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於光元的論著
主要論著有《抄毛地黃及其類似葯物襲的葯理學研究》 《亞硝酸五烷的研究》《皮膚病及性病學》《麻風病學》《職業性疾病和工業性疾病》《皮膚病及性病學》。等。主校譯卡塔梅舍夫的《皮膚性病學》、《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第六、七版。在國內外發表重要論文40餘篇,1957年代表我國出席第十一屆國際皮膚科學術會議,在大會上宣讀「日光性皮炎」。50年代發表「見於中國的雅司病」、「全身性彌漫性血管角化瘤」。「核黃素缺乏病的皮膚組織病理研究」一文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核黃素缺乏病的皮膚組織病理研究在世界上屬於領先水平。
㈡ 關於皮膚的論文
皮膚性病科護理教學的幾點體會 皮膚護理課包括的專業理論知識多,專業操作技能廣泛,學院 非常重視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教學,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動的、高質量 的皮膚護理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關鍵。 皮膚科患者由於某些疾病病程較長,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病 人心理壓力較大,且疾病表現在外,視覺上難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負擔,在皮膚護理教學中,學生往往有怕臟、怕傳染的 心理而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 故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既要讓護理學生學 好皮膚病的基礎理論,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 使病人舒適的同時, 也要注重與病人的交流,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放鬆心情接受治療, 促進疾病的痊癒。現將皮膚科護理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1 培養和激發護理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於皮膚病總論概念性強,內容較單調。皮膚科外用葯物多種 多樣,為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帶教時筆者將本科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 聯系起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給學生展示外用葯物 實物劑型時,先給學生觀看美容霜、防曬霜、珍珠霜等,然後講解其 組成、作用、適應證、用法及注意事項。在學習外用葯物的劑型時, 先給學生拿一瓶水——溶液劑型,一袋爐甘石粉——粉劑,然後將爐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劑,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記憶,從而激發 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皮膚專科護理操作較多,如濕敷、封包、封閉及 對創面處理等,應給予更多的耐心和講解,可在操作示範後讓護生從 簡單到復雜操作[1-2],鼓勵護生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臨床,自己先 尋找護理的方法。這樣不但加深對皮膚科護理知識的理解,同時又能 有機地復習已學過的有關知識,使學習氣氛活躍。 2 選課教學,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是教和學的辨證統一。 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強調以傳授知識、 經驗和技能為目的, 有利於教師把握教學方向,突出重點,其優點是很明顯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學方法過死,教師授課中存在知識的灌輸,這種灌輸 式教學方式容易養成學生僅僅接受現成知識,被動學習的習慣。如此 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可能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好, 而創新精神和創造 能力不足,缺乏臨床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皮膚護理的學生 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要不斷面對各種皮損, 甚至是幾種皮損集中在同 一個體身上,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問題.如果不能學 生就沒有積極性,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實踐證明,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學內容,選幾節課,讓學生講講,設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觀、形象、 生動的方式,使學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 程,加深護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設身 處地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3]。這樣做不僅使講課學生得到了鍛煉, 其他同學聽起來親切、 可信, 而且學生的講課方法對教師也很有啟發, 有利於教師改進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皮膚性病學授課過程中充滿了大量形態的描述,許多皮膚病 難以用語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膚性病中絕大多數疾病都有比較特 異的皮損,皮損的性質、形態、分布、排列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所以對皮損的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筆者合理安排教時間,盡 量在講完典型臨床表現之後, 即時給學生觀看典型皮疹的圖譜或者是 電視錄像、幻燈片等,然後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導出該病護理要點。例 如。天皰瘡的患者可能有水皰、膿皰、糜爛、滲出、結痂等多種皮損, 講完後利用 3~5 分鍾導入病例,請學生分析後說出其護理診斷和護 理要點。由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發言積極,最後由教 師總結、矯正。 4 注重溝通技巧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 護理模式發展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服務對象不 僅包括病人,還包括健康人群。新的護理模式對現代護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心理護理,體現人文關懷,才能收集第一手的臨 床病例資料,這光靠良好的服務是不夠的,因此要教會護生如何與患 者進行溝通,例如:在進行蕁麻疹病例分析時,強調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進食魚、蝦、蛋等過敏食物,還應與家屬交往、溝通,不予患者 進食該類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誘發因素;面對病情比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備好良好的溝通環境,在盡量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 況下進行溝通,解除思想顧慮,告訴患者要將病情如實告知醫務人員 才能盡快治癒疾病,告知性伴侶應禁止性生活、注意隔離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生活注意事項, 使患者堅持治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參考文獻: [1] 石 英 . 提 高 護 生 臨 床 教 學 質 量 之 我 見 [J]. 局 解 手 術 學 雜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劉鳳琴.皮膚科護理帶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爾濱 醫葯,2002,22(5):97. [3]王長遠,秦儉,王晶,孫長怡.情景教學法在急診心肺復甦教學 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07,6(3):927-928. [4]張瑞瑩,孫亞男,劉君,等.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運用任務驅 動教學法的方法探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孫 曉 英 . 皮 膚 科 護 理 帶 教 方 法 探 討 [J]. 衛 生 職 業 教 育,2004,19:139.
