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風團
風團英文是(wheal),是指真皮淺層水腫引起的局限性隆起的扁平斑塊樣皮膚損害。可呈蒼白色或淡紅色等,通常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數目可多可少,周圍可有紅暈,常自覺瘙癢,通常一段時間後可自行消退。
主要病因:可因葯物、食物、感染、吸入物、昆蟲叮咬、遺傳、物理因素及精神和內分泌因素等引起
常見症狀:局性隆起的扁平斑塊樣皮膚損傷
體格檢查、血常規、血清學檢查、斑貼試驗、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檢查病理檢查
⑵ 皮膚病有哪些
在醫學上,來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自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皮膚病是皮膚(包括毛發和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均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的產生各種臨床先後表現。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多比較輕,常不影響健康,但少數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這樣可以么?
滿意請採納。
⑶ 有廣州的朋友嗎,天河區哪裡可以看皮膚病靠譜的醫院介紹一下謝謝
在廣州天河區,有幾家比較靠譜的皮膚病醫院可以推薦: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病科: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風東路1號,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皮膚病專家團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風東路1號,是一所綜合性醫院,擁有一流的凳敬醫療技術和設備,皮膚病科醫生經驗豐富,治療效果良好。
廣東省皮膚病醫院:仔雹位於廣州市天河區華南快速幹道北200米,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也是國內較早專注於皮膚病診療棗戚慎和科研的醫院之一,設備和技術都很先進。
以上是一些在廣州天河區比較有名且口碑較好的皮膚病醫院,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醫院進行就診。
⑷ 全身瘙癢症用什麼葯
問題一:全身很癢吃什麼葯好 你這是過敏了。
抗過敏葯代表葯物有撲爾敏、非那根、息斯敏、開瑞坦等。雖說抗過敏葯所致過敏現象較少見到,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各種抗過敏葯都有能引起過敏反應,尤其以撲爾敏、苯海拉明最為常見,嚴重的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若對葯物過敏原因判斷失誤或置之不理,而照樣服葯乃至長時間連續服葯,很有可能發生嚴重後果。
一旦發生抗過敏葯導致的過敏反應,須立即停止用葯,並及時去醫院治療。一般情況,過敏症狀在停葯幾天後可消失,症狀較重者應由醫生採用其他抗過敏葯治瞎跡療。此外任何一種抗過敏葯都存在耐葯性,有些患者僅僅服葯3~4個月,就出現了極強的耐葯性。因此,抗過敏葯最好換著吃。如果發現某種葯物服用後效果不如以前好,必須馬上停服。
問題二:渾身癢用什麼葯最好 皮膚癢多屬氣血不調造成
皮膚癢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多屬氣血不調造成的。食物能止
常見的食癢就包括進食魚、蝦、海味、公雞、鯉魚和牛肉等,都是些有「動風」效果的食物。含蛋白質的食物,食後也可能發疹或使原有的皮疹加重,出現紅斑,斑丘疹等。
患者對海鮮、腌臘、鵝、筍、花生、腐乳之類食品,都要適當限制地食用。
瘙癢病患應盡可能吃多些蔬菜和黃豆製品,要求多吃低鹽、高維生素、清淡和新鮮的食物。
2
足癬是指發生在趾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
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乾燥濕潤所致。足癬是引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也易相互感染。
足癬的臨床表現(1)分水皰性:多發生在夏季,症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較厚,內容清徹,不易破裂。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仔爛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2)糜爛性: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漢者。(3)鱗屑角化型:症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發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並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症等疾患。
民間治癒本病的絕招有:
1:治腳癬
處方:鮮雞蛋一個,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換腳10分鍾,將蛋殼內薄膜取下,貼敷患處。
療效:保留1---2小時。日一次。
2:治腳癬:
處方: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烏頭、白芨、次加烏梅、苦參、1小時候再加丁香、吳茱萸。濃煎後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勻,用棉球沾葯塗搽患腳,日2次
