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二三類醫療器械有哪些要詳細目錄。
一類醫療器械有:普通的外科手術刀剪、敷料等。
二類醫療器械有:X線拍片機、B超、顯微鏡、生化儀等等。
三類醫療器械有:醫用電子儀器設備,醫用光學器具、儀器及內窺鏡設備,醫用磁共振設備,醫用X射線設備,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器具、醫療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臨床檢驗分析儀器、體外診斷試劑、醫用電子儀器設備、消毒和滅菌設備及器具等等。
列舉如下:
1、敷料
敷料是指用於物品主料之外的輔屬材料,主要指止血紗布(通常為醫用脫脂紗布)。傳統敷料主要是干紗布和油紗。現代傷口敷料包括互動式傷口敷料、藻酸鈣敷料、銀敷料、泡沫敷料、水膠體敷料和水凝膠敷料。
2、生化儀
生化儀是根據光電比色原理來測量體液中某種特定化學成分的儀器。由於其測量速度快、准確性高、消耗試劑量小,現已在各級醫院、防疫 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得到廣泛使用。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常規生化檢驗的效率及收益。
3、臨床檢驗分析儀器
臨床檢驗分析儀器是一類用於疾病預防、診斷和研究以及進行治療檢測、葯物分析的精密設備。具有涉及技術領域廣、結構復雜、精度高、技術先進等特點。
4、醫用高分子材料
醫用高分子材料是指用以製造人體內臟、體外器官、葯物劑型及醫療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其來源包括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天然醫用高分子材料來源於自然,包括纖維素、甲殼素、透明質酸、膠原蛋白、明膠及海藻酸鈉等;
合成醫用高分子材料是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的用於醫用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硅橡膠、聚酯纖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
5、手術室
手術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簡稱o.r)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監護室、麻醉復甦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
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⑵ 學習口腔醫學專業是不是專業課比較多
學醫事關人民的身體健康,責任重大,即便是簡單易學的也應該一絲不苟地牢固掌握,以後患者才可以將健康放心地交到你手上,更何況學醫的道路必然是艱辛的。
我是從口腔醫學轉專業到遙感信息工程,關於專業課這件事其實口腔專業並沒有特別多,那麼接下來我就簡單對比一下遙感與口腔的專業課。
首先,以這學期為例,口腔醫學需要學習的專業課有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牙體形態學、有機化學、大學物理等等,而遙感需要學習的課程有普通測量學、高等數學、大學物理、C++、數據結構等,可以說無論從難度還是從數量上都是不相上下的。
⑶ 兒童進行全日健康檢查,內容包括飲食,睡眠什麼精神狀況
1、早上幼兒來園:晨檢(檢查幼兒健康狀況,用葯情況)
2、做自己的記錄工作
3、檢查、監督廚房工作(肉、菜衛生,工作人員操作規范及流程)
4、中午給需要吃葯的幼兒喂葯。
5、午睡:檢查幼兒午睡情況
6、下午做自己的記錄工作
另外還有一些雜項:防疫站開會、新生入園體檢結果審核、在校生體檢記錄、幼兒傳染病防治等衛生有關任務都在保健醫工作范圍內。
幼兒園十項衛生保健制度
一.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根據本月年齡幼兒生理特點,合理地安排他們一天的生活內容。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及根據季節特徵,訂出具體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動靜結合,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以及各項活動的內容,並提出質量指標。要求作到:
1. 幼兒兩餐間隔時間不得少於3小時。
2. 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於3小時。
3. 幼兒睡眠時間晝夜共計不得少於或超過12小時到12小時半。
4. 作息時間表:
7:40~8:00 晨間接待
8:00~8:40 晨間鍛煉
8:40~8:55 早操
8:55~9:15 生活活動(點心,盥洗)
9:15~9:45 學習活動
