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黑色素瘤皮膚科
擴展閱讀
三叔疙瘩湯 2024-05-01 11:48:07

黑色素瘤皮膚科

發布時間: 2023-04-01 09:27:53

⑴ 黑色素瘤看什麼科

先找腫瘤科,如果臨床分期早的需要手術的話找皮膚科,有的單位是整形科做,四肢黑色素瘤的有的是手足外科做,各單位具體情況不一。因為黑色素瘤手術要求特殊,手術醫生必須了解。不能粗粗切除了事。

⑵ 黑色素瘤怎麼檢查去醫院掛什麼科

掛皮膚科,很有可能是和色素瘤,你不要動他或是損傷他,到醫院做個病理再處理

⑶ 黑色素瘤去醫院掛號掛哪科

301或者腫瘤醫院,或者協和,這三家比較權威,在黑色素痣方面,就掛皮膚科或者普通外科

⑷ 什麼是黑色素瘤如何早期發現

黑色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全景醫學採用的PET/CT,能早期發現這個疾病,主要是用於黑色素瘤檢查是利用腫瘤組織攝取18F-FDG的量與腫瘤的惡性程度直接相關.

⑸ 提醒:皮膚出現以下五種症狀,警惕是惡性黑色素瘤!

首先了解痣和黑色素瘤~。

痣:為人類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的位置不同,可將其分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扁平皮損提示為交界痣,略高起皮損多為混合痣,而乳頭瘤樣皮損和幾乎所有半球狀和帶蒂皮損為皮內痣。

黑色素瘤:通常是指惡性黑色素瘤,由黑色素細胞惡變而來的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簡稱惡黑。惡性黑色素瘤多發生於皮膚,也可發生於黏膜(包括內臟黏膜)、眼葡萄膜、軟腦膜等部位。我國人群好發於肢端皮膚(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

什麼樣的痣會變成黑色素瘤?

只有極少數痣在反復摩擦、反復刺激下,痣細胞增生過於活躍,才有可能會惡變成黑色素瘤。這些容易發生惡變的痣通常個頭會比較大、多生長在易於摩擦的部位(比如手掌、腳底、外陰、肛門等)、經常被太陽光暴曬。如果你身上的痣屬於這一類,那就要多留意了,一旦發現身上的痣突然變大或者突然隆起等異常,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腫瘤,易於轉移、死亡率也很高,大家千萬不能忽視。引起黑色素瘤的原因也比較復雜,除了痣的惡變,種族和遺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白種人的皮膚很容易受到日光損傷而誘導黑色素瘤,家裡如果有近親患黑色素瘤,那這個人患黑色素的風險也會增大。

如何鑒別痣與黑色素瘤️

主要遵循ABCDE原則:

區別一:黑色素瘤為不對稱,不規則的形狀。而我們身上普通的痣是比較規則的圓形或者是橢圓形。

區別二:黑色素瘤邊界模糊不規則,有的會出現鋸齒狀,而普通痣輪廓明顯。

區別三:黑色素瘤同時包含了黑色,棕色,白色,紅色等多種顏色,而普通痣顏色單一,分布均勻。

區別四:黑色素瘤的面積比普通痣要大,直徑>6mm,而普通的痣直徑≤6mm。

區別五:黑色素瘤表現為突然變大、破潰、出血、刺痛、周圍出現新生「黑點」等,而普通痣常年維持穩定無明顯變化。

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

白種人淺表擴散型最多見,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以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多見。

肢端黑色素瘤:多發生於手指、足趾、腳掌、手掌等部位。

黏膜黑色素瘤:多發生於鼻腔、口腔、食道、直腸等部位,這些部位不容易被發現,也更容易轉移。當黏膜惡性黑色素瘤出現在鼻腔時,會頻繁出現鼻塞、鼻出血、頭疼等情況,發生在口腔的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吞咽困難、牙列松動等症狀。

