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長膿包是什麼原因
問題一:身上長黃色膿包是什麼原因 膿皰瘡
膿皰瘡又稱傳染性膿痂疹),俗稱黃水皰,為常見的化膿球菌傳染性皮膚病。
病因及發病機理
病原菌大多數為金黃色葡萄菌,少數為鏈球菌,亦可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腎炎原性的。皮膚出汗較多、浸漬時,皮膚的屏障作用被破壞,細菌容易繁殖,從而給本病發生造成良好的機會。
臨床表現
特徵為發生丘疹、水皰或膿胞,易破潰而結成膿痂。系接觸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
1.大皰型膿皰瘡
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殲搭宏傳染性較強,兒童多見,夏秋多發。初起為散在小水皰,1-2天內迅速增大,且內容物漸渾濁,呈半月形積膿現象,典型損害為薄壁膿皰,很快破裂成為上附蜜黃色痂的糜爛面。好發於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覺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
2.膿痂性膿皰瘡
在紅斑基礎上發生薄壁水皰,迅速轉為膿皰,皰破後滲液結成黃色厚痂,鄰近皮損可互相融合。自覺瘙癢,因搔抓可接種到其它部位,而發生新的皮疹,愈後不留疤痕。重者常並發淋巴結炎、發熱等全身症狀。此型好發於顏面、口周、鼻孔周圍、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膿皰瘡可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
治療
1.鄰氯青黴素
用法:25mg/kg,每日4次,氏冊至少應用10天。
2.紅黴素
用法:兒童每次125mg,每日四次,10天為一療程。成人為250mg一次,每日4次,10天一療程。
局部用葯
在擦葯前需剪去患部毛發,除凈皰壁、清除皰液,盡量避免皰液溢至正常皮膚上,應用0.1%雷夫奴爾、3%過氧化氫、2%硼酸或1:8000高錳酸鉀溶液洗去膿性分泌物,膿痂較厚者,可外擦1%新黴素軟膏或1%卡那黴素軟膏等。滲液糜爛時可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或稀釋的達利保(Dalibou)溶液濕敷。外擦的葯物可選用2%龍膽紫溶液、0.5%新黴素溶、硫磺爐苷石洗劑等。
膿皰瘡(impetigo)也稱膿痂疹,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本病主要表現為淺表膿皰和膿痂,可以自身接種或通過接觸傳染,容易在兒童集體中流行。
〖臨床特徵〗
一、病因: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引起
二、好發季節:多見於夏秋季
三、好發人群:兒童
四、好發部位:顏面、口周、鼻孔周圍
五、皮損特點:成群分布的黃豆大膿皰,皰壁薄,易破潰,破後露出紅色糜爛面,枝告膿液乾燥後形成蜜黃色結痂、膿皰周圍有紅暈,可互相融合Fig1。
六、自覺症狀: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七、全身症狀:可伴鄰近淋巴結腫大,可有發熱,畏寒等全身症狀。可引起敗血症或腎炎。
八、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細菌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
九、分型:尋常型、大皰型
〖鑒別診斷〗水痘
〖預防治療〗
一、注意皮膚衛生,夏季勤洗澡。隔離病人,防止傳染。
二、局部治療:清潔、消炎、殺菌、乾燥、收斂。可選百多邦軟膏、紅黴素、氯黴素軟膏龍膽紫液等。
皮損泛發,全身症狀明顯者,可用抗生素治療及對症處理。
問題二:皮膚長膿包是什麼原因 發個圖片看看
問題三:身上長膿包是怎麼回事? 體內有濕毒的原因,去搜搜怎麼去濕毒就行了 食療最好
問題四:身體內長膿包是什麼原因 指導意見:
這是屬於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以考慮抗病毒治療的,一般的如常用的阿昔洛韋軟膏,外擦,配合板藍根顆粒,羅紅黴素顆粒,維生素B2,還是會有好轉的,注意飲食清淡很重要的
問題五:臉上長痘痘帶有膿包是什麼原因 1、內分泌失調。臉上老是長痘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內分泌失調會導致雄性激素增多的時候,就會出現汗毛孔的粗大,皮膚相對粗糙,從而導致分泌較多的油脂,也就導致了痤瘡桿菌的繁殖創造了先決條件;
小提示:導致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可以進行內分泌的調整,建議可以去相關的皮膚科醫院進行治療工作;
2、不良的作息習慣。往往這種不良的作息習慣也是導致痘痘一直長的原因,長期的熬夜,很容易導致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引起痘痘的生長;
小提示: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才能擁有好的皮膚;
3、不注意個人的衛生。像平常不愛洗手啊,經常用手去摸臉之類的,還有不定時的更換床單、枕套之類的,這樣很容易導致毛囊里的痤瘡桿菌繁殖,從而導致痘痘的生長;
小提示:平時多注意自己個人的衛生,勤洗手,定時更換床單被套等;
4、飲食的不規律。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的暴飲暴食,經常吃一些油炸食品及蔥、蒜、辣椒等 *** 性食物,很容易導致身體各因素受到 *** ,導致痘痘的生長;
小提示: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和消化不良;
5、身體免疫力下降。可想而知,當身體的免疫力下降,自然我們皮膚的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導致皮膚容易感染痤瘡桿菌,導致痘痘的生長;
小提示:平常要多注意營養的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已經含有豐富蛋白質類的食物,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6、生活壓力過大。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導致我們的生活壓力逐漸的增大,生活、工作的各種壓力,從而導致作息的混亂,時常處於緊張狀態,導致臉上的痘痘也逐漸的瘋長起來;