療效:用葯1劑,有效率達94.5%
問題三:全身瘙癢要吃什麼葯? ]@]@]
全蟲 僵蠶 苦參各6克 薄荷 甘草各3克 生地15克 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衣各5克。 日1劑,早晚服。一般1劑就好。
問題四:皮膚瘙癢用葯治療,吃什麼葯好 皮膚瘙癢病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皮膚病, 中醫稱之為風瘙癢。皮膚瘙癢症屬於神經念神漏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症疾患。臨床上將只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者稱之為瘙癢症。屬中醫「癢風」的范疇。
主要有以下特徵:
1.全身性原發者,最初僅局限於一處,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 *** 、陰囊及女陰等處多見;2.無原發性皮炎,由於搔抓可引起皮膚上出現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著、濕疹樣變及苔蘚樣變;3.陣發性劇烈瘙癢,瘙癢發作常有定時的特點。此外,尚有燒灼、蟲爬及蟻行等感覺;4.感情沖動、環境溫度變化及衣服摩擦等 *** ,都可引起瘙癢發作或加重 皮膚瘙癢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認為與某些疾病有關,如糖尿病、肝病、腎病等;同時還與一些外界因素 *** 有、關,如寒冷、溫熱、化纖織物等。皮膚瘙癢症有泛發性和局限性之分,泛發性皮膚瘙癢症患者最初皮膚瘙癢僅限局限於一處,進而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皮膚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由於不斷搔抓,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化等繼發損害。局限性皮膚痞癢症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常見的有 *** 痞癢症、陰囊瘙癢症、女陰瘙癢症、頭部瘙癢症等。
忌諱以下要點:皮膚瘙癢症患者忌過多食用辛辣魚腥酒類等,以免皮膚瘙癢加劇。不斷搔抓不僅可使皮膚增厚,而且皮質變厚後反過來又加重了皮膚瘙癢,因此會形成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的惡性循環。此外,患者不宜燙洗患處,因為燙洗的方法只能起到暫時的作用,不僅沒有治療效果,而且會使病情加重。
以下疾病往往引發皮膚瘙癢:膽酸濃度過高膽酸在血中的濃度增高時,會沉積於皮膚,導致嚴重的皮膚瘙癢。因此,當皮膚發癢又發黃時,應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和膽,看是否患有膽結石。 血中鈣、磷過高血中的鈣、磷濃度過高也會出現皮膚發癢。如果此時皮膚較乾燥,並同時伴尿頻、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樣,或尿少等情況,就要想到腎臟病的可能。慢性腎炎患者進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 內分泌紊亂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由於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溫度增高,導致皮膚發癢,尤以睡覺後瘙癢更劇;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增高,身體防禦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細菌和真菌感染,也會導致皮膚瘙癢。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大腦動脈硬化的病人,常發生陣發性瘙癢;腦瘤患者當病變浸潤到腦室底部時,也常引起劇烈而持久的瘙癢,且這種瘙癢僅限於鼻孔部位。 某些淋巴系統腫瘤如葷樣肉芽腫、何傑金氏病等或骨髓增生疾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瘙癢。 因此,當皮膚瘙癢並伴有其他症狀時,決不能等閑視之,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好到醫院查明原因,對症下葯。
主要臨床表現有:1、全身性瘙癢病: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由於瘙癢劇烈,長期不得安眠,會有頭暈、精神憂郁、食慾不振等神經衰弱的症狀。2、局限性瘙癢病:瘙癢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 *** 、陰囊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 四、皮膚瘙癢症診斷檢查 1.皮膚瘙癢常為皮膚疾病的主要症狀,有時可並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 2.根據病史、病情等進行診斷思考,如: (1)皮膚瘙癢為突出表現,全身可無明顯不適者,多為皮膚科疾病。 (2)因食物、葯物、蟲毒或其他物質過敏、侵襲或中毒所致出疹,如漆瘡、葯毒、粉花瘡、食魚蟹中毒、野屎風、水毒、沙虱病、惡蟲叮咬等,一般可通過病史詢問而明確診斷,且多伴有瘙癢、風團、水腫等症。 (3)年老體弱、氣血虧虛者,其皮膚瘙癢,多為血虛風燥。 (4)由情緒波動而......>>
問題五:身上瘙癢用什麼葯 爐甘石洗劑 效果好又便宜。
⑸ 各種皮膚病的中葯外治法
一、皰疹
皰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病初往往先有燒灼感,搔癢或疼痛,繼而出現紅斑、水皰,損害破裂後露出糜爛面,然後結痂,痂脫而愈。
