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岩哥皮膚科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岩哥皮膚科

發布時間: 2020-12-27 17:31:45

『壹』 妹是鮮花岩上開哥變蜜蜂尋妹來。什麼歌

上街買針遇著線,
下街買藕遇著蓮,
哥妹今日得相見,
前世的姻今世緣

『貳』 貴陽靈哥算命100%准確

貴陽靈哥算命100%准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還比一山高,易海無涯,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

易經算命是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魁寶文化,是任何人都無可置疑的。大家都應該以科學的眼光,站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易經算命,既不能因為某些沒水平的預測師打著周易算命的旗號騙財騙色就一味的以為周易算命就是迷信,也不能因為某些精通五術,精通命理的預測師算的准就愚昧的相信算命就是神仙。畢竟算命也只是一門技術,預測師掌握的命理知識直影響到預測的准確性。

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生下來,這一生要做什麼,是當農民呢,還是做官,或是商人……這就像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寶馬汽車,或者是自行車一樣,是註定的。而運呢,運就是人在世界上所經歷過的各個時間段,運又分大運、小運,大運五年一更換,小運一年一換、流年則是我們所經歷過的每一年。命運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輛車行駛在路上一樣,所經過的路就是大運,路是平坦的,就順,崎嶇不平的就曲折坎坷。

有人說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也有人說命運是註定的,是改變不了的,這兩種觀點只能說是各對一半,如果命運真的是能靠自己把握的,試問天下間除了傻瓜跟精神病患者以外,有誰不想好好把握自己的命運出將入相,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有人會說,既然是命中註定,那如果不去工作,不去賺錢,錢能從天上掉來嗎,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是孫悟空,都在五行之中,每個人出生後,八字已定,其一生的大運也就註定,八字的金木水火土與一生的大運也都將受到地球磁場的支配,很多人應該有過這樣的感受,當行到好運的時候,由於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自然也就會有很大的動力去拼搏,去努力,遇到的都是自己的貴人,都是對自己幫助很大的人,由於運氣行的好,跟命里陰陽五行平衡了,睡覺都能睡得特別香,當大運行得不好,整個人也就會變得很頹廢,缺少努力賺錢的動力,遇到的都是小人,處處跟自己作對,要婚姻沒婚姻,要事業沒事業,經常失眠。北宋宰相呂蒙正所著時運賦更能說明這一切,萬般皆是命,算來不由人,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命運到底是註定還是能改變,來打個比方,比如一隻雞,從蛋殼出生後可以通過後天的精心飼養,使它成長得更好,更大,更強壯,但是雞始終是雞,再怎麼努力飼養也不可能養成鴨或變成牛,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和改變去實現屬於自己命中註定的最大的成功,但不是每個人去努力都可以做將軍,不是每個人去努力都可以當皇帝,命運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很多的現實故事,有的人命理格局高的,雖說做了官,但運氣行的不好,所以官做的很不順,處處有人給他穿小鞋,官越做越小。而有些人命理格局低,則是農民,可是運氣行的好,所以生活很幸福,種地風調雨順,打工年年有餘。易經是中國流傳了五千多年的魁寶文化,是任何人都無可置疑的,周易算命不是為了簡單的了解自身的命運,而是在知道命運的基礎上還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趨吉避凶,破禍成福。比如某人八字金旺木衰,最宜行東方木運,事業方位上也最適合在自己出生地為準的東方城市發展,所謂財在東方人往西,走錯方向失良機,如果這個人不懂周易的,又往出生地的西方發展,加上大運不好的那不是破財就是疾病,就算大運很好的,本來應該一年賺1千萬的,可能只賺了5百萬,方位差一線,富貴不相見,可見算命的境界不在於算得准,而是應該在算得準的基礎上如何做到改變命運,趨吉避凶,少走彎路,以盡快求得屬於自己命中的最大富貴,快速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彼岸。

『叄』 快手less岩哥玥姐的ID 誰知道嗎

9259385

『肆』 lol為什麼叫水晶哥

Krystal,真名楊藩,人稱水晶哥。Krystal是snake戰隊的元老,15年他們成功從LSPL殺出重圍,和King戰隊一起晉級LPL聯賽,隨後打破次級聯賽登上lpl的隊伍都是經驗寶寶的慣例。

2015年的春季賽,讓這名默默無聞的ADC人氣爆棚,這得益於他的凱瑞能力。在使用德萊文對陣有挖煤二人組的ig斬獲五殺,並使用德萊文雙殺巨星雲集的edg。

這也是lpl比賽中多次祭出德萊文並凱瑞的ad選手,隨後所有戰隊都開始ban他的德萊文。而當時論壇討論的也是他與文森特誰強的話題,與今天的jacklove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禁讓人感嘆鐵打的文森特,流水的德萊文。同時,Kryst4l也玩的一手好復仇之矛,加之熟練的大嘴和小炮,讓Kryst4l成為snake第一carry點,保護好Kryst4l就有無限可能。這也讓snake在LPL的第一個賽季就拿到常規賽第2的好成績,季後賽也拿到了第4名。