小提示:生活壓力大,更應該學著去放鬆一下,比如說可以出去旅遊、登山之類,讓自己的心情變得開闊起來;
7、腎陰虛。這類體質的人皮膚很容易出油,因此會導致皮膚毛孔堵塞;
小提示:注意皮膚的清潔工作,多吃蔬菜水果,少熬夜;
Ⅱ 膿皰疹是怎樣引起的呢
你好:膿皰瘡又名「膿皰病」;「接觸傳染性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起病初散在性紅斑、丘疹或潛在性水泡,迅速變為膿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壁鬆弛液下沉呈半月形積膿,如懸垂囊狀。皰壁薄很易破,破後呈現潮紅糜爛面,有漿液性或膿性溢液,乾燥後結成黃色膿痂,可互相融合或向四周繼續擴展形成環狀。痂脫後不留瘢痕。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常因搔抓而自身接觸傳染至身體的其他部位,此起彼伏。多發於夏秋季節,好發於兒童,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易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家庭中傳播流行。
膿皰瘡屬於接觸性、傳染性很強且可蔓延迅速的皮膚疾病,有必要對患者採取隔離措施及對其使用或者接觸過的物品如毛巾、臉盆、衣物、被褥等用沸水燙洗、太陽光直射下暴曬或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對清洗膿液使用過的敷料應該裝黃色「醫用垃圾袋」並及時焚燒。患者應該穿寬松、舒適的純棉內衣,不宜穿毛織品,禁止使用塑料尿布或床單。患者應該定期洗澡,勤換內衣、剪指甲,避免用手去搔抓皮膚,保持皮膚表面清潔乾燥不給細菌繁殖和傳播創造條件。飲食方面應該堅強營養,以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魚蝦海鮮、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者疲倦乏力、食慾不振伴有低熱久不能退者應該及時醫院就醫!
Ⅲ 膿包瘡的症狀是什麼
臨床表現特徵為發生丘疹、水皰或膿胞,易破潰而結成膿痂。系接觸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
【拓展資料】
一、膿皰瘡是由金黃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發生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夏秋季節。易在兒童中造成流行。家長可給孩子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B2等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並外塗氯黴素、金黴素等抗生素和龍膽紫進行治療,一般在3至4天即可痊癒。
二、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瘡」。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為凝固梅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單獨或混合感染。夏、秋季節氣溫高、濕度大,皮膚浸漬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膚繁殖,為促發本病創造有利條件。
三、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約佔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兩者亦可混合感染。溫度較高、出汗較多和皮膚出現浸漬時有利於細菌在局部繁殖;患者瘙癢性皮膚病時,瘙癢可破壞皮膚屏障而利於細菌定植。
四、本病可通過密切接觸或自身接種傳播。細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膿性炎症;凝固酶陽性噬菌體2組71型金葡萄菌可產生表皮波脫素,引起毒血症及全身泛發性表皮鬆解壞死;抵抗力低下患者,細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敗血症;少數患者可誘發腎炎或風濕熱。
五、膿皰瘡有稱為傳染病膿痂疹,欲稱黃水瘡,是一種最常見的化膿球菌傳染性皮膚病,其特徵為丘疹、水皰或膿包,易破潰後成膿痂、系接觸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
六、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起病迅速,初為散在小水皰,很快擴大、化膿,成為膿皰或膿性大皰。皰壁比較鬆弛,看似起皺。皰內膿液常沉積在底部或下半部,呈半月形。皰壁很薄,易破潰流膿,露出糜爛面,干後形成黃色膿痂。有時痂下膿液向四周溢出,在周圍發生新的水皰、膿皰,排列成環形、弧形,又稱環狀膿皰瘡。
Ⅳ 手起膿包是什麼病
估計是黃水瘡
黃水瘡 黃水瘡,又稱滴膿瘡、天皰瘡,是一種發於皮膚、有傳染性的化膿性皮膚病。《外科正宗·黃水瘡》雲:「黃水瘡於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其特點是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現膿皰、膿痂:多發於夏秋季節,好發於兒重,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易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家庭中傳播流行。相當於西醫的膿皰瘡, [病因病機] 夏秋季節,氣候炎熱,濕熱交蒸,暑濕熱海客於肌膚.以至氣機不暢、汗液疏泄障礙,濕熱毒邪壅遏,熏蒸肌膚而成;若小兒機體虛弱,肌膚嬌嫩,腠理不固,汗多濕重,調護不當,暑濕毒邪侵襲,更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反復發作者,濕熱邪毒久羈,可致脾虛失運。 [診斷] 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損初起為散在性紅斑或丘疹,很快變為水皰,形如米粒至黃豆大小,迅速化膿混濁變為膿皰,周圍繞以輕度紅暈,膿皰開始豐滿緊張,數小時或1—2天後膿液沉積,形成半月狀積膿現象,此時,皰壁薄而鬆弛,易於破裂,破後露出濕潤而潮紅的糜爛瘡面,流出黃水,乾燥後形成黃色膿痂,然後痂皮逐漸脫落而愈,愈後不留疤痕。