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華皮膚科雜志的期刊簡介
1.1 皮膚性病的科研防治方面的導向性文章及專家論壇、編者的話。
1.2 反映我國皮膚性病預防和治療,臨床與實驗研究的新成果、新進展的原創性文章(圖文並茂),以論著和短篇論著(有中英文摘要)刊出。
1.3 反映皮膚性病的新療法、新技術、新葯物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經驗、中醫中葯、皮膚外科、皮膚美容的經驗介紹。
1.4 醫學繼續教育園地(免費授予2類學分5分)、調查報告、科研速報、國外學者來華報告、病例報告(有彩圖)、書評、書訊、讀者·作者·編者、專題筆談、學術動態、學會活動、彩圖及廣告等。 該刊被國外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化學文摘(CA)等資料庫收錄,被國內10餘個資料庫收錄(重點有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等)。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發布:2005年總被引頻次1370次,在臨床醫學類45種期刊中列第4位,在被收錄的1652種期刊中列第135位。影響因子0.719,在臨床醫學類中列第5位,在1652種期刊中列第208位。2007年擴展版總被引頻次2589,影響因子0.746。
Ⅱ 尖銳濕尤怎麼治療啊
首先我們要明確,尖銳濕疣肯定是越早治越好,因為越是拖延就越有繼發感染的風險,而且後期疣體長大長多,對患者的身體和生活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其次,尖銳濕疣其實是不分早晚的,因為只要你過了潛伏期,病毒爆發出來,就是正式感染了,它和腫瘤不一樣,不存在後期癌細胞轉移的問題,它只有疣體數量多少和大小的問題。
最後尖銳濕疣的治療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不同的醫院不同的醫生會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而且根據病人發病部位的不同,疣體數量的多少相對於採取的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點,如果選擇一種方法治療後復發了,後面最好是換一種治療方法,避免陷入治療誤區。
Ⅲ 皮膚癌的症狀是什麼 怎麼導致的
一、由於鱗狀細胞癌由角化病、黏膜白斑或其它疾病轉化而成。皮膚癌的生長較快,早期可形成潰瘍。有的皮膚癌症狀早期可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皮膚癌為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極大。
二、皮膚癌常在短期內快速生長,一般是好發於下唇、舌、鼻、外陰、多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皮膚癌的症狀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皮膚癌患者的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捲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三、皮膚癌的基底細胞癌通常無症狀,初期的皮膚癌的症狀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皮膚癌的症狀可呈疣狀隆起,而後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逐漸擴大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導致皮膚癌的原因:
1.
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人體黑色素的防護與免疫系統功能相互作用導致皮膚癌的病發。在陽光照射下皮膚受紫外線照射量最大的部位是頭部、面部、頸後、手部,皮膚癌基本都在這些部位發病。
2. 炎症刺激。皮膚癌可發生與發展在瘢痕慢性潰瘍、形成瘺管、竇道等部位。嗜好咀嚼煙草或檳榔的人,在口腔部位易患皮膚癌。
3. 化學物刺激。長期接觸砷化物、焦油和瀝青的人容易患皮膚癌。化學物質致癌可分為兩個時期,開始期和助長期,它與暴露於致癌物質的時間密切相關。
4.
長期輻射。長期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因疏忽防護措施,導致輻射性皮膚乾燥症,最後可患皮膚癌。近年來放射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放射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加強了防護措施,所以職業性皮膚癌發病率降低。但是曾長期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經若干年後,仍有患皮膚癌的可能。
Ⅳ 一醫院皮膚科活檢的結果是ca表示什麼意思。
你好,ca是癌症的英文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