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中醫皮膚病學校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中醫皮膚病學校

發布時間: 2023-09-13 14:57:14

Ⅰ 目前國內有哪些中醫類院校有 中醫皮膚性病學科博士授予點目前國內醫院有哪些是皮膚科專科比較好的

性病一般都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中醫對這類疾病有有效葯物嗎?病毒類疾病是世界性難回題,沒答有特效葯。除了病毒之外的微生物原蟲、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這些細菌,都有抗生素治療,不過是西醫的,中醫能有效治療?讓中醫去治療治療梅毒試試,保證治一個死一個。

Ⅱ 哪個中醫葯大學的研究生皮膚性病學專業最好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

該所原名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1954年5月15日創建於北京,直屬衛生部領導。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從事皮膚病(包括性病、麻風病)基礎、臨床、防治研究的國家級專業機構。1957年,劃歸中國醫學科學院建制。1970年,搬遷至江蘇省泰州市。1972年,帶全國任務下放江蘇省,更名為江蘇皮膚病防治研究所。197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收回該所的建制,又易為現名。1984年遷南京,並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1986年,衛生部指定該所為全國性病防治研究中心,1994年4月,衛生部將該中心調整,建立為全國性病麻風病控制中心。所、醫院、中心機構合一,合署辦公。
該所在著名皮膚性病學家胡傳揆、馬海德、李洪迥、曹松年、趙炳南、葉干運等教授的指導下,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40年的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一座集科研、防治、醫療、教學、信息、開發於一體的國家級皮膚性病專業機構。40年來,該所在大力開展性病、麻風、頭癬、職業性皮膚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在提高常見及疑難皮膚病診療水平方面;在開拓皮膚學科的新領域、研製開發新葯物新技術方面;在培訓皮膚病、性病、麻風病、真菌病、病理學、免疫學的研究生及專業技術骨幹方面;

在開展國內國際學術交流及編輯出版、信息服務諸方面成績卓著,受到衛生部及國內外皮膚科學界的重視和贊揚。曾獲「中國皮膚科工作者之家」的美稱。

Ⅲ 皮膚學最專業的大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屬於臨床醫學醫學一級學科所屬的二級學科,是一門以形態學教學為主的臨床學科。「皮膚病與性病學」學科在銀屑病、遺傳性皮膚病、性傳播性疾病、皮膚激光醫學、麻風病等的診治和發病機理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
1)性傳播性疾病(溶脲脲原體(UU)的檢測方法研究、UU的基因診斷和耐葯性、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病原性真菌及其相關疾病);2)SLE發病機制的研究(SLE的表觀遺傳學研究、Th2/Th1平衡調控在SLE發病中的作用、SLE中IL4表達異常的機制);3)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創傷癒合機理研究、中葯與再生皮膚、中葯治療慢性潰瘍);4)美容醫學研究(藍光治療痤瘡的機理、黑光治療白癲風的機制研究、光子美容技術)。

4推薦院校編輯
A等院校: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

B+等: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武漢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

B等:昆明醫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貴陽醫學院

Ⅳ 皮膚科有哪些可以專升本的院校

可以選擇有醫學專業的本科,最好是公辦,因為醫學專業升本要讀3年,學費你可能承擔不起

Ⅳ 廣西中醫葯大學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仙葫校區主校門

該校源於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南寧區醫葯研究所。

​1941年南寧、梧州、桂林三個區醫葯研究所合並為廣西省立醫葯研究所。

1942年創立了廣西省立中醫院和葯物種植場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

1945年9月,廣西省立醫葯研究所改名為廣西省立南寧高級中醫職業學校,是當時全國的一所公立中醫學校,培養本科層次高級中醫葯人才。

該校於1956年恢復辦學,南寧中醫學校、梧州中醫學校相繼建校。次年2月兩校合並為廣西中醫學校。

1958年更名為廣西中醫專科學校。

明秀校區校門

1964年恢復本科教育,學校升格為廣 西中醫學院。

1970年南寧醫學專科學校並入,組成新的廣西中醫學院;

1976年開始招收留學生。

1978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6年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斯文在茲」石

2009年聯合培養博士後。

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西中醫葯大學,

2013年9月搬遷到仙葫校區。

2015年12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簽署協定共建廣西中醫葯大學。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2006-2010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0項,其中國家級61項。2011年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躋身廣西高校及全國中醫葯院校前5強。2006年-2012年,獲科技成果獎111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4項。2006-2010年出版專著268部,發表科技論文6751篇。