9:45~10:35 自由活動 角落活動 生活活動
10:35~11:00 餐前准備
11:00~12:10 午餐,餐後活動
12:10~2:30 午睡
2:30~2:50 生活活動
2:50~3:00 午操
3:00~3:20 生活活動
3:20~3:50 學習活動
3:50~4:30 特色活動,角色活動
4:30~5:00 離園准備
二. 幼兒飲食制度。
(一) 飲食管理
1. 幼兒的伙食應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建立膳管會(園領導,
炊事員,保健人員,保教人員)定期開會,研究伙食問題。
2. 伙食費要專款專用,精打細算,合理使用。
3. 准確掌握幼兒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主副食,不吃隔日剩菜剩飯。
4. 教職工(包括炊事員)伙食和幼兒伙食要嚴格分開,不允許侵佔幼兒伙食。
5. 保健人員要定期計算幼兒的進食量,營養員,作為營養分析,並要保證兒童的蛋白質攝入量。
6. 按時開飯,要保證兒童愉快進餐,時間不能少於20~30分鍾,保證兒童每人吃飽吃好。
7.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合適的食譜,使兒童能吃到各種各樣的食物,以保證得到各種營養素和足夠的熱量。
8. 加強體弱兒的飲食管理,為患病幼兒做病號飯。
(二) 飲食衛生
1. 要保持廚房的清潔,經常清掃,做到每日一小掃,每周一大掃。
2. 食堂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用具、刀、菜飯、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食具一餐一消毒。
3. 不買,不加工腐爛變質食物,買來的熟食加熱處理後再吃,預防食物中毒及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4. 要培養兒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習慣。
5. 水果要洗凈削皮後再吃。
6. 搞好兒童進食衛生,飯前工作人員及兒童都要用肥皂,流動水洗干,飯桌要用過氧乙酸消毒。
7. 炊事員要堅持上灶前洗手,入廁所前脫工作服,使用後肥皂洗手。
三. 體格鍛煉制度
1. 有組織地經常開展適合幼兒特點的游戲及體質活動,幼兒每天做1~2次體操或活動性游戲。
2. 在正常天氣下,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堅持二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寄宿制的幼兒不少於三小時,並加強冬季體育鍛煉。
3. 充分利用本園的環境條件,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有計劃地鍛煉兒童體格。
4. 鍛煉應適合年齡組的特點,要循序漸進,並考慮運動項目與運動量,對各別體弱的幼兒給予特殊的照顧。
四. 健康檢查制度
(一) 入園檢查
1. 新生入園前必須到市婦保院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包括化驗肝功能,血色素)。如有傳染病接觸史,須待檢疫期後無症狀才可入園,同時了解幼兒疾病史,傳染病史,過敏史,家庭史和生活習慣等。
2. 園工作人員參加工作前必須進行體檢,包括胸部x光線透視、肝功能及常規檢查,健康檢查合格,並且無嚴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職。
(二) 定期體檢
1. 幼兒每年體檢一次,每半年測身高體重一次並做好記錄,進行健康分析、評析、疾病統計,及矯治缺陷,每個入園幼兒建立健康檔案。
2. 工作人員每年全面體檢一次,發現肝炎或其他傳染病者必須立即離職治療,待痊癒後,持縣市以上醫療保健單位的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滴蟲性陰道炎,化膿性皮膚病,麻風病,結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員應調離工作。
3. 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認真做好一摸(有無發熱),二看(咽部,皮膚,精神),三問(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 衛生消毒及隔離制度
(一) 環境衛生
1. 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每月徹底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清除垃圾,每月檢查評比項。
2. 幼兒教玩具,要保持清潔,保健醫生和助理教師每周五下午做好消毒,清洗工作。
3. 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濟,防暑設備。
4. 廁所清潔通風,助理教師每日打掃並消毒二次(中午,放學前各一次)。
(二) 個人衛生
