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北洗臉差異上熱搜,南北洗臉都有哪些不同
最近網上又開始流傳著一個更普遍的南北差異——“洗臉用手還是用毛巾”。一般來說,南方人習慣用水浸濕毛巾洗臉,而北方人多用手洗臉後,再用毛巾擦乾,到底哪種方法更好呢?
中國歷史上,用手洗臉的方法一直都是主流。那濕毛巾洗臉法又從何而來呢?有一種說法,是受到軍隊習慣的影響。
部隊行軍途中,在一切從簡從速的前提下,為了盡可能節水省時,浸濕毛巾擦臉的方式是必然選擇。因此在軍校教育中,會刻意訓練學員用冷水和濕毛巾洗臉。據黃埔軍校二十二期學生巢英虎回憶,雖然有自來水龍頭,軍校生也統一用洗臉毛巾接水洗臉。
軍隊的洗臉方法為什麼會影響到普通人?原因很簡單,除了講究體面的社會中上層,當時大部分人並沒有每天洗臉的習慣。南方各省長期戰事征發的數千萬士兵,退伍後不可避免會把軍隊的生活方式帶回家中,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與南方相比,當時的中國北方地區被日本佔領後,徵兵數量遠遠少於南方,社會受軍事文化影響不大,自然無法廣泛養成用毛巾洗臉的習慣。
皮膚科醫生這樣洗臉
這里介紹兩位60歲的皮膚科醫生,皮膚都好得讓人羨慕,臉上沒什麼皺紋和斑點,他們都說這跟平時注意洗臉護理有很大關系。
浙江省中山醫院中醫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理梅說,她屬於中性皮膚,洗臉的時候,一般先用溫水打濕臉,用一點溫和的洗面奶,用手搓個兩三分鍾,額頭、鼻子多摩擦一點時間,不能太重,用溫水把洗面奶沖洗掉,再用濕毛巾擦一下,毛巾搓干凈,再用擰乾的毛巾擦一遍。洗完十分鍾內塗點爽膚水,最容易吸收。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承軍介紹,他是油性皮膚,洗臉常年用溫水,用柔潤的洗面奶或嬰兒肥皂,首先把油脂清洗掉,再用濕毛巾擦下臉,最後用擰乾的毛巾擦乾。毛巾需要保持干凈衛生,最簡單的方式是把濕毛巾放到微波爐里轉一下,能起到殺菌作用。但他的毛巾會一個月換一次,因為有油脂粘在毛巾上,很滑。
每個人還是要根據自己膚質來選洗臉方法:乾性肌膚要補水加潤膚霜;油性要用洗面奶去油;混合型皮膚可以用洗面奶洗額頭、鼻子等出油多的部位,臉頰就不要用了。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B. 「14天不洗臉」靠譜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14天不洗臉是不靠譜的,14天不洗臉會讓我們的皮膚分泌的油脂堆積在皮膚的最外一層表皮層,這樣空氣中附帶的一些物質如灰塵、細菌等就會附著在皮膚的表面堵塞毛孔影響皮膚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導致老死細胞無法排出滯留在表皮層里。
油脂、灰塵、細菌、老死細胞,這些物質混在一起就容易使皮膚出現囊腫和暗瘡,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痘痘。(當然出痘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內火旺盛所引起的。不可一概而論)。
(2)皮膚科陶承軍擴展閱讀:
首先要說的是洗臉的水溫。有的人就是比較懶,懶得去弄點熱水就直接用冷水洗臉,也有的人是油性皮膚,於是用很熱的水洗臉。其實最適合的是用溫水,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燙。這樣可以保證毛孔充分張開,又不會使皮膚的天然保濕油分過分丟失。
洗臉的時候,無論用什麼樣的潔面乳,都不要用量太多,而且好的潔面乳也不需要用那麼多。在向臉上塗抹之前,先把潔面乳在手心充分打起泡沫,很多人都會忘記這一步,偏偏這一步卻是最重要的。
如果潔面乳不充分起沫的話,不但達不到清潔效果,可能還會殘留在毛孔里引起青春痘。泡沫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不要以為有很多泡沫就是好的,假的劣質的潔面乳泡沫也是很豐富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健康網-問題敏感肌試試「14天不洗臉」 肌膚
C. 被西湖的蟲子咬了怎麼樣
海洋遭遇蟲吻,是上周日的事兒。那天上午10點多,海洋從蘇堤出發,和朋友一路散步,走到太子灣,又沿著楊公堤回來,一直玩到下午3點鍾。愛漂亮的她,穿了短裙子出門,裡面是一條及膝的打底褲。差不多半個小時,海洋就感覺腳上奇癢無比,低頭一看:一隻黑芝麻大小的小蟲子正緊緊吸附在腿上,「啪」地一拍,一手血。再一看,這樣的小蟲子,身邊還有不少,飛來飛去。 「不是蚊子,感覺扁扁的。」海洋說,小蟲咬過之後,皮膚上就冒出一個紅豆的皰,又紅又癢,塗風油精都沒效果。回家後,海洋感覺腿又紅又腫又癢,「我自己都覺得很肉麻!」