㈢ 電影特效總在皮膚上做文章,皮膚患者看見了會不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大概率不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精神層面需求的增長,逐漸地,科技和電影、電視劇進行了有機的結合,特效誕生了。許多無法拍攝的宏大場面,只需要在拍攝現場蒙上綠布,就可以在後期製作的時候用特效進行二次編輯,將創作者想要看到的場面添加入電影或者劇作中。由於很多演員沒辦法真實模擬出皮膚病患者的皮膚狀態,所以電影特效也廣泛用於完善這種小細節,那麼這種做法會不會讓皮膚病患者心裡感到不舒服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概括所有人,肯定會有部分的患者對此感到難過的。畢竟觸景生情,這是人之常理。但無論是否在意於此,我們都應該對電影以及患者抱有尊重的態度。
㈣ 皮膚病類論文怎麼發表
一、個人發表論文的程序:
1.有了自己的學術成果後,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國知網等論文收錄網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確認你的核心內容前人沒有研究發表後,選擇該領域的相關雜志;
2.按照所選雜志的格式要求,將自己的研究內容撰寫成論文,通過該雜志的制定投稿渠道進行投稿,之後進行耐心等待;
3.編輯審閱後如果不感興趣會直接退稿,如果感興趣會給你提出修改意見,從投稿到第一次審回一般要2個月以上,按照編輯提出的修改意見逐條改正,並在給編輯回復時對其提出的每一條意見進行逐條回復,之後繼續耐心等待;
4.二審後,基本就離發表不遠了,一般會再給你提一些格式類的細節修改問題,解決後回復,等待發表就好。
二、發表論文對個人的影響:
1.學術論文的創作一定是基於現有工作的提高和改進,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結構更合理。因此,長期寫作論文呃人,一定會養成對事情深究的習慣,在科技研究領域,這個習慣是十分寶貴的;
2.為了讓你的論文有著十足的可信度,你必須對論文的全部內容進行極其嚴謹的審核,對個人思維的嚴密性和科學性也是很好的鍛煉。
3.創作論文的必備條件就是瀏覽大量的學術期刊,對個人知識儲備有著很大的幫助
4.在你有了一定數量的論文後,你會引起別人的重視,在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可後,無論別人向你請教問題也好,探討新技術也好,都是結交人脈、擴大人際影響的重要渠道,因為即使是自由職業者,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也離不開朋友的支持,所以在人脈這種無形財富上,對你的幫助也很大;
5.這一點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和你分享一下:論文創作避免不了要接觸到各類學術會議,並且往往是在其他城市舉辦的。對於這種會議,有些是借機圈錢,有些則會實在的做些探討研究。但無論是哪一種,我的看法是:寫論文,是心在旅途上;參加學術會議,是身在旅途上。身與心總有一者在路上,這就是進步的生活。
三、對發表論文的建議:
1.能養成自己遇事深究思考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而絕不人雲亦雲;
2.經常寫論文後,思維會變得縝密,遇到事情或發現問題後,會對其進行全面分析並擅長將想法寫下來,寫成可行性分析或報告和別人探討。
3.收錄論文的雜志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你的首篇一旦發表,二篇三篇就會想著往更高級別的雜志投,對自己是一種挑戰;如果得到高一級別雜志編輯的認可,又能極大增強自己的自信,同時樹立自己在圈子裡的威望。
㈤ 如何寫關於埃及金字塔之謎的論文
一種類型的建築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因為它的外型像中國的漢字「金」, 所以就叫它金字塔。其實與「金」並沒有關系。
一般指的是埃及金字塔。其他著名的還有瑪雅金字塔、阿茲特克金字塔(太陽月亮金字塔)(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吉薩南郊8公里處利比亞沙漠中的3座尤為著名,稱吉薩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塊疊成,佔地53,900平方米。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全部工程歷時30餘年。塔東南有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國王)的陵墓。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文字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有人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說金字塔也許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也許是更遠古的人類留下的,因為,金字塔的謎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法老們不僅活著時統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後成神,主宰陰界,因此,「法老」死後,便取出內臟,浸以防腐劑,填入香料,將屍體長久保存,稱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寢。現在,埃及境內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於尼羅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邊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於古王國時期的三至六王朝(約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遠的吉薩、塞加拉、拉蘇爾,梅杜姆以及阿布西爾等地都有大量的遺址。
由於金字塔是一種方錐形的建築物,古埃及文稱它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頂,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歷來譯稱「金字塔」。
