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防治羊疥癬病
預防
1.健康羊與病羊要隔離。治療時要有專設場地,從病羊身上清除下來的毛、痂皮等應集中銷毀,治療人員所用衣物器械必須進行徹底消毒,治療過的病羊應在未經蟎類污染的地方活動覓食。
2.山羊群不宜過密,羊舍要乾燥、通風、寬敞,用具保持清潔,定期消毒。
三、治療措施
1.用溫肥皂水浸軟患處,再用竹片颳去痂皮直至輕微出血,清水沖洗後均勻塗布煙草浸劑或10%磺酊。
2.頸部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2毫克/公斤,隔1周再治療1次。
3.用硫磺、苦參、百部、川楝子各2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灌服,每天1次,連用3天。
4.病症較重時,選擇晴朗溫暖天氣,適度剪毛後,用20%林丹乳油和清水配成0.05%~0.1%的溶液進行葯浴。注意不能讓羊只喝進葯浴水,同時讓羊只浸在葯液中保持1~2分鍾。
Ⅱ 羊腿長癩了怎麼辦
羊疥癬是羊傳染性皮膚病的一種,主要是由於羊體癬蟲寄生引起,在群體飼養過程中,羊接觸到患病羊或者接觸到有疥癬蟲物體最易被傳染。在雨季,爬到羊身上的疥癬蟲就會迅速繁殖,而且蔓延速度較快,到了冬季其發展到了高峰。此病的主要特點是,羊患病處脫毛及痛癢,一旦有羊患病,不及時處理就會傳染給其他羊只,危害相當嚴重。
羊疥癬病預防:
羊群定期檢疫:從外地買羊做好隔離觀察,經過預防處理,確認無病,冉並群。羊舍保持清潔乾燥,通風透光,不擁擠。糞土勤起勤墊,墊草糞土要充分發酵後利用。已污染的圈舍和用具等,用20%生石灰水,或5%克遼林溶液噴灑或洗刷,其溫度不低於80℃。
葯浴:葯浴需要先修建葯浴池。葯浴池使用,無疫區每年春季剪毛後10~15天,進行1次葯浴;對疫區每年2次葯浴,間隔時間1~2周。
Ⅲ 羊的頭上有膿包
一、症狀
1、嚴重的膿包直徑3-4厘米大,經過一斷時間後又會自動破裂,流出粘稠膿液。
2、① 開始:在口角、上唇或鼻鏡上發生散在的小紅斑點;
② 其次:逐漸變為丘疹、結節,繼而形成小皰或膿皰,蔓延至整個口唇周圍及顏面、眼瞼和耳廓等部位;
③ 最後:形成大面積具有龜裂、易出血的污穢痂垢,痂垢下肉芽組織增生,嘴唇腫大外翻呈桑葚狀突起。
3、口腔粘膜也常受損害,粘膜潮紅,在口唇內面、齒齦、頰部、舌及軟齶粘膜上發生水皰,繼而發生膿皰和爛斑。
二、原因
1、飼養管理不當,導致羊上火,從而引起膿包發生;
2、也可能是飼養環境的原因,羊舍過於潮濕。導致羊膿皮病;
3、放線菌感染,一般山羊容易得此病;
4、購入帶有病毒的羊,或者是受污染的草地或羊舍。
三、預防方法
1、適當的增加飲水量。也可以用中葯清熱解毒;
2、此病主要通過受傷的皮膚和粘膜傳染,因此,要保護皮膚和粘膜不使其發生損傷。盡量不喂干硬的飼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給羊加喂適量食鹽,以減少羊啃土啃牆,保護皮膚、粘膜;
3、不要從疫區引進羊及其產品,對引進的羊只隔離觀察半月以上,確認無病後再混群飼養。
四、治療方法
1、局部可以用雙氧水處理,然後塗抹碘酊。羊喜歡乾燥環境;
2、待膿包成熟後,切開排膿,清洗創口在飼料中補充碘制劑;
3、先隔離病羊,圈舍、運動場進行徹底消毒,並且給病羊柔軟、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Ⅳ 山羊長癩怎樣治療
羊的疥癬病俗稱「生癩」,是由疥蟎寄生在羊皮膚表面或者皮內所引起的接觸性慢性皮膚病。這個病一般秋季感染,冬季流行嚴重,特別是陰雨天氣,圈舍潮濕情況下蔓延最廣,症狀明顯,頑固難治,病後影響健康生長,降低抗病力,往往造成大批死亡。
怎樣才能治好疥癬病呢?