(4)岩哥皮膚科擴展閱讀:

LOL解說Cat破防後續

水晶哥事後在直播間向觀眾解釋:

「其實不是很懂他的點,但是自己能理解他,他壓力太大了。但是他罵的太狠了,要是年輕我直接就和他干起來了……但他把氣撒在我頭上,他MLGB的……」

「其實剛剛我想噴回去的,但是又覺得沒必要,我噴回去的話是他丟人不是我丟人,但是沒必要。」

事件之後網友的普遍看法

「Cat這波直播罵朋友是真的沒素質,必須道歉並付出代價,管澤元和娃娃都是罵觀眾帶「M」,他是罵朋友帶「M」,他比這兩人還惡劣。」

事件之後網友分析Cat破防原因

原因1:Cat和滔搏關系因為JackeyLove的到來變得很微妙,所以水晶哥一提JKL,他就破防了。

原因2:Cat認為水晶哥地位不如他,如果是管澤元這么說他一定不敢BB什麼。

原因3:JackeyLove世界賽發揮不好。

『伍』 鸚哥魚的簡介是什麼

鸚哥魚(又名鸚鵡魚或鸚嘴魚)的嘴巴與身體融合在一起,形狀有如鸚鵡的嘴。鸚哥魚主要以珊瑚為食,並會將無法消化的珊瑚或岩石排泄出來而形成沙,所以鸚哥魚在珊瑚礁生態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珊瑚轉換成沙」的角色。鸚哥魚的另一個特色是在睡覺前會分泌出一種黏液,圍繞在其周圍來隱藏他的味道,以避免夜間掠食者的靠近。 編號:7849拉丁目名:PERCIFORMES中文目名:鱸形目中文科名:鸚嘴魚科拉丁科名:Scaridae中文屬名:鸚嘴魚屬拉丁屬名:Scarus拉丁種名:psittacus定名人:Forskal年代:1775中文名:鸚鵡鸚嘴魚原始文獻:Descript. Anim.:29模式產地:紅海俗名:鸚哥魚國內分布:台灣國外分布:印度太平洋資料來源:台灣魚類志:476.

