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能治皮膚病的草葯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能治皮膚病的草葯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8-29 09:26:39

『壹』 艾葉怎樣治療皮膚病

艾葉是很常見的中草葯,它的功效大,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用艾葉洗澡可以緩解皮膚瘙癢,治療皮膚小紅疙瘩濕疹等,下面我馬上給大家分享艾葉治病偏方吧。
艾葉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艾葉治療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濕疹、疥癬之類皮膚病,用干艾葉煎水洗患處,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後用艾葉葯渣敷於患處20~30分鍾,效果很好。

艾葉葯浴治療毛囊炎、濕疹

把艾葉熬汁,然後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

具體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不妨用艾葉泡個澡吧!

艾葉生薑葯浴治療脾胃虛寒

陽虛者多面色淡白、手足冰涼、喜熱怕冷、腹中冷痛、舌淡胖,艾葉生薑葯浴可溫陽通絡散寒,治療各種陽虛寒症。取艾葉25~50g,生薑25g,精鹽適量。沸水浸泡生薑片和艾葉5~10 分鍾,兌入浴缸的溫水中,待水溫適宜後進行洗浴。還可用艾葉和生薑在腹部擦拭,治療脾胃虛寒。

艾葉生薑鹽水葯浴緩解便秘

取新鮮艾葉50到100克(干品25到50克),生薑25克(切成片),在浴缸中用沸水沖泡5到10分鍾,然後冷卻至適宜溫度即可洗浴。洗時可撒少許食鹽(食用精鹽即可)於小腹部,然後用艾葉和生薑在小腹部順時針方向擦拭,直到皮膚紅熱為止。皮膚嬌嫩者可不用食鹽,直接用艾葉和生薑來擦拭,每日堅持一次,對緩解便秘大有裨益。

艾葉泡腳除黑眼圈

中醫認為,肝腎陰虛是導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而滋陰補腎、清降虛火是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除體內虛火。方法是: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1,4,撕碎後放人泡腳桶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兌人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一般連泡數次,約2~3天後即可有效。同時要多喝溫開水,不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可在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喝一杯生薑紅棗水。
艾葉的使用方法
上面我們和大家一起詳細的說了艾葉泡水的功效,事實上艾葉並不僅僅只有泡水這一種使用方法,平時也可以進行艾灸或者是製作成各種枕頭使用,對身體的保健功效都是很不錯的。具體的艾葉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艾灸

將艾葉製作成艾條,點燃之後放在一些不舒服的部位或者是穴道上。艾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醫治病方法,例如在足三里上進行艾灸則可以有效的調理脾胃,三陰交的位置則可以促進肝腎健康,女性在關元穴上艾灸則是可以很好的治療月經不調等情況。

第二:艾葉泡茶以及製作葯膳

艾葉是一種常見的中葯材,除了泡水或者是煎服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製作成各種葯膳或茶飲。例如將艾葉製作成艾葉茶、艾葉粥等,不僅味道不錯,長期服用還可以有效的治療頭痛以及各種神經疼痛,還可以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

第三:製作成艾葉枕頭

將艾葉曬干之後研磨成細軟的樣子,然後放到布包中,並且扎口。這樣製作出來的枕頭在晚上的時候使用可以有效的治療由於風濕做導致的疼痛情況。除此之外,長期堅持使用艾葉枕頭還可以很好的提高身體免疫力,對於頸椎病、感冒以及神經麻痹等情況都有不錯的防治效果。

第四:艾葉洗澡以及泡腳

將艾葉洗干凈之後和清水一起熬煮,最後獲得的葯液可以用來洗澡以及泡酒,起到驅寒以及治療濕疹的作用,長期使用艾葉的這種方法還可以起到養生的作用,有效的增強體質。
孕婦可以使用艾葉嗎
艾葉在生活中的適用范圍非常的廣泛,不僅是可以內服,同時外敷的效果也不錯,平時使用可以有效的治療多種疾病,對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錯。不過,孕婦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那麼這個時候是否可以使用艾葉呢?

生活中將艾葉用來泡腳以及熏蚊子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將艾葉內服則可以調理氣血,孕婦服用具有安胎以及減輕分娩痛苦的作用。所以專家告訴我們,懷孕期間的女性使用艾葉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反而對於孕婦有著非常多的好處。

不過我在這里建議大家,懷孕期間使用艾葉一定要注意用量以及用法。將艾葉和其他的中葯材一起搭配的時候最好能夠咨詢專業人士,這樣才更加安全。

猜你喜歡:

1. 艾草能不能用來洗澡艾葉是一種傳統的中葯,在日常生...