1、 用肥皂水擦在病羊結的痂上面,軟化痂皮,然後用小刀慢慢刮痂皮,一直把痂皮刮掉暴露出皮膚。
2、用5%的來蘇爾溫水洗凈擦乾後才能用葯,否則厚厚的痂皮阻礙葯物的吸收,殺不死蟎蟲。如果發病面積過大可以輪流塗葯。
3、用葯時應將羊保定,防止舔食葯物而引起中毒。許多養羊人就沒有先處理痂皮,直接塗擦,葯物塗擦後沒有作用。
4、選擇殺滅菊脂濃度配製為0.025%,採用葯液噴灑患處。殺蟲脒葯浴,濃度配製為0.15%。蠅毒靈葯浴濃度配製為0.05%。
5、硫磺石灰乳劑:用硫磺12.5公斤與7.5公斤的生石灰塊加入150公斤水,澄清後取上清液注入葯浴池或浴盆中,再加入38-40℃溫水350-500公斤。山羊進行一次性葯浴,綿羊在剪毛後葯浴。
6、蟎油合劑。蟎凈5ml,來蘇爾0.2ml,食油50ml。先將食油溫熱到40℃左右,加入蟎凈並攪拌,最後加入來蘇爾,使其均勻混合。用法:每3天塗擦1次,連續2-4次即可痊癒,治癒後隔7天再用葯1~2次,以防復發。
7、每公斤體重用伊維菌素2毫克口服或者200微克皮下注射。
Ⅳ 有人知道有一種皮膚病叫羊疹嗎>是什麼症狀
夏令癢疹(光化性癢疹)
別名 光化性癢疹 病理 概述
夏令癢疹是一種發生於青春期前兒童,損害以丘疹、結節為主的特發性光敏性皮膚病。 流行特徵 發病機制 治療
部分患者口服氯化喹啉似乎有效。口服酞胺哌啶酮均有明顯療效,但需謹慎使用,以避免其周圍神經病變等副作用。皮損處可外用含有遮光劑的皮質激素制劑可能有效。 預防
應注意避免日曬,局部應用遮光劑,但常不能很好地控制本病。 臨床表現
發病多為青春前期兒童,通常在10歲左右,女性多見。到青春期年齡可漸消退或是持續到青春期後多年。發病與日光的關系可能不明顯,但多在夏季加劇,冬季可緩解但也不是明顯好轉。皮損主要累及面部,特別是鼻和頰部及手背等暴露區,前額頭發遮蓋處清楚可見無損害。皮損可較廣泛,約40%患者累及四肢覆蓋區及臀部。基本損害為淡紅到紅色的小丘疹和結節,偶見淡黃小水皰,瘙癢明顯,常被抓破擦爛,有滲出,結痂等濕疹化表現,手背損害多呈苔蘚樣變,面部損害愈後可留下微小凹陷或線形疤痕。唇炎特別是下唇損害並非少見。 診斷
根據本病多起始於青春期前兒童、主要損害為丘疹和結節、多分布於光暴露區及臀部,夏季加劇且皮損較持久等可以診斷。需與多形性日光疹和痘瘡樣水皰疹相鑒別。多形性日光疹多為中青年,與日曬關系明確,呈急性間歇性發作。痘瘡樣水皰疹的皮損主要是水皰和痘皰,有灼痛感,繼日曬後分批陸續出現,損害局限於曝光部位。 病因未明,根據近年來對本病的研究及大多數學者的看法,認為本病是一獨立的光敏性皮膚病。對本病的研究包括抗核抗體,抗SSA和抗SSB抗體的檢測,皮損的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及其他的血液學和生物化學的檢查均未發現任何異常。約10%的患者本人及家族中有遺傳過敏素質,因而本病與遺傳過敏素質以及伴有光敏性的遺傳過敏性皮炎之間的關系尚未明了。局部使用消炎痛以阻斷環氧合酶,從而抑制了長波紫外線紅斑的擴展,提示花生四烯酸的脂氧合酶代謝可能參與了本病光敏性的機制。對本病作用光譜的研究示55%~66%的患者對紫外線有異常的敏感反應。表現為延遲性丘疹反應。
Ⅵ 求幫助羊身上長癬怎麼辦剛剛養羊
羊疥癬病由寄生蟲引起疾病,疥癬病亦稱蟎病,俗名叫"癩",是羊的一種接觸傳染的慢性皮膚病,由各種蟎引起的。發病特徵是皮膚發生炎症,劇癢,皮膚增厚,脫毛,消瘦。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
羊疥癬病怎麼治療?