在眾多金字塔中,最為著名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它位於開羅西南約 13公里的吉薩地區。這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 2760 年,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 7 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 146.5 米,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 138 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 米,現長 220 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是由約 230 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 11.5 萬塊,平均每塊重 2.5 噸,最大的一塊重約 16 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 684.8 萬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31°07′北緯 29°58′。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直接疊在另一塊石頭上,完全靠石頭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也僅 1.27 厘米。這是當時徵召了 10 萬勞力、前後歷時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級,距地面約 20 米高。入口處四塊巨大的石板構成「人」字形拱門,往裡是 100 余米長的坡狀隧道直達墓室。墓室長 10.43 米,寬 5.21 米,高 5.82 米,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42.28米。室內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內空空,棺蓋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層房間,最高的一層頂蓋是三角形的,為的是把上面壓下的重量均勻地分布在兩邊。同時,墓室還有砌築在石塊中的通風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嚴、雄偉、樸素、穩重,與周圍無垠的高地、沙漠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它的內部構造復雜多變,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凝聚著非凡的智慧。該金字塔歷經數千年滄桑,地震搖撼,不倒塌,不變形,顯示了古代不可思議的高度科技水平與精湛的建築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把它列為全世界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
吉薩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藝術風格與工程設計的精確,則均可與之媲美。而且由於其建在一塊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彷彿比前者還雄偉。塔基底長 215.7 米,高 143.6 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崗石砌築的。它所遺存的附屬建築較為完整壯觀,包括以巨石建成的兩座廟宇:上廟和下廟。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於南端,體積最小,但十分精緻。它的底邊長 108.7 米,高 66.5 米。吉薩的這 3 座金字塔都曾被盜,墓中財寶已基本流失,但它們所體現的古代埃及人民爐火純青的工程技術,每天都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各國遊客。
【金字塔外觀】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由於它形似漢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稱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築。它規模宏偉,結構精密,塔內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實心,定部呈錐角。金字塔歷經多次地震都巋然不動,完好無損。它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築物和世界八大奇跡之首。
金字塔前有座獅身人面像,是古國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兒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長57米,僅一隻耳朵就有兩米高。除獅爪是用石頭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一塊天然的大岩石鑿成的。鼻部有損傷,拒說是在一次戰爭中被拿破崙的士兵用大炮轟掉的。斯芬克斯象徵著法老的權利至高無上,威不可侵。
【法老墓室】
法老墓室延伸到地平線以下30米處,墓室左側,放置著法老出遊時乘坐的寶車,使用的寶床。位於墓室中央部位的是法老胡夫的棺槨,是用鑲有金邊和貼有金塊的大型木料精雕細刻而成,十分華麗精美,棺槨分為兩層,上層是法老的全身木製雕像,下層放置著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愛的寶劍、寶刀、古埃及式寶船、寶瓶、寶箱,最吸引人的是四個巨大的百寶盆,內裝有奇珍異寶,價值連城,棺木前方有兩位手持神器的守護神,四角有四位美麗的侍女。
【王後墓室】
王後的墓室比法老的墓室規模略小一些,她的棺槨為一巨大的整體石料雕刻而成,工藝精細,十分華麗,裡面陳放的是王後的木乃伊。她的陪葬物也很豐富,左側角落有神鷹像、百寶箱及獅身人面像。右側角落放置著王後使用的梳妝台。
【如何建造】
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麼它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建造過程就難以令人想像了。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這些巨石是從尼羅河東岸開采出來,即無吊車裝卸,也無輪車運送。
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不過我們現在知道,石頭多半是本地開採的,修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采運來。在那時開採石頭並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並沒有炸葯,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從採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古代埃及人是將石頭裝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為此需要寬闊而平坦的道路。修建運輸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時間。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奴隸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著斜坡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對於希羅多德的說法,後人提出了許多的疑問。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沒有人能做出完滿答案的難題。人們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偉大力量和智慧!