醫聖廣場

2009年-2014年,學校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069項,其中國家級147項,省部級課題393項,廳局級934項,平均科研契約經費每年8855.74萬元。通過鑒定的科研成果98項,獲得各類獎勵126項,其中國家行業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2項。申報專利67項,獲得授權專利23項。出版專著185部,發表科技論文10091篇。

研究機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二級實驗室12個,自治區金源單位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廣西中醫葯科學實驗中心1個,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 1個和 「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台共3個,中國-東協傳統醫葯交流合作中心1個,中-泰傳統葯物研究聯合實驗室1個。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 中(壯)葯化學與質量分析實驗室、中葯葯理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第一臨床醫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瑞康臨床醫學院)

醫葯會展中心

自治區(省)級科技創新金源單位(1個): 中葯葯效篩選研究中心

自治區(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 中葯葯效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中醫基礎研究實驗室

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 葯學中心實驗室、中葯葯理學實驗室、中醫臨床研究實驗室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二級實驗室(12個): 神經行為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葯葯效篩選研究實驗室、中葯葯理學實驗室、中葯提取純化與質量分析實驗室、中葯生葯學實驗室、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室、肝病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腦病免疫生化實驗室、細胞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室、消化內鏡與病理實驗室、骨傷生物力學實驗室

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 壯瑤葯協同創新中心

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 老齡化社會健康服務模式協同創新中心、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廣西中醫葯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有館藏文獻79萬冊,其中38萬電子書,以收藏醫葯、生物文獻為主,特別是中醫葯文獻收藏的品種比較齊全,是廣西中醫葯信息資料中心。館藏數字資源提供用戶利用的有:《本館館藏書目資料庫》、《超星全文電子圖書》、《中數圖全文電子圖書》、《中國知網CNKI全文資料庫各子庫》、《維普資訊--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和子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LINK)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等,用戶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園網終端檢索、瀏覽、閱讀、下載和列印以上資料庫中所需的信息。在館內提供用戶利用的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disc)、《中國葯學文摘資料庫》、《中國葯品專利說明書》、《中國醫葯及化工產品專利文獻資料庫》、《中國中醫葯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中醫葯報刊資料庫》、《中國中葯資料庫》、《中國藏葯資料庫》、《非處方葯物OTC資料庫》、《臨床醫學資料庫》、《中國醫葯產品資料庫》、《國家基本葯物資料庫》、《方劑現代套用資料庫》、《中葯新葯資料庫》、《全國醫葯衛生科學技術成果資料庫》等數字資源。

仙葫校區圖書館 學術期刊

《廣西中醫葯》雜志是由廣西中醫葯大學、廣西中醫葯學會主辦的中醫葯綜合性學術刊物。創辦於1977年,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為中醫葯醫療、教學、科研相結合,以醫療為主,側重臨床,兼顧學術理論。開辟有臨床研究、臨床報導、手法醫學、針灸經絡、學術理論、民族醫葯、經驗總結、八桂名醫精方、中葯方劑、實驗研究、綜述及驗方集錦等欄目。曾先後榮獲廣西第三屆優秀報刊、第二屆全國優秀中醫葯期刊、第三屆全國優秀中醫葯期刊和廣西第六屆優秀報刊、廣西第七屆優秀報刊等稱號,被12種重要資料庫和文摘收錄。

明秀校區圖書館

《廣西中醫葯大學學報》原名為《高等中醫教育研究》,創刊於1983年,刊期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為《高等中醫教育研究》,2012年廣西中醫學院更名為廣西中醫葯大學,《廣西中醫學院學報》刊名經批准更名為《廣西中醫葯大學學報》。曾獲《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廣西高校優秀學報,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學術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共主辦、承辦了2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國際手法醫學與傳統療法學術會議、中泰傳統醫葯和天然葯物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東協傳統醫葯高峰論壇等已經舉辦多屆,架起了與國際醫葯界教育、醫療、科研等合作的橋梁,促進了中醫葯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在國際傳統醫學界和東協國家中產生了較大影響。

仙葫校區教學樓

該校與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4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還面向港台地區開設了「傳統中醫班」,形成了面向東協和港澳台為主的對外教育格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學校官網2015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有14個學院:基礎醫學院、葯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壯醫葯學院、瑤醫葯學院、研究生學院(研究生處)、骨傷學院、針灸推拿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瑞康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個獨立學院:賽恩斯新醫葯學院;設有3個教學部:外語部、體育部、信息網路中心;10所附屬醫院(其中2所直屬附屬醫院);有24個普通本科專業。