臨床最常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熱皰」「蛇丹」等范疇,多由風熱毒邪阻於肺胃,或肝膽火旺,濕熱內蘊所致。
1 風熱襲表型
多見於單純皰疹,皮疹發於口鼻及生殖器周圍,皮膚灼熱刺癢,紅疹,水皰,皰液透明或混濁,數日後乾燥結痂。
方 1
組成:新鮮荷花瓣10張。
用法:將荷花瓣貼於患處,外用膠布固定日換4一5次,3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生蒲黃6克,黃連3克,冰片0.5克,麻油適量。
用法:先將黃連、冰片磨成細粉,再和入蒲黃,加入麻油調成糊狀,塗敷患處,1日2—3次,3日為1療程。
2 肝膽濕熱型
多見於帶狀皰疹。皰疹好發於顏面及胸脅,皮膚紅斑,水皰累累如串珠,局部灼熱疼痛。
方 1
組成:新鮮柿子5隻,冰片1克。
用法:將鮮柿子榨汁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取葯汁塗於患處,1日4~5次,3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雄黃6克,白礬3克,冰片1克。
用法:將雄黃、白礬、冰片和勻,磨成細粉,加入涼開水調成糊狀,塗敷患處,1日2次,3日為1個療程。
二、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
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風團樣損害,常驟然發生,瘙癢劇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跡。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癮疹」范疇,多由風邪外襲,營衛不和,或脾胃濕熱,郁於皮毛所致。
1 風熱外襲型
症見皮膚風團色紅,此起彼落,搔癢劇烈,遇熱或汗出易發,遇冷則減等。
方 1
組成:新鮮芝麻桿100克。
用法:將芝麻桿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洗擦患處,1日3~4次,3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豨簽草60克,地膚子15克,白礬9克。
用法:將豨簽草、地膚子、白礬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3—4次,3日為1療程。
2 脾胃濕熱型
症見皮膚風團鮮紅,狀如雲片,搔癢不已,伴有身重納呆,脘腹脹痛,大便秘結或泄瀉等。
方 1
組成:新鮮青蒿葉60克。
用法:將青蒿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3~4次,3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苦參30克,馬齒莧3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30克,明礬9克。
用法:將苦參、馬齒莧、白鮮皮、地膚子、明礬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3~4次,3日為1療程。
附註:如風團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葯液沐浴全身,1日2次。
三、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發於青春期男女面部及胸背部,故又名青春痘。
臨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散在的毛囊性丘疹,部分頂部有小膿皰,破潰後可有色素沉著,或凹陷性疤痕。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肺風粉刺」范疇,多由肺經風熱或腸胃濕熱所致。
1 肺經風熱型
症見皮疹色紅或稍紅,局部瘙癢,或焮紅疼痛,多伴有顏面潮紅,口乾尿黃等。
方 1
組成:金銀花9克,野菊花9克,臘梅花9克,月季花9克,白芷9克,丹參9克,大黃9克。
用法:將金銀花、野菊花、臘梅花、月季花、白芷、丹參、大黃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2~3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蒼耳子20克,王不留行15克,白礬5克。
用法:先將蒼耳子、王不留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礬溶化,趁熱熏洗患處,1日2~3次,7日為1療程。
2 脾胃濕熱型
症見皮疹紅腫疼痛,膿皰迭起,多伴有便秘溲赤,納呆腹脹等。
方 1
組成:大黃15克,硫黃15克,硼砂6克。
用法:將大黃、硫黃、硼砂,磨成細粉和勻,用茶水調成糊狀,塗敷患處日1換,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新鮮蘆薈60克。
用法:將鮮蘆薈搗爛取汁,塗擦患處,1日2~3次,7日為1療程。
方 3
組成:綠豆30克,白芷10克,麵粉30克,雞蛋1個。
用法:先將綠豆、白芷和勻,磨成細粉,再加入麵粉調勻,用雞蛋清調至糊狀,製成面膜,臨睡前敷貼患處,清晨洗去,7日為1療程。
四、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的表皮生成障礙性疾病。
臨床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界線分明等。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干癬」、「白疕」、「松皮癬」等范疇,多由血瘀風燥或血熱風燥所致。
1 血瘀風燥型
症見皮膚損害偏暗紅,鱗屑不厚,皮粗如牛皮樣,並有色素沉著,病程長,經年不愈等。
方 1
組成:硫黃10克,海螵蛸10克,雄黃6克,輕粉6克,冰片3克,凡士林200克。
用法:先將硫黃、海螵蛸、雄黃、輕粉、冰片和勻,磨成細粉,再加入凡士林調成糊狀,塗於患處,1日1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黑豆1000克。