2. 艾葉的使用方法

3. 如何種植艾草

4. 端午節掛艾葉的來歷以及意義

5. 什麼是艾草插門及其典故

『貳』 很想知道這種草葯叫什麼別人說可以治「過腰蛇」這種皮膚病的,是路邊可以摘的,就是沒人知道叫什麼!上

鬼針草

別名:一包針、鬼釵草、鬼黃花、山東老鴉草、婆婆針、鬼骨內針、盲腸草、容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線包、針包草、一把針、刺兒鬼、鬼蒺藜、烏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鑽草、山虱母、粘身草、咸豐草、脫力草,蝦尾草,方骨苦楝。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肝經、肺經、大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主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早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塗;或煎水熏洗。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3100米的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

資源分布:全國廣布。

葯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採收儲藏:在夏、秋季開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鮮用或曬干[2]。

鬼針草 - 用葯禁忌

《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鬼針草有著重要的葯用價值,性稍寒、味微苦,歸肝、肺、大腸經,可以主治由肝主管的解毒功能障礙疾病,如黃疸、疔瘡腫毒等疾病;由肺主管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咽喉腫痛等疾病;由大腸主管的排泄功能障礙疾病,如泄瀉、痢疾等;它還可以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

『叄』 治皮膚病的中葯有哪些 什麼中葯治療皮膚病

5

活血化瘀類中葯

皮膚病遷延日久表現為皮膚硬化,肥厚,色素沉著,肌膚甲錯等。中醫學認為是由「血瘀」造成的,如結節性紅斑,瘢痕疙瘩等,當以活血化瘀葯治療,信純空團常用中葯:桃仁,紅花,雞血藤,紫丹參,鬼箭羽,三棱,莪術等。

6

皮膚病外用中葯

皮膚病不但可以內服中葯整體調理,很多皮膚病需要結合中葯外用,通過局部外擦,濕敷,熏洗等方法來達到抗菌,消炎,止癢,收斂,殺蟲,排膿,解毒等目的,常用的外用中葯有: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大黃,紫苑,百部,蛇床子,馬齒莧,青黛,甘草,白鮮皮滑虧咐,鴉膽子,硫黃,冰片,雄黃,輕粉等。

『肆』 治皮膚病的中葯有哪些 什麼中葯治療皮膚病

1

解表類中葯

解表可以使邪從外解,防治皮膚病。如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等,其皮疹有遊走不定,瘙癢等特點,常用中葯: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蒼耳子,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等。

2

清熱類中葯

很多皮膚病在臨床都表現為熱證,如常見的接觸性皮炎,丹毒,痤瘡等,皮疹常具有紅,腫,熱,痛的特點,舌質紅,苔黃,脈數,表現為熱象。治療宜清熱解毒,清熱涼血等,常用葯物: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穿心蓮,水牛角,生地黃,玄參,赤芍等。現代葯理研究,有些葯物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3

養血潤燥類中葯

用於血虛風燥或血燥引起的皮膚病,皮損可見乾燥,脫屑,皸裂,苔蘚樣變等特點,如銀屑病,慢性濕疹,魚鱗病等,常用中葯:當歸,熟地黃,制何首烏,生地黃,麥冬,沙參等。

4

利濕類中葯

用於濕邪偏重者,其皮疹有水皰,糜爛,滲液,水腫等特點,治療宜清熱利濕,溫陽利濕,祛風勝濕等,適用於急性濕疹,膿胞瘡,帶狀皰疹等夾濕的皮膚病。常用中葯:黃柏,苦參,秦皮,澤瀉,吳茱萸,茯苓,豬苓,冬瓜皮,羌活,獨活,防己,薏苡仁,蒼術等。

『伍』 這個草學名叫什麼可以吃可以治皮膚病的!

火炭母
別名 翅地利、火抄炭星、火炭藤、白飯藤、信飯藤,火炭菜,蓼科植物火炭母為多年生草本,全株均可入葯。
蓼科、屬: 蓼屬。
園林用途:火炭母為園林垂直綠化材料,適合庭院、花徑或建築物周圍栽植,頗有野趣,根和莖可入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