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皮膚病患者日常飲食要注意哪些禁忌
那麼哪些皮膚病需要忌口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皮膚病患者如何忌口吧!
禁食「發物」皮膚病的皮疹是「發」出來的,而有些食物又是「發物」——含有異種蛋白質。
常見的「易發」食物:
食用菌類:蘑菇、香菇等。
海腥類: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
蔬菜類: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類:桃子、芒果等。
禽畜類:公雞、牛、羊肉等。從皮膚病角度出發以上食物均可使皮損加重。
當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便會引起過敏反應,損害皮膚。
患有皮膚病的人在服葯期間或在治療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均應禁食這類食物。否則,即使處於穩定期的皮膚病,也會重新發作。
幾種常見皮膚病飲食禁忌
濕疹
辣椒、姜、蔥、蒜;牛奶、羊肉、海鮮品;豆類、芒果、荔枝等。食物中雞肝、牛肉等也含有相當高的組胺,也是皮炎濕疹的飲食禁忌之一。瘙癢症
飲食方面應盡量制止辛辣和含有噴鼻料的刺激性食物,對煙、酒、濃茶、咖啡等應禁忌。
忌口的意思可能是禁食,也可能是少食,一定要把握好度。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在飲食上需要合理安排,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因為過度忌口導致營養不良,反而會影響病情的治療和身體的健康。
皮膚疾病可大可小,但切不可忽視,一經發現應當及時就診!
希望患者在看診時,對醫生說清自己的飲食習慣,問清是否需要忌口,遵醫囑,才能盡快擺脫皮膚疾病的困擾,早日康復!
⑵ 皮膚病飲食的禁忌有哪些,皮膚病飲食的禁忌有哪些
皮膚病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專膚病的種類屬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日常生活中,患了皮膚病飲食的禁忌有哪些?
大部分皮膚病患者禁食魚、蝦、蟹等海腥「發物」,以及禽類食品和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膚病,如疥瘡、體癬、白癜風等,因與飲食無關不需忌口。如患有痤瘡、皮脂溢出症、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以及一些感染性皮膚病的患者,均不宜食入過多的糖和脂肪。
建議皮膚病患者日常飲食要清淡,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不要再抽煙喝酒,更不要過度勞累。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進行戶外活動,鍛煉身體,保持健康。
⑶ 春季四大常見皮膚病的飲食禁忌(轉載)
春季來臨,很多久治不愈的皮膚病好像野草一樣在春風中蘇醒過來。春季是皮膚炎症的高發時節,對於一些能夠引發疾病的食物,我們需要謹慎食用了。中醫有記載:「雞、鵝、羊肉、蚌蛤、河豚、蝦、蟹……海腥之屬,並能動風發癢。」實踐也表明,皮膚病「忌口」確有預防和治療價值。
皮膚病患吃刺激性食物或者發物或使病情加重
的確臨床上有很多皮膚病需要飲食調忌,如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玫瑰糠疹、扁平苔癬、紅皮病、脂溢性皮炎等常見疾病多病發,其病發與飲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或者發物而使病情加重。
因此對那一些有食物過敏因素的患者,在病發期間或者疾病痊癒後,應限制或者禁食魚、蝦、蟹、羊等腥發之物,雞、鴨、鵝等禽類食物以及蔥、姜、蒜、辣椒、芫荽、酒類等刺激食物或者油炸等難以消化的食物。
春季四大常見皮膚病的飲食禁忌
脂溢性皮炎
體現為頭皮刺癢、鱗屑多、面頰、耳後及背後等處常有油性皮屑,其病發與皮脂分泌過多、消化不良和維生素缺乏有密切關系。
