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皮膚康洗液清洗外陰怎麼用
急性濕疹:一次適量,外搽皮損處,有糜爛面者可稀釋5倍後濕敷,一日2次;用葯前,先用清水洗凈局部後,用蒸餾水將10毫升葯液稀釋5倍用帶尾線的棉球浸泡葯液後置於陰道內,每晚換一次。婦女陰道病:先用清水沖洗陰道,取適量葯液溫開水稀釋5倍,用陰道沖洗器將葯液注入陰道內保留幾分鍾,每日二次。外用同上。葯液按1:50-100的比例稀釋後洗局部或全身,可預防皮膚病及性病的傳播。
『貳』 治皮膚病的外用葯介紹
在醫學上,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窮是很多篇皮膚病使用一些外用葯就能治癒的了。下面我帶你了解治皮膚病的外用葯,希望對你有幫助!
治皮膚病的外用葯
溶液:
常用的溶液有4%的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錳酸鉀溶液,0.1%的利凡諾溶液等。這些溶液大多是用來濕敷的。皮膚病的濕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過冷敷使有滲出液的創面滲液減輕,保持創面清潔。
正確的濕敷 方法 是:使用比創面略大的消毒紗布4-6層(也可使用普通消毒口罩),浸透上述濕敷溶液,略擰干,以不滴水為度,放在創面上。根據創面滲液情況,每隔15-30分鍾更換紗布1次。要保持紗布清潔和潮濕。濕敷的主要目的是使創面上的滲液全部被紗布吸收,再加上不斷冷敷,使皮下擴張的毛細血管收縮,新的滲液減少,達到清潔創面的目的。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急性濕疹、皮炎、Ⅱ度燙傷後水皰潰破的滲液面,但大面積濕敷要考慮到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謹防感冒。
洗劑:
所謂洗劑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劑,儲存時水在上層,粉劑沉澱在瓶底。皮膚科常用的洗劑是爐甘石洗劑、硫磺洗劑等。使用時必須注意先搖勻,再用毛筆或棉簽塗用。它的作用,除了消炎、殺菌、止癢外,主要是通過洗劑外用後蒸發水分降低皮膚溫度,以達到治療作用。所以,塗用洗劑的次數,每天必須達到3次以上,這樣才能使局部溫度不斷降低。在有毛發部位使用時其可能和毛發粘在一起,不宜應用。
醑劑:
是一種葯物溶解於酒精中的制劑,常用的有止癢醑劑、癬葯水等。這類葯物塗用後,由於酒精蒸發較快,再加上酒精製劑中含有止癢、脫皮的葯物,可達到治療作用。
由於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黏膜部位及嬰幼兒不宜應用,特別是癬葯水,由於有強烈的刺激、脫皮作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冷霜制劑:
是皮膚科最常用的一種制劑,由於它外觀細膩、潔白,像化妝品,所以很受患者歡迎。常用的冷霜制劑,除了加有止癢葯物的止癢霜劑(如必舒膏)、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見的就是各類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如膚輕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膚樂霜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激素冷霜制劑的應用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如過度使用激素外用制劑,可以造成局部皮膚萎縮、多毛、毛細血管擴張以及色素沉著,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如果長期、大面積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劑,也可由此造成皮質類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庫欣綜合征(如肥胖、滿月臉、血壓增高、糖尿病等),所以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般情況下,每日使用兩次即可。
軟膏:
它的基礎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於軟膏比較油膩,已逐步被冷霜制劑所取代,但塗用軟膏後,能使皮膚軟化,葯物易深入吸收,對某些角化、慢性皮膚病(如斑塊型銀屑及重度皸裂等),其效果要優於冷霜制劑,常用的軟膏有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軟膏等。
硬膏、塗膜制劑:
這是新近改良的外用葯制劑,它是把葯物加入膠布或薄膜制劑中,使用後薄膜將皮膚與外界空氣隔絕,便於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葯物損失的弊端。常用的制劑有膚疾寧、氫化可的松塗膜等。但部分患者使用硬膏制劑可發生膠布過敏。含有皮質類固醇的制劑比其他制劑更易於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過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一旦皮膚出現輕微乾燥、瘙癢、紅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能抱以僥幸心理,以免貽誤病情。千萬不要濫用葯膏,很多葯膏都含有激素,使用不當容易加重症狀,增加治療難度。最好選擇不含激素、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產品,避免對脆弱的肌膚造成二次傷害。
皮膚病形成的因素1、理化因素
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葯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橡皮腫等。
4、遺傳
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
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
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皮膚病的相關知識”『叄』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導讀: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對於皮膚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服葯痛苦;另一方面,皮膚病局部用葯能更好的吸收。(編輯/閆奇峰)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作者/龔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葯外洗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葯物煎湯乘熱在患處淋洗、浸泡、濕敷或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古稱「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禮記•曲禮》篇即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外科精義》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火有葯滌之功……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如葯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棉蘸葯水稍熱溻其患處,漸漸洗溻沐浴之」張山雷氏說:「外瘍既潰,膿水浸淫,以洗滌潔凈為第一要義,庶幾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則惡腐不除,必多滋蔓」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曾用苦參湯治療狐惑病,狼牙湯治療陰䘌。
洗劑在民間也常為人們所慣用,如用白礬水洗濕瘡,花椒水洗癢瘡,蔥椒水洗凍瘡,桂花葉水洗漆瘡等。這些方法簡便,而且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九法,茲不揣淺陋,介紹如下。
一、祛風止癢法
