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了股癬,用皮炎平塗抹為什麼皮癬范圍反而逐漸擴大了
股癬,屬於真菌感染,使用外用激素葯膏只能促進真菌的生長、繁殖,延誤病情。
額,您這是變相地給真菌「加餐」啊!豬一樣的隊友!太可怕!
關於這事兒,葯娃有話說:使用激素類外用葯真的要三思而後行!
-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
若其它葯物無效或效果不佳,可考慮用激素類外用葯治療,如脂溢性皮炎、遺傳性過敏皮炎等。
但對於病程長、皮損嚴重或病灶已出現細菌感染者則最好不用或少用,如膿皰瘡、毛囊炎、癤子等。
此外,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全身性細菌感染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激素類外用葯。
-選擇合適的葯物和劑型
一般可先選用作用強的葯物,如地塞米松、倍地米松和膚輕松等,等病情控制後即改用作用較弱的葯物,如氫化可的松等。這樣不僅可控制病情,而且還會減少副作用。
-正確使用激素外用葯
腹股溝、腋窩、耳朵、眼瞼以及頭面部的皮膚較為敏感,選用的激素濃度應低些。有毛發的部位,特別是頭部,應避免使用糊劑,否則不易清除。
含有激素的外用葯,包括糊劑、乳劑、油劑和軟膏劑等,一般每天用1~2次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塗葯時,搽一薄層即可。
皮損范圍越大,選用葯物的濃度應越低,太大的皮損應避免使用激素制劑。
另外,需長時間使用者,最好隔日用葯,不僅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還可延緩對葯物的耐受性。
② 皮炎與癬的區別是什麼
1、引起發來病的原因不同
皮炎自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一般是由於過敏、高溫、花粉或者是葯物等引起的,而癬一般是由於真菌感染而引起的。
2、患病的症狀不同
長癬部位的邊緣一般比較清晰,並且在發病部位的邊緣有隆起的地方,具有擴散性,外圍密中間疏。然而皮炎發病的部位邊緣一般比較模糊,沒有隆起不平的地方,形狀不規則,具有向心性,中間密外圍疏。
3、常見患病的部位不同
皮炎病變一般產生於容易接觸的身體部位,例如:手足軀干,而癬的產生一般都是在不容易被接觸到的部位,例如腹股溝、指趾縫,腋窩等。
(2)長癬皮炎擴展閱讀:
皮炎的臨床表現有:
1、急性期
表現為紅斑、水腫,可伴有丘疹、丘疤疹、水皰或糜爛、滲出。病變中心往往較重,逐漸向周圍蔓延,病理表現為表皮細胞間水腫,海綿形成,表皮內水皰。
2、亞急性期
水皰、紅腫及滲出減少,出現結痂及脫屑。
3、慢性期
以皮膚粗糙肥厚革化為主,苔蘚樣變,可伴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組織病理表皮增厚,棘層肥厚,真皮乳頭淋巴細胞浸潤。手足部濕疹可伴發甲改變。皮疹一般對稱分布、常反復發作,自覺症狀為疹癢,甚至劇癢。
③ 皮炎和癬的區別 [有圖]有經驗的專家來幫幫我
[概念]
白疕,是皮膚上起白色厚屑,伴有搔癢的一種頑固性皮膚損害。《諸病源候論》稱乾癬,"但有匡廓,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醫宗金鑒》稱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外科證治全書》則稱疕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折裂血出痛楚:"乾癬"、"疕風"等均與白疕同義。
[鑒別]
常見證候
血熱白疕:皮疹發生發展迅速,多呈點滴狀,紅斑或斑丘疹,表面鱗屑呈多層性,搔之表層易剝離,底層附著較緊,強行剝離後底面有點狀出血,搔癢較明顯,常伴有心煩、口渴、便乾溲黃,舌質紅、舌苔白或黃,脈弦滑或弦數。
血燥白疕:皮疹發展較慢,多為淡紅色斑塊,有明顯浸潤,表面鱗屑不多,附著較累,新發皮疹較少,舌質淡或有白苔,脈沉緩或細緩。
血瘀白疕:皮損較厚,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皮疹多呈暗紅色斑塊,有的皮疹互相融合呈地圖狀,表面鱗屑呈大片,附著亦緊,病程較長,大片融合之皮疹常有裂口或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少,脈澀或細緩。
濕熱白疕:皮疹多呈深紅色斑塊,大小不等,表面鱗屑呈油膩狀或結成厚痂,鱗屑下有輕度滲出或表面濕潤,有時可起膿【上病下包】,甚者融合成片。多發於四肢、手足掌跖,軀干及縐折部位。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緩或沉弦。
毒熱蘊結白疕:皮疹發展迅速常互相融合,泛發全身。皮膚變為彌漫性潮缸,大量細小糠狀脫屑,或成大片落葉性脫屑,自覺灼熱癢痛,可伴有身熱惡寒,便乾溲黃,舌質絳,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