本世紀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系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計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面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維杜維斯法國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他從一位考古學家那裡,得到5塊從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對它們逐個加以化驗。出乎意料的是,化驗結果證明,這些石塊由貝殼石灰石組成。盡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使人難以相信。
戴維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據他估計,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羅多德所說的那樣每批都有10萬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法國科學家還在石塊中發現了一縷一英寸長的人頭發。這縷頭發可能就是他們辛勤勞動和燦爛智慧的見證。但上述這些說法都還是一些推測。
但無論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是很多的。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所以,可以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簡單的協作也可以創造出奇跡,不相信地球上的人類自身會創造出金字塔這樣的奇跡,把它說成是天外來客的創造。這顯然是不正確的,這無助於人們探索自己的歷史,認識自己的能力。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
「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度的建築技巧而著名。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能有這樣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後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遠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這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於它的地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個雕著哈夫拉的頭部而配著獅子身體的大雕像,即所謂「獅身人面像」,西方人稱它為「司芬克斯」。雕像高20米,長57米,一隻耳朵就有兩米高。除獅是用石塊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為什麼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成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第四王朝以後,其他法老雖然建造了許多金字塔,但規模和質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後,隨著古王國的分裂和法老權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盜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從金字塔里拖出來,所以埃及的法老們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裡開鑿秘密陵墓了。
史前遺址的長期定向作用,都會在其自身內部形成一個能量場。大金字塔處於地球上,時時刻刻受到宇宙射線的轟擊,堆壘所用的石塊在長年累月中逐漸扮演著儲存能量的角色。宇宙射線或電磁波穿透石塊的同時,能量也會隨著被穿透石塊的厚度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衰減。 大金字塔獨特的正四角錐體結構,其內部空間是一個很好的和諧共振腔體。來自宇宙的各種射線,人為的電磁波在其內部空間和諧共振,結合匯聚的地磁力,還有萬有引力的作用,形成一個內部能量場(匹熱迷能或金字塔能)。古老相傳「時間懼怕金字塔」,可能就是指大金字塔內部的能量場顯現阻礙自然進程的現象,即本應該自然而然發生的進程,當處於大金字塔內部的能量場中,則該進程被延緩了,甚至有的向相反方向進行。 放置在大金字塔內部能量場的有機物體如動物屍體,不會腐爛變質(這是自然進程),而是脫水干化成木乃伊;而無機物例如金屬物體,則能長期保留其金屬光澤,從專業角度說,這就是自然進程的氧化作用延緩了,逆向的還原作用增強了。金屬晶體由無序排列又能回歸到原先的有規則排列。對於人體,匹熱迷能或金字塔能則可以快速消除疲勞,加速體力的恢復;增強自身免疫力,促進機體組織細胞自愈。對於微生物如病毒、真菌等,則抑制其繁殖。
【分布】
金字塔分布在尼羅河兩岸,古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寢,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佔地52000平方公尺。
【金字塔的數字之謎】
有人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測量和研究後,提出了許多蘊含在大金字塔中的數字之謎。譬如: 延伸胡夫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縱平分線至無窮則為地球的子午線;穿過胡夫大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分成均勻的兩半,而且塔的重心正好坐落在各大陸引力的中心。 把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對角線延長,恰好能將尼羅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內,而延伸正方形的縱平分線,則正好把尼羅河口三角洲平分。 大金字塔的底面周長230.36米,為362.31庫比特(古埃及一種度量單位),這個數字與一年中的天數相近。 大金字塔的原有高度146.7米(現已塌落至137.3米)乘以10億,約等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大金字塔4個底邊長之和,除以高度的兩倍,即為3.14——圓周率。 大金字塔本身的重量乘上7×1015恰好是地球的重量。 大金字塔高度的平方,約為21520米,而其側面積為21481平方米,這兩個數字幾乎相等。 從大金字塔的方位來看,4個側面分別朝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誤差不超過0.5度。在朝向正北的塔的正面入口通路的延長線,放一盆水代替鏡子用,那麼北極星便可以映到水盆上面來。 …… 這些數字關系是一種偶然巧合,還是建造者的有意設計? 許多科學家指出,這些數字關系並不是那麼神秘,除一些是巧合外,有些數字並不完全符合事實真相。