由於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客於肌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導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去潤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發病迅速,消退亦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發於上半身或泛發全身,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鱗屑或苔蘚樣變、疣目,損害為乾性,不滲出,以及抓後起鱗屑及出血等,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治擬祛風止癢為主。
葯用艾葉30克,搖竹消30克(我註:徐長卿),路路通30克,蠶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溫熱後外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鍾。
臨床上如尋常疣、扁平疣等,均屬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皮損表現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膚,粟米至黃豆大小,色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膚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療以祛風解毒為主。
葯用木賊15克,蒼耳子15克,敗醬草30克,露蜂房10克,馬齒莧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熱濕敷患處,然後用水擦洗皮損,皮損以擦紅發熱為宜,每天一次。
二、清熱消腫法
不論外感邪熱或臟腑實熱,蘊阻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皮損多見紅斑、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灼熱癢痛。常見於急性濕疹及皮炎類疾患,如帶狀皰疹、丹毒、膿皰瘡、過敏性紫癜、葯疹、接觸性皮炎及大皰性皮膚病、剝脫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治宜清熱、消腫、解毒。
葯用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溫熱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鍾。
三、燥濕收斂法
濕有內濕與外濕之分,但以外濕為主,因濕邪侵入腠理,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而浸淫肌膚發疹。證見水皰,瘙癢糜爛滲液,水腫,浸淫四竄,汁水淋漓。常見的皮膚病,如皮炎、濕疹、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等。
治宜燥濕收斂。
葯用馬齒莧60克,蒼術30克,側柏葉60克,苦參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鍾。
四、涼血解毒法
由各種「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常見的有葯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膚,郁而化熱,毒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證見紅腫、丘疹、風團、糜爛等多種形態。常見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葯疹、中毒性紅斑、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治宜涼血解毒。
葯用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五、溫經散寒法
由於陽氣不達,皮肉受寒,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皮損為紫暗或淡紅斑,局部皮損紅腫發硬,嚴重時可發生水皰、潰瘍。常見的皮膚病有凍瘡、血管炎。
治宜溫經散寒。
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吳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鍾。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氣郁結或外邪入侵,以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致。證見皮損色暗紅、青紫、瘀點、瘀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常見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硬紅斑、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
治宜活血散瘀。
葯用鬼箭羽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
七、養血潤膚法
由於血虛不能營養肌膚,膚失濡養,血虛生風生燥,逗留肌膚所致。其皮損表現為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苔蘚樣變。常見的皮膚病有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魚鱗病、手足癬鱗屑角化型、掌跖角化過度症。
治宜養血潤膚。
葯用白芨60克,黃精30克,紫草30克,五靈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後再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鍾。
八、殺蟲除䘌法
由於對蟲體的過敏或蟲的毒素侵入機體,日久蘊毒,發於肌膚所致。皮損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痂、抓痕、糜爛等。常見的皮膚病有疥瘡、丘疹性蕁麻疹、桑毛蟲皮炎。
治宜殺蟲除䘌。
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楓子30克,硫磺60克,藜蘆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
在臨床上還有由黴菌所引起的手足癬皮損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
治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葯用丁香10克,黃精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與外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九、脫脂除垢法
多因內蘊濕熱,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或因濕熱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皮損為潮紅、滲出、糜爛、結黃厚痂、鱗屑(乾燥或油膩的鱗屑)。常見的皮膚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
治宜清熱利濕,脫脂除垢。
葯用透骨草60克,側柏葉60克,黃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洗後頭部不要另用溫水沖洗,待頭發自干。
總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膚病中葯外洗的法則,在使用這九個法則時,一定要根據皮損的部位、范圍、性質以及患者皮膚的耐受情況辨證施治,合理的選擇有針對性的葯物和外洗方法,採取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法則進行洗浴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肆』 皮膚病外用葯的正確使用方法有哪些
皮膚病外用葯的正確使用方法:
總之,對於皮膚外用葯的使用,也不要過於粗心大意。要注意觀察用葯後的反應,遵循醫生的指導,防止不良反應帶來的危害。
『伍』 狗狗皮膚病用什麼葯浴
我們家用的是牽貝葯浴,中葯成分的溫和不刺激,他們家還細分了殺菌除蟎、止癢、膿皮症針對各個症狀的浴液,我們家狗子是真菌感染皮膚病,到現在用了兩個多月了,確實效果很不錯
『陸』 得了皮膚病醫生給了一包紅色粉末沖水洗 那是什麼
是不是讓你1:5000加水稀釋,應該是高錳酸鉀粉(PP粉),可以有消炎、收斂的作用。濃度一定要配好,太濃了會灼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