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炎性中耳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性中耳炎

發布時間: 2021-01-26 07:31:28

『壹』 有中耳炎還有外耳道炎用什麼葯比較好

外耳道炎會在外來耳道或者耳道口出源現炎症,還會出現耳朵疼痛,耳朵發癢、耳朵堵塞、分泌物增多等現象,中耳炎是在中耳腔或者骨膜出現炎症,也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嚴重的還會對聽力造成損傷。
治療期間盡量不要去公共浴池或者公共游泳館,以免導致水中的細菌進入耳朵內加重感染症狀。

『貳』 了解中耳炎和外耳炎的區別

外耳炎是外耳道內壁受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而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

『叄』 喜樂蒂得中耳炎如何治很久了,麻煩大家幫我看看

慢性中耳炎是來很難好,但源是說不會好的都是庸醫,我家狗和你的症狀一樣,開始怎麼用葯水也好不了,也是耳蟎引起得中耳炎,時間長了好不了就成了慢性的。因為中耳炎分為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一般細菌感染很快就好了,真菌感染要好長時間才能好,而且要堅持用葯。而兩種感染情況用的葯也不一樣,細菌感染用消炎葯水,真菌感染用達克寧之類的葯膏。如果用錯了反而加重病情。
你的狗看樣子像真菌感染,一定要有耐心,買一管治真菌的葯膏,每天給他塗到狗的耳朵里,塗葯之前要先用專用的潔耳液洗干凈,弄掉多餘的潔耳液,再塗,一定要堅持,我家狗患病2個月之後,我堅持治了3個月才好。

皮炎和治中耳炎沒關系,只是慢性中耳炎確實很難治。

『肆』 中耳炎吃什麼葯好

中耳炎服用青黴素類或者林可黴素類葯物效果比較好,因為這兩類葯物的穿透力較強回,這兩類葯常用的有答青黴素V鉀片,阿莫西林,克林黴素膠囊等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體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葯,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伍』 請問小時候得過真菌性外耳道炎和真菌性中耳炎好了,長大後,耳朵內進水,還有可能再得嗎

真菌性中耳炎比較少見 ,因為如果沒有鼓膜的穿孔,真菌一般是不會生長到鼓內室,也就是中耳內的,你所問的可容能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吧,一般是因為耳道內潮濕引起的,會很癢,建議滴點硼酸酒精點耳液,不建議再用抗生素滴耳液了,會適得其反,祝你早日康復

『陸』 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中耳炎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主要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反應等有關。
1.咽鼓管功能障礙
基本病因:
(1)機械性阻塞:如小兒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長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礙:司咽鼓管開閉的肌肉收縮無力;咽鼓管軟骨彈性較差,當鼓室處於負壓狀態時,咽鼓管軟骨段的管壁容易發生塌陷,此為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學基礎之一。齶裂病人由於肌肉無中線附著點,失去收縮功能,故也易患本病。
2.感染
過去曾認為分泌性中耳炎是無菌性炎症。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耳積液中細菌培養陽性者約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為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細菌學和組織學檢查結果以及臨床徵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細菌產物內毒素在發病機制中,特別是病變遷延慢性的過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有耳朵流膿,聽力下降,首先考慮是化膿性中耳炎。多和上呼吸感染或者耳朵內進入污水感染等有關。急性期應該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慢性期主要是耳內滴葯沖洗,必要時行手術治療。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話,則需要點鼻治療。
意見建議:建議到醫院檢查,如果是化膿性中耳炎,耳屎味道很大,是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是否有膽脂瘤的情況,對於長期發作者,可以考慮行聽力重建術+鼓室成形術。