用法:將黑豆放入鍋內,小火煎熬取油,冷卻後塗於患處,1日2~3次,7日為1療程。
2 血熱風燥型
症見皮膚潮紅,鱗屑不厚,剝去後有小出血點,皮疹發展迅速,搔癢不已,遇熱或心情煩躁時加劇等。
方 1
組成:杏仁60粒,豬油15克。
用法:先將杏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再加入豬油調勻,塗於患處,1日1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苦參60克,鳳尾草60克,草河車60克。
用法:將苦參、鳳尾草、草河車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溫後外洗患處日2次,7日為1療程。
五、脫發
脫發的種類頗多,常見的有斑禿、脂溢性脫發等,其發病原因有內分泌失調,精神創傷,血管機能紊亂,神經營養障礙,免疫功能異常及遺傳因素等。
臨床表現以頭發脫落為主。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油風」范疇,多由肝鬱血瘀或陰血虛弱,血不養發所致。
1 斑禿
症見突然脫發,脫發區可呈圓形或橢圓形,甚至全部頭發脫落,脫發處皮膚光滑。
方 1
組成:新鮮毛薑30克。
用法:將毛薑切片,拭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艾葉6克,菊花6克,薄荷6克,防風6克,蒿本6克,藿香6克,甘松6克,蔓荊子6克,荊芥6克。
用法:將艾葉、菊花、薄荷、防風、蒿本、藿香、甘松、蔓荊子、荊芥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2~3次,7日為1療程。
方 3
組成:斑蚝1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酒精500毫升。
用法:將斑蚝、紅花、川芎放入酒精內浸泡7日後,拭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2 脂溢性脫發
症見脫發於前發際及兩端,逐漸稀疏,脫發處有細軟毛發,頭發皮脂溢出,伴有瘙癢。
方 1
組成:新鮮側柏葉500克。
用法:將側柏葉搗爛取汁,拭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新鮮覆盆子500克。
用法:將覆盆子搗爛取汁,拭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六、疣
疣為生在皮膚淺表的小贅生物,體小如粟米,或大如黃豆,呈顆粒狀,散在或簇集成群,發病部位不同,疣狀不一,較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跖疣等。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疣子」、「疣目」等范疇,多由風熱之邪搏於肌膚,或肝虛血燥,氣血凝滯肌膚所致。
1 尋常疣
症見疣子米粒樣至黃豆大小,表面粗糙不平,形如花蕊,觸之堅硬,色呈灰黃或污褐色,常單發,亦可多發。
方 1
組成:鴉膽子15粒。
用法:將鴉膽子去殼取仁,搗爛如泥,塗敷疣體上,外用紗布包紮,每3~4日換葯1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大蒜1枚。
用法:先用無菌剪剪破疣的頭部,以見血為好,再將大蒜搗爛如泥,塗敷疣體上,外用紗布包紮,每3~4日換葯1次,7日為1療程。
2 扁平疣
症見疣子粟米至高粱米大小,呈散在性分布或密集,疣體表面光滑,觸之較硬,偶有微癢。
方 1
組成:新鮮雞內金3張。
用法:用雞內金拭擦疣體,1日3~4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馬齒莧30克,蒼術9克,蜂房9克,白芷9克,細辛9克,蛇床子12克,苦參15克,陳皮15克。
用法:將馬齒莧、蒼術、蜂房、白芷、細辛、蛇床子、苦參、陳皮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1~2次,7日為1療程。
3 傳染性軟疣
症見軀干、四肢、肩胛處發出粟米大半球狀丘疹,數目多少不定,並逐漸增大至豌豆大,擠破後可見豆渣樣物。
方 1
組成:地膚子30克,白礬15克。
用法:先將地膚子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礬溶化,趁熱熏洗患處一日2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板蘭根30克,紫草15克,香附15克,桃仁9克。
用法:將板蘭根、紫草、香附、桃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1~2次,7日為1療程。
七、癬
癬是致病皮膚絲狀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根據其發病部位,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花斑癬。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禿瘡」、「鵝掌風」、「腳濕氣」等范疇,多由外感濕熱之毒,或濕熱傷燥傷血,皮膚失養所致。
1 頭癬
症見頭皮出現單個或多個圓形、或不規則的大片灰白色鱗屑斑,邊緣清楚,自覺瘙癢等。
方 1
組成:新鮮苦楝子250克,棉仔油250毫升。
用法:先將苦楝子加碎,再加入棉仔油煎熬至枯,去渣取油,塗擦患處,1日3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雄黃30克,豬膽1個。
用法:將雄黃與豬膽汁調勻至糊狀,塗擦患處,1日3次,7日為1療程。
2 體癬
症見面、頸、軀干及四肢有成群的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繼而擴展為古錢幣形紅斑,邊緣清楚,自覺瘙癢。
方 1
組成: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槿皮100克,斑蚝1.5克,白酒1000毫升。
