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胳膊上一片像癬一樣,很乾,去醫院說是慢性皮炎,開了點葯膏,一盒補充鋅的顆粒,沒有效果,在用伊利康霜
病情分析: 根據你的描述,你的情況估計為濕疹,一般為過敏引起,引起原因很多,可能和專飲食環境屬有關,和自身體質也有關系。
意見建議:可以配合外擦復方氟米松軟膏,力康霜 需要堅持治療,一般需要3-5天。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忌食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B. 皮炎與體癬
1、起因不同,體癬由真菌引起,而皮炎是因過敏、高溫、花粉或葯回物等引起。
2、皮損答不同,體癬皮膚損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環狀或半環狀斑片,其邊緣狹窄略隆起,由散在的丘疹、丘皰疹、水皰、鱗屑連接而成,有中心癒合和向四周擴展的傾向;而皮炎如接觸性皮炎,開始為接觸部位的皮膚發紅、發癢、繼而腫脹,出現丘疹、水皰或大皰、皰破後糜爛結痂。
3、治療不同,若將體癬當皮炎治,搽膚輕松等類外用葯,就好比火上澆油。
C. 皮炎癬用什麼葯,可以治好
您好癬主要是真菌感染,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開始為鱗屑性專紅斑,邊界清楚屬,皮損發展較快,瘙癢劇烈,治療上主要是靠外用抗真菌葯物治療,由於真菌感染,症狀消失後停葯,很容易復發,因此治療療程一定要足,現在常用的葯物有達克寧,皮康霜,地塞米松軟膏等刺激性小的葯物,治療一定要徹底,症狀消失後,要繼續用葯一周左右,要不然容易復發。另外一定要注意衛生,願你早日康復。
D. 請問大家,皮炎,濕疹和癬到底是什麼關系有什麼特徵怎麼區分該用什麼葯望不吝指教,謝謝拉!
濕疹有三個特徵:一是奇癢,二是易反復發作,三是呈多形性發疹。
所謂多形性發疹,是指皮膚上出現的疹子形態多種多樣。急性或亞急性時有紅斑、丘疹、小水瘡和水瘡抓破後的滲液,結痂及糜爛,且多為泛發性和對稱性。慢性時表現為皮膚增厚和浸潤,常為局限性。反復發作後,急性或亞急性可轉為慢性,慢性又可急性發作。但是,無論皮膚形態如何變形,皮疹表面常有滲液的傾向則是一致的,這是濕疹的最顯著特點。換言之,濕疹的皮膚總離不開一個「濕」字。只是手部濕疹與其它部位的濕疹有不同之處,即常呈亞急性或慢性的症狀,冬季易於裂開、出血和疼痛,洗手和洗衣物時常需接觸肥皂、洗滌劑和熱水,易使病情惡化而頑固難治。
癬是淺部真(霉)菌引起的慢性皮膚病,大多數是由搔抓足癬又沒認真洗凈而傳染患病,因此,常常從一隻手或一隻腳發病。又因真菌在濕熱季節容易繁殖,故在霉雨或天熱時病情易惡化,有小水皰、丘疹、鱗屑和糜爛等,冬季易有皸裂或角質(即角化過度),時有瘙癢。但其基本特徵有兩點:一是多為單側性局限性發疹,天熱發作,天冷僅為皮膚乾燥、裂開、出血和疼痛。二是皮疹上的皮屑可以查到真菌。
由此看來,手部濕疹和手癬的區別,最關鍵的是要找到真菌,特別是天熱發作未擦葯物前查找。
E. 體癬還是皮炎
銀屑病為一種慢性疾病,此病的初起皮損往往是紅包或棕紅色小點或斑丘疹,有乾燥的鱗屑,以後逐漸擴展而成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相鄰的可以互相融合。 鱗屑是銀白色,逐漸加厚。搔抓時,鱗屑呈碎末紛紛飛落,露出紅色光滑基面,剝去薄膜有針頭大的小點狀出血,這種薄膜狀鮮紅表面有點狀出血的情況,有些病人的鱗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礙皮膚伸縮,尤其關節等處厚硬鱗屑很容易破裂並使皮膚發生裂口而疼痛。
那麼銀屑病與體癬的區別有哪些呢?