若膿液流溢他處,可引起新的膿皰。 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但皮損廣泛而嚴重者,可伴有發熱、畏寒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腫痛,易並發腎炎、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長短不定,少數可延至數月。 [鑒別診斷] 一、水痘多見於冬春季,發病前常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皮損為綠豆至黃豆大小、形態較一致的水皰,向心性分布,化膿與膿痂輕微,索侵及粘膜。 二、,膿窩瘡常因虱病、疥瘡、濕疹、蟲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膿皰壁較厚,破後凹陷成窩,結成厚痂。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暑濕熱蘊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伴有口乾,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 辨證分析:夏令暑濕熱邪熏蒸,蘊結於肌膚,故見膿皰密集,色黃,周圍繞以紅暈,糜爛面鮮紅;暑為陽邪,傷津耗液,則口乾,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為暑濕熱蘊之象。 治法:清暑利濕解毒。 方葯:清暑湯加減。熱重煩躁者,加黃連、山梔等以清熱除煩;大便於結者,加生大黃以褐偷既取?/p> (二)脾虛濕蘊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伴有食納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 辨證分析:脾虛失運,濕熱內生,熏蒸肌膚,故見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脾虛失運,則食納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為脾虛濕蘊之象。 治法:健脾滲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加減。食滯不化者,加檳榔、焦三仙以化氣行滯。 二、外治法 (—)膿液多者,選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適量煎水濕敷或外洗。 (二)膿液少者,用三黃洗劑加入5%九一丹混合搖勻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爛者,先用明礬溶液洗去膿痂,再將冰硼散撤於患處。 (四)膿痂厚者,選用青黛、黃柏、蒼術研細末,植物油調勻外塗。 [預防與調攝] 1.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2.有痱子或瘙癢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及時治療。 3.嬰兒室、托兒所及幼兒園如發現本病患兒應立即隔離,並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 [結語] 黃水瘡相當於西醫的膿皰瘡。其特點是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膿皰、膿痴。多見於兒童,好發於夏秋季,可並發腎炎及敗血症,應與水痘、膿窩瘡相鑒別。暑濕熱蘊證,治宜清暑利濕解毒,方用清暑湯加減;脾虛濕蘊證,治宜健脾滲濕,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祝你早日康復!
Ⅳ 膿皰瘡是什麼
膿皰瘡是一種皮膚病,會有水泡或是化膿的情況,我也得過,會感覺到特別難受,下面和大家介紹一下膿皰瘡是什麼?
1. 首先、膿皰瘡又名「滾敗岩傳染性膿皰病」,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通過接觸傳染的淺表皮膚感染性疾病,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為特徵。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大皰性和非大皰性膿皰瘡兩種類型,同時也是一種會對我們的皮膚有嚴重傷害的疾病,得病後,要在發病的早期進行及時的治療。
2. 其次、非大皰性膿皰瘡常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爾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皮膚輕微外傷後細菌粘附、侵入並導致感染。大皰性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可發生於完整的皮膚,該菌可產生並釋放表皮剝脫毒素,表皮剝脫毒素與細胞表面的橋粒芯糖蛋白1結合,造成表皮細胞間粘附喪失,細胞松解,大皰形成。
3. 最後、本病流行於夏秋季節,多見於2~7歲兒童。兩型的臨床表現分別如下:1.大皰性膿皰瘡好發於面部、四大御肢等暴露部位。初起為散在的水皰,1~2天後水皰迅速增大,皰液由清亮變渾濁,膿液沉積於皰底部,呈半月形積膿現象,為本型膿皰瘡的特徵之一。皰壁薄而鬆弛,破潰後顯露糜爛面,乾燥後結黃色膿痂。有時在痂的四周發生新的水皰,排列呈環狀,稱為環狀膿皰瘡。患者自覺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2.非大皰性膿皰瘡好發於顏面、口周、鼻孔周圍、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現為在紅斑基礎上發生薄壁水皰,迅速轉變為膿皰,周圍有明顯紅暈。膿皰破後,枯滾膿液乾燥結成蜜黃色厚痂,痂不斷向四周擴張,可相互融合。自覺瘙癢,常因搔抓將細菌接種到其他部位,發生新的皮疹。結痂一周左右自行脫落痊癒,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並發淋巴結炎,發熱等。
注意事項
膿皰瘡的疾病在平時要重視預防的方法,一般要注意個人的衛生,平時要保持皮膚的干凈清潔,得病後不要和別人共用衣服、毛巾等,防止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