『陸』 就是帶有岩字的網名要好看的

岩上輝,取月光之意,有寧靜,孤獨,寂涼之感,
岩楓 自然風情
霜岩 ——走開!誰也別動我
心無岩

『柒』 中葯岩七功效

【狗舌草的功效介紹】: 狗舌草 (《唐本草》) 【異名】狗舌頭草、白火丹草、銅交杯、糯米青、銅盤一枝香(《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來源】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狗舌草多年生草本,根多數,細索狀。 莖單一,直立,高20~65厘米,草質,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 基部葉蓮座狀,具短柄,橢圓形或近乎匙形,長5~10厘米,寬1.5~2.5厘米,邊緣具淺齒或近乎全緣,兩面均有白色絨毛,花後通常不雕落;中部葉卵狀橢圓形,無柄,基部半抱莖;頂端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抱莖。 頭狀花序3~9枚,成傘房狀或假傘形排列;總苞筒狀,苞片線狀披針形,長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和背部有白色毛,邊緣膜質;總苞基部無小苞;邊緣舌狀花,黃色,雌性,舌片長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2~3齒裂;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長約3毫米,先端5齒裂。 瘦果橢圓形,長約4毫米,兩端截形,有縱棱與細毛;冠毛白色,長約7毫米。 花期4~5月。 生於塘邊、路邊濕地。 分布東北以至華東、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狗舌草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葯理作用】體外試驗,狗舌草3克(生葯)/毫升對白血病細胞有抑製作用(美藍法)。 本屬植物中多含有吡咯哩唏定類生物鹼(參見大白頂草),對肝臟有毒,有抗腫瘤作用,亦有報告或研究其致肝癌作用者。 從歐狗舌草中提出的狗舌草鹼,因其化學結構中的Necine為飽和者,即1,2位置上無雙鍵,對肝臟無毒,而有阿托品樣作用,但效力較阿托品弱20~30倍;對中樞有抑製作用,能增強小劑量硫酸鎂之中樞抑製作用;並能降壓,其作用原理可能亦為中樞性。 【性味】①《唐本草》:苦,寒,有小毒。 ②《履巉岩本草》:性寒,無毒。 【功用主治-狗舌草的功效】清熱,利水,殺蟲。 治肺膿瘍,腎炎水腫,癤腫,疥瘡。 ①《唐本草》:主疥、瘙瘡,殺小蟲。 ②《履巉岩本草》:治髭癰,收瘡口。 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葯》:解毒,利水,活血消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選方】①治肺膿瘍:狗舌草、金錦香各五錢。 加燒酒半斤,密閉,隔水燉服,每天一劑,痊癒為止。 ②治腎炎水腫:鮮狗舌草二至三株,搗爛,以酒杯覆敷臍部,每天四至六小時。 ③治癤腫:狗舌草三至五錢。 水煎服。 (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狗肝菜 (《嶺南采葯錄》) 【異名】金龍棒(《廣州植物志》),豬肝菜(《廣西中獸醫葯植》),青蛇,路邊青(《陸川本草》),麥穗紅(《南寧市葯物志》),青蛇仔(《嶺南草葯志》),野辣椒(《廣東中葯》),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針、紫燕草、假紅藍(《廣西中草葯》),野青仔、六角英(《福建中草葯》)。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狗肝菜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直立或近根部擴散斜展,通常被微毛,有4線棱,節膨大。 單葉對生;卵形、卵矩圓形,長2.5~7厘米,寬2~4厘米,紙質,先端急尖至漸尖,全緣,基部楔尖;上面脈上有柔毛,下面脈上柔毛較少,近於禿凈;葉柄面淺槽內被短柔毛。 花兩性,腋生,為疏散的花束或具柄的聚傘花序;苞片數枚,大小不等,大於花萼,最下一對通常成線形而尖,長約5毫米,每花的一對外苞片作倒卵形或圓形,綠色,長6~10毫米,先端鈍或短尖,稍被茸毛;小苞片及萼片均很狹;萼片五裂,長約4毫米;花冠淺粉紅色,管纖細,長12~14毫米,被柔毛,5裂,上2片深裂,唇形,肢深2歧,下唇3裂外彎;雄蕊2枚,花葯2室,其中一室著生於他室之下;雌蕊1,柱頭2裂,子房上位,2室,每室胚珠多數。 蒴果長5毫米,被柔毛;室裂2果瓣,裂時胎座由基部升起,將種子彈出。 種子堅硬,褐色,扁圓。 花期10~11月。 果期翌年2~3月。 生於村邊園中、草叢中,半陰生。 分布廣西、廣東、福建,安徽等地。 【採集】夏、秋採收,曬干,或取鮮草使用。 【化學成分】含有機酸、氨基酸、糖類。 【性味】苦,寒。 ①《嶺南采葯錄》:寒涼。 ②《陸川本草》:味淡,性涼。 ③《南寧市葯物志》:苦,寒。 ④《嶺南草葯志》:味微甘,性涼。 【功用主治-狗舌草的功效】清熱,涼血,利尿,解毒。 治熱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腫毒疔瘡。 ①《嶺南采葯錄》:散熱。 凡熱氣盛,肝火盛服之。 ②《陸川本草》:涼血,散熱,解毒,利尿。 治瘡癤腫痛,痢疾,小便不利。 ③《南寧市葯物志》:涼血,解毒,平肝,明目。 治炭疽,疔瘡,腸熱下血。 ④《嶺南草葯志》:清肝熱,涼血,生津。 除濕火骨痛,斑疹發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搗敷或熬膏貼。 【選方】①治感冒高熱: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頭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兩,赤糙米一撮。 水數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時加適量黃糖。 如體弱,除去葯渣,再加烏豆同煮服。 ②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兩,豆豉二錢,青殼鴨蛋一個(後下)。 水三碗,煎至一碗,連蛋一次服完。 ③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兩,馬齒莧三至四兩。 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時,加食鹽適量服之。 (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葯志》) ④治小便淋瀝:新鮮狗肝菜-斤,蜜糖一兩,搗爛取汁,沖蜜糖和開水服。 (《廣西民間常用草葯》) ⑤治無名腫毒及痰核:狗肝菜三兩,大茶葯根二兩,狼毒二兩,鋪地錦三兩,吸膿膏一兩,假菊花根二兩,雞骨香五錢,了哥王一兩,生油-斤四兩。 將上葯浸四、五天,放入鍋內煮至葯枯,用紗布濾凈葯渣,以葯油一斤,配合黃丹八兩為度,調勻成葯膏塗貼。 (《嶺南草葯志》) ⑥治瘋狗咬傷:狗肝菜、狗芽花葉、狗咬菜、顛茄葯,搗黃糖敷。 並以適量煎水和黃糖服。 戒食肉類、房事。 (《嶺南草葯志》) ⑦治小兒痢疾:狗肝菜二兩。 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⑧治目赤腫痛:狗肝菜一兩,野菊花一兩。 水煎服。 ⑨治瘡瘍:狗肝菜、犁頭草。 共搗爛,敷患處。 (⑦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葯》) ⑩治咽喉腫痛:鮮狗肝菜一至二兩。 搗爛絞汁,徐徐咽下。 ⑾治疔瘡:鮮狗肝菜一至三兩,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⑿治帶狀皰疹:鮮狗肝菜三至四兩,食鹽少許,加米泔水,搗爛絞汁或調雄黃末塗患處。 (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葯》)

