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疥癩是什麼意思
疥癩是意思:皮膚病名。俗謂頭癬。亦用以喻醜陋,表示鄙視之意。
頭癬簡介:
頭癬是頭皮和頭發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易在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校及家庭中互相傳染。主要通過被污染的理發工具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患癬的貓,狗等家畜而感染。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白禿瘡、肥瘡與頭癬中的白癬、黃癬相類似。
如《諸病源候論·白禿候》中說:"言白禿者,白痂甚癢,其上發並禿落不生,故謂之自禿"。《外科正宗)說:"白禿瘡因剃發腠理洞開,外風襲入,結聚不散,致氣不榮養,如禿斑"。《外科啟玄》稱"肥粘瘡"說:"小兒頭上多生肥粘瘡,黃膿顯暴。皆因袖手抓頭生之,亦是太陽風熱所致,亦有剃刀所過而成"。
⑵ 兒童易患哪些皮膚病
嬰幼兒皮膚薄嫩,所以臨床上有許多皮膚病好發於該年齡段,常見的有:
皰版疹權性齒齦口腔炎、水痘、卡波水痘樣疹、巨細胞包涵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軟疣、口腔灶性上皮增生、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疹、風疹、傳染性紅斑、幼兒急疹、川崎病、新生兒膿皰瘡、猩紅熱、黃癬、白癬、黑點癬、紅色粟粒疹、膠樣粟丘疹、沙土皮炎、尿布皮炎、異位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幼年類風濕結節、慢性肉芽腫病、高免疫球蛋白綜合征、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咬甲癖、剝脫性角質松解症、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質症、新生兒中毒性紅斑、新生兒萎縮性回狀紅斑、風濕性環狀紅斑、尿布銀屑病、白色糠疹、毛發紅糠疹、線狀苔蘚、小棘苔蘚、兒童良性慢性大皰性皮病、新生兒一過性膿皰性黑變病、嬰兒肢端膿皰病、反應性穿通性膠原病、兒童早老症、毛囊性皮膚萎縮、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暴發性紫癜、新生兒水腫、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進行性脂肪營養不良、新生兒痤瘡、先天性禿發、幼年性黃色肉芽腫、卟啉症、腸病性肢端皮炎、白化病、膠樣嬰兒、著色性干皮病、鮮紅斑痣等。
⑶ 小孩頭上長癬怎麼辦
頭癬(俗稱癩痢頭)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皮膚病,它由真菌感染引起。 頭癬是頭皮和頭發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 一般通過接觸受頭癬真菌污染的理發工具、枕頭、枕席、被褥等被傳染,也可以通過接觸受感染的狗、貓等動物皮毛被感染。 夏季里氣候潮濕悶熱,利於真菌生長。兒童天性好動、貪玩,且不怎麼注意衛生。有時玩得渾身汗淋淋、頭發濕漉漉的,兩手也臟兮兮的,如果這時用手揉頭,而手上又有真菌存在,特別是沾上了患有頭癬(如何治療頭癬)孩子的頭皮真菌,就有可能被傳染而罹患頭癬。 成年人處在同樣情況下感染上了頭皮真菌,很少會罹患頭癬。這是因為成年人頭皮內皮脂腺中的脂肪酸含量高,可以抑制頭皮真菌生長發育,加之成年人頭皮角質層厚且密集,抵抗力強,故成年人幾乎不患頭癬。兒童則不然,其皮脂腺中的脂肪酸含量很低,頭皮角質層也薄,抵抗力很差,一旦受到頭皮真菌感染,真菌就會在頭皮角質層內發芽、生長,產生大量菌絲伸入毛囊、毛發,引起毛發破壞、乾枯和易折。 因此,夏季里一旦兒童頭皮瘙癢、頭屑增多、頭發變灰變暗,家長要及時檢查孩子的頭皮。頭皮有分散存在或集中分布的鱗屑斑片,病變毛發根部有白色套樣菌鞘,或用手一捋病變頭發就易從頭皮上0。5厘米處折斷,就可基本確定孩子是患了頭癬。 治療頭癬以局部用葯為宜,一般情況下不要口服抗真菌葯。 治療:達克寧霜劑、霉克軟膏、環利軟膏等外塗,每日2次,效果良好,堅持治療可獲愈。需要注意的是,頭癬易在兒童之間引起相互傳染,因而要讓患病兒童在家隔離治療,正在上幼兒園、小學的兒童暫時不要去幼兒園、上學,以免傳播給其他兒童。
⑷ 皮膚真菌有哪幾種
真菌性皮膚病也是常見的一種皮膚的真菌病,主要是因為各類的病菌粘附在人體的皮膚上,從而引起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真菌性皮膚病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以下常見的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幾種方式,對於真菌性皮膚病的患者來說也有很好的了解。
真菌性皮膚病,亦稱皮膚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膜、毛發和甲等皮膚附屬器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常見的真菌性皮膚病有:
一、花斑癬 亦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引起的常見的常反復發作的角質層感染,表現為細碎脫屑的斑片,伴色素沉著和或色素脫失。
二、馬拉色菌毛囊炎 又稱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痤瘡樣丘疹。熱帶地區較為常見。以青少年發病為主,16~40歲為高發年齡。人體上半部毛囊皮脂腺豐富,為本病的好發部位。
三、皮膚癬菌病
1、頭癬:頭癬是一種頭皮毛囊的皮膚癬菌病,通常可導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脫發,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前兒童。頭癬在顯微鏡下有三種類型:發外型、發內型和黃癬。臨床表現為脫發和鱗屑並常伴炎症反應。