1. 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 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
3. 飯後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 寄宿制幼兒每周洗頭1次,根據季節定期洗澡,夏季天天洗,春末秋初隔天洗1次,冬季每周2次。
5. 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
6. 寄宿制幼兒每天洗腳,洗屁股。
7. 要求兒童服裝整潔,寄宿制幼兒冬季內衣隔天換1次,夏季背心,褲叉天天換,勤曬被褥,床單每月洗一次。
8. 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注意採光,損壞燈具等要及時修理,與幼兒無關的電視節目一律不看,每次時間不超過20分鍾,幼兒與電視機的距離2米以上。
9. 工作人員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剪指甲,做到四洗手(進園後洗手,飯前便後洗手,給孩子開飯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尿桶,紙筐後洗手)。
10. 檢查評比條件:
檢查人員:協助園長,保健醫生,年級組長,助理教師代表。
評比條件:○1室內干凈、整齊。
○2無紋理,無死角、房頂、牆角無蜘蛛網。
○3廁所干凈,無味。
○4水杯、茶杯等,梳子干凈。
○5床鋪整潔。
○6幼兒個人衛生好,手腳指甲及時剪。
○7環境衛生好,清潔整齊。
(三) 消毒隔離制度
1. 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健室用品專用。
2. 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癒後,經醫生證明方可回園。
3. 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葯和喂飯。
4. 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口患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兒童,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5. 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6. 消毒工作具體安排。
○1三餐碗筷洗凈後,放入高壓蒸汽機里消毒。每餐飯前20分鍾,先用干凈水清潔餐桌,再用0.2%過氧乙酸消毒。
○2開水杯每天洗凈後消毒1 次。
○3臉巾、餐巾每次用後消毒。
○4洗屁股、洗腳毛巾每天煮沸消毒。
○5洗腳桶編號,並每周消毒1次,廁所每日消毒2次。
○6每周五下午用0.2%的過氧乙酸消毒玩具。
○7每2周用紫外線消毒圖書及午睡室、活動室1次。
○8寄宿制卧室定期給幼兒睡後熏醋1次。
六. 預防疾病制度
1. 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做好經常性的疾病預防工作。
2. 預防接種過卡率百分之百。
3. 及時了解疫情,發現傳染病及時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實行及時正確的檢疫措施,對所在的班級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對接觸傳染病的兒童立即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按各種傳染病規定的檢疫期進行檢疫,檢疫期間不辦理入園和轉園手續。積極採用各種辦法,防治疾病,降低發病率。
4. 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幼兒到公共場所。
七. 幼兒安全制度
(一) 預防燙傷
1. 幼兒洗手、洗澡、洗腳、洗頭前,教師先試水溫,調節好後適宜再洗。
2. 熱湯、熱粥等食物,溫度適宜再端入班中,並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幼兒飯桌上或附近的地上,分發食品不要越過幼兒頭頂傳遞,要從側面送到幼兒面前。
3. 教師提出水壺或保溫桶均要加蓋,要注意周圍的孩子。
4. 幼兒不得出入廚房,不得接近有火、有電、有煤氣、有熱水的地方。
(二) 預防外傷
1. 教育幼兒不打鬧,更不能拿著玩具或樹枝等投擲、掄打,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不傷著別人。
2. 教育幼兒不以小刀,玻璃片等危險物品做玩具,晨、午、晚檢時,注意發現幼兒衣袋裡有無不安全物品。
3. 教育幼兒不要背著手走路,以免失去平衡,摔傷面部,體育鍛煉或戶外活動時,不要穿硬皮鞋。
4. 幼兒在大型玩具上活動,教師要注意照顧保護,戶外活動時,孩子均要在教師的視眼中。
5. 教育兒童不要爬到窗檯及樓道欄桿上游戲或向下張望,以免發生摔傷事故。
6. 每月檢修大型玩具,發現損壞及時修理,修好之前停止使用。
