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西葯老葯新用治療皮膚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西葯老葯新用治療皮膚病

發布時間: 2021-01-11 19:40:57

Ⅰ 老葯新用問題

隨著葯品在臨床治療上的應用, 葯品的適應證常被擴大,臨床醫師經常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自己掌握的新的葯品信息,使用葯品說明書之外的用法即「老葯新用」。本文就醫院葯師如何處理「老葯新用」的醫師處方提出幾點建議, 供醫院醫師、葯師參考。
1 「老葯新用」的概念
「老葯新用」是指葯品使用的適應證、給葯方法或劑量不在葯監部門批準的說明書之內。包括給葯劑量、適應人群、適應證或給葯途徑等與葯品說明書不同。「老葯新用」一般是在臨床上應用了一段時間的葯品, 在臨床治療實踐中發現了新的作用、用途或用法,通過臨床應用的經驗積累和驗證,從而得到大量的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 制葯企業向國家葯監部門申報,經葯監部門審批,增加為葯品新的適應證。
2 「老葯新用」的現狀
醫學是發展的實踐性科學,對疾病診斷和治療不斷有新的認識和方法,醫師根據新的葯品信息和循證醫學證據以及患者的病情使用葯品,有可能超出了葯品說明書和葯典的規定,擴大適應證,可能是合理的,但由於超出葯品法律法規和醫療診療規范的規定,是不合法的。葯品說明書是葯品使用參考中最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其規定的適應證是根據葯品的葯理毒理實驗的數據,臨床實踐所總結的。又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試行) 》的規定,醫院葯師審方的依據之一就是葯品的說明書,臨床診斷用葯與葯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不符時,葯師有權不予調配。
另一方面,一些葯品說明書的適應證滯後於臨床上的應用,是因為葯品說明書的更改需要提供葯品大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制葯企業因為時間、成本、經濟利益等因素,不願意主動向葯監部門申請更改葯品說明書,擴大適應證的范圍。
3 「老葯新用」處方的應對
臨床上「老葯新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是不容迴避的。葯師遇到此類處方,應主動與醫師聯系溝通,建議在葯品說明書適應證以內用葯,或介紹類似的葯品,在沒有經過充分循證醫學總結的情況下,「老葯新用」不應是醫師開葯的理由,葯師也應根據葯理作用判斷用葯是否合理。如特殊情況必須超出葯品說明書范圍用葯,葯師應將葯品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向醫師說明,權衡利弊再作決定。如果用葯,應先告知患者同意,醫師應告知患者治療的步驟、預後情況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醫師應在處方上寫明處方的原因和適應證,再簽字確認,葯師才可調配,並作好相關的記錄,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葯品的不安全使用帶來的葯療事故,葯師是有責任的。對於常出現的「老葯新用」的情況,因為其中一大部分葯品的作用機制是不明確的,多是國外期刊的報道和臨床經驗的總結,臨床葯師應該加強學習,了解醫學葯學的發展動態,常與醫師溝通,研究文獻資料,新葯審批資料,對葯物進行結構性質、葯動學、葯效學、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禁忌證的研究和實驗,與有相同適應證的葯品對照,以及進行葯物經濟學的研究,並且對用葯過程進行觀察,出現問題及時停葯和處理。臨床實際工作中,很多「老葯新用」在特定的專科已形成了用葯習慣,臨床應用也普遍接受,在一個醫療單位, 對葯品擴大的適應證應經過葯事委員會討論、研究、審批和備案。
4 「老葯新用」的建議
針對「老葯新用」療效明確的適應證,葯監部門應盡快組織臨床驗證,及時修訂葯品說明書,使更多的葯品能更好地應用到患者身上, 解除患者的病痛。「老葯新用」應作為醫院臨床葯學的一項工作,建立「老葯新用」上報系統,及時發現、總結葯品的新用途。

Ⅱ 痤瘡如何治療

正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

臉上背上很容易起一些紅色的痤瘡

不僅又疼又癢,而且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形象

痤瘡怎麼來的?怎麼預防和護理?