『柒』 中耳炎與外耳道炎有什麼區別

你好,外耳炎,外耳道感染. 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癤腫)或累及整個外耳道(彌漫性外耳道炎).較常見於夏天游泳季節,並常稱為泳者耳. 病因學 彌漫性外耳炎由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或普通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很少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癤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過敏反應,牛皮癬,濕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別易患外耳炎.誘發因素包括進水或各種刺激物如噴發劑或染發劑液進入外耳道和由於要拭凈耳道導致耳損傷.通過上皮的脫屑,像傳送帶那樣運動由鼓膜外面向外傳送脫屑,進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潔.患者用棉簽人為地清潔外耳道(拭耳),干擾了自身清潔機制.由於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脫屑活動的方向相反,可將碎屑向耳道內推入,促使脫屑聚集.脫屑和耵聹吸收進入外耳道的水,引起皮膚的浸軟,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 症狀和體征 如外耳道腫脹或充塞膿性脫屑時,彌漫性外耳炎患者可主訴有耳癢,耳痛,惡臭膿液流出和耳聾.牽拉耳廓或壓耳屏有劇痛者,能與中耳炎鑒別.外耳道皮膚紅腫且覆蓋著潮濕的膿性脫屑. 耳癤可引起劇痛,在成熟破潰時可排出少量含血膿液. 治療 泳者耳常可用1:1酒精和醋的合劑在游泳後立即沖洗耳道予以預防.酒精有助於除去耳道內的水分,而醋可改變耳道內的pH.除非有擴散的蜂窩織炎或其他感染向外耳道皮膚以外擴散的跡象外,很少必要行全身抗生素治療. 在彌漫性外耳炎中,局部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有效.首先用吸引或乾的卷棉子輕巧地清潔外耳道內感染脫屑.含0.5%硫酸新黴素和硫酸多粘菌素B10000u/ml的溶液,能有效治療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局部加用皮質類固醇如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和使抗生素滲入外耳道深層;每次5滴,1日3次,持續7天.對外耳炎局部滴用2%醋酸,每次5滴,1日3次,持續1天以改變外耳道酸鹼度的治療同樣有效.局部加用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並增強醋酸的效用.在發病的24~48小時內,用止痛劑常有必要,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如果出現蜂窩織炎和有向耳道外擴散的趨勢,可應用口服青黴素V250mg,每6小時1次,持續7天.如果患者對青黴素過敏,可改用相同劑量的紅黴素. 外耳道癤應讓其自行潰破引流,因切開排膿可導致耳廓軟骨膜炎的發生.用口服抗鏈球菌的抗生素治療.局部使用抗生素常無效.為止痛,有必要應用止痛劑,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乾熱敷同樣有助於止痛和加速痊癒. 中耳包括鼓室、鼓竇、乳突和咽鼓管。(如圖)各種致病因素導致中耳這些部分出現病理改變,臨床上統稱中耳炎。 由於中耳的結構不是孤獨存在而是互相銜接,有一定關系,所以,中耳炎的臨床表現各有不同。中耳炎的病變要通過不同的分型分類才能闡明,例如,感染細菌的多少、感染的程度、是否影響骨質的情況、細菌對葯物的敏感度、引流的情況、機體的抵抗能力、就診的早晚、治療是否及時、是否發生並發症等,這些都可以使中耳炎的病情和發展出現不同的體征和症狀。下面將分別歸納,針對不同類型的中耳炎進行解答。不管穿孔以前還是穿孔以後,全身應用足量的抗菌素,多飲水、多休息也是必須的,另外局部用葯,在早期沒有穿孔的時候,耳朵疼的時候要重視它,也可能孩子沒有到化膿穿孔的程度就被我們控制住了,沒有穿孔以前我們一般用的是酚甘油點耳,穿孔以後這個葯就不能用了。 酚甘油止疼效果好,但是對中耳有刺激。所以穿孔以後應該改成氧氟沙星點耳,這是一種水劑。點耳以前可以用雙氧水清洗耳朵,沒有穿孔以前就沒有必要用雙氧水。因為是咽鼓管引起的,還要點鼻子,這就是大家不理解的,為什麼耳朵不好點鼻子,點鼻子是為了使上呼吸道腫脹的黏膜消退。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程比較長,多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及時慢慢變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成人更常見一些,兒童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應該說少一些。一般來說積極的治療都能好了。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為三型,一型是單純型,只是中耳黏膜的病變,比較輕,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最輕的一種。它的發病是間斷性的,感冒或者是游泳進水了,這個時候才發炎。點葯消炎就好了,可是穿孔沒有癒合,過了一段時間,也許一、兩年,也許幾個月又發病了,表現是階段性的,炎症消退之後什麼症狀也沒有,只是聽力不太好,一般聽力損失不會太重,只是鼓膜穿孔。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在意,因為平時不發炎就都不管它了。 還有一型是膽脂瘤型,它的症狀是耳朵長期流膿,伴有臭味,而且是臭鴨蛋味,有時候耳朵裡面會有白色的像白皮一樣的東西流出來,特點是長期流膿,聽力損失比較嚴重。這種類型如果不治療的話,特別容易引起顱內、顱外並發症,嚴重的如腦膜炎、腦膿腫,會危及生命。膽脂瘤型一旦發現了要盡早手術。 還有一型鼓瘍型,這型的特點就是流膿不止,偶爾帶有膿血性的分泌物,聽力下降嚴重,這種情況一般點葯不管用。有人說我老是點葯也不幹耳,所以也不管它了,反正現在也沒影響其它的,只是流膿。以前這種情況很常見,一個是生活水平不好,尤其邊遠地區生活情況不好,耳朵流膿不影響幹活兒,一旦等到醫院的時候,幾乎都是腦膜炎、腦膿腫。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很重視,有病積極治療,沒有到並發症的程度才來看病,這種並發症也是越來越少了。 單純型應該在禁止期,不發炎、不流膿的時期做手術,手術比較簡單,最好盡早做,否則穿孔不容易癒合。對於膽脂瘤型和鼓瘍型也應該盡早手術,這兩型的手術目的,一個是去除病變,一個是修補鼓膜,重建聽力,盡早手術還能防止並發症。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捌』 中耳炎和外耳炎的區別

