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拔罐能治皮炎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以皮膚肥厚,皮溝加深,內苔蘚樣改變和陣容發性劇烈瘙癢為特症。尤以夜間及安靜時為重。
從中醫學上來看,神經性皮炎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1、血虛風燥:丘疹融合,成片成塊,表面乾燥,色淡或灰白,皮紋加深,劇烈瘙癢,夜間尤甚,女性或兼有月經不調。
2、陰虛血燥:皮損日久不退,呈淡紅或灰白色,局部乾燥肥厚,甚則泛發全身,劇烈瘙癢,夜間尤甚
3、肝鬱化火:皮損色紅,心煩易怒或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口苦咽干。
舌紅。
4、風熱蘊陰,皮疹呈淡褐色,皮損成片,粗糙肥厚,陣發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黃。
拔罐穴位:風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損局部
血虛風燥:加脾俞,血海;陰虛血燥:加太溪,血海;肝鬱化火:加行間,俠溪;風熱蘊阻:加合谷,外關。
留罐:30分鍾
② 聽說過拔罐後放血嗎,對人以後身體是好還是壞啊
拔罐放血調理主要是通過拔罐走罐把體內的瘀血拔到表層,採用淺刺療法再把淤血拔出來,瘀血不清,新血不生。此種療法最好在正規的店做系統的拔罐調理。
③ 關於拔罐放血
拔罐放血是運用皮膚針叩刺皮部,以皮膚紅潤稍有滲血為好,再將火罐迅速拔在刺版血部位的權方法。能激發調節臟腑經絡功能,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具體次數要根據病人的情況和疾病的需要,放血後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處感染,最好不要洗澡。
④ 拔罐放血的好處和壞處
拔罐是以罐復為工具,利用燃制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放血可以去掉寒濕、淤血。達到經脈通暢。那麼壞處是容易感染,如果不仔細刺破血管,會大量流血,引起流血不止。
⑤ 得了皮炎,拔火罐做針灸能不能把毒素排出來行不行
得了皮炎拔火罐做針灸沒用的,拔火罐和針灸對濕氣作用比較大,皮炎還是必須看皮膚專科對症下葯,皮炎的病因很多種,有淺表性、有血液病毒、有其他過敏等,比如血液病毒就必須輸液去毒、過敏性必須吃抗過敏的葯,並且拔火罐也容易傷皮膚。
⑥ 拔罐放血療法的作用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基本內容」
一、針具的選擇
1.三棱針:由不銹鋼製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厘米,針柄直徑2毫米,適用於四肢、軀幹部位放血。細針長5~7厘米,針柄直徑1毫米,適用於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小眉刀:長7~10厘米,刀刃長1厘米,十分鋒利。
3.臨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縫衣針、注射針頭、瓷片、刮臉刀片等代替。
二、施術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飢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5. 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按語」
本療法通過數千年的醫療實踐,為醫家臨床所慣用,療效也有所提高,特別對於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搶救及時,收效迅速,無副作用的特點。本療法根據經絡學說和針刺原理,用針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經脈,調氣理血,促邪外出。臨床證明,本療法有鎮定、止痛、瀉熱、消腫、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⑦ 放血拔罐後,非常癢,什麼原因
這位朋友,無來論你採取負源壓罐,還是採用火罐,拔罐療法在治療過程中都會產生疼癢感,產生的疼癢感指的是疼痛和發癢兩種感覺。 上罐時產生疼痛有兩種原因:一是灌口皮膚不能很快適應罐內的壓力變化而產生疼痛。在皮膚適應了以後,大約經過2-3分鍾,這部分疼痛就會消失。二是由於前一次上罐引起的罐口部位表面充滿了皰,在重罐時,可能使罐口壓在皰上而引起的疼痛,這完全可以避免。也可以採用大小罐互換適用。 風濕較重的患者,罐口部位常常有癢的感覺,也因病情輕重,出病的快慢不同,癢的程度也不同。有的患者既患有風濕又患有火毒,所以罐口部位的表現是又痛又癢。癢的感覺一般出現在疼痛之後,因為火毒在上風濕在下,一般的規律是先排火毒後排風濕,處病氣,火毒的現象是疼,處風濕,處風寒的現象是癢。
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你在這個階段不受涼、不沾水,過一段時間自然就不疼不癢了。
⑧ 拔罐放血的好處 拔罐放血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拔火罐放血可以退熱瀉火。拔罐做為一種瀉法,加上針刺放血的效果會更好。拔罐放血後可以促使體內邪熱外斜,使體內陰陽平衡。適用於體內熱盛或因疾病感染發燒的人群。
2、拔火罐放血可以消腫。肢體損傷導致的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多因為氣血淤積所治,拔罐放血可以疏通患處的氣血,使傷處氣血暢通,自然可以消腫。據臨床觀察,新舊傷,效果均可。
3、拔火罐放血可以止痛。按中醫說法,痛則不通。大部分的痛症是因為氣滯血瘀、經絡閉塞所造成的。而拔罐放血可以疏通經絡,防止淤積,對於神經性頭疼、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各種痛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4、拔火罐放血可以消炎解毒。一些感染性疾病可以在患處採用拔罐放血治療,能促使炎症消散,使毒邪隨血排出。毒蛇咬傷者,應立即在傷處拔罐放血,可以讓毒液隨血排出,減輕中度症狀。
5、拔火罐放血有鎮靜作用。根據臨床觀察,拔罐放血對於治療狂躁症、失眠、癔病、傷風等都具有一定的療效。這種效果可能是因為拔罐放血能夠理血調氣、通達經絡,使臟腑血氣平和。
6、拔火罐放血可以用於急救。急救作用,向來被古代醫家重視,民間流傳也較普遍。如中暑、驚厥、痧症、昏迷、血壓升高、毒蛇咬傷等急症,經拔罐放血治療後,險情常可立即解除。需要注意的是,放血的位置,放血程度有嚴格的要求,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群不要盲目嘗試。
⑨ 拔罐放血好處和壞處
拔罐作為放血復療法的一制種,對身體無任何危害作用(最近我正在研究怎麼拔罐能拔出紋身的效果呵呵呵)對於你擔心拔罐久了毛孔粗大灰塵會進到身體裡面的說法,我只能說這是某些人異想天開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你擔心灰塵會進到身體裡面么?恭喜你不用呼吸了,因為每天經過口鼻進入人體的灰塵遠遠大於通過其他渠道進入身體的灰塵。皮膚具有排汗的作用,每天通過皮膚毛孔蒸發出去的汗液那是相當多的,即使毛孔里殘留的灰塵,也會隨汗液排出體外。什麼?你不出汗?哦,是這樣的,皮膚的汗液大部分還沒有凝結成汗液就已經蒸發了,所以人體的排汗是無時無刻的。說道毛孔粗糙,拔罐可以重建皮下血液的微循環,皮膚具有良好的血液供應只能是皮膚越來越有彈性。怎麼可能會毛孔粗糙。誰家的皮膚沒有彈性呀?
總之,我一般一星期拔兩次罐,後背皮膚好得很,和嬰兒的比不上,但是和同齡人相比,我的後背皮膚真的算是水靈了
壞處: 肌肉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