2、體股癬:體癬和股癬是指光滑皮膚表皮的皮膚癬菌感染,股癬系專指發生於腹股溝、會陰、肛周和臀部的體癬。發病率的高低受氣候條件、患者職業或生活習慣、衛生狀況、機體抵抗力等諸多因素影響。
3、手足癬:手癬和足癬是指發生在手足皮膚且除其背面以外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尤以足癬常見,人群患病率高達30%~70%。易感因素為氣候濕熱、足部多汗少脂以及局部欠透氣、患糖尿病等。
4、甲真菌病:是由皮膚癬菌、酵母菌及黴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組織的真菌感染。為一常見病,多發病。年齡愈大,愈易感染。肥胖和糖尿病、HIV感染、濫用抗生素及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易發生此病。
四、著色芽生菌病 或稱著色真菌病,是由多種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一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慢性局灶性感染,最常累及部位是四肢,特徵表現為逐漸增多的疣狀增生和結痂性損害。常見於戶外活動人群及赤足者。
五、孢子絲菌病 孢子絲菌病是由雙相型真菌申克孢子絲菌所致的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通常表現為淋巴管性傳播,偶可引起肺、關節、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溫帶及熱帶地區常見,成人比兒童常見,尤其在經常接觸土壤、植物或植物性物質的職業個體中更為普遍。
六、暗色絲孢霉病 暗色絲孢霉病是指由多種條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組織感染。這種真菌不同於皮膚著色真菌病的病原菌,這些真菌的特徵性表現為在組織中形成有隔菌絲相,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七、皮膚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屬所引起的感染。30~50%的正常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可以分離出念珠菌。正常婦女生殖道念珠菌帶菌率也高達20%。念珠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為條件致病菌,易引起粘膜、皮膚和甲的感染,常見的有陰道念珠菌病、 陰莖念珠菌病、 皮膚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感染、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5種。
以上十種都是真菌性皮膚病的具體表現,也是最常見的幾種方式,真菌性皮膚病發病率每年都呈大幅度的上漲,每十個人群中就有八個患病的機率。給患者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贏下,總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治療。
⑸ 皮膚癬有哪幾種
【股癬】本病視為發生於股部上方內側面的一種特殊型體癬.其病原菌以絮狀表皮癬菌為常見,別的皮膚癬菌亦可致病.
【足癬】足癬系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常見淺部真菌病菌,我國民間稱之腳氣或濕氣.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紅色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屢見報道.
【手癬】手癬是發生於掌面的淺部真菌病,與祖國醫學鵝掌風"表現雷同.可以是原發,但是多數是從足癬自身傳染而來.病原菌與足癬相同.
【頭癬】本病系發生於頭部皮膚和毛發的淺部真菌病,在我國頭癬基本分為四型,即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
【體癬】本病除去頭部、掌跖、腹股溝、陰性部和甲以外,人體表面光滑皮膚感染皮膚癬菌所發生的皮膚病統稱為體癬.又名圓癬或金錢癬.
皮膚癬治療時間長短與患者的發病時間和輕重程度有關,發病時間短病情較輕的治療時間短,反之則時間長.另外皮膚癬的治療過程較長,很多患者很難堅持不懈,從一定程度上導致皮膚癬的恢復難度及時間都加長,長時間的治療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皮膚癬是一個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感染、內分泌失調、神經精神壓力、激素等葯物、飲酒、抽煙和肥胖等都可以誘發或加重皮膚癬.因此在皮膚癬的治療方面,患者一定要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積極配合主治醫生,加強日常生活養護對皮膚癬的恢復來說至關重要.
⑹ 這是什麼皮膚病
我想你這是黃癬,一種慢性皮膚傳染病,通常發生在頭皮,由發癬菌 屬的細菌引起,特點是發囊上形成厚而黃的硬皮, 黃癬民間稱禿瘡、蒺藜頭,是由黃癬真菌感染頭皮及頭發致成,傳染性很強。
黃癬自覺症狀癢,病程纏綿,若不醫治,直至成人也無望自愈。多數局部炎症反應明顯。主要臨床表現是形成結痂,頭皮上炎性斑片,由於毛囊性瘢痕引起的永久性脫發。有糜爛化膿者,可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除頭部以外,面部、頸部、軀干及甲偶爾見被波及。病情較重者,還可引發變態反應,是時,全身出現的皮疹,則稱癬菌疹。
我建議你還是先到三甲醫院再去確診一下,或者到「達銀舒」全國客服中心去咨詢一下,那有好多皮膚病專家也許能幫你!
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