『捌』 快手岩哥和悅姐多少歲

岩哥三十多。因為玥姐的一個快手段子里說岩哥都三十好幾的人了

『玖』 在下由於工作緣故,無暇整理,請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幫忙找下復活節島的詳細資料,謝謝~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當地的語言稱拉帕努伊島,位於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凱恩群島也有兩千多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與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並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兩個屬地。復活節島以數百尊充滿神秘的巨型石像聞名於世。

動物資源居民科學研究考古相關謎團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之謎雕像製作的傳說美考古學家稱復活節島文明毀於巨人石編輯本段地形

這個多丘陵的小島不是下陷陸塊的一部分,而是由海底升起的一些火山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島。

主要由凝灰岩(由堅實的火山碎片形成的一種多孔岩石)及其熔岩流構成的3座死火山使該島呈特有的三角形。境內散布著一些寄生的凝灰岩火山口和火山錐(即在最早的火山口堵塞後,在火山側面或附近形成的火山口和火山錐),其他地區則有許多遭侵蝕的熔岩區,區內遍布黑曜岩。無石的表面土壤瘠薄;適於大面積耕作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安加羅阿和馬塔韋里(Mataveri)地區、巴伊烏(Vaihu)、拉努•拉拉庫(RanoRaraku)火山西南的平原和該島東角的史前已開墾的波伊克(Poike)半島。依靠拉努•科(RanoKao)、拉努•拉拉庫和拉努•阿羅伊(RanoAroi)等火山的部分由沼澤覆蓋的火山口湖積蓄雨水。由拉努•阿羅伊火山湖供水的一條時斷時續的小河自特雷瓦卡山坡上流下,注入能滲水的土壤。約914公尺(3,000呎)寬的拉努•科火山很深的火山口湖供水給安加羅阿送水。海岸由松軟的、受侵蝕的灰色峭壁形成,垂直陡降約152∼305公尺(500∼1,000呎);一些長條的低矮堅硬和崎嶇不平的熔岩結構時而截斷峭壁。缺乏天然港口,但在西岸的安加羅阿,南岸的維納普(Vinapu)及奧圖伊蒂(Hotu-Iti),阿納克納(Anakena)附近的海上,以及北岸的拉佩魯茲灣(BahialaPerouse)都有錨泊地,海岸附近有一些小島,主要的小島有莫圖努伊(Motu-Nui)島、莫圖伊蒂(Motu-Iti)環礁和西南海角附近的莫圖考考(Motu-Kaokao,當地鳥神的形象)。唯一真正沙灘在阿納克納,其他多數沙灘均為砂礫。有許多山洞。

編輯本段水文氣候

熱帶海洋性氣候,地表無溪流,以火口湖水為飲用水源,拉諾卡奧火口湖直徑1.6千米。氣候溫濕,年平均氣溫22℃,全年下雨,年降水量1300毫米。雨量最大的月份是五月份,降雨量達到159毫米。大雨並不能改變島上人民的生活方式,但是漁業和農業卻受到月亮和風的影響。氣候屬亞熱帶類型,即陽光充足且乾燥。1∼3月最熱,平均溫度23℃(73℉);6∼8月最涼爽,平均溫度18℃(64℉)。年平均降水量為1,250公釐(49吋)左右,但每年的變化很大。9月最乾燥,6、7月降雨最多,與南方的冬季鋒面通過時間一致。6月和8月吹的風無規律,其他時候主要是來自東部和東南部的信風。從9月到翌年3月秘魯洋流(亦稱洪堡洋流)流經該島,平均水溫約21℃(70℉)。

編輯本段地質地貌

島上聳立多座火山丘,最高點海拔601米。地面崎嶇不平,覆蓋深厚凝灰岩。島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島上的海灘上多是岩石,懸崖峭壁遍地都是,海灣上沒有人看守。島上只有三個海灘,沙子非常干凈。東北部高出,面對著波利尼西亞小島群。西南部地勢平緩,與智利西海岸相距3700公里,遙遙相對。三角形的每個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邊角上是拉諾考火山。右邊是拉諾拉拉科火山,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島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諾阿魯火山,它與特雷瓦卡山相鄰。

