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皮膚病檢查具體有哪些檢查
體格檢查: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版基底情況,顏權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輔助物理檢查有:
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
5、棘層細胞松解現象檢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補擦掉即為陽性。
實驗室檢查:
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2、皮膚試驗。
(1)斑巾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
(2)劃痕試驗或皮貢試驗:用於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
(3)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病人免疫情況。
(4)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診斷。
3、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貳』 為什麼蕁麻疹要做免疫球蛋白質免疫檢測
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
關鍵詞:過敏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塵蟎過敏,食物過敏
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的目的:分析臨床常見吸入性過敏原和重要食物過敏原的種類。
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的方法:用ImmunoCAP過敏原檢測系統所做的過敏原特異性IgE(specific IgE,sIgE)檢測結果,統計每種過敏原的檢測量、陽性檢出量和陽性率,並對過敏原陽性檢出量進行排序分析,血清特異性IgE是確診過敏性疾病的唯一臨床指標,當人體免疫細胞調控能力不足或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花粉或食物等後,使TH2型免疫反應過度活化,導致TH2型免疫細胞激素分泌量過高,就會幫助B細胞製造較多的過敏抗體IgE,因而出現過敏症狀。
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其中吸入性過敏原介導的過敏性疾病IgE陽性高達76%;食物過敏原介導的過敏性疾病IgE陽性高達22%。常見吸入性過敏原18種分別是:戶塵蟎、粉塵蟎、蒿屬花粉、鏈格孢、白蠟花粉、柏樹花粉、豚草花粉、樺樹花粉、蟑螂、梧桐花粉、蒼耳花粉、屋塵、多主枝孢、狗皮屑、貓皮屑、鵝毛草花粉和煙麴黴等。
重要食物過敏原包括:雞蛋、牛奶、花粉、大豆、蝦、蟹、穀物、堅果和水果等。
過敏原特異性診斷分體內法和體外法,皮膚試驗屬於體內法,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屬於體外法。
結論:不同的過敏性疾病與過敏原IgE檢測的陽性率有很大關系,因果關系明顯的過敏性疾病檢測IgE陽性率高,如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濕疹等,蒿屬花粉過敏sIgE檢測的陽性率高達64.4%.
有些過敏性疾病的過敏原比較隱匿,加之皮膚試驗的假陽性較多,很難通過臨床資料確定,特別是食物過敏。
目前特異性IgE免疫療法是惟一可能通過免疫調節機制改變過敏性鼻炎(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免疫自然進程的方式,過敏其實是人體對環境中無害的物質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而非一般的細菌或病毒,尤其這些過敏都屬於黏膜發炎的反應,因此,只要補充腸道抗過敏益生菌(中文名:康敏元益生菌)改善腸道內的益菌生態,提高遊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細胞的能力,就可以達到調節全身免疫功能的效果,緩解過敏症狀;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富含多種新型抗過敏的乳酸菌菌株,可增強抗過敏的能力,並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從而減少過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過高的IgE特異性抗體,緩解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相比單純葯物抗過敏性鼻炎哮喘或皮膚蕁麻疹濕疹等過敏性疾病可產生良好的整體療效,有效的改善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
『叄』 珠海皮防所的詳細地址是什麼
詳細地址:珠海市香洲沿河東路200號(紫荊園28號)。
【拓展資料】
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具備著近乎完美的生理保護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覺作用、調節體溫、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維護機體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膚的生理功能受到損害,引起皮膚病。
皮膚病中最常見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與過敏性皮膚炎,不過隨著老化的退行性變化,老年性皮膚病,皮膚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膚病,另外需注意因葯物治療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種皮膚障礙。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類:
1.理化因素
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葯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橡皮腫等。
4.遺傳
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
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
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網路-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