黑色素瘤的檢查方法❓

1.皮膚鏡檢查;皮膚科醫生可以依據皮膚黑色素瘤的皮膚鏡特徵,初步對可疑的皮損進行判斷,為臨床活檢和治療提供依據。

2.病理檢查主要通過細針穿刺,取出部分病變組織,通過病理顯微鏡觀察是否有惡性黑色素瘤腫瘤細胞,由病理科醫生最終確診。

3.影像學檢查括:超聲,CT,磁共振(MRI),核醫學(PET-CT、PET-MRI)。

黑色素瘤的治療流程❓

手術切除:早期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一)明確診斷及分期

痣和色素斑有惡變傾向時,立即完整切除(切緣一般1-3mm),根據病理報告,確定腫瘤分期。

(二)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確定有無淋巴結的轉移。

(三)原發腫瘤的擴大切除術,根據病理報告中腫瘤的最大厚度決定擴大切除的范圍。

(四)區域淋巴結清掃,SLNB或淺表淋巴結B超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應行區域淋巴結清掃。

(五)根據分期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1、如果手術能達到無瘤狀態,應行手術清除所有病灶。

2、如果手術不能達到無瘤狀態,則不宜行手術,而應行全身治療。

全身治療:

放療:黑色素瘤對放療不敏感,但在骨轉移、腦轉移、淋巴結清掃後殘留或復發和頭頸部mm患者(特別是鼻咽MM)。

化療: 晚期黑色素瘤預後差,以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為原則。

單葯:達卡巴嗪(主導葯物)、替莫佐胺、鉑類、 長春花鹼、紫杉醇(PTX)、福莫司汀。有效率均低於20%。

聯合用葯:與單葯相比,療效無明顯增加。

⑹ 黑色素瘤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稱
  • 5 英文名稱
  • 6 黑色素瘤的別名
  • 7 分類
  • 8 ICD號
  • 9 流行病學
  • 10 黑色素瘤的病因
    • 10.1 良性黑色素斑塊
    • 10.2 陽光和紫外線照射
    • 10.3 種族
    • 10.4 其他
  • 11 發病機制
    • 11.1 大上皮樣細胞
    • 11.2 小上皮樣細胞
    • 11.3 梭形細胞
    • 11.4 畸形細胞
    • 11.5 樹枝突細胞
  • 12 黑色素瘤的臨床表現
    • 12.1 按其形態分為2型
      • 12.1.1 結節型黑色素瘤
      • 12.1.2 淺表型黑色素瘤
    • 12.2 臨床分期
  • 13 黑色素瘤的並發症
  • 14 實驗室檢查
  • 15 黑色素瘤的診斷
  • 16 鑒別診斷
    • 16.1 具有黑色素性的病變
    • 16.2 非色素性病變
  • 17 黑色素瘤的治療
    • 17.1 手術切除
    • 17.2 物理治療
    • 17.3 化學治療
    • 17.4 免疫治療
  • 18 預後
    • 18.1 與腫瘤浸潤深度有關
    • 18.2 淋巴結轉移情況
    • 18.3 病灶部位
    • 18.4 年齡與性別
    • 18.5 手術方式
  • 19 相關葯察猛謹品
  • 附:
    • 1 治療黑色素瘤的穴位

1 拼音

hēi sè sù liú

2 英文參考

melanmoa

3 概述

黑色素瘤(melanmoa)又稱為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發生於皮膚者以足底部和外陰及 *** 周圍多見,可以一開始即為惡性,但通常由交界痣惡變而來。黑色素瘤惡性程度極高,占皮膚腫瘤死亡病例的極大部分。多發生於皮膚或接近皮膚的黏膜,也見於軟腦膜和脈絡膜。黑色素瘤多數是在色素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少數發生於正常皮膚或粘膜的色素細胞。黑色素瘤於知答19世紀初由Garswell命名,1894年Paget提出來源於黑痣。