雕像製作的傳說

一種說法是這些石像是島上人雕刻的,他們是島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個酋長、被島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這種說法的人比較多。但是有一部分專家認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種人的典型生相,而島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他們的長相沒有這個特徵。耳朵長,哪種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種藝術,總會蘊含著那個民族的特徵,而這些石像的造型,並無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徵。那麼,它們就不會是現在島上居民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們製作的。此外,人們在從另一個角度細細地分析,島上的人很難用那時的原始石器工具,來完成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測算過,在2000年前,這個島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隻能養活2000人,在生產力非常低的石器時代,他們必須每天勤奮地去尋覓食物,才能勉強養活自己,他們哪裡有時間去做這些雕刻呢?況且,這種石雕像藝術性很高,專家們都對這些「巧奪天工的技藝」贊嘆不已。即使是現代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得了的,誰又能相信,石器時代的波利尼西亞人,個個都是擅於雕刻的藝術家呢?還有一種說法是,石像不是島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來製作的。他們為了某種目的和要求,選擇這個太平洋上的孤島,建了這些石像。這種說法更離奇。為雕刻這些石像,島上丟棄了許多用鈍了的石器工具,誰會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會用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來完成這批雕像作品呢。關於山上還有幾百個未完工的石像,為什麼沒有把它們雕刻完畢,放棄在那裡,專家們分析後說,這可能在雕鑿中遇到了堅硬的岩石,無法繼續雕鑿下去而放棄的。因為當時用石制工具雕刻石頭,在製造石器工具時,盡可能選用最硬的石塊,但可能在雕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鑿不動,不得不放棄。因此,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麼災變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過程中逐步被放棄的。其中一個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復活節島所見石像中最大的一個,因為未完工,現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學家並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解釋說,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費了很大的勞力和時間,把石像雕成並豎立了起來,卻又被地震震倒了,再豎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認為這是上天或神的懲罰,不讓他們再幹下去,因此都停了下來。現在,這些謎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考古學家根據復活節島上居民的語言特徵,認為復活節島人最初是從玻里尼西亞的某個群島上遷移過來的。玻里尼西亞人又來自何方呢?曾經有人認為來自南美洲。現在,更多的科學家認為玻里尼西亞人來自亞洲東南部。古代的亞洲人從東南亞出發,經過漫長的歲月,途經伊里安島、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等島嶼,最後約於公元四五世紀到達復活節島。玻里尼西亞人到達復活節島後,也將雕鑿石像的風俗帶到復活節島上,並由於多種原因雕鑿石像之風愈演愈烈。據科學家考證,復活節島上的石雕像並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長或宗教領袖。在古玻里尼西亞人心目中,這些人具有無比強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們的子孫。根據雕鑿現場留下的運輸遺跡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古玻里尼西亞人是這樣運輸石像的:在鑿好的道路上鋪滿茅草和蘆葦,然後用撬棒、繩索把平卧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繩子拉著「大雪橇」。至目的地後,也是利用繩索和撬棒將石像豎立在事先挖好的坑裡。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穆羅曾帶領島上居民採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將7座16噸重的石像豎立起來。科學家們還認為,大約在1650年,復活節島上的兩大集團——肥人和瘦人發生激戰。被迫從事石像雕鑿工作的瘦人起義,並採用迂迴戰術,突然襲擊肥人,將肥人全部消滅。於是,石像雕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來了。當然,有關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之謎還不能說是完全、徹底地揭開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總之,有關復活節島的石人像,種種說法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得出一個使大家信服的、科學而又圓滿的解釋。

