹瀉等病,病死率較高,容易骨折。
成人骨軟化病的表現:腰背部和腿部不定位時好時壞的疼痛,通常活動時加劇;四肢抽筋,骨質疏鬆、變形,易發生骨折。
維生素D缺乏症的預防:
適當戶外活動(每日至少2小時);有意識地補充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或選擇適當的維生素D強化食品;或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以維生素D制劑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進行戶外活動,只要人體接受足夠的日光,體內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除強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乳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而蔬菜、穀物及其製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維生素D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的活性。
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國際單位/100g)
食物名稱 維生素D含量 食物名稱 維生素D含量
大馬哈魚和紅鱒魚罐頭 500 奶油(脂肪含量31.3%) 50
金槍魚罐頭(油浸) 232 雞蛋(煎、煮、荷包) 49
燉雞肝 67 烤羊肝 23
維生素E與維生素E缺乏:
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食物中,幾乎可貯存在體內所有的器官組織中,且在體內貯留的時間較長,一般不會造成缺乏。
易患人群:維生素E缺乏已很少見。脂肪吸收不良(患口炎性腹瀉、胰腺病變)者、新生嬰兒(尤其是早產兒)、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者,可能會引起維生素E的缺乏。
臨床表現:
維生素E缺乏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功能低下,出現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症狀。維生素E缺乏還可能導致一些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新生嬰兒(尤其是早產兒)缺乏維生素E,可引起新生兒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E缺乏症的預防:
注意平時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品的攝入,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維生素E的主要食物來源:
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各種油料種子及植物油中,某些谷類、堅果和綠葉蔬菜中也含一定量的維生素E,肉、奶、蛋及魚肝油中含量較少。
幾種常見食物的維生素E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總維生素E 食物名稱 總維生素E
豆油 93.08 芝麻油 68.53
花生油 42.06 小米 3.63
葵花籽油 54.60 玉米面(黃) 3.80
棉籽油 86.45 菠菜 1.74
色拉油 24.01 豬肉(瘦) 0.34
維生素A:預防癌症,保持正常的視覺、預防夜盲症,維持粘膜正常功能,增強抵抗力,維持骨骼和牙齒發育正常,令皮膚光潔滑嫩。 維生素B1:強化神經系統功能,保持心腦正常活動,可增強兒童的學習能力,預防不良性腳氣病。 維生素B2:維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可校正、維持眼睛視力,防止白內障防止皮膚粗糙。 維生素B3:保持皮膚健康、降血壓、維持血液循環、有助於神經系統正常運轉。 維生素B5:參與製造抗體增加免疫力。幫助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轉變成能量。 維生素B6:保持身體及神經系統處於健康狀態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調節體液;抗皮炎,防脫發,參與製造紅細胞;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功能。 維生素B12:參與製造骨髓紅細胞,防止惡性貧血;防止大腦神經受損害。 葉酸:參與製造紅細胞及白細胞,預防貧血,預防發育不良、頭發發灰早白等。 維生素C:對抗游離基,有助防癌。降低膽固醇;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利於傷口癒合;促進鈣、鐵吸收;防止壞血病。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有助小孩牙齒及骨骼發育,補充成人骨骼所需鈣質,防治骨質疏鬆症,佝僂病、骨軟化症;預防近視。 維生素E:對抗游離基、美容、延緩衰老進程;有助於防癌及心血管疾病;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嬰兒貧血;降低月經出現的不正常現象. 維生素K:凝血作用,有助於骨骼細胞的修復與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