凡黑痣色素加深、體積增大、生長加快或潰破、發炎和出血等常是惡變的象徵。此瘤也可發生於粘膜和內臟器官。黑色素瘤的組織結構呈多樣性敗基,瘤細胞可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瘤細胞可呈多邊形或梭形,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胞漿內可有黑色素顆粒。也有胞漿內沒有黑色素顆粒的黑色素瘤,稱為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但多巴反應可為陽性。電鏡下,則可見其胞漿內含有少數典型的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或前黑色素小體(premelanosome),有助於診斷。黑色素瘤的預後大多很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轉移。因此,本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4 疾病名稱

黑色素瘤

5 英文名稱

melanoma

6 黑色素瘤的別名

黑色素細胞瘤;黑素瘤

7 分類

神經外科 > 頭皮和顱骨疾病 > 頭皮腫瘤

腫瘤科 > 頭部腫瘤 > 頭部其他腫瘤 > 頭皮腫瘤

8 ICD號

D03.4

9 流行病學

黑色素細胞瘤占皮膚腫瘤比例不到10%,白種人比有色人種多見。好發於成年人,並隨年齡增長發病數增加。

10 黑色素瘤的病因

黑色素細胞瘤可可由表皮黑色素細胞,痣細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細胞組成。腫瘤起源於外胚葉的神經嵴,黑色素細胞位於表皮層與基底細胞間排列,細胞產生色素後,通過樹狀突將黑色素顆粒輸送到基底細胞和毛發內。正常黑色素細胞瘤變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與下列因素可能有關:

10.1 良性黑色素斑塊

良性黑色素斑塊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惡變,混合痣較少,而內皮痣則極少惡變。但頭皮黑色素瘤多數並非黑痣轉變而來,故有人認為本病不完全與黑痣有關。

10.2 陽光和紫外線照射

頭皮黑色素瘤多見於曝光部位,根據以色列統計,農業工人的年發病率15.4/10萬,較城市者高,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則比居住在山區者高。20世紀80年代以來黑色素瘤發病率增長1倍以上,估計與大氣臭氧層破壞以及皮膚受到紫外線過度照射有關。

10.3 種族

白人比有色人種發病率高,如美國白種人的年發病率高達42/10萬,而黑人僅為0.8/10萬。

10.4 其他

遺傳、外傷、慢性機械 *** 等因素,也可為致病因素。

11 發病機制

病變多發生於真皮和表皮交界處,瘤細胞類似痣細胞,但明顯異型,細胞間質和細胞內充滿黑色素,根據細胞形態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

11.1 大上皮樣細胞

多見,細胞呈多邊形。

11.2 小上皮樣細胞

核大而不典型。

11.3 梭形細胞

胞質呈原纖維樣,核大染色深。

11.4 畸形細胞

為單核或多核。

11.5 樹枝突細胞

比正常黑色素細胞大,胞核異型,瘤細胞對酪酶呈強陽性反應,含黑色素少時,在HE切片內難以證實,故有「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稱,但若用銀染色,在少數細胞內仍可檢出黑色素。

12 黑色素瘤的臨床表現

黑色素瘤發生於中老年人較多,男比女多發。好發下肢足部,其次是軀干、頭頸部和上肢。症狀主要為迅速長大的黑色素結節。初起可於正常皮膚發生黑色素沉著,或者色素痣發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繼之病變損害不斷擴大,硬度增加,伴有癢痛感覺。黑色素瘤的病損有的呈隆起、斑塊及結節狀,有的呈蕈狀或菜花狀。向皮下組織生長時則呈皮下結節或腫塊型,向四周擴散者則出現星狀黑斑或小結節。常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區域淋巴結轉移,甚者以區域淋巴結腫大而就診。到晚期由血流轉移至肺、肝、骨、腦諸器官。

病變部位頭皮如有黑色素斑或黑痣,因理發、洗頭、搔癢的反復 *** 或長期戴帽壓迫磨擦,表皮糜爛,依附的毛發脫落,並逐漸增大發生瘤變。

12.1 按其形態分為2型

12.1.1 (1)結節型黑色素瘤

結節型黑色素瘤病變呈結節狀高出皮面,顏色多呈黑色,也可為褐色,藍黑色,灰白色和淡紅色,周圍繞以紅暈,表面光滑,呈息肉樣或菜花樣,發展迅速可自行潰破而滲血。此型很早發生轉移,出現預警區域性淋巴結腫大,並常轉移至肺、腦、肝等臟器。轉移前接受治療者,5年生存率為50%~60%。

