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款皮膚病中成葯
兩款很好用的治療皮膚病的中成葯,消風止癢顆粒和濕毒清膠囊。,手裡沒皂皂的親們可試試:
消風止癢顆粒:防風、蟬蛻、地骨皮、蒼術、亞麻子、當歸、地黃、 木通、荊芥、石膏、甘草。功效為消風清熱,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蕁麻疹,也用於濕疹、皮膚瘙癢症。消風止癢顆粒可以疏風、祛濕、養血、清熱,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中成葯。
另一個方子是濕毒清膠囊,濕毒清膠囊:地黃,當歸,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黃芩,土茯苓。功效為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瘙癢,症見皮膚乾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這個方子主要是治療血虛引起的瘙癢症。
葯不可亂吃,請對症下葯!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⑵ 常見皮膚病的特效中葯方法
1.小兒特應性皮炎,皮疹以屈側為甚,有滲液,瘙癢:
炒萊菔子10 防風6 白術6 炒麥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參10 板藍根10 蟬蛻3 荊芥6辛夷5 陳皮6 湘曲6 黃芩3 款冬花5 黃芪10 銀花10茯苓5 甘草3
2.面部痤瘡,丘疹,丘膿皰疹,油多:
山楂15 炒萊菔10 炒麥芽10 炒谷芽10 魚腥草10 赤芍10 浙貝母10 蒲公英10玄參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
3.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膩,有鱗屑,微瘙癢:
山楂15 炒萊菔10 湘曲10 連翹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銀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葉10 桑白皮10
4.面部痤瘡,皮疹以結節,囊腫,觸之硬:
山楂15 炒萊菔10 白芥子10 莪術10 紫蘇子10當歸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貝母10 玄參10 魚腥草10 蒼術10 連翹10
5.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經痛為主:
太子參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沒葯10 鬱金10 炒萊菔10 山楂15 木香6湘曲10 雞血藤10 甘草5
6 白癜風處方,增色湯:
百部10 白果6 百合6 黑螞蟻10 玄參10 黑豆10 黑芝麻10 黑木耳10 制首烏15 女貞子10 旱蓮草10 白芷10 自然銅10 覆盆子10 補骨脂10 車前子10 靈芝10 熟地黃10
7.疥瘡外洗方:
黃柏25 苦參30 白癬皮15 地膚子15 花椒15 明礬15 蒼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
8.基本外洗方,多適用於手足癬,汗皰疹,脂溢性皮炎等:
丁香6 細辛6 側柏葉15 皂角刺15 皂莢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
9.夏季皮炎,以紅斑,丘疹為主,天氣炎熱劇癢:
藿香10 佩蘭10荊芥10 防風10 生地黃15 梔子10 黃連3 黃芩10 生石膏15板藍根15銀花10 滑石10甘草5
10.脂溢性脫發及斑禿,以心腎不交證為主及無家族遺傳病史效果最佳:
黃連3 蓮子心3 梔子10 車前子10 覆盆子10 枸杞子10 女貞子10 菟絲子10 桑椹子10制首烏15 蒲公英10 黃芪15 羌活10 天麻10 木瓜10 防風10
⑶ 皮膚病可以用中葯治療嗎
皮膚病可以用中葯治療的。中醫治療是我國幾千年來經過不斷的積累的治療疾病的方法。中葯治療講究過程,而西葯治療講究結果。中葯治療的過程比較比較久,它要治療問題的根本。
建議你到專業的中醫醫院去看看,臨床醫生會根據你的自身情況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法。
⑷ 想問下我這個皮膚病吃多久中葯能好啊
皮膚病吃多久中葯能好,取決於你的病情輕重緩急程度,以及你吃的中葯對症程度,和你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心情睡眠運動情況等。
⑸ 中草葯治過敏性皮膚病的偏方
首選:益母草沖抄劑,每次兩包一日三次,連服月余,效果奇效,可以說簡.便.驗具在.
中葯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
營養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葯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乾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預防常識
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葯物、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
⑹ 皮膚病吃中葯有效果嗎 皮膚病吃什麼中葯
5疏風葯類中葯
風有外感與內傷之不同,皮膚病因於風者如㾦癗,白屑風多為外感;癮疹,膚癢多由內生;治外者有疥穗,防風,菊花等;治內者如全蟲,僵蠶,白芷等各有所偏重。又臨時多兼風熱, 風濕,風寒等證。又有血虛身風,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治宜養血疏風,以四物湯作基礎,取血行風自滅之意,並不直用風葯。
6
皮膚病常用疏風類中葯推薦
防風
性味甘,辛,溫,歸肝,大腸,三焦經,有散表發汗,祛風勝濕之功,用於風寒在表或胸腹以上的皮膚病如㾦癗,癮疹,風濕瘍,為荊防敗毒散之主葯。
全蟲
性味咸溫,辛平,有毒。歸肝經,有驅風慎痙之功,主治癮疹,頑癬,頑濕疹,為全蟲方渣彎孫主葯。體虛非真風者慎用。
白芷
性辛,溫,歸肺,胃,大腸經,有祛濕散風,排膿如鏈生肌之功,其芳香通竅,常用於顏面諸瘡如風癬,癰毒以托里排膿,起消腫止痛之用,虛證無風者忌用。
威靈仙
威靈仙性味苦,溫,歸膀胱經,有祛風濕,通絡止痛之功。用於頑癬,白疕風,頑濕聚結,與土茯苓配伍可治梅毒。
7
清熱類中葯
皮膚病由邪熱火毒而致者甚多。疔,癤,癰,丹毒等急性化膿性皮膚病皆因於火毒,外感六淫郁久化熱,內傷七情皆能生火,火為熱之甚,又有實火虛火之分,臨床上常有風熱,濕熱等合邪,治療當鬧敏審證求以收桴鼓之效。
8
皮膚病常用清熱類中葯
苦參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小腸經,有燥濕清熱,殺蟲利尿之功,為治療濕熱型皮膚病常用葯,適用於胃腸濕熱。脾胃虛寒者忌用。
龍膽草
性味苦,寒,歸肝,膀胱經,起清熱,瀉火,祛濕之功,用於濕熱性濕瘍及纏腰火丹,為龍膽瀉肝腸主葯,亦用於頭部及耳部皮膚引經葯。脾胃虛,虛熱證忌用。
梔子
性味苦,寒,歸心,肝,脾,腎經。有清熱,瀉三焦火,用於濕熱性皮膚病,如酒糟鼻,肺風粉刺等。脾胃虛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