(2)痤瘡婦女可以過正常性生活。口服避孕葯對治療痤瘡有幫助,也可以計劃生育。

(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患痤瘡,絕不能服用四環素族的抗生素,否則會對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妊娠痤瘡婦女絕不能服用維A酸葯物,嚴格講外用維A酸類葯物也是禁止的,因為維A酸類葯物有嚴重致畸性,在育齡期婦女口服維A酸類葯一定要採取可靠避孕措施。一旦發生妊娠,應中斷妊娠。如果計劃妊娠一定要按葯物葯代動力學特點停葯一段時間。

(4)女性患者有重症痤瘡經各種正規治療無效的病人,病情拖延時間很長的病人,應考慮卵巢是否有問題。

(5)女病人服用性激素類葯物必須嚴格遵循醫囑按時吃葯。如果中間中斷治療會發生陰道出血,月經不規律等弊病。

Ⅲ 老鼻炎患者了,噴劑,葯物用久了現在也沒什麼效果了,有沒有什麼新的比較方便有效的緩解鼻炎的方法推薦

個人在用一款鼻炎益生菌,NC舒鼻益生菌,是制劑益生菌,條狀的,攜帶很方便,一天一袋,溫水沖泡就可以,作用也很不錯。

Ⅳ 老葯新用途的「老葯」新用慎之又慎

隨著醫葯科研的進展,許多葯物新的葯理作用逐漸被發現並應用於臨床,從而開辟了用葯的新途徑。所謂「老葯」是指投放市場用於臨床的時間較久,已為廣大醫葯人員或社會人群所了解的葯品,而「新用」則是說這些葯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用途。例如,眾所周知的阿司匹林,原本是解熱、鎮痛、抗風濕葯,但近年又不斷發現它還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可用來防治心肌梗死等病症。現今有不少報刊雜志刊登一些常見老葯新用作為科普宣傳、報道,竟不乏人不加分析或不結合實際,不掌握嚴格指征,不遵醫囑,自作主張濫用,不利於安全、有效用葯,將適得其反,筆者認為「老葯」新用,必須慎之又慎。
首先,在社會人群中,絕大部分為非醫葯專業人員,俗話說:「葯有三分毒」、「葯似刀,能殺人」,若貿然使用,就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同時,即使有些老葯要新用,也必須在富有實踐經驗的醫葯專業人員指導下,全面分析,仔細考慮利弊,決不能偏信報道。例如,預防結核病葯卡介苗,有報道說可應用於乙型肝炎、慢性支氣管炎、扁平疣、腎炎的治療,但患者是千萬不可採用的。這是因為卡介苗中有活的結核桿菌,貿然使用,就有引發結核病的危險。
事實上,許多老葯的「新用」,其機理尚不明了,或是使用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有報道說維生素E可治療癲癇,但這僅是一種輔助方法,該葯並不具有直接抗癇作用。有些老葯的「新用」具有嚴格的指征,如有報道說維生素B6可治療乳腺炎,但只適用於急性期初期,而在化膿期就無作用了。
許多老葯新用的報道其臨床觀察病例不多,缺乏對照試驗,或經不起重復實驗,是必然性還是偶然性,大有研究的必要。更有一些老葯新用是忽視了個體差異,或是尚未考慮到「新用」後的不良反應後患的可能。例如,有人報道說,阿司匹林可以防癌,並介紹說美國癌症學會歷時6年在60萬志願者中進行了試驗,觀察的結果是:每天口服16片或更多阿司匹林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可降低40%。如此大劑量的口服是否適用於國人,其不良反應又如何,是不可不考慮的。
美國對於老葯新用也是十分謹慎的。例如,阿司匹林的新用途在臨床上已經發現多年,也進行過不少的葯理學研究和臨床觀察,雖發現了它有新用途,但直到1998年才公布了終審條例,允許阿司匹林擴大適應證。即便如此,阿司匹林增加的新適應證不過兩項:用於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用於預防中風。本品在美國是一種非處方葯,但其新作用並未出現在消費者使用的葯品說明書上。關於非處方葯的說明只是在廠家提供給醫生的說明書上及諸如《醫生桌面參考》等類出版物上。盡管阿司匹林上述新用途的終審條例,已發表於《聯邦注冊簿》上,但FDA聲明,對於以上適應證,患者不能自行服葯。
正因如此,患者如果自作主張地將「老葯」新用是不明智的。建議宣傳媒介,最好不將老葯新用作為科普內容來推廣,以免誤導或產生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