12.1.2 (2)淺表型黑色素瘤

淺表型黑色素瘤或稱濕疹樣樣癌,生長較慢,轉移也較遲。5年生存率為70%。

12.2 臨床分期

根據原發灶的范圍、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和影像學檢查有否遠隔轉移等結果來估測病期。

(1)Ⅰ期: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2)Ⅱ期:伴有區域淋巴結轉移。

(3)Ⅲ期:伴有遠處轉移。

13 黑色素瘤的並發症

晚期可能並發淋巴結等部位的遠隔轉移。

14 實驗室檢查

1.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間接免疫熒游標記黑色素組織,當抗血清稀釋為1∶2時,最高陽性率可達89%。

2.用Vacca雙PAP免疫酶標記法標記測定,當抗血清稀釋度為1∶400時,82.14%呈陽性反應。

3.色素原檢查 黑色素原經腎排出後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稱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鐵、重鉻酸鉀、硫酸,可促進其氧化,再加硝酸鈉,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氫氧化鈉,尿液呈藍色。

15 黑色素瘤的診斷

黑色素瘤診斷一般不難,少數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檢查證實。間接免疫熒游標記黑色素組織、雙PAP免疫酶標記法標記測定及色素原檢查有助於診斷,對「無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診斷以及鑒別良性痣細胞瘤及其是否惡變均有幫助。

16 鑒別診斷

16.1 具有黑色素性的病變

(1)幼年性藍色素瘤,為良性,呈紫紅色豆粒大小結節,色素分布均勻,邊緣光滑,無毛發,局部皮膚變薄,切片檢查黑色素缺如。

(2)色素性基底細胞癌。

(3)頭皮纖維瘤,生長緩慢,表面常有均勻色素,界限清楚,瘤質常較硬,與表皮粘連緊密。

(4)日光性雀斑樣樣痣,多見於老年人,日光曝曬部位,色素均勻,邊緣整齊。

(5)某些血管性疾病,如頭皮血管瘤、栓塞性毛細血管性動脈瘤等。

16.2 非色素性病變

非色素性病變與無色素性黑色素瘤類似,如化膿性肉芽腫,有局部炎症史,鑒別不難。

17 黑色素瘤的治療

17.1 手術切除

宜早期施行對原發瘤的切除,若冷凍切片證實為黑色素瘤,則手術應做擴大切除。傳統理論認為切除范圍應包括瘤外5cm區域。但近年來傾向於同意Mohs的觀點,認為面部只需切除瘤外1cm區域,其他部位黑色素瘤切除瘤外2cm區域即已足夠。術後4~6周,可根據頭皮淋巴結引流方向作區域性頭頸部淋巴清除,有利於提高生存率。

17.2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適用於淺表型和早期病變,可用激光或液氮,術後輔以放射治療。

17.3 化學治療

對已轉移者,化療可延緩病情惡化。

(1)抗黑色素瘤素(三嗪咪唑胺,簡稱DIC或DTIC),每天2.5mg/kg加入150ml 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中快速靜脈滴注(10~15min),連用10天為一療程,3周後可做第2療程。具有抑制骨髓和胃腸道反應及感冒樣症狀。應用第2療程前須做白細胞數檢查。對晚期患者可試行同側頸外動脈插管,便於多次連續注射治療,以提高療效。

(2)雙氫氯乙亞硝脲(BCNU),每天2.5mg/k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周2次,連用3周為一療程。

(3) 洛莫司汀(CCNU)200mg一次口服,每6周1次,服葯前注射甲氧氯普氯普胺(滅吐靈)以防嘔吐。洛莫司汀(CCNU)亦具有抑制骨髓作用,需反復檢查白細胞數。