廣西中醫葯大學 專業設定 類別 序號 專業 本科 1 中醫學(含中醫學方向、骨傷科學方向、運動醫學方向) 2 中醫學(免費醫學定向) 3 針灸推拿學 4 壯醫學 5 臨床醫學 6 口腔醫學 7 康復治療學 8 醫學檢驗技術 9 護理學 10 中葯學類(含中葯學、中葯資源與開發2個專業) 11 葯學類(含葯學、制葯工程、葯物制劑3個專業) 12 臨床葯學 13 市場行銷(醫葯行銷方向) 14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方向) 15 套用心理學(醫學心理學) 16 食品質量與安全 高職(專科) 1 口腔醫學 2 護理 3 中醫骨傷 4 康復治療技術 5 針灸推拿 6 針灸推拿(元之源班) 7 針灸推拿(瑞康班) 8 醫療美容技術 9 醫療美容技術(伊莉莎白班) 10 醫療美容技術(元之源班) 11 醫療美容技術(瑞康班) 12 中葯 13 中葯(健之佳班) 14 中葯(大參林班) 15 中葯(桂中班) 16 葯學 17 葯學(健之佳班) 18 葯學(大參林班) 19 醫葯行銷(大參林班)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培育學科3個;廣西優勢特色學科4個以及廣西重點學科6個,廣西醫療衛生重點建設學科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廣西重點中醫建設專科14個;學校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4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

重點學科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葯學重點學科(14個): 中醫各家學說、中葯葯理學、臨床中葯學、民族醫學(壯葯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醫皮膚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急診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全科醫學

仙葫校區夜景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培育學科(3個): 中醫傳染病學、中醫預防醫學、海洋中葯學

廣西優勢特色學科(4個): 中醫內科學、中葯學、民族醫學(壯葯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廣西重點學科(6個): 壯葯學、中醫醫史文獻、中醫骨傷科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廣西醫療衛生重點建設學科(5個): 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腦病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醫骨傷科學、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西醫結合消化內科

重點專科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 肝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脾胃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 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腫瘤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脾胃病科

學校運動場

廣西重點中醫建設專科(14個): 中醫腎病科、中醫內分泌科、中醫腦病科、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兒科、中醫婦產科、中醫眼科、中醫肝病科、中醫肛腸科、中醫推拿科、中西醫結合腎病科、中西醫結合肺病科、中西醫結合乳腺病科、中西醫結合消化病科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5個): 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葯學、臨床醫學

專業學位(21個):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全科醫學、內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急診醫學、中葯學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各類在職正高職稱313人,副高職稱558人,博士學位209人,碩士學位845人。有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603人。其中, 原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老中醫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廣西名老中醫20人、廣西名中醫64人、「桂派中醫大師」24人、廣西優秀專家4人、廣西「優秀教師」2人、廣西「八桂名師」2人、廣西高校「八桂學者」4人、廣西高校「教學名師」4人;廣西「中葯研究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自治區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4個、廣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3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7人。

仙葫校區食堂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 中醫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劉燕平)、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唐農)、壯醫葯教學團隊(林辰)

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個): 廣西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創新團隊(梁 健)

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 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

廣西「八桂名師」(2人): 韋貴康、劉燕平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自治區級試驗示範中心5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4門,自治區級重點教材5部,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中葯學、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

校園一角

自治區級試驗示範中心(5個): 中醫技能實驗教學中心、中葯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西醫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護理技能實驗教學中心、中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4門): 中醫診斷學、壯醫葯學概論、針灸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葯學、中國醫葯史、葯物分析學、壯醫葯線點灸學、中醫骨傷科學、葯理學、中醫內科學、中葯基礎理論、中西醫結合生理學、中葯商品學

自治區級重點教材(5部): 中醫中葯基礎學、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中醫院校醫學生實踐技能操作指導、壯醫經療法、老年護理學

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中葯理論與現代技術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壯醫葯學科構建與人才培養

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中醫診斷學》PBL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

文化傳統

校訓

弘毅自強,傳承創新

注釋:

「弘毅」——語出《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弘毅自強」鮮明地強調作為中醫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抱負遠大、意志堅強,更要通過自己的學習與踐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強。

「傳承創新」——語出胡 *** 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這一表述充分說明要全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對文化所應持有的正確態度及時代使命感。「傳承創新」對於中醫院校來說尤為必要,其具體的要求,就是傳授、繼承、發揚、創新中醫葯文化以及相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文化自覺,進而達到文化自信。