以下方法,任選一種進行葯浴。
治療方法1:採用50%辛硫磷乳油0.05kg,加水25kg,製成濃度為0.02%溶液,葯浴。
治療方法2:蠅毒磷合劑1份,加水320份,製成溶液,葯浴。
治療方法3:用熱硫磺石灰水(硫磺末12.5kg,新鮮石灰7.5kg,加熱水500kg)溶液進行葯浴。
注意事項:葯浴應在專設的葯浴池內進行,羊數少也可進行缸浴、鍋浴或桶浴。葯液配製與使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葯浴應在晴朗無風天進行,浴前半天停牧,浴前2h內飲足水,浴前檢查羊有無傷口,葯液配製好後先用幾只質量較差的羊試浴,如無意外冉大群進行,並先浴健康羊,後浴病羊。
第二,葯浴時要浸透羊全身,頭部用木權壓入葯液中2~3次,每隻羊葯浴時間為3~5min。
第三,浴後要在滴流台停留10~15min,將體液流回池內;成羊、幼齡羊、羔羊要分別葯浴。
第四,浴後不要立即放牧,要將羊趕到涼棚或圈舍,避免陽光直射,並要認真觀察羊群,發現中毒者立即搶救。
Ⅶ 羊有哪幾種常見病
羊癬病
第一、 羊身上長癬怎麼治? 對於嚴重的病羊(體表已經有大面積掉毛的),可以用敵百蟲片研沫,混合煮飯用的米湯一起,在溫度較高的中午塗抹在羊身上,等其干後再放入羊群,效果立竿見影!
對於輕度患病的,可以直接用敵百蟲片化水葯浴。2、最方便可行的就是肌注伊維菌素注射液。也可以是別的殺蟲葯,但是大多成分就是伊維菌素。
第二、 癬是傳染的、最好把發病的羊隔離治療、用碘甘油塗抹,碘酒4份、甘油1份混合後塗抹有癬的地方、乾燥後在塗抹抗生素軟膏、每天1-2次,同時用伊維菌素注射驅蟲、
第三、 羊疥癬(蟎)病該病是由疥蟎科和癢蟎科的蟎類寄生於羊的體表或表皮所引起的慢性皮膚病,以接觸感染、能引起患羊發生劇烈的癢覺以及各種類型的皮膚炎為特徵。不同的蟎類引起不同種的蟎病,疥蟎引起疥蟎病,癢蟎引起癢蟎博
1、流行特點本病主要是由於健康羊直接接觸病羊或者通過被病原污染的羊舍、牆壁、用具等間接接觸而引起感染。羊蟎病多發生於秋冬時節,幼羊往往易患羊蟎病,發現時已較嚴重。飼養管理不當、衛生制度不嚴、羊舍內陰暗潮濕、擁擠等也是促使蟎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2、臨床症狀 疥蟎病多開始發生於嘴唇、口角周圍、鼻子邊緣及耳朵根部,嚴重時會蔓延至整個頭部、頸部皮膚,使這些部位的皮膚病變為乾枯的白灰色。初期有癢覺,然後會出現丘疹、水皰和膿瘡,以後會形成堅硬的痂皮,往往發生龜裂,常被污染而化膿。病變擴散到眼瞼時,會發生腫脹、怕明、流淚、甚至會導致失明。癢蟎病多發生在長毛的部位,開始僅出現在背部或臀部,以後很快蔓延到體側,開始發生奇癢,患部皮膚最初生成針頭大至粟粒大的結節,繼而形成水皰和膿胞。患部滲出液增多,最後結成淺黃色脂肪樣的痂皮,患羊體上的毛結成束、脫落,甚至全身脫毛,病羊呈現貧血症狀 3、預防措施(1)每年定期對羊進行葯冤(2)加強檢疫工作,對新引入的羊應隔離檢查,確實正常後再混群。(3)經常保持圈舍衛生,保持羊舍乾燥和通風良好,並定期對羊舍和用具清掃和消毒。(4)對懷疑有該病的羊只隔離治療、飼養。4、治療方法(1)塗葯療法,適有於病畜數量少、患部面積小的情況,並可在任何季節使用。塗葯可用5%敵百蟲溶液:來蘇兒5份,溶於100份溫水中,再加入5份敵百蟲。(2)葯浴:該法適用於病羊較多且氣候溫暖的季節,可選用0.5~1%敵百蟲溶液,0.05%蠅毒磷乳劑水溶液,或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
第四、治療羊癬
熬些豆油,待降到適時溫度(不燙手)時,塗在患部,10天左右即可治癒
第五、山羊疥蟎病的防治技術
山羊疥蟎病俗稱疥癬病或癩,是危害山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春季是該病的多發季節。如不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往往引起山羊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將山羊疥蟎病的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臨床症狀