17.4 免疫治療

應用自身腫瘤製成的疫苗,皮內注射,每周1~2次。此外,可選用阿地白介素(白細胞介素2)(每天2萬U,20天為一療程)、卡介苗接種、轉移因子、左旋咪唑、LAK細胞、中草葯等以提高免疫力。

18 預後

黑色素瘤復發和轉移率均較高,預後差。影響預後的因素包括:

18.1 與腫瘤浸潤深度有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一組惡性黑色素隨訪的結果,預後與腫瘤厚度有密切關系。腫瘤≤0.75mm者,5年生存率為89%,≥4mm者僅25%。

18.2 淋巴結轉移情況

無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為77%,而有淋巴結轉移者僅31%。生存率還與淋巴結轉移的多少有關。

18.3 病灶部位

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部位與預後有關。發生於軀干者預後最差,5年生存率為41%;位於頭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為53%;四肢者則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為57%,上肢者60%;發生於黏膜的黑色素瘤預後則更差。

18.4 年齡與性別

一般認為女性病人明顯好於男性,年齡輕者比年老者為好。

18.5 手術方式

即腫瘤厚度與切除范圍有關,厚度≤0.75mm,切除范圍距腫瘤邊緣2~3cm;>4mm者距離腫瘤邊緣5cm范圍的廣泛切除。不符合規格的區域淋巴結清除術,常會促進腫瘤向全身播散,影響預後。

19 相關葯品

氧、醋酸、葡萄糖、洛莫司汀、甲氧氯普胺、轉移因子、左旋咪唑

治療黑色素瘤的穴位

⑺ 皮膚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起源於神經管細胞的惡性腫瘤,可見於皮膚、黏膜、軟組織、眼睛和腦等部位,以皮膚黑色素瘤最為多見。早期皮膚黑色素瘤可治癒,中晚期皮膚黑色素瘤和非皮膚來源黑色素瘤預後差。

黑色素細胞:是一種樹突狀細胞,由神經管細胞分化而成,位於真表皮交界處。黑色素細胞伸出突觸深入到表皮上層,突觸將黑色素顆粒輸送到表皮。黑色素既能影響皮膚的顏色,又能吸收紫外線。當皮膚暴露於日光時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的色素使膚色加深。遺傳因素決定黑色素在皮膚細胞內的儲存和分布,並決定皮膚對日曬及其他光毒性效應的敏感性。

流行病學

1.年齡:50歲前發病率隨年齡逆增,50歲後發病率隨人群和性別的差異而出現不同的變化趨勢

2.非西班牙籍白種人常見,發病率:50歲前女>男,50歲後男>女

3.危險因素:黑色素瘤家族史、先天性巨大型色素痣、非典型痣、多發痣(> 50個)、易受慢性損傷和長期日光暴露的痣、消化道和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著、外傷後遷延不愈的黑斑、老年性雀斑和金色或紅色頭發、藍眼、淺膚色人種

4.中國人黑色素瘤特點:發病率低、中晚期患者多、肢端皮膚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比例高、起病常與慢性損傷和炎乖相關

病理分理(4)

1.淺表擴散型黑色素瘤(SSM):70 %

部位:多發生於間歇性接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膚(如頭頸部、軀干皮膚)

肉眼:外觀不規則,顏色各異,以放射生長為主

鏡下:腫瘤細胞分布於皮膚基底膜淺層,在鱗狀上皮之間呈鉛彈樣或派傑樣播散。

2.結節型黑色素瘤(NM):垂直生長期的黑色素瘤亞型,侵襲性強,預後差

常見人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60歲以上老人和男性更多見

部位:常見於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

肉眼:快速生長的色素性結節,偶成息肉樣,可出血或形成潰瘍

3.惡性雀斑樣黑色素瘤(LMM):4%~15%

特點:生長較慢,少見轉移,老年人多見,預後較好

鏡下:非典型黑色素瘤細胞治真皮表皮交界處呈線狀或巢狀增生,下延至毛囊壁和汗腺導管,伴有嚴重的日光性損傷和真皮內非典型性黑色素細胞浸潤

4.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ALM):有色人中最常見

特點:侵襲性強,常由水平失長期迅速進入垂直生長期

好發部位:手掌、足掌、甲床(易忽略)