編輯本段美考古學家稱復活節島文明毀於巨人石像

晚期的復活島民居住在用支桿和茅草蓋起的船形房屋或山洞中。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內戰、大破壞和文化頹廢。大批生產的「馬塔」(mataa,即用黑曜岩做的矛頭)是這一時期工藝品的代表,木刻和小型天然石小雕像取代了紀念像藝術。刻有耕牛式書寫法(文字由右至左,再由左至右互錯成行)符號的木簡(稱作「隆戈-隆戈」〔rongo-rongo〕)是僅僅為了儀式而從以前的樣本上抄襲下來的;它們的正確讀法已被遺忘,盡管有多種說法,但現代人多次試圖破譯,都沒有成功。在這一時期,藝術寶藏隱藏在家族秘密的山洞中,豎立的石台雕像已被推倒。被遺棄的石場中的淤泥下落到立在火山腳下的未完成的無眼胸像的胸部,無法推倒它們,從而為後代留下了這些無眼的石雕頭,使該島馳名於世。傳說,在兩種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民族和平共處一段時期後,開始了破壞活動,短耳族為長耳族辛苦勞動,他們在東北邊海岸的波伊克(Poike)古渠的一個大柴火堆里,幾乎消滅了所有的長耳族。碳定年法和系譜研究都認為這一事件及晚期的開始約在1680年。根據碳定年法,人造的波伊克渠約在西元380年建造的。1984年在復活島召開的第一次國際科學大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將該島定為前歐洲文化的所在地。最近的發掘工作表明,最早的移民在來到該島時已有建築概念,並掌握了專門的磚石結構技能,因而證實了該島的傳統傳說∶最早的祖先來到該島時是有組織的移民,而不僅僅是無意中被風吹來的漁民。1995年復活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這些航海家們,很快就把復活節島的所見所聞傳遍了歐洲和全世界,於是吸引了一些專家學者來到這個島上進行考察研究。專家們來到島上,對石像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他們發現,復活節島呈三角形狀,長24千米,最寬處17.7千米,面積為117平方千米。島上死火山頗多,有3座較高的火山雄踞島上三個角的頂端,海岸懸崖陡峭,攀登極難。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有440個左右,這還不包括在山體岩石上已雕刻、但還未完工剝離下來的好幾百個。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個高2l.8米。大約有30來個石像的頭上戴著石帽,石帽與石像身體不是整體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並且在一些石帽上塗了紅色。石像都沒有刻出下身的腳。雕好的石像形態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長,鼻子高大,嘴唇很薄。石像身上還刻有圖案花紋,雕好的石像豎立在60米長、3米高的平台上。這里共有11.4個平台,也都是用大石塊砌成的。雕刻石像所用的材料,是當地的火山岩。每個石像的重量,一般在10噸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噸以上。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看到的石像,除了豎立在那裡的一部分,有幾百個雕像還沒有完工,仍在島上的岩石上,好像發生了什麼突然事件,使正在進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來。專家們訪問了這里的島民。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並不了解這些石像的來歷,他們的祖先也沒有告訴子孫後代這些石像是誰雕刻的。因為沒有文字,也沒有歷史記載。但他們稱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奧」,放石塊的平台叫「阿胡」。當時的人口據估計只有2000人,顯然屬於波利尼西亞人,講波利尼西亞的方言: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隨行的一個塔希提人可以跟島上居民交談。然而,盡管波利尼西亞人以高超的航海技術聞名於世,連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嘆服,洛加文卻發現整個復活節島只有三、四條簡陋的小劃子,長僅3米,最多乘兩個人,用小木板簡單地綁在一起,漏水很厲害,需要一邊劃一邊戽出船里的水。這樣的小劃子只能在岸邊行駛,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然而,就是在這塊貧瘠、落後的土地上,卻誕生了大批被當地人稱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發現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數是在一個採石場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後曾經被成功地運到稱為阿胡(ahu)的海濱祭壇立在上面,運輸距離有的遠達10公里。有397尊還未雕刻完扔在採石場,其餘的92尊則遺棄在運輸途中。它們大部分是用比較軟和容易雕琢的凝灰岩(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岩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約4米,平均重量約12.5噸。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噸,但沒有完工而遺棄在採石場。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約74噸。沒有兩個摩艾完全一樣,但大部分都根據同一個樣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髖部,手臂垂於兩側,兩手十指拉長護住腹部。摩艾的頭部也被拉長,並總是向前注視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長耳朵、大鼻子、薄嘴唇、深眼窩。有的眼窩中鑲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頭做的眼珠。大約50-75尊摩艾頂上還加了一個稱為普卡奧(pukao)的用紅色火山岩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頭發。顯然,摩艾是復活節島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風景。洛加文寫道:「這些石像使我們震驚,因為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沒有大木頭可以製作任何機器和結實的繩子,卻怎麼可能立起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問,到現在還不斷地被人提出,也不斷地有人試圖給出種種答案。特別是那些神秘現象、天外來客、「史前文明」的宣揚者,更是把復活島上的摩艾拉來當證據。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聲稱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現代的工具製作的,他們因為飛船失事被困在復活節島上,豎起這些石像向同類求救,救援飛船來了,他們便匆忙地離開了小島。這種毫無根據的幻想不值一駁。島上採石場可以找到許多用玄武岩製作的石斧,當地人稱為托其(toki),因用鈍了而丟棄。摩艾就是用這些石器雕刻出來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學家海爾達爾(ThorHeyerdahl)曾雇了6個當地人用這種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們幹了三天就辭職了,但是根據其進程估計,這六個人用十二到十五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過只要20個人工作一年。自五十年代到現在,考古學家們也不斷地組織人馬用原始的辦法搬運、樹立摩艾或復製品,美國考古學家范提爾伯格(JoAnneVanTilburg)設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運時,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墊一排木頭當輪子,地面灑水減少摩擦。她用計算機模擬,發現用大約70個人以木頭、繩子為工具,用這種方法花5天時間就能搬運、樹立一尊重約10噸的摩艾復製品。在1998年4、5月間,人們在復活節島上實地模擬了整個過程,並被拍成電視片。考古學家們對古拉帕努伊人是怎麼搬運、樹立摩艾的頗有爭議,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體用的什麼方法,根據當時的條件,是完全可以用幾十個人搬運、樹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並無神秘之處。問題在於:木頭、繩子是從哪裡來的?在貧困之中的島上居民怎麼可能有功夫來雕刻、搬運這些巨大的石像?為什麼又突然停止了這項活動?可惜的是,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拉帕努伊人並無文字,也就沒有歷史記載可以明確回答這些問題。復活節島上有一種奇怪的象形文字,稱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會說話的木頭」,刻在木板上。