譬如:以52度左右傾斜面建造的四方角錐,用其高h去除其底邊的兩倍,即2s/h,都得到接近π的值。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德的記述,埃及人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時使角錐的每一面的面積等於錐高的平方,按這個方案設計確實可以得到這種數字關系。 此外,還有些數字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數學和天文方面取得的傑出成績。比如,古埃及人已懂得用水面定位的方法(即先灌水,利用水平面平整地基),獲得精確的地平面;古埃及人選定一顆(或幾顆)恆星,藉助簡單器械仔細觀測,記錄恆星在地平線上的出沒位置,然後平分從觀察點到恆星出沒點形成的角就測出了子午線。 當然,也有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看法。他們認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為什麼除大金字塔外,其它建築物不能提供那麼多代表相當科技水平的數字?以古埃及人的科技知識水平能建造出奇跡般的充滿謎的金字塔嗎? 看來,事情確實並不簡單,持不同觀點的科學家們仍在爭論……
【瑪雅金字塔】
瑪雅文明大約發端於公元前1800年,奇琴伊察則始建於公元5世紀,7世紀時佔地面積達25平方公里。瑪雅人在這里用石頭建造了數百座建築物,這是瑪雅文明發展到鼎盛時期的產物。這些建築不僅高大雄偉,而且雕有精美的裝飾紋,顯示出古瑪雅人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築是一座聳立於熱帶叢林空地中的巨大金字塔,名為庫庫爾坎金字塔。這座金字塔的設計數據都具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它的階梯朝著正北、正南、正東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層台階,台階和階梯平台的數目分別代表了一年的天數和月數。52塊有雕刻圖案的石板象徵著瑪雅日歷中52年為一輪回年,這些定位顯然是經過精心考慮的。 在庫庫爾坎金字塔的東面有一座宏偉的四層金字塔上,被稱為勇士廟,廟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圓形的石柱,名為「千柱群」,這些石柱過去曾支撐著巨大的宮殿。它的入口處是一個用巨大石頭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瑪雅人稱它「恰克莫爾」神像,它的後面是兩個張著大嘴的羽蛇神。環繞著這片中心區方圓幾公里內還有很多奇琴伊察舊城的石砌建築,都是同一時代的遺址。
【阿茲特克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墨西哥的重要文化古跡之一,它們以其宏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難解的謎團聞名於世,每年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㈥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的醫護團隊
劉大雄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區大學,長期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骨科專業的醫、教、研工作,在創傷、矯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擅長於對骨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帶領科室人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十餘項,其中椎間盤鏡術、椎體後凸成形術、支具矯形術等項目為在上海市和華東地區率先開展。
獎項和學術著作:
1、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醫學作用-獲醫療成果一等獎。
2、神經根內腰椎間盤突出症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
3、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特點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4. 內皮素對損傷脊髓早期保護作用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5. 胸腰椎骨折並脊髓損傷再手術原因分析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孫榮華
孫榮華副主任,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及學術職務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全軍肢體傷殘康復委員會委員
軍區科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長寧區醫學會骨科學組組成
1999年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編輯委員會物邀編委
研究領域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擅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及椎管狹窄的診治,開展頸椎前、後路手術、胸腰椎外傷、椎管腫瘤、椎管狹窄、經椎間盤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等手術;對四肢創傷、骨折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擅長四肢骨折的非手術和手術治療,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等骨科復雜手術。
獎項和學術專著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2001年至2003年軍區衛生系列「181」學科帶頭人
《影響下腰椎疾病診斷、治療因素的基礎與臨床研究》1997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二等獎;
《肱骨投彈骨折的防治和相關基礎研究》2006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非骨性腰椎椎管、神經根管動態學實驗及狹窄症的臨床研究》1995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學術專著2部多。 劉潛教授
上海皮膚病專家——劉潛,1949年出生,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中國人民 解放軍85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早期畢業於哈爾濱醫學院,198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進修皮膚病與性病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從事皮膚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工作近40年,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取信於病人,對皮膚性的多發病變、常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臨床獲得滿意效果。