銀屑病又叫牛皮癬,由於疾病的名稱中帶了個癬字,很多就認為牛皮癬也是一種癬類疾病,因此往往導致用葯不當,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使病情更加嚴重,因此認識體癬和牛皮癬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
體癬是發生在光華皮膚上的淺表部真菌感染,中醫稱其為「錢癬」「圈癬」等,臨床上應與牛皮癬(銀屑病)相鑒別診斷,以免誤診。
體癬致病菌為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或表皮癬菌屬,可因直接接觸病人或間接通過病人帶菌的衣服,用具而傳染。多汗,潮濕以及皮膚淺表外傷常是此病傳染的有利條件,長期應用皮質素類激素也有利於此病的傳染。
體癬由於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圈癬與股癬,圈癬是光華皮膚上出現瘙癢性丘疹與水皰性皮疹。有少量鱗屑漸漸向周圍擴大,中央部呈乾性鱗屑或苔癬樣肥厚,而周圍呈隆起的鱗屑丘疹水皰結痂性皮疹,形成環狀故叫「圈癬」或「錢癬」。往往是單片或因自家傳染而漸漸發生多片,以青少年常見,但無年齡限制,成年人也可發生。
股癬是體癬的一型,多數發生在男性成年人,主要發生在腹股溝內端陰囊相接觸的大腿內上側部位,嚴重時可蔓延至股部,甚至後下背部。皮疹與體癬相同,但往往由自家足癬傳染而對稱發生,病人肥胖,多汗或有手足癬等。皮疹有劇癢,所以皮疹可以呈灰鶴色苔癬樣肥厚改變,症狀夏季重冬季輕應與牛皮癬鑒別。
體癬的鱗屑做真菌鏡檢可見致病的真菌孢子一真菌,做真菌培養有致病的真菌生長。
F. 皮炎和癬的區別 [有圖]有經驗的專家來幫幫我
[概念]
白疕,是皮膚上起白色厚屑,伴有搔癢的一種頑固性皮膚損害。《諸病源候論》稱乾癬,"但有匡廓,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醫宗金鑒》稱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外科證治全書》則稱疕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折裂血出痛楚:"乾癬"、"疕風"等均與白疕同義。
[鑒別]
常見證候
血熱白疕:皮疹發生發展迅速,多呈點滴狀,紅斑或斑丘疹,表面鱗屑呈多層性,搔之表層易剝離,底層附著較緊,強行剝離後底面有點狀出血,搔癢較明顯,常伴有心煩、口渴、便乾溲黃,舌質紅、舌苔白或黃,脈弦滑或弦數。
血燥白疕:皮疹發展較慢,多為淡紅色斑塊,有明顯浸潤,表面鱗屑不多,附著較累,新發皮疹較少,舌質淡或有白苔,脈沉緩或細緩。
血瘀白疕:皮損較厚,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皮疹多呈暗紅色斑塊,有的皮疹互相融合呈地圖狀,表面鱗屑呈大片,附著亦緊,病程較長,大片融合之皮疹常有裂口或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少,脈澀或細緩。
濕熱白疕:皮疹多呈深紅色斑塊,大小不等,表面鱗屑呈油膩狀或結成厚痂,鱗屑下有輕度滲出或表面濕潤,有時可起膿【上病下包】,甚者融合成片。多發於四肢、手足掌跖,軀干及縐折部位。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緩或沉弦。
毒熱蘊結白疕:皮疹發展迅速常互相融合,泛發全身。皮膚變為彌漫性潮缸,大量細小糠狀脫屑,或成大片落葉性脫屑,自覺灼熱癢痛,可伴有身熱惡寒,便乾溲黃,舌質絳,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
寒濕痹阻白疕:皮損可為大片暗紅色斑,亦可為點滴狀損害表面鱗屑不多,或結成較厚的痂性鱗屑,常合並有關節疼痛,指趾小關節多被侵犯,寒冷季節加重,有時可造成關節畸形,脈多沉緩或沉細,舌質淡,苔少。
G. 如何分辨皮炎和癬
皮炎是籠統的概念,多種皮膚病都可以導致皮炎,一般都是因過敏,高溫版,花粉或者是葯物權等引起的。癬一般都是真菌感染。是邊境清晰,表現大小不等的環狀或半環狀斑片,邊緣有隆起。有中間好四周厲害。皮炎邊境不清,有發紅,發癢,看你發的圖片很明顯不是選。是皮炎。
H. 這是癬嗎,去看醫生醫生說是過敏性皮炎,可是用葯以後身上竟然更多了,第三張圖是臉上的,脖子上也有,到
這是癬,我以前也出現過這種情況,有時候會癢,後來同事對我說有一種專叫金苦參白花蛇爽屬膚洗液的產品對這個不錯,我買了三瓶,用了大概20多天吧,面積大逐漸縮小了,後來又買了三瓶,現在已經有幾個月都沒有復發了。
I. 皮炎伶仃可以治癬嘛
皮炎伶仃可以治癬,但是效果可能沒有達克寧好,本人一直使用達克寧,並不是廣告做的好,確實好用。介意使用一下
J. 皮炎與癬的區別是什麼
1、引起發來病的原因不同
皮炎自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一般是由於過敏、高溫、花粉或者是葯物等引起的,而癬一般是由於真菌感染而引起的。
2、患病的症狀不同
長癬部位的邊緣一般比較清晰,並且在發病部位的邊緣有隆起的地方,具有擴散性,外圍密中間疏。然而皮炎發病的部位邊緣一般比較模糊,沒有隆起不平的地方,形狀不規則,具有向心性,中間密外圍疏。
3、常見患病的部位不同
皮炎病變一般產生於容易接觸的身體部位,例如:手足軀干,而癬的產生一般都是在不容易被接觸到的部位,例如腹股溝、指趾縫,腋窩等。
(10)去蘚皮炎葯擴展閱讀:
皮炎的臨床表現有:
1、急性期
表現為紅斑、水腫,可伴有丘疹、丘疤疹、水皰或糜爛、滲出。病變中心往往較重,逐漸向周圍蔓延,病理表現為表皮細胞間水腫,海綿形成,表皮內水皰。
2、亞急性期
水皰、紅腫及滲出減少,出現結痂及脫屑。
3、慢性期
以皮膚粗糙肥厚革化為主,苔蘚樣變,可伴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組織病理表皮增厚,棘層肥厚,真皮乳頭淋巴細胞浸潤。手足部濕疹可伴發甲改變。皮疹一般對稱分布、常反復發作,自覺症狀為疹癢,甚至劇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