山羊初發病時只是引起劇癢,山羊擦石頭、牆、樹,欄柱等物。山羊的嘴邊、眼睛周圍、四肢等毛少皮薄的地方首先出現脫毛等症狀,嚴重危及到全身。患部皮膚變厚,有丘疹、結節、水皰、膿皰、脫毛,形成痂皮,進而龜裂、皮膚常見有白色的皮屑,嚴重者全身脫毛。由於病羊終日啃咬自身、摩擦患部、瘙癢煩燥不安,影響採食和休息,最後逐漸消瘦,貧血,極度衰竭而死亡,或繼發其他病而死亡。
2 預防措施
2.1 加強檢疫和觀察工作。對新購的山羊,要隔離1周檢查,健康者方可合群。平時要注意觀察羊群動態,發現病羊要及時隔離治療。
2.2 做好羊舍衛生、消毒工作。羊舍要通風良好、保持乾燥、經常清掃糞便,每7天--15天要用「百毒殺」或「菌毒敵」等消毒劑消毒滅菌。
2.3 定期做好驅蟲工作。每年的3--4月,9--10月對羊群逐只進行體內外驅蟲。可選用「蟲剋星」、「驅蟲王」等。1次用葯可同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特別對疥蟎效果更好。
3 治療方法
首先剪去羊只患部及周圍的毛,用0.10%高錳酸鉀水洗刷,颳去污物,皮屑和痂皮後再選用葯物進行治療。
3.1 菌毒敵與水按1:100配製溶液,塗擦患部,1日2次,隔2日再用1次。症狀輕微者效果佳,嚴重者要選用全身治療葯物。
3.2 用「蟲剋星」注射液治療。按每10千克體重用葯0.20毫升,皮下注射,不能肌肉和靜脈注射。嚴重者1周後再注射1次。對懷孕後期,7日齡以內羔羊,體弱多病羊慎用。
3.3 用「驅蟲王」注射治療。按每10千克體重0.50毫升皮下注射。一般用2毫升玻璃針管注射。症狀輕微、嚴重者都可適用。
第六、 柴油可治綿羊疥癬
疥癬病是綿羊四季最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發病快、傳染性廣,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能導致綿羊精神萎縮、厭食、死亡。
石家莊市平山縣南甸鎮史家莊村60歲的養殖專業戶史旦旦,多年來在綿羊疥癬病的治療方面獨創了一套使用柴油消除疥癬病的方法,效果頗佳。現將具體操作介紹如下:將柴油與純凈水按1:3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合,混合後密封放置3—5天,然後取出來即可使用,對患病綿羊採取早中晚三次的方法對患病部位進行塗抹,一般4—6天即可治癒。如果在混合後的柴油與純凈水中再加入幾滴大蒜汁,效果將會更佳。
第七、療羊癬
第八、熬些豆油待不燙手時塗在患處,10天即愈。
腸毒血與白肌病
第一、 腸毒血與白肌病的區別與防治
腸毒血症
羊腸毒血症 發病以綿羊為多,山羊較少。通常為2-12 月齡、膘情好的羊為主;經消化道而發生內源性感染。牧區以春夏之交搶青時和秋季牧草結籽後的一段時間發病為多。農區則多見於收割搶茬季節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質飼料時。多呈散發流行。
本病發病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脹症狀患羊常離群呆立,卧地不起或獨自奔跑。死前發生腸鳴或腹瀉,排出黃褐色水樣稀糞。病羊全身顫抖、磨牙、頭頸後仰、口鼻流沫與昏迷中死去,體溫一般不高。
白肌病
羔羊白肌病是幼畜的一種以骨骼肌、心肌纖維以及肝組織等發生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因病變肌肉色淡、甚至蒼白而得名。本病多發生於秋冬、冬春氣候驟變,青綠飼料缺乏之時,以病羔弓背、四肢無力、運動困難、喜卧等為主要特徵。