7. 對兒童不要拖、拉、抻、拽,防止發生關節脫臼。
(三) 預防葯物中毒
1. 班上不得存放過氧乙酸、泡騰片 等有腐蝕性物品,對上述物品,保健室應採取用多少泡多少,助理教師用完有剩餘及時送回保健室。
2. 幼兒內服葯由保健醫生按頓送到班上服用。
(四) 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器管
1. 教育兒童不要把紙團,扣子等塞到鼻、耳里,也不要把扣子,別針放在嘴裡。
2. 幼兒哭泣時不要吃東西。
(五) 預防幼兒遺失
1. 傳達室門衛注意隨時關好大門,防止幼兒出走。
2. 外出活動時,教師隨時清點人數。
3. 交接班時,交清幼兒人數。
4. 日托教師下班時,將尚未接走的幼兒交到值班老師手中,並寫好名單。
八. 衛生保健登記,統計制度
建立健全各種記錄,登記,統計制度,一般有以下幾種記錄表簿:出勤登記表;傳染病登記表;疾病登記表;晨檢檢查記錄表;預防接種記錄表;體弱兒童管理記錄表;矯治記錄表;膳食調查記錄表;意外事故登記簿;家長簿;安全檢查記錄表等。
衛生統計要求做好:體格檢查登記表;營養分析;出勤率;各種常見病患病率;傳染病的發病率等統計工作。
九. 家園聯系制度
1. 保健室客有幼兒家長名冊,聯系電話,有事及時和家長聯系。
2. 各班教師利用接送幼兒的時間及家長聯系簿、電話、家訪等多種方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配合,支持幼兒園各種工作。
3. 定期出板報,經常利用衛生宣傳窗向家長宣傳幼兒衛生保健知識,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有關衛生保健方面的問題。
4. 向家長發布每周食譜,每月伙食收支情況,體格檢查及教學情況,爭取家長配合和諒解。
5. 每學期召開家長會1~2次,對家長介紹情況,與家長交流意見等。
6. 各班的「家長園地」做到一月更換一次。
7. 衛生宣傳內容
○1幼兒正常生長發育情況。
○2幼兒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衛生要求。
○3幼兒文化、衛生習慣的培養。
○4各種傳染病的預防知識。
○5常見病、季節多發病的防病知識。
○6利用大自然因素:日光、空氣和水鍛煉的衛生要求。
○7飲食衛生,營養衛生知識(冬春季節注意側重營養,夏秋季節側重飲食衛生知識)。
十.體弱兒管理制度
1. 體弱兒管理范圍
○1貧血、血色素低於11克者。
○2佝僂病活動期。
○3先天性心臟病。
○4體重不增,體重在均值減2個標准差以下。
○5特殊殘疾及特殊疾病。
○6嚴重食慾低下,與同齡比較,飯量小於2/3以上者。
○7重症多汗,睡眠枕濕。
2. 對每個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並對管理情況做必要的記錄。
3. 向家長了解體弱兒情況,共同分析,制定管理措施。
4. 對體弱兒進行定期檢查和觀察,及時掌握病情變化或康復情況。
5. 體弱兒管理有保健醫生及各班教師共同負責。
6. 對康復兒及時結案。
⑷ 國家法定節假日醫院放假么
國家法定的節假日,醫院是會放假的,但是醫生會輪休,處理百姓節假日期版間的看病和就醫權。
拓展資料:
國家法定假日工資解釋。
《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⑸ 手術分級制度的分級標准
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
1、一級手術:手術過程簡單、回技術難答度較低、、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2、二級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技術難度一般、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3、三級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技術難度較大、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4、四級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5)皮膚科醫生工作制度擴展閱讀
手術許可權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八)對資格准入手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准入資格者。
參考資料
網路-手術分級制度
⑹ 醫生的職稱是怎麼分類的
醫院對於現在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離不開的,甚至很多人都要去醫院看病,在醫院經常看到的就是醫生和護士,當然整個醫院肯定還會有其他的人員,諸如後勤、檢驗師、化驗師等等,但是醫生和護士無疑是和病人接觸最多的兩類人員,那麼,在醫院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想的那樣,護士就是醫生的跟班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事實上,在我國醫療體制中,醫生和護士雖然都是醫務人員,但是醫生和護士並沒有隸屬關系,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成長方式。