校徽

文字內容:

校徽

上方是中文「廣西中醫葯大學」字型是由中國著名書法大家歐陽中石為學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廣西中醫葯大學的英文翻譯。

圖示意義:

三個藝術變形的字母「P」,是「脈搏」(英文譯作「Pulse」)的變形。「脈搏」是一個基本的生命體征。古老的中醫學運用「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神奇理論,創造出獨步醫林的脈診方法,由表知里,見微知著,能夠從脈動的細微差別中揭示出生命的奧秘。

三個「P」既像一隻中醫號脈之手,牢牢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脈搏,廣西中醫葯大學發展的脈搏,生生不息,跳動不已;又如一面面鮮艷的紅旗,迎風獵獵,高高飄揚,指引著廣西中醫葯大學前進的方向,召喚著千萬名中醫葯學人奮然前行。

校歌

《弘 毅 曲》

校園一角

作者:唐 農

大哉中醫,源遠流長,

我們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風,拂煦胸膛。

浩浩岐黃,燦若星漢。

今天我們博採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續寫新章。

校園一角

啊!看吧,青山為我們祈願!

聽吧,邕江為我們放唱!

為繼往聖的絕學,

為助完美的健康,

為應時代的呼喚,

我們任重道遠,弘毅自強!

任重道遠,弘毅自強!

歌詞注釋:

整首歌詞僅近百字,但用典出處達八處之多,蘊義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記易誦。

詞中「大哉中醫」語出《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醫乃醫道,亦屬聖人之道,故取之,使整個歌詞整體風格更趨一致。

詞中「我們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意。

詞中「岐黃」狹義指《黃帝內經》中的「黃帝」和「岐伯」,廣義指中醫葯文化的先聖們及其經論。

詞中「博採勤求」語出《傷寒論》原序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此處「博採」可以理解為除傳統中醫葯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外,還包括現代醫學等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詞中「為往聖繼絕學」語出中國哲學思想界著名的「橫渠四句」,即宋儒張載(字橫渠)所言「為天地立新,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感其浩然正氣而取焉;「往聖」既指古代聖賢,再此亦可與前文「岐黃」呼應,特指中醫葯文化的先聖們;詞中的「絕學」指中國夏商周三代以來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就是要接續,繼承,復興,發揚中國文化的主流傳統,亦即努力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關權威學術資料中找到出處。兄弟院校南京中醫葯大學在其《杏林學子訓詞》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澤四方,克紹弘揚,絕學乃昌。」故知「絕學」一詞在中醫院校所用不孤也。

詞中「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國目前《醫學生誓詞》「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當指身與心兩方面俱全的完善狀態。

詞中「為應時代的呼喚」乃謂尚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勿固步自封耳。

詞中「任重道遠,弘毅自強」,鮮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題,語出《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醫為仁術,故任重道遠唱出了中醫院校的學生終身奉行以仁為己任的心聲,這亦與時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呼應。

學院領導

學校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委員、常委、書記 尤劍鵬 黨委副書記、校長 唐農(2015年4月暫時學校黨委工作) 黨委副書記 董塔建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楊連招 黨委常委、副校長 羅偉生、吳琪俊、龐宇舟、冷靜 副校長 戴銘 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何剛亮 副廳級調研員 李培春

Ⅵ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哪些專業是一本 哪些專業是二本

一本專業:中葯學、中葯資源與開發、食品工程、葯物制劑、生物技術、制葯工程。二本專業:文化傳播與信息技術、市場營銷、醫學美容技術、護理、康復治療學專業。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始於1954年創建的黑龍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黑龍江中醫學院成立;1996年5月3日更名為黑龍江中醫葯大學;2002年,黑龍江省中醫葯學校並入。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2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領軍人才梯隊18個;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有國家精品課程8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省精品課程22門、省在線開放課程1門。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醫基礎理論學科、金匱要略學科、中醫史學學科、方劑學學科、中醫心病學學科、中醫血液病學學科、中醫老年病學學科、中醫內分泌病學學科、中醫婦科學學科、中醫皮膚病學學科、中醫眼科學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中醫康復學學科、針灸學學科、推拿學學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Ⅶ 中國醫科大學中醫研究院皮膚病研究中心

北京就沒有個「中國醫科大學」,所以就更不會有你說的那個醫院了,千萬別上當,不信你可以告訴他們說你要去醫院自己取葯,他們是不會讓你去的,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