一,發病部位,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專症,病變不僅位於鼓屬室,還常侵犯骨鼓斗、乳突和咽鼓管,外耳道濕疹主要病變在外耳道內。
二,臨床症狀,慢性中耳炎臨床上以耳內長期間斷或持續性流膿,鼓膜穿孔,伴有或不伴有聽力下降為特點,外耳道濕疹不同階段濕疹的表現不同,急性濕疹患處奇癢,多半燒灼感,外耳後流出黃色水樣分泌物,凝固後形成黃痂。
亞急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未經治療、治療不當或久治不愈遷延所致,局部仍搔癢滲液比急性濕疹少,但有結痂和脫屑。慢性濕疹,急性和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或久治不愈就成為慢性濕疹,外耳道內特別癢,皮膚增厚,有脫屑。
三,治療,外耳道濕疹治療主要以葯物治療為主,而慢性中耳炎葯物治療常無明顯好轉,多可考慮手術治療。

『玖』 中耳炎與外耳道炎的區別

中耳炎屬於中耳黏膜的炎症,臨床上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會出現耳痛、耳內流膿等特點,病變會危及鼓室;
外耳炎主要是外耳道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急慢性炎症,外耳會出現分泌物,並且耳內脹痛。

『拾』 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是一樣的嗎該如何分辨

謝謝悟空邀請!!!

謝謝悟空邀請!!!

如下圖所示,外耳道是由耳朵向內側延伸到鼓膜的彎曲管道。鼓膜以後的部分就是中耳了,包括鼓膜內側的鼓室和鼓膜上方的鼓室上隱窩,鼓室內有錘骨、砧骨和鐙骨這三塊聽小骨,前方借咽鼓管通咽腔。所以呢,外耳道和中耳從結構上就存在於不同的位置,這兩個地方都可以發生感染炎症,就分別稱為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外耳道炎分為急性和慢性2種,急性外耳道炎多為細菌感染,慢性外耳道炎多屬真菌感染、過敏性疾病或為皮炎的一種表現。90%急性外耳道炎為單側感染,高峰發病年齡為7~12歲。空氣濕度高、暑熱季節、游泳、聽力器及耳塞佩戴均為危險因素。
急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現為耳內瘙癢、疼痛、發紅,嚴重時可出現水腫、耳溢及傳導性耳聾等。慢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現為瘙癢、外耳道紅腫,時可伴有苔癬化病變。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以中耳腔積液
、耳悶、聽力下降為主要特點的臨床常見多發病,兒童發病率高於成人。其發病機制及病因迄今尚未完全
闡明,咽鼓管的機械性阻塞及功能障礙是共認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

歡迎親們點贊加關注並參與討論哈!!!

參考文獻

[1]楊琳.分泌性中耳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3);328-331.

[2]崔穎,余立.急性外耳道炎防治進展.臨床合理用葯雜志,2009,2(1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