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科常用的外用葯有哪幾種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外科外用中葯常用於感染性疾病或燒、燙傷,常用的有下列幾種:內 如意容金黃散:主要成分是天花粉、姜黃、陳皮、生南星、黃柏、白芷、大黃、蒼術等。有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癰疽腫毒初起,膿還未形成、局部紅腫堅硬、有灼熱疼痛感的病人。將葯用茶水調後敷於患處。注意,換葯時要先用溫水將已乾的葯痂擦凈,不要直接撕脫,以防撕破皮膚。 生肌散:主要成分為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龍骨、沒葯、兒茶、冰片等。有生肌止痛的功能。用於瘡癤、潰膿流水,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的病人。先用溫水洗凈患處,取葯少許,撕塗患處,用敷料包紮。 拔毒膏:主要成分為白蘞、蒼術、連翹、黃芩、白芷、穿山甲、沒葯、赤葯、梔子、大黃、蜈蚣、當歸、黃連、乳香等。有拔毒止痛的功能。用於癰疽腫痛、已潰或未潰、疼痛不止等症。先將葯用溫開水化開後貼敷患處。注意,因此葯是硬膏型外用葯,影響水分蒸發,故對於瘡口有膿和分泌物較多的癤腫不宜使用。
B. 我想問一下,皮膚科外用葯的原則是什麼
您好!皮膚科外用葯的作用原則是根據患病的部位、年齡、性別及病變的程度即皮損的數量、面積和對產品的敏感性可考慮調整產品的濃度,尤其是皮膚褶皺處及粘膜部位更要考慮使用產品的濃度和次數。
希望您採納,謝謝!
C. 皮膚外用葯申報條件
到相關部門早申請的
D. 用於皮膚病的幾種外用葯是每隔一段時間擦還是可以一起用
你好,花斑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外塗圖中的阿莫羅芬軟膏就可以了啊,像回硼酸軟膏和黃柏液並答沒有對症治療啊。不知道您除了花斑癬還有哪種皮膚病,如果就只有花斑癬的話,其他兩種外用葯塗了也沒用處,當然也沒壞處就是了,你自己斟酌下咯。謝謝!
E. 搽青春痘的外用葯配方
一般的外用葯祛除青春痘沒有什麼較好的效果,青春痘是可以治療的,激光可回以有效答地刺激皮膚膠原蛋白的再生,使生過青春痘後留下的凹凸不平的痕跡恢復平整,再加上具有的激光磨削作用,從而使祛痘祛疤雙向作用合為一體,對青春痘的治療更具完美。
F. 皮膚科的葯物使用
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洗劑、軟膏乳劑和酊劑等。不專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屬應症,故應根據皮膚病不同病期的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以發揮其消炎、止癢、收斂的作用。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作用。還應注意:即使同一葯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 選用葯物時,還應考慮年齡、性別、患病部位與患者體質等。如老幼患者應選低濃度葯物;孕產婦使用外用葯時,應顧及對胎兒、乳兒的影響;面部、乳房、外陰處不可用濃度高或刺激性強的葯物,兒童、婦女更應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濃度的葯物;皮膚敏感者,先用低濃度,後用高濃度。對新葯或易致敏葯物,先小面積用,如無反應,再根據需要逐漸提高濃度及擴大使用面積。
此外,一旦發現紅斑樣或濕疹樣皮疹,且有瘙癢、頭痛等過敏反應,就應立即停葯,並去醫院診治。
G. 皮膚科配的單乳膏和氫花可的松乳膏有什麼副作用
單乳膏是由凡士林、羊毛脂、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油溶性基質,不含葯物的內。屬於安撫性外用容葯,一般沒有副作用的。氫化可的松乳膏為糖皮質激素類葯物,外用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及減少滲出作用,能消除局部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發熱、發紅及腫脹。激素類葯物應該盡量避免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以及繼發感染。偶見過敏反應。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