第二天,海洋就趕去杭州市中醫院看病。醫生診斷是丘疹性蕁麻疹,不但要打針,還得吃葯、塗葯膏。 「我平時是很招蚊子的人。」海洋說,「但到杭州這么多年,在西湖邊被咬成這樣,是第一次。」 【記者求證】 咬人的很可能是蠓蟲
這么兇猛,是什麼蟲子呢?杭州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長倪曉平表示,入秋之後,蚊子相對比盛夏要兇猛,而且其他蟲子也很瘋狂。在1100多條微博回帖中,記者發現,超過10名網友爆料:「咬人的是蠓蟲,我也被咬過!」網友們的說法,果然和海洋告訴記者的驚人一致:黑色,比蚊子小,一群群飛來,一咬就好多皰。
記者檢索了一下:蠓,屬於雙翅目、蠓科的昆蟲,俗稱「墨蚊」、「人咬」,喜歡成群活動,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小蟲子之一。蠓叮吸人血,被叮咬處常出現局部反應和奇癢,甚至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紅樓夢》第31回曾提到過它:「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章炳麟在《新方言·釋動物》中也提過:「今所在謂亂飛小蟲如蚋者為蠓蟲,廣東謂之蠛子。」
記者在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那裡證實,咬海洋的真的是蠓蟲。也就是杭州人常說的「小咬」,一般是小半顆芝麻大小,喜歡27~29℃左右溫暖濕潤的草叢。 【專家提醒】 被蟲咬後的過敏症狀危害更大
昨天上午,陶承軍看門診,他提醒說:「咬成這樣不僅僅是外表難看,其實症狀背後的過敏病才是危害健康的。」說話時,門診來了一位24歲的杭州姑娘,從大腿到小腿,密密麻麻的紅皰,和海洋的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姑娘說,她周日去動物園玩,穿了短褲。陶承軍說,她和海洋一樣,因為蟲咬引發了丘疹性蕁麻疹,一種過敏性疾病。這是因為野外有很多昆蟲依賴動物存活,人類與之接觸越少,被咬之後越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不但癢、痛的症狀遲遲不消失,還可能引起頑固的皮膚病。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招蚊子和蠓蟲?陶承軍笑說,這還真是個復雜的問題,一般認為,基礎體溫高、出汗多的人招蟲子,因為蚊蟲等昆蟲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此外,血型、香水、吃過的食物,都可能成為吸引蟲子的理由。陶承軍建議,最簡單的方法是出門穿上長褲、擦點避蚊水,如果被咬後第二天不消退反而嚴重了,可以去醫院開些抗過敏的葯。
D. 「14天不洗臉」靠譜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14天不洗臉是不靠譜的,14天不洗臉會讓我們的皮膚分泌的油脂堆積在皮膚的最外一層表皮層,這樣空氣中附帶的一些物質如灰塵、細菌等就會附著在皮膚的表面堵塞毛孔影響皮膚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導致老死細胞無法排出滯留在表皮層里。
油脂、灰塵、細菌、老死細胞,這些物質混在一起就容易使皮膚出現囊腫和暗瘡,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痘痘。(當然出痘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內火旺盛所引起的。不可一概而論)。
(4)皮膚科陶承軍擴展閱讀:
首先要說的是洗臉的水溫。有的人就是比較懶,懶得去弄點熱水就直接用冷水洗臉,也有的人是油性皮膚,於是用很熱的水洗臉。其實最適合的是用溫水,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燙。這樣可以保證毛孔充分張開,又不會使皮膚的天然保濕油分過分丟失。
洗臉的時候,無論用什麼樣的潔面乳,都不要用量太多,而且好的潔面乳也不需要用那麼多。在向臉上塗抹之前,先把潔面乳在手心充分打起泡沫,很多人都會忘記這一步,偏偏這一步卻是最重要的。
如果潔面乳不充分起沫的話,不但達不到清潔效果,可能還會殘留在毛孔里引起青春痘。泡沫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不要以為有很多泡沫就是好的,假的劣質的潔面乳泡沫也是很豐富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健康網-問題敏感肌試試「14天不洗臉」 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