寒濕痹阻白疕:皮損可為大片暗紅色斑,亦可為點滴狀損害表面鱗屑不多,或結成較厚的痂性鱗屑,常合並有關節疼痛,指趾小關節多被侵犯,寒冷季節加重,有時可造成關節畸形,脈多沉緩或沉細,舌質淡,苔少。
④ 皮炎與體癬
1、起因不同,體癬由真菌引起,而皮炎是因過敏、高溫、花粉或葯回物等引起。
2、皮損答不同,體癬皮膚損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環狀或半環狀斑片,其邊緣狹窄略隆起,由散在的丘疹、丘皰疹、水皰、鱗屑連接而成,有中心癒合和向四周擴展的傾向;而皮炎如接觸性皮炎,開始為接觸部位的皮膚發紅、發癢、繼而腫脹,出現丘疹、水皰或大皰、皰破後糜爛結痂。
3、治療不同,若將體癬當皮炎治,搽膚輕松等類外用葯,就好比火上澆油。
⑤ 什麼是癬,與濕疹,皮炎有什麼區別
濕疹有一是奇癢,二是易反復發作,三是呈多形性發疹。皮膚蘚屬於傳染性的皮膚疾病版,它跟皮膚炎類權似,卻不盡相同,濕疹不會傳染。這兩種皮膚病的症狀是皮膚非常痕癢,出現紅疹或小紅斑塊,越搔皮膚越發紅癢,患處范圍會 進一步擴大。蘚患處經常出現在出汗較多的地方,如腳部、大腿內側等。
⑥ 請問醫生:皮炎和體癬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哪裡,還是很明顯的,一個是那個紅的疹子,另一個是乾性的癬,
實在不知道就找專業人士分析看看,堅持用一下珍安霜吧,祝好運。
⑦ 這是過敏還是長癬
皮膚過敏了,到正規醫院去看皮膚科吧,大概幾百塊錢就可以治好了。長癬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是一片片,並不會起泡。
⑧ 體癬還是皮炎
銀屑病為一種慢性疾病,此病的初起皮損往往是紅包或棕紅色小點或斑丘疹,有乾燥的鱗屑,以後逐漸擴展而成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相鄰的可以互相融合。 鱗屑是銀白色,逐漸加厚。搔抓時,鱗屑呈碎末紛紛飛落,露出紅色光滑基面,剝去薄膜有針頭大的小點狀出血,這種薄膜狀鮮紅表面有點狀出血的情況,有些病人的鱗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礙皮膚伸縮,尤其關節等處厚硬鱗屑很容易破裂並使皮膚發生裂口而疼痛。
那麼銀屑病與體癬的區別有哪些呢?
銀屑病又叫牛皮癬,由於疾病的名稱中帶了個癬字,很多就認為牛皮癬也是一種癬類疾病,因此往往導致用葯不當,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使病情更加嚴重,因此認識體癬和牛皮癬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
體癬是發生在光華皮膚上的淺表部真菌感染,中醫稱其為「錢癬」「圈癬」等,臨床上應與牛皮癬(銀屑病)相鑒別診斷,以免誤診。
體癬致病菌為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或表皮癬菌屬,可因直接接觸病人或間接通過病人帶菌的衣服,用具而傳染。多汗,潮濕以及皮膚淺表外傷常是此病傳染的有利條件,長期應用皮質素類激素也有利於此病的傳染。
體癬由於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圈癬與股癬,圈癬是光華皮膚上出現瘙癢性丘疹與水皰性皮疹。有少量鱗屑漸漸向周圍擴大,中央部呈乾性鱗屑或苔癬樣肥厚,而周圍呈隆起的鱗屑丘疹水皰結痂性皮疹,形成環狀故叫「圈癬」或「錢癬」。往往是單片或因自家傳染而漸漸發生多片,以青少年常見,但無年齡限制,成年人也可發生。
股癬是體癬的一型,多數發生在男性成年人,主要發生在腹股溝內端陰囊相接觸的大腿內上側部位,嚴重時可蔓延至股部,甚至後下背部。皮疹與體癬相同,但往往由自家足癬傳染而對稱發生,病人肥胖,多汗或有手足癬等。皮疹有劇癢,所以皮疹可以呈灰鶴色苔癬樣肥厚改變,症狀夏季重冬季輕應與牛皮癬鑒別。
體癬的鱗屑做真菌鏡檢可見致病的真菌孢子一真菌,做真菌培養有致病的真菌生長。
⑨ 癬和皮炎有什麼區別
1、起因不同,癬由
真菌
引起,而
皮炎
是因
過敏
、高溫、
花粉
或葯物等引起。
2、
皮損專
不同,屬癬
皮膚
損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環狀或半環狀
斑片
,其邊緣狹窄略隆起,由散在的
丘疹
、
丘皰疹
、
水皰
、
鱗屑
連接而成,有中心癒合和向四周擴展的傾向;而皮炎如
接觸性皮炎
,開始為接觸部位的皮膚發紅、發癢、繼而腫脹,出現丘疹、水皰或大皰、皰破後糜爛結痂。
3、治療不同,若將癬當皮炎治,搽
膚輕松
等類
外用葯
,就好比火上澆油。這類葯非但沒有殺真菌的作用,反而抑制
免疫功能
,使
局部
抵抗力
下降,導致
真菌感染
擴散,因而越搽病情反而越重。癬治療用
抗真菌葯
物,如
克霉唑軟膏
、
達克寧霜
。治療皮炎則應首選皮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