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生飛蛇皮膚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生飛蛇皮膚病

發布時間: 2023-09-18 13:19:33

Ⅰ 飛蛇病的介紹

「飛蛇病」是一種民間稱謂,其本質是醫學上的帶狀皰疹,因皰疹常成串發生於軀干,形如飛蛇,因而得名。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生蛇」。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性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神經後根、顱神經的神經節中,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增高。

Ⅱ 有種病叫「飛蛇」那什麼是飛蛇呢

飛蛇
科 名:黃頷蛇科
中文名:飛蛇
學 名: Chrysopelea ornata
屬 名: Chrysopelea
食 性: 以各種脊椎動物為食。
分 布: 斯里蘭卡,印度,越南,中國雲南及海南島。

形態特徵:全長約1公尺。體呈淡綠色,軀體鱗片上具有黑色邊線及中心線。頭背則有幾條黃綠色橫紋。屬後牙型蛇類,因而具有輕微的毒性。

生活 習性:樹棲型,具有很強的攀木能力。雖以飛蛇為名,但實際上並無法飛行,只能做跳躍的動作。卵生。

就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潛伏在體內再發,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帶狀皰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為嚴重。民間把這種病稱作「串腰龍」,文獻上叫「纏腰火丹」,這是因為侵犯胸腰部位的帶狀皰疹占本病發病率的60%以上。實際上,這種病還可侵犯頭、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於這種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發病總是沿神經走向,呈條帶狀,故稱「帶狀皰疹」。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因為肝膽火盛及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現代醫學已經知道這種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體內,潛伏到脊神經後根神經節或其它發病部位的神經細胞中。這種病毒平時可以不發病,但由於老年人及久病體虛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體勞累、感冒等誘因,則易發此病。發病機制:病毒感染後無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數是兒童)可發生原發感染,即發生水痘。或病毒隱性感染,經血行傳播到皮膚感覺神經末梢,經神經通路到脊髓神經後根或三叉神經,然後傳播到顱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創傷、感冒、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等),潛伏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時病毒沿神經通路下傳,到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引起節段性皰疹。病毒也會感染運動神經元,引起病人肌無力和運動麻痹,但很少見。發病之初,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輕度發燒,很快發病部位感覺灼熱,跳著疼痛。如果發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誤診為心臟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帶狀皰疹,1~3天後,發病部位的皮膚即出現綠豆粒大小、張力很大的丘疹、水皰,沿神經分布,集簇狀排列,呈條帶狀。如果發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側斜向前下方,極少對稱發病。民間所傳:如果圍繞腰部出現一圈皰疹即有生命危險,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輕者每簇可間隔有正常皮膚,病情嚴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帶狀分布,數日後由澄清透明的水皰變為混濁的膿皰,部分可破潰形成糜爛。老年人多表現為大皰、血皰,甚至出現壞死。輕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乾涸、結痂,脫落後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長到一個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現劇烈疼痛,影響睡眠,如果治療不及時,在皮損消退後,仍遺留疼痛,數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帶狀皰疹出現在頭部、顏面,要警惕侵犯頭面部神經而出現的頭痛、面癱。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還會導致失明。年齡大的、體質弱的及患有腫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會更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還常見到一種不全型帶狀皰疹,病人除自覺發病部位劇烈疼痛外,水皰不出現或出現得很少,很容易被誤診,應予以高度重視,以免貽誤治療,發現嚴重後果。
帶狀皰疹的患者,在未出現部位疼痛時,應及早請醫生確診,積極治療。

Ⅲ 農村所說的飛蛇是什麼皮膚病

農村說的「飛蛇」也就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

Ⅳ 飛蛇病有什麼症狀

蛇纏腰又稱「纏腰火龍」,「纏腰蛇丹」
學名:帶狀皰疹。是內由帶疹皰疹病毒所引起容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點是集性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皮損多沿某一周圍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發生於身體的一側,不超過驅體中線,爾中線對側也有少數皮疹,多是橫過的神經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後極少反復。
特徵:1. 皮疹形態為集簇性水皰,沿受累的周圍神經帶狀排列,伴局部淋巴結腫痛。2. 沿受累神經分布的神經是本病的特徵,發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極少復發。
治療:1. 抗病毒治療消炎止痛。 2,全身支持療法,增強機體免疫力。 3,民間偏方:鮮玉簪葉(「玉簪」請查看網路)搗爛,取汁外塗。兩次而俞。

Ⅳ 飛蛇病怎麼治療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這種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體內,潛伏到脊神經後根神經節或其它發病部位的神經細胞中。這種病毒平時可以不發病,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創傷、勞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等),潛伏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時病毒沿神經通路下傳,到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引起節段性皰疹。臨床多呈現數個簇集皰疹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分布,常見於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發病之初,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輕度發燒,很快發病部位感覺灼熱,跳著疼痛。如果發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誤診為心臟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當於中醫的「纏腰火丹」、「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蛇丹」、「飛蛇丹」等,俗稱「纏腰龍」,一年四季都可發病。
帶狀皰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方法不當會遺留後遺症.建議中醫中葯治療.用邱-醫-堂皰疹祛毒膏(可以網上搜索)貼敷可治癒.膏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通過膏葯外敷,拔毒生肌,通經活絡。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復神經,把體內的病毒排除體外.使脈絡暢通,氣血流暢,從而不留任何後遺症。在具體治療時有的需要採用內外兼治配合治療。

Ⅵ 請問閩南地區俗稱"飛蛇"的皮膚病有什麼良方嗎如題 謝謝了

閩南地區俗稱"飛蛇"其實就是我們醫學上稱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是一種急性皰回疹性皮膚病答,因其常見於腰脅間,蔓延如帶,故有「纏腰龍」之稱。在中醫學中,還有許多名稱,如「纏腰火丹」、「蛇丹」、「蛇串瘡」等都是指本病。 。 治療 以抗病毒為主。 原則止痛,消炎。保護局部,防止感染 止痛,息斯的明,VitE300 mg/日 抗病毒,無環鳥苷,0.2/次,3/日 局部:1-2 %龍膽紫外塗。 預後有自限性,愈後可留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疤痕。可留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注意事項 1.不要過分緊張。有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大皰、血皰,甚至糜爛,但是請不要緊張,如果治療得當10天左右即可痊癒,治癒後一般不會復發。 2.多休息,給以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 3.預防繼發細菌感染。不要摩擦患處,避免水皰破裂。可外用中草葯或雷夫奴爾濕敷,促使水皰乾燥、結痂。 4.老年重症患者,尤其發生在頭面部的帶狀皰疹,最好住院治療,以防並發症的發生。 5.患「帶狀皰疹"提示患者身體免疫力處於低狀態,應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6.某些患者在皮損完全消失後,仍遺留有神經痛,這時可採取針灸、理療等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