(一 ) 病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飼料中硒和維生素E 缺乏或不足,或飼料內鈷、鋅、銀等微量元素含量過高而影響動物對硒的吸收。當飼料、飼草內硒的含量低於千萬分之一時,就可發生硒缺乏症。維生素 E 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當飼料保存條件不好,高溫、濕度過大、淋雨或暴曬,以及存放過久,酸敗變質,則維生素 E 很容易被分解破壞。在缺硒地區,羔羊發病率很高。由於羊機體內硒和維生素 E 缺乏時,使正常生理性脂肪發生過度氧化,細胞組織的自由基受到損害,組織細胞發生退行性病變、壞死,並可鈣化。病變可波及全身,但以骨骼肌、心肌受損最為嚴重,可引起運動障礙和急性心肌壞死。
(二 ) 症狀
以骨骼肌、心肌發生變性為主要特徵。病變部肌肉色淡,像煮過似的,甚至蒼白,故得名白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3-5 周齡的羔羊最易患病,死亡率有時高達 40-60% 。生長發育越快的羔羊,越容易發病,且死亡越快。剖檢可見骨骼肌蒼白,心肌蒼白、變性,營養不良。本病可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症狀、病理剖檢、病理組織學等綜合分析,確診為羊白肌病。另外還可藉助實驗室檢查確診。
根據病程可分急性、亞急性、慢性3 種類型。 (1) 急性病例,病羊常突然死亡。 (2) 亞急性病例,病羊精神沉鬱,背腰發硬,步樣強拘,後軀搖晃,後期常卧地不起。臀部腫脹,觸之硬固。呼吸加快,脈搏增數,羔羊可達 120 次 / 分以上。初期心搏動增強,以後心搏動減弱,並出現心律失常。 (3) 慢性病例,病羊運動緩慢,步樣不穩,喜卧。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有異嗜現象。被毛粗亂,缺乏光澤,黏膜黃白,腹瀉多尿。脈搏增數。呼吸加快。
( 三 ) 防治
預防 :(1) 預防本病,關鍵在於加強對妊娠母羊、哺乳期母羊和羔羊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在冬春季節,可在飼料中添加含硒和維生素 E 的預混料,或肌肉注射 0.1% 亞硒酸鈉和維生素 E 。每隻母羊在產羔前 1 個月肌肉注射 0.1% 亞硒酸鈉維生素 E 合劑 5 毫升,即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也可在羔羊出生後第 3 天肌肉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 E 合劑 2 毫升,斷奶前再注射 1 次 (3 毫升 ) 。 (2) 加強母羊飼養管理,供給豆科牧草,對懷孕母羊補給 0.2% 亞硒酸鈉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劑量為 4-6 毫升,能預防新生羔羊白肌病。
治療 :治療本病對急性病例通常使用注射劑。常用0.1% 亞硒酸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羔羊每次 2-4 毫升,間隔 10-20 天重復注射一次。維生素 E 肌肉注射,羔羊 10-15 毫克,每天一次, 5-7 天為一個療程。對慢性病例可採用飼料中添加的辦法。
第二、 診可根據病羔羊表現精神不振,運動無力,站立困難,卧地不願起立;有的呈現強直性痙攣狀態,隨即出現麻痹、死亡前昏迷、呼吸困難;有的羔羊病初不見異常,往往於劇烈運動或過度興奮而突然死亡;該病常呈地方性同群發病,應用其他葯物治療不能控制病情。經驗診斷可抱起羔羊離地1米左右高度突然把羊放下,如果羔羊能夠立即站起奔跑說明健康,如趴下慢慢站起說明可能患有白肌病。
根據上述臨床檢查,病理剖檢見到的骨骼肌和心肌變性呈魚肉樣外觀,病變部位對稱,可做出診斷。
4 治療、預防及效果
應用硒制劑配合維生素E制劑進行防治。 治療:肌注0.1%亞硒酸鈉維生素E復合制劑,每隻羔羊2毫升,間隔2~3天,再注射1~2次;同時,補飼精料和添加礦物質、多維、微量元素添加劑。
預防:母羊在妊娠後期,分娩前2~3個月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 5毫升,隔4~6星期再注1次;初生羔羊生後1~3天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 1~2毫升,15天後再注1次,以後每隔4~6星期注射1次,直至離乳後2個月。