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的研究與治療,在本市和國內皮膚病領域有較高知名度,是上海知名的皮膚病治療專家,享有「上海治療皮膚頑疾第一人」的美譽。先後撰寫、發表及指導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常見皮膚病》、《臨床皮膚科雜志》、《實用皮膚病治療雜志》、《中華皮膚性病雜志》等著作的編寫。
張璐教授
皮膚病中心主任張璐,中華醫學會會員,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享有「滬上抗白第一人」的美譽。進修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白癜風研究治療工作二十餘年,對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很深的學術造詣,特別是在攻克白癜風和牛皮癬兩大皮膚頑疾這一疑難課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的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參與編寫《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實用皮膚病雜志》、《中國白癜風皮膚病雜志》等多部著作。作為白癜風診療領域的先驅者,張璐教授以「醫德的高尚、醫術的精湛」取信於病人,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的研究,受惠患者遍布全國各地。在國內外抗白界有較高知名度,被稱為「滬上抗白第一人」。 李海鷗教授
李海鷗副主任醫師1980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葯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門診工作,有三十餘年臨床經驗,尤以擅長治療痤瘡、各類皮炎濕疹、白癜風、黃褐斑及各種疣類皮膚病。
本人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或減輕病痛。
馬威主任醫師
【職務】:上海85醫院皮膚病治療中心特聘專家,學科帶頭人
【簡歷】:早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從事皮膚病臨床研究治療20餘年,對各類型白癜風、牛皮癬的治療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尤其對局限型和散發性白癜風、牛皮癬極為出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其治療方法治癒率高、副作用少,已經先後為超過萬名皮膚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好評。被無數患者和家屬親切稱為「白癜風剋星,牛皮癬終結者」。
【學術成果】:社會及學術職務:中華皮膚病協會協會牛皮癬康復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白癜風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獎項:先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皮膚病實驗室科研機構從事牛皮癬的分型治療研究,多次參與國際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08年赴英國皇家醫學院進修,其發表的科研成果論文《牛皮癬康復治療體系治療散發性牛皮癬89例觀察》、《易感基因治療白癜風》在國際皮膚醫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由他創立的臨床規范被樹立為牛皮癬診療的標桿。
個人獎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1全國衛生系統「突出貢獻醫生」「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 鄒冬芳 婦產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二十餘年,在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科腫瘤、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疑難擅長:婦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療,宮頸疾病的診斷、治療,宮頸陰道鏡的檢查,宮頸炎的葯物治療及自凝刀、LEEP刀手術,子宮肌瘤的手術及多種保留子宮的保守性治療。卵巢、子宮等腫瘤的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產科咨詢、各種產科並發症的診斷及治療、分娩方式的選擇。計劃生育的各種高危手術,無痛人流術等。月經不調、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
吳國平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婦產科副主任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三十餘年,在婦產科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軍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擅長:婦科良性腫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診斷及綜合治療(手術、化療、介入等)。高危產科的處理及搶救;婦科內分泌治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計劃生育的疑難病歷及高危手術。女性張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宮腔鏡、經陰道切除子宮、陰道壁修補等各種微創手術。
於曉莉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六年,研究生學歷。在婦科和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急重症搶救及各種大小手術方面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特別是在婦科腫瘤的診治和根治性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方面,操作嫻熟,技術全面。