用法:將地榆、苦楝子、川槿皮、斑蚝放入白酒內,密封30天備用。用時取葯酒塗擦患處,1日3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新鮮蛇含草60克,明礬15克。
用法:將蛇含草、明礬和勻,搗爛如泥,敷於患處,1日1換,7日為1療程。
3 股癬
症見腹股溝內側、會陰、肛門周圍等處出現古錢幣大小的紅斑、丘疹、丘皰疹,自覺瘙癢等。
方 1
組成:花椒15克,蔥白頭50克。
用法:將花椒、蔥白頭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1日2~3次,3日為I療程。
方 2
組成:黃連30克,蛇床子30克,礬石30克。
用法:將黃連、蛇床子、礬石和勻,磨成細粉,裝入紗布口袋內,撲擦患處,1日2—3次,3日為1療程。
附註:本方適用於股癬分泌物增多者。
4 手足癬
症見手足皮膚出現小水皰,瘙癢,破潰後出現脫屑,或伴有潮紅,甚則融合成脫屑性斑片等。
方 1
組成:鮮鵝掌皮10張。
用法:將鵝掌皮焙乾,磨成細粉,加水調成糊狀,塗敷患處,1日1換,3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五倍子10克,冰片0.1克,茶油適量。
用法:先將五倍子、冰片和勻,磨成細粉,再加入茶油調成糊狀,塗敷患處,1日1換,3日為1療程。
5 甲癬
症見指趾甲的遠端或側緣失去光澤,甲板增厚,高低不平,呈灰褐色或污穢色等。
方 1
組成:生大蒜頭50克,糯米飯1團。
用法:將大蒜頭去皮,加入糯米飯和勻,搗爛如泥,塗敷甲上,1日1換,7日為1療程。
附註:本方在夏季伏天使用,效果更好。
方 2
組成:新鮮鳳仙花1棵,明礬9克。
用法:先將鳳仙花切碎,再加入明礬和勻,搗爛如泥,塗敷甲上,1日1換,7日為1療程。
6 花斑癬
症見胸、背、腋等多汗處出現斑點狀色素減退斑,形如花斑。俗稱汗斑。
方 1
組成:陳醋250毫升。
用法:將陳醋放入鍋內,小火煎熬至粘稠狀,塗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方 2
組成:新鮮黃瓜1條,硼砂30克。
用法:將黃瓜切開,蘸硼砂塗擦患處,1日3—4次,7日為1療程。
⑹ 風濕性皮膚病是什麼症狀用什麼葯物治療
病情分析: 多數患者有皮膚改變,系特異性或非特異性。表現多樣,蕁麻疹、環形紅斑、丘疹性紅斑、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面部紅斑等。皮膚病變的病理基礎是血管炎,其中最主要的是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受累血管大小,反應強度,持續時間,累及范圍和病理變化均依不同皮膚損害而異。 意見建議:風濕病是多因素的疾病,在預防方面有一定的困難。不過,痛風性關節炎與生活習性關系密切一點,就可以預防。只要飲食上戒煙忌酒,少吃含嘌呤類高的食物(海鮮和動物內臟等),可以減少發作。需要強調一下,關節炎不僅僅指風濕性關節炎。現在老百姓的認識上有誤區,一講風濕,就是風濕性關節炎,一講關節炎也是風濕性關節炎,這都是錯誤的概念。事實上,風濕性關節炎現在在我們國家已經很少了,至少在大城市裡面很少。風濕性關節炎高發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很多,目前因為有很多有效的抗生素,及時、早期把化膿性扁桃體炎等誘發性疾病治癒,所引起的風濕熱和風濕性關節炎就減少了。提高免疫力 生活上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並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 積極治療感染性病灶 感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齲齒、齒槽溢膿、扁桃腺炎、副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必須及時根治。避免誘因 受涼、受潮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加重的誘發因素,必須避免。另外治療用葯要嚴格按照醫囑規定進行,服葯不規律、擅自停葯也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 注意飲食調節 要強調飲食的營養,又要重視進食品種的衡定性。因進食品種的突然改變,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而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有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適當運動
⑺ 求問:這是什麼皮膚病啊(懸賞200分,有效果追加1000分)
醫生診斷一種病情,特別是皮膚病,他都是有一個羅輯的。
我個人覺得你這個病可專能跟排毒養顏膠囊有屬著直接的關聯,不排除是排毒養顏膠囊所至。
我建議你停止服用排毒養顏膠囊,直接去大的皮膚病再檢查一下,明確病因以後再對症治療。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單單憑你的描述是很難為你診斷的)
建議停葯觀察,如果還沒有退掉,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
醫生診斷一種病情,特別是皮膚病,他都是有一個羅輯的。
我個人覺得你這個病可能跟排毒養顏膠囊有著直接的關聯,不排除是排毒養顏膠囊所至。
我建議你停止服用排毒養顏膠囊,直接去大的皮膚病再檢查一下,明確病因以後再對症治療。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單單憑你的描述是很難為你診斷的)
建議停葯觀察,如果還沒有退掉,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
⑻ 風濕性皮膚病用什麼葯能治好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抄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