最後,在醫院里邊,醫生的主要職責是坐診看病,而護士則是輔助醫生做好服務患者的工作。一般來說,在醫院里各個科室自己管理自己的醫生,比如兒科醫生一般有兒科主任管理,而對於護士來說,管理她們的是各自的護士長(一般都是由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擔任),這也是領導崗位,和各科主任一樣的,醫院的護士一般都是由護士長分配的,同時,對於醫療耗材的使用,也需要經過護士長這里,比如棉簽、紗布這些東西,都是由護士長管理的,所以說,在醫院護士和醫生沒有嚴格的上下級關系,最多是互相配合。
⑺ 護理核心制度
護理核心制度:
①醫囑查對制度:
醫囑應做到班班查對、每日總對,包括醫囑單、執行卡、各種標識(飲食、護理級別、過敏、隔離等),設總查對登記本。單線班處理的醫囑,由下一班負責查對。各項醫囑處理後,應核對並簽名。臨時執行的醫囑,需經第二人查對無誤後方可執行,記錄執行時間,執行者簽名。
搶救患者時醫師下達的口頭醫囑,執行者須大聲復述一遍,經醫師核實無誤後方可執行;搶救完畢,醫師補開醫囑並簽名;安瓿留於搶救後再次核對。對有疑問的醫囑須經核實後,方可執行
②發葯、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發葯、注射、輸液等必須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備葯時要檢查葯品是否在有效期內、標簽是否清晰;水劑、片劑有無變質;安瓿、注射液瓶有無裂痕;密封鋁蓋有無松動;輸液瓶(袋)有無漏水;葯液有無渾濁和絮狀物等。任意一項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備葯後必須經第二人核對,方可執行。
麻醉葯使用後須保留空安瓿備查,同時在毒、麻葯品管理記錄本上登記並簽名。使用多種葯物時,要注意有無配伍禁忌。發葯、注射、輸液時,患者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核查,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輸液瓶加葯後要在標簽上註明床號、姓名、主要葯名、劑量,並留下空安瓿,經另一人核對後方可使用。
③輸血查對制度:
抽交叉配血查對制度。取血查對制度取血時,認真核對血袋上的姓名、性別、編號、輸血數量、血型等是否與交叉配血報告單相符,確保准確無誤。檢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觀,符合規范要求。輸血過程查對制度。
④無菌物品查對制度:
使用滅菌物品和一次性無菌物品前,應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乾燥、清潔,檢查滅菌日期、有效期、滅菌效果指示標識是否符合要求。若發現物品過期、包裝破損、不潔、潮濕、未達滅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使用已啟用的滅菌物品,應核查開啟時間、物品質量、包裝是否嚴密、有無污染。
消毒供應室發放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記錄內容包括物品出庫日期、名稱、規格、數量、生產廠家、生產批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等。科室指定專人負責無菌物品的領取、保管。定期清點,分類保管,及時檢查。確保產品外包裝嚴密、清潔,無菌物品無潮濕、霉變、過期。
⑤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患者接入手術室前手術室接患者人員與病區當班護士核查患者科室、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與手術部位、配血報告、術前用葯、葯物過敏試驗結果、影像學資料等,手術患者均應佩戴身份識別標識,不能將貴重物品、假牙等帶人手術室。
患者進入手術室後必須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並簽名。
術中用葯的核查由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根據情況需要下達醫囑並做好相應記錄,由手術室護士負責核查。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後查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等數目是否與術前相符。手術取下的標本,由洗手護士與手術醫師核對後,由手術醫師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並進行登記與交接。
參考資料網路--護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