但是按紐西蘭語言學家斯蒂芬·費歇(StevenFischer)的說法,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訪問該島之後,受其影響才發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將其破譯,發現它們只是記錄了祭祀頌歌和創生故事,並非歷史記載。但是通過考古,我們還是可以大致了解復活節島上的歷史變遷。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緩慢的變化,通過比較同源語言的差異,可以估算它們分離的時間。前面說過,拉帕努伊語是一種波利尼西亞語的方言,通過與其他波利尼西亞語的比較,語言學家們推測這種方言誕生於大約公元400年。根據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測定,島上大約在公元400到700年間開始有人類活動。1994年,生物學家從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確定他們的確是波利尼西亞人。島上的風俗習慣,種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櫧),養的動物(雞),也都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徵(這些動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於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地南亞)。因此,現在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約公元400年漂流到復活節島的一批波利尼西亞人的後代。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剛移居到復活節島的時候,這里的確是個小天堂。我們通過花粉分析可以推測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澤地中的沉澱物是按時間遠近沉積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遠。每一層沉澱物的絕對年齡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測定。在顯微鏡底下分析沉澱物所包含的花粉,鑒定其種類,計算其數量,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植物分布情況。據此我們知道,復活節島在早期並不是一塊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在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刺蒴麻屬植物哈兀哈兀(hauhau),其纖維可以用來製造繩子。還有一種特有的樹木名叫托羅密羅(toromiro)樹,木質堅硬,可以用於燒火和製作木雕。而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這種樹在復活節島上早已滅絕,但是與智利酒棕櫚樹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種。這種大棕櫚樹樹干筆直,可以長到25米高,直徑2米粗,是用於運輸、樹立石像和製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這種棕櫚樹結的果子可以食用,樹漿可以生產糖漿和釀酒,是重要的食物來源。動物的情況又如何呢?考古學家們可以通過挖掘、比較地層里古代遺留的垃圾堆中的動物骨骼加以推測。一般來說,魚類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主要食物,魚骨頭一般會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復活節島位於亞熱帶,與熱帶相比氣候過於寒冷,不適於魚類聚集的珊瑚礁生長,其險峻的海岸線也不適合於淺海捕魚,因此魚類一開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魚骨頭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於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頭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頭。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亞人的垃圾中,海豚骨頭在垃圾中的含量從來就沒有達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亞島嶼,復活節島上沒有大型的動物,連家養的豬、狗也沒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動物,成了他們的食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但是海豚只生長於深海中。這意味著拉帕努伊人曾經能夠建造大型的船隻用於到深海捕捉海豚。這些船隻顯然是用大棕櫚樹的樹干製造的。考古學家還發現,海鳥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類到達之前,復活節島沒有鳥類的天敵,成了海鳥最適宜的繁殖地。曾經至少有25種海鳥在這里築巢繁殖,可能是整個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鳥類繁殖地。貓頭鷹、鸚鵡等陸地鳥類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學家在古代垃圾中發現了至少6種陸地鳥類的骨頭。同時,跟著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亞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盤中餐。此外,垃圾中還有一些海豹骨頭,表明復活節島可能曾經也有過海豹。總之,早期拉帕努伊人發現的是一塊物產豐富的豐饒的土地。他們的人口快速地增長,在大約1680年人口膨脹到了大約8千到2萬人。他們無節制地開發、使用資源。在公元1200-1500年間,他們大量地建造摩艾。然而,花粉分析表明,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毀滅已經開始。從那時候起,地層中的大棕櫚樹和其他樹木的花粉越來越少。進入15世紀後不久,大棕櫚樹最終在島上滅絕了。大棕櫚樹的繁殖相當緩慢,其種子要過六個月到三年才能發芽,發芽後的生長也非常慢。甚至在最好的自然條件下,一個大棕櫚樹林的再生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流竄來的老鼠對大棕櫚樹的再生起到了破壞作用,在島上洞穴中發現的幾十個大棕櫚樹果實都是被老鼠吃過而無法發芽的。但是毫無疑問,人類要對樹林的消失擔負最大的責任:它們被砍伐用於製造船隻、房屋,用來運輸摩艾,用來燒火取暖,或被燒毀用來做耕地。哈兀哈兀樹雖然沒有滅絕,卻變得極其稀少,以至不能再用來做繩子。至於托羅密羅樹,在海爾達爾於1956年訪問復活節島時,全島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株在垂死掙扎,只結了幾個莢果。在1962年這最後一株托羅密羅樹也死亡了。幸好海爾達爾把它的種子帶到了瑞典讓植物學家培育。托羅密羅在花園里生存了下來,並在1988年重返復活節島。到15世紀時復活節島上的森林已經消失,絕大部分樹木已滅絕。動物類群的變化同樣觸目驚心。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在1500年左右,海豚骨頭突然從垃圾堆中消失了。原因很簡單:隨著森林的消失,人們已找不到木頭建造船隻,也就再也無法出海捕捉海豚。他們只能在淺海捕魚,使得淺海的生態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連海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從漁民變成了農民:他們開始注重養雞,雞成了主要的蛋白來源;他們種植甘薯、芋、甘蔗,但是產量越來越低,因為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在風吹雨打日曬之下,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人們普遍處於飢餓之中,吃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這除了老鼠(波利尼西亞老鼠在島上也已滅絕,現在島上的老鼠是歐洲的),還包括島上最大的動物:人。在後期垃圾堆中,人的骨頭變得很常見。島上最惡毒的罵語是「你媽的肉沾在我的牙齒上」。雖然其他地方的波利尼西亞人也有吃人的惡名,但這是出於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只是在特殊場合下才發生的。而拉帕努伊人的吃人卻有非常實際的用途:為了補充蛋白質。食物的產量已無法維持那麼多的人口,也沒有富餘的食物供應製作、搬運摩艾的工人,大批摩艾半成品被拋棄。也很難有食物能上供酋長、祭司們。原來頗為復雜的社會結構崩潰了,整個社會處於戰亂之中。戰爭在17世紀和18世紀時達到了頂峰,那時候製造的石矛、石刀,還遺棄在現在的地面上。在1700年左右,歷經飢饉、戰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大約在1770年,拉帕努伊人開始互相推倒屬於敵人的摩艾,砍下摩艾的頭。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已發現許多摩艾都從祭壇上倒在地上,以至他推測島上一定發生了什麼災難。到1864年,當西方傳教士抵達該島時,發現所有的摩艾都已被推倒。