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羔羊白肌病的治療和預防知識,讓廣大養羊戶了解和掌握羊的補硒方法。
在用硒制劑同時注意補充全價精料和經常合理搭配各種類粗飼草和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添加劑。
應用上述預防和治療辦法,很快就控制了羔羊的死亡
常見寄生蟲病:
多頭蚴病(腦包蟲病)
多頭蚴病是由多頭絛蟲的細蟲(多頭蚴)所引起的一種絛蟲蚴病。也叫腦包蟲病、轉圈病、瘋病。本病分布很廣,主要危害牛、羊、馬、豬,駱駝也可受感染人亦可感染,但較少見。
1.病因由於多頭絛蟲寄生腦部而引發。多頭絛蟲屬帶科,寄生於羊的有四個種。
2.症狀羊感染本病後10~14天,由於六鉤蚴在腦組織中移行,引起腦和腦膜的急性炎症。輕病者常見離群,目光無神,食慾減少,行動遲鈍,或表現沒有任何規律性的強制運動。嚴重病例可見精神高度沉鬱,步態蹣跚,頭頸彎向一側或轉圈,個別出現癲癇樣發作。少數病羊於4~5天後死亡。這種神經症狀由於多頭蚴蟲體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在臨床上的表現也很不一致。
3.診斷主要根據症狀診斷。
4.防治首先作好預防工作。組織狩獵,撲殺野犬、狼、狐等終末宿主。對有價值的狗每年定期驅蟲。死於該病的羊頭必須深埋或燒毀,預防被犬吞食後散播病原,這是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對感染初期病羊,一般只採用對症療法,待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症狀表現明顯則進行手術治療。
絛蟲病
羊絛蟲病是由莫尼茨絛蟲、曲子宮絛蟲和無卵黃腺絛蟲寄生在小腸中所引起。其中莫尼茨絛蟲危害最嚴重,常見於羔羊,不但影響羊只的生長發育,而且可造成羊只的死亡。
1.病因寄生在羊體的有擴展莫尼茨絛蟲和貝氏莫尼茨絛蟲兩種。
2.流行特點本病的發生和發展同中間宿主地蟎有密切關系,因而有明顯的季節性,山羊一般2~3月被感染,4月份發病,5~7月感染達最高峰,8月以後逐漸下降。同時,本病的感染與羊的年齡有著一定關系,新生2個月羔羊就有感染,3~6月齡的羊感染率最高,2歲以上的成年羊感染極低,這和它已經獲得免疫力有關。 3.症狀症狀的輕重取決於羊體感染的程度。輕度感染時,一般沒有明顯臨床症狀,若感染強度增高 ,則產生嚴重的症狀,常引起病羊死亡。
本病常取慢性經過。表現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喜歡飲水,常伴發腹瀉,有時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同時糞便中混有乳白色的孕卵節片。羔羊被感染後,迅速消瘦,被毛粗亂,失去光澤。清晨檢查病羊新鮮糞便,可在糞表面發現黃白色長約1厘米、圓柱狀的孕卵節片。
4.防治
(1)根據本病的季節動態,首先要採用成蟲期前除蟲法。
(2)1%硫酸銅對羊絛蟲有良好的驅蟲作用。一般1~6個月羔羊可給予15~45毫升,7個月成年羊可給予45~100毫升。一次治癒率約80%。隔2~3周再灌服一次。葯要求純品,當天配製,當天使用,不能過夜。
(3)可用砷酸鉛、砷酸亞錫、砷酸鈣三種砷制劑驅蟲。劑量均為:羔羊0.5克,成年羊1克,一次投服。服葯後給以油類瀉劑
蟎病。①用0.10%--0.20%殺蟲脒水溶液葯浴。②用0.50%--1%敵百蟲水溶液塗擦患部。
應該是蟎蟲,先按蟎蟲治療試試吧,把上邊的老皮刮下,用伊維菌素配點溶液塗在上邊,同時注射伊維菌素。
羊瞞病 羊蟎病又叫疥癬,是疥蟎和癢蟎寄生於羊體表面而引起 的慢性寄生蟲病,其特徵是皮炎、劇癢、脫毛、結痂,傳染性強,對羊的毛皮危害嚴重,也可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