病人的飲食應該禁忌肥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少吃酒、辣椒和糖果,多吃新鮮蔬菜。
瘙癢症
多見於老人和體質衰弱者,常見皮膚劇烈瘙癢感、乾燥,而皮膚表面並無疹子出現,儒醫認為這是「貧血生風」所致。
在飲食方面應盡量制止辛辣和含有噴鼻料的刺激性食物,對煙、酒、濃茶、咖啡等應禁忌。
蕁麻疹
俗稱風疹塊,體現為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者瓷白色疹塊,常突然出現,又迅速消退,可反復發作,瘙癢難忍。
除了應制止冷、熱、日光的刺激,防止蚊、虱、毛蟲叮咬以及蕁麻、漆樹等接觸外,還應忌吃魚、蝦、蟹、牛奶、蛋、酒、楊梅等容易導致人的身體過敏的食物。
嬰兒濕疹
俗稱奶癬,一般是因為嬰兒對雞蛋卵白、魚和牛奶過敏所致。
乳母哺乳時少吃或者不吃雞蛋、牛奶、海味和辣椒等食物。
皮膚病患食物忌口不用做得「過絕」
日常生活中,常見一些人不管患了哪一種皮膚病,也不管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凡是所謂的發物,十足忌口。結果造成營養不良,影響了身體健康。某些患者只對一、二種食物過敏,就不用禁忌大范圍食物。患者可將吃進食物的品類和時間與症狀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若在進食後12~24小時病發,就為致敏食物,操作下來,忌口就有針對性,縮小了忌口的范圍。
⑷ 有皮膚病忌食哪些水果
第一、對過敏體質的人,如虱子、毛蟲、蚊子的叮咬,遇到蕁麻、漆樹等有瘙癢感覺的人,在飲食上最好不要吃魚、蝦、蟹、牛奶、蛋、酒、楊梅等食物。
第二、對濕疹類反復發作的皮膚病,食用魚蝦腥味病情往往會加重,因此要忌食茶、酒和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第三、對於嬰兒皮膚過敏症,最好在其食物中少放食鹽,不吃雞蛋、牛乳與海味食物。
第四、對於某些因吃雪萊、油菜、莧菜等感光物質發生代謝障礙而引發的皮膚病人,必須禁食此類蔬菜,如果說已經食用了,那麼最好是避免陽光的照射。
第五、由於食用海鮮或者螺類而引發的皮膚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此類食物忌口。
第六、對於患有神經性皮炎的人,要避免食用辛辣或含有香料的刺激性食物,同時不能吃的還有酒、濃茶與咖啡。
第七、對於粉刺類皮膚病患者,不能吃多油脂的食物,酒類與糖果類食物也應少吃為佳。
第八、一般的皮膚病人,只要身體上有瘙癢症狀,腌製品,鹹肉,動物油、蠶豆、豌豆與竹筍食物都不宜食用。
第九、患有炎症的皮膚病人,對於罐頭食品、醋酸、咖啡、紅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應忌口。
第十、皮膚病患者都應當以淡食為主,因食鹽含有瀦留水鈉,會加劇炎症的癢感,因此,不能在日常生活飲食中食得太過咸。
至於平時常有鱗屑脫落的皮膚病患者,多吃能補充高蛋白質、高熱量與高維生素的食物能更加容易根治由於營養不良引起的皮膚病。
⑸ 皮膚病患者飲食禁忌有哪些
1.忌吃糖血糖高是葡萄球菌生長繁殖的條件之一,可造成皮膚感染、潰爛,且經常復發,久治不愈。因此,濕疹患者忌多吃糖。
2.忌吃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和鈉,過多的鈉能使體內積液太多。皮膚角質層較薄,末端毛細血管豐富,內皮含水和氧化物較多,較易發生變態反應,故皮膚病患者應忌多鹽。
3.忌吃咸、寒食物鹹菜、咸魚等性寒,而寒主收引,咸傷血,食後使病變部位黏膜收縮,病灶不易癒合,故應忌食。
4.忌吃濃烈的調味品如胡椒粉、辣椒粉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加重患者的症狀,故應忌食。
5.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茶、咖啡、巧克力、草莓、辣椒、蒜、芥末、魚、蝦、海鮮、乳品等。這些食物有些帶強烈刺激性,有些則屬於過敏原,能使血管周圍釋放活動物質,使皮膚產生劇癢。
6.忌吃發濕、動血、動氣食物皮膚瘙癢症患者應忌食發濕之物,如竹筍、芋頭、牛肉、蔥、生薑、梨、蒜、韭菜等;動血之物,如胡椒等;段茄動氣之物,如羊肉、蓮子等。