編輯本段復活節島世界的肚臍

無法確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這個島嶼稱做特凱恩加(Tekainga)意即「大地」之外,還有沒有特別的名稱。據說,有一種從其祖先傳下來的名稱叫「特皮托·庫拉」,它一度被譯成「世界的肚臍」,這個說法引起了許多人浮想聯翩。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這種叫法,一開始人們並不理解,直到後來太空梭上的宇航員從高空鳥瞰地球時,才發現這種叫法完全沒錯——復活節島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確實跟一個小小的「肚臍」一模一樣。難道古代的島民也曾從高空俯瞰過自己的島嶼嗎?假如確實如此,那又是誰,用什麼飛行器把他們帶到高空的呢?但這個「世界的肚臍」未必指全島,可能僅指島上的火山口,那就沒什麼神秘之處了。而且據語言學家W·邱吉爾的考證,這個稱呼的准確含意可能是「大地的盡頭」。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特產及紀念品

紅提、三文魚、葡萄酒、銅器、木雕、皮革製品和有名的黑陶器以及印第安人手工地毯等。

鳥人節

島上最大的傳統節日莫過於一年一度的「鳥人節」。每年春天,全體島民齊聚奧龍戈火山頂,選舉自己的首領「鳥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鳥人」出自島上流傳的一個神話:古時候,造物主瑪科·瑪科向島上的祭司傳授宗教儀式和祭神物品——海鳥蛋,並指定海上兩個礁嶼為取鳥蛋的地方。這樣,每年8、9月份海鷗飛來之時,島民們就會集中在奧龍戈海邊。每個部落推選一名選手順崖下海,游到2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尋找鳥蛋。第一個得到鳥蛋的選手立即游回島上,將蛋交給自己的酋長,這個酋長便成為當年的「鳥人」。整個一年裡,他都被島民供奉為神明。由於游泳取蛋時常遭鯊魚襲擊,這一活動已停止100多年了。但神聖的祭典儀式、多彩的化妝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鳥人」仍是島民的崇拜神。為適應旅遊的需要,活動時間改在每年的2月份,讓更多的遊客目睹這奇異的風俗。

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阿納凱

復活節島北部的阿納凱是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黃色的沙灘又長又寬;岸上的棕櫚樹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島最高點,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頂,極目遠眺,島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從山上下來不遠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點。據傳,它是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等待歐圖-瑪圖阿王到來的地方。「達海」是全島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里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永恆的剪影。復活節島人熱情好客,友善禮貌,每迎來賓都獻上串串花環。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男人頸套花環、裸露上身,女人頭戴花飾、下穿羽裙,跳起優美的羽裙舞。這種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遊活動的「保留節目」。

會說話的木板

在石像附近曾經發現過刻滿奇異圖案的木板,人稱「會說話的木板」,但這些木板後來遭遇了「文明者」帶來的浩劫。在探險家發現復活節島之後,歐洲的傳教士紛紛來島上傳播上帝的「旨意」。他們下令,將這些木板統統燒掉。只有一個當地居民搶下了25塊木板,將它們釘成一條漁船,逃到海上。後來這25塊木板保存了下來,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收藏。這些倖免於難的「會說話的木板」,長2米,兩邊用鯊魚牙或堅硬的石頭刻上方形圖案,像魚、鳥、草木和船槳等,也有一些幾何圖形。可是,這些「會說話的木板」上的圖案究竟是不是文字呢?它又在告訴我們什麼呢?謎底至今還沒有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