(1)每年定期用雙甲咪葯浴,用12.5%雙甲眯兌成500ppm,即本品1升加水配成250升。
(2)按每千克體重0.2毫克皮下注射阿維菌素,或每千克體重O.3毫克口服阿維菌素和每千克體重0.2毫克口服伊維 菌素。
(3)對病羊可用5%敵百蟲塗擦患部,每次用葯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的1/3。
山羊虱病的診療
症狀
經查看虱主要寄生於羊的頸、背、腹及四肢等處,患羊在具有癢感的部位不 斷的啃咬或到處擦癢,造成皮膚損傷,被毛脫落,繼發細菌感染或傷口蛆症。羊只不安,影響採食和休息,在嚴重感染、虱過於密集時,有的引起化膿性皮炎,有脫皮現象,甚至全身毛呈捲曲狀態;患羊消瘦,生產性能低下,幼羔發育不良,食慾不佳,影響羊只健康;同時羔羊經常舐吮患部,有的已造成食毛癖,患畜皮溫升高。
治療
(1)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體重0.01~0.02 ml(羔羊在3月齡以上方可注射)。10日後檢查所有羊只全部治癒。
(2)另隨機選10隻病羊不進行葯物皮下注射而進行葯浴對比治療。
用0.5%敵百蟲水溶液或20%蠅毒磷,池浴、噴霧。
浴前2 h讓羊充分飲水,停止喂草料,用品質差的羊只試浴,無毒後方可進行。
先浴健康羊,後浴病羊,有外傷者不葯浴。葯浴水溫為20~30℃,葯浴時間為2~3 min,預防為1 min。
懷孕2月以上母羊不要葯浴。
葯浴後陰涼處休息1~2 h,如遇天氣突變可放回羊舍,以防感冒。
葯浴後對於嚴重或虱不徹底死亡的個別羊只再進行第2次葯浴。半月後羊身上的虱全部死亡。
5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圈舍內羊只密度適當。
經常刷梳畜體,保持清潔衛生。
畜舍要經常打掃、消毒、保持通風、乾燥。
護理用具定期消毒;墊草勤換、常曬。
定期檢查,發現有虱羊只立即隔離、治療。
6 小結
(1)本病發病時間多在冬春季節,但此次發病在夏季,原因是本地區近期陰天多雨,空氣潮濕造成。
(2)該羊場圈舍簡陋,衛生條件差,飼養密度大為虱寄生創造了有利環境。
(3)本病治療方法很多,以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治療效果最佳,最安全可靠。葯浴雖有一定效果,但操作復雜,如果操作不當易引起羊只中毒。
(4)治療後應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營養,必要時給予一些健胃助消化葯物
Ⅷ 羊皮膚病是一種以體表病變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如何防治
羊病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採取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開展防疫檢疫、定期消毒和驅蟲、預防中毒等綜合預防措施,將飼養管理工作和防疫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治療方法:抗蠕敏 20 毫升 / 公斤體重,鈣片 0.4 片 / 公斤體重,魚肝油 0.4 粒 / 公斤體重,復合維生素 B0.4 片 / 公斤體重, 1 日 1 次,連用 5 天。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適當增加精飼料的飼喂量。
其特徵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發生水皰和爛斑。潛伏期一般為2-7 天,最長14 天,病毒侵人機體進入血液時,單體溫度升至40-41 ℃ ,精神不振,食量減少,主要特徵:羊一天比一天瘦,而且是再怎麼吃還是瘦,給它喂一些好的飼料也不見長鏢有的人可能覺得這種現象很正常,總有些羊是長得比較瘦的,其實不然,這也是一種病。需要進行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