7.忌吃致敏食物若在飲食方面發現有致敏的食物,應禁食,以免引起變態反應,導握迅察致疾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8.忌吃薑姜多用作肉食中的調料,其性溫熱,急性單純瘡疹患者食後會加重病情,故忌多食。
9.忌吃腌製品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皮膚病患者應禁食,並改為低鹽飲食,以減少激素引起的水、鈉瀦留。
10.忌吃煎、炸、燒烤食物因其食後難以消化,並能助長濕熱,使濕熱壅滯而癤腫不易消退,故應忌食。
11.忌吃海腥、河鮮海腥、河鮮具有很強的催發作用,本病初起時應忌食。
12.忌吃蝦本品溫熱,富含蛋白質,容易加重或發生變態反昌盯應,故應忌食。
13.忌吃補養類食物羊肉、牛肉、豬肉及動物內臟具有補養作用,本病患者多為濕熱內蘊,熱毒纏身,上述食物會助火毒,應忌食。
⑹ 為什麼皮膚病必須忌口
我們都知道,如果不幸罹患了皮膚類的疾病,比如,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紅皮病、脂溢性皮炎等等,一般都是要忌口的。而且,如果不忌口,稍微微吃點不合適的食物,就容易使病情加重,或者復發。
那麼,從中醫來分析,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看何為皮膚病。皮膚病,顧名思義,是皮膚出了問題。皮膚屬於一身的表層,與肺相關,因為肺主皮毛;亦與脾胃相關,因為脾胃化生氣血,血入營,氣入衛,營衛調和,一起維持著皮膚的氣血平衡。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皮膚類的疾病呢?
所有皮膚病的基本病機,都在於營衛失調,兼有皮下鬱火。營衛失調導致皮膚失於氣血的濡養,而皮下鬱火則會燒灼皮膚,皮膚破損,兼會導致瘙癢。
皮膚病之所以發生,除與外感六淫邪氣相關之外,往往與飲食相關。特別是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會干擾營衛平衡,或會擾動氣血,或會生熱而造成血熱,都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病。
由此說,多數皮膚病都與飲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刺激性的食物或發物最容易誘發皮膚病。所以,皮膚病在發病期間或疾病痊癒後,應限制或禁食刺激性食物和發物。
我的觀點是,皮膚病患者要忌食牛奶、高異蛋白(蠶蛹、蝦等)、生冷、甜膩壅滯、煎炸、燒烤及動風之物(牛羊肉、公雞、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螃蟹、無鱗魚、鵝蛋、鴨蛋等肉蛋類食品及蔬菜中的筍、韭菜、豆芽、香菜、茴香、調味品中的花椒、胡椒等辛香發散之物、酒類及所有的菌類)。尤其要忌竹筍、小龍蝦、牛奶。
山東中醫葯大學張志遠教授談到,皮膚病要「忌飲茶、煙、酒、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羊肉、香椿芽、花粉、蜂蜜、韭菜,避開灰塵、風沙、異味。」
那麼,忌口的道理是什麼呢?分析以下要忌食的食物,大約有以下幾類。
其一,屬於發物。發物一般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包括魚、蝦、蟹、肉、蛋、蘑菇、雞、竹筍、酒等。
中醫認為,發物會動火動風,導致風火肆虐於皮下,誘發皮膚病發作或加重。
現代醫學認為,這些食品會導致機體內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從而導致蕁麻疹的發作或者濕疹、皮炎的加重。
其二,屬於肥甘厚膩之類。這類食物包括各種甜食、動物脂肪類、油炸食品。
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會阻滯脾胃氣機,一方面會導致氣血化生不足,另一方面會化生痰濁水飲等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容易郁滯於皮下,誘發各類皮膚病。
現代醫學認為,這類食物會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導致痤瘡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加重。