周素萍 宮頸疾病門診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於南京中醫葯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餘年,多次應邀參加臨床婦產科醫學研討會,發表多篇相關醫學論文,對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疾病有獨特見解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微創治療各種宮頸疾病、海倫人流無痛手術、子宮肌瘤、不孕不育、卵巢囊腫、盆腔炎、生殖器感染、性傳播疾病等,療效顯著。
王俊華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進修於上海婦產醫院,擅長對宮頸疾病、盆腔炎等婦科炎症、婦科疑難雜症、內分泌不孕的診治。熟練開展 LEEP刀、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宮頸糜爛等炎症,以及微電極導航治療卵巢囊腫,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各類婦科疾病。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科研成果二等獎。
黃敏慧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婦科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刊物發表諸如《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等多篇學術論文。對各類婦科炎症、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尤其是對婦科腫瘤的治療有獨到療法,深受廣大患者好評。在運用宮腔鏡、腹腔鏡、射頻消融儀手術治療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方面,經驗豐富。 王惕:副主任醫師南京軍區衛生專業人才「122工程」培養對象,上海市青年聯合委員會醫葯委員。1995年臨床醫療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眼科工作,1997年至2000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眼科碩士究生,2007年至2010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眼科專家褚仁遠教授。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5年,具有扎實的臨床及理論基礎,工作責任心強,細致認真。擅長各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熟練掌握各種眼科手術,包括屈光不正、白內障、眼底病等。2003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人),承擔全軍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和上海市長寧區局級科研課題各一項,成功申報一項國家專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鮑蘭:副主任醫師從醫35年。現任南京軍區眼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診治眼表疾病、眼外傷、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開展白內障、青光眼、眼部整形等手術。對本專業的疑難雜症有獨特的見解。史勝: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上海市眼科學會免疫學組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擁有準分子激光醫師上崗合格證書,擅長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及眼表等疾病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十餘篇論著,承擔南京軍區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一項。
特聘專家:陳國輝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眼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眼科教授,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現為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委員會委員及眼外傷整形學組成員。擅長視網膜脫離、眼眶腫瘤、眼部整形、淚道疾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治及手術。在全國及省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 顧松源:主任醫師,耳鼻咽喉科主任南京軍區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醫用激光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成員。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先後曾獲軍區科技進步獎三次。擅長應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及手術,電離激光治療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體肥大等耳鼻咽喉科疾病。對突發性耳聾治療、聽力重建,新喉再造手術有一定專長。
栗玉蓮:主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近35年。掌握了治療鼻腔及鼻竇疾病的最先進的鼻內窺鏡技術。完成了尖端的內窺鏡下篩竇、蝶竇手術上千例。對DNR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腺養體肥大、打呼嚕(鼾症)等疾病有獨到見解。
陳方毅:主治醫師畢業於福州軍軍醫學校,從事耳鼻喉科專業20餘年,曾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進修,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相應內窺鏡檢查診斷有豐富臨床治療經驗,尤其擅長內窺鏡手術及鼻出血,耳、鼻、咽喉異物,突發性耳聾等急診處理。
特聘專家:楊國華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耳鼻喉科專家,原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專家。在三甲醫院從事耳科學臨床和研究工作40餘年,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耳炎及耳科各種多發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和手術,如鼓室成型術、鼓膜修補術等。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參編專業書二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