臨表

1.起源於良性痣:痣或色素斑增大、隆起、邊緣不規則、顏色改變、局部形成水泡、瘙癢、刺痛等

2.轉移:淋巴道→遠處(遠部淋巴結、皮膚、皮下組織、肺、肝、腦、骨等)

3.非皮膚來源者:

①原發部位:眼睛睫狀體、虹膜、脈絡膜、鼻腔、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黏膜和腦膜

②表現:原發部位腫物,易血行播散,預後差

警惕因素:

①形狀不規則,表面隆起;

②邊緣呈鋸齒狀,邊界不清;

③顏色改變;

④∮>6mm

⑤病變增大或出現潰病、瘙癢等病變

鑒別診斷:

黑色素瘤需與先天性巨大型色素痣、皮膚和黏膜黑斑、單純雀斑/雀斑樣黑色素細胞痣、非典型痣、基底細胞癌、皮膚鱗狀細胞癌和皮膚T細胞淋巴瘤等病變鑒別

一、治療原則

局限於區域淋巴結范圍內的皮膚黑色素瘤(I~III期)——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轉移性黑色素瘤——葯物治療為主,手術切除穩定的孤立病灶

二、手術治療

1.局部擴大切除術

(1)切緣可根據解剖部位、黑色素瘤類型和美容需求調整

(2)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原位癌的外科切緣為0.5cm;

(3)腫瘤厚度≤1.0mm者外科切緣為1.0cm;

(4)腫瘤厚度:1.01~2.0mm者外科切緣為2.0cm;

(5)腫瘤厚度≥2.01mm者外科切緣為2.0cm

2.前哨淋巴結活檢術(SLNB)與治療性區域淋巴結清掃術

(1)原發腫瘤厚度<0.75mm者無需SLNB;

(2)腫瘤厚度>1mm者需行常規SLNB

(3)介於0.75~1mm之間,若存在原發灶潰瘍、有絲分裂指數>1/mm2或合並其他高危因素時需行SLNB

臨床診斷區域淋巴結轉移/前哨淋巴結活檢(+)——區域淋巴結清掃術

三、內科治療

1.局域性皮膚黑色素瘤的內科治療

(1)II B期和III期皮膚黑色素瘤(預後差)——干擾素輔助治療/定期隨訪

(2)多個區域淋巴結受累/腫瘤侵犯淋巴結外膜——輔助放療淋巴引流區,降低局部復發率

2.轉移性皮膚黑色素瘤的內科治療

(1)免疫治療:延長生存時間,首選靶向免疫檢查點的單克隆抗體。特點是單葯有效率低,療效持久。

(2)小分子靶向葯物治療:BRAF抑制劑和MEK抑制劑

(3)細胞毒性化療治療——不延長生存時間

①單葯化療:達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類或亞硝脲類;

②以達卡巴嗪、紫杉醇等為基礎的聯合化療;

③化療聯合干擾素、IL-2等細胞因子的生物化療

⑻ 黑色素瘤進什麼科

您好!
可掛腫瘤科或皮膚科,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生於皮膚者以足底、外陰及肛門周圍多見。黑色素瘤復發和轉移率均較高,預後差。診斷報告一經證實則在活檢過的區域盡快幸虧作廣泛費用切除。
感謝您關注問病網,祝您健康!

⑼ 身上長了一個黑色痣應該看哪個科

先看皮膚科,如果長得很快,就去腫瘤科看看是不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常見於皮膚,亦見於黏膜、眼脈絡膜等部位。黑色素瘤是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瘤種,容易出現遠處轉移。早期診斷和治療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⑽ 這是黑色素瘤嗎去醫院檢查掛什麼科呢

掛皮膚科,很有可能是和色素瘤,你不要動他或是損傷他,到醫院做個病理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