其三,辛辣食物。凡味道是辛辣的食物都算,比如,辣椒、火鍋、花椒、胡椒、韭菜、大蔥、大蒜、烈性酒等。
中醫認為,這類食物會刺激皮膚,或會導致血熱,誘發皮下鬱火而產生各種皮膚病。
現代醫學則認為,這類食物會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皮膚問題加重。
當然,忌口只是隨著病情需要的選擇,並不需要終身忌口。一般來說,若皮膚病治癒後,可再持續忌口一兩年後,機體對該食物的敏感性會消失。所以說,忌口並不需要終身忌。
⑺ 得了皮膚病,「發物」全忌口
大家都知道,患病服葯期間,需要注意飲食禁忌,也就是常說的「忌口」。由於很多患者對「忌口」不能正確認識,所以存在兩種誤區:一種是不該吃的吃,不重視忌口,不按照醫囑忌口,影響疾病康復;另外一種是該吃的也不敢吃,忌口太過嚴格,導致攝入的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營養不良。為了消除大家認識上的誤區,我們談談如何做到正確合理的忌口。
提起皮膚病忌口問題,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發物」,那什麼是發物呢?對患者的病情有哪些影響?
在中醫上,早期見於《黃帝內經》中「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大概是說,熱症剛剛痊癒的人,吃肉多了熱病會復發,吃的太多,病邪會在體內滯留。《本草綱目》中說:「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醫學心傳達室全書》:「毒病忌海鮮、雞、蝦發物。」
衡水市中醫醫院皮膚科專家介紹,所謂「發物」主要指的是一些高熱量的,容易誘發過敏,使某些疾病復發(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多具有辛溫發散、溫燥助陽、葷腥膩滯的性質。
皮膚病忌口問題
1.腥發、油膩的不能吃。比如海鮮類,這些水產物都具有腥發的作用,螃蟹、魚、蝦,特別是海魚,這些需要控制。
2.肥甘、厚膩的不能吃。如牛羊肉、雞肉、魚、蛋、奶,這些都需要控制的是不能吃的。
3.辛辣的食物。好多人愛吃火鍋、麻辣燙,特別愛吃鴛鴦鍋,愛吃辣的、刺激的,這些是需要控制的,會引起皮膚病的加重,也是不能吃的。
4.生冷的食物。生冷的水果、反季的水果,瓜果梨桃這些都需要控制的;還有從冰箱里剛拿出來的食物,冰啤酒、冰飲料都會增加脾胃陽氣的損耗、濕氣不化,這些都是需要控制的。
5.一些熱帶水果如芒果,櫻桃,菠蘿等,對其過敏者需要忌口。
患皮膚病的人在服葯期間或在治療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均應禁食帶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則,即使處於穩定期的皮膚病,也會重新發作。
有些皮膚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瘙癢症、濕疹、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發病與某些食物有密切的關系。在發病期間或疾病治癒後的一段時間內,應限制或禁食魚、蝦、蟹等海腥發物,以及禽類食品和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膚病如疥瘡、體癬、白癜風等,因與飲食無關不需忌口。
但是,某些患者只對一、二種食物過敏,因此,不要對禁忌食物的范圍過大。患者可將吃進食物的種類和時間與症狀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若在進食後12~24小時發病,就為致敏食物。這樣忌口就有針對性,縮小了忌口的范圍。即使是皮膚病患者對於禁忌的食物也並非永遠忌口,一般待皮膚病穩定一段時間後,可嘗試吃過敏食物,從小量開始,如無特殊反應,可逐漸增加量和次數。經過反復多次脫敏,一些人對原來過敏的食物,可以不再發生過敏反應。
建議在患病期間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起到幫助身體恢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