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 神經性皮炎患者應當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絕對不要用手撓著癢的患處,也不要用熱回水燙。這樣做容答易傷害皮膚,使得患處的面積擴大。如果實在沒辦法忍受可以採用冷敷或者用水清洗的辦法緩解著癢感。
2、神經性皮炎的患者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因為神經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就有精神因素,此類疾病的患者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採取適當的措施神經性皮炎很快就會痊癒了。
3、要注意均衡的膳食和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神經性皮炎患者的康復。
4、神經性皮炎往往是從局部開始發病的,所以要在發病初期控制住病情。患者要注意各種禁忌,盡可能的防止病情擴大,增加治療的難度。
外敷治療方面可以使用中葯草本成份的克 炎 王,注意適量塗抹。
祝你早日康復
Ⅱ 關於皮膚病
內因:抄
皮膚做為人體的第一道生襲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任何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 例如:
銀屑病、牛皮癬、白癜風的皮膚表現等等,既是與細胞分裂異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產生的毒素、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失衡、內分泌紊亂、自由基毒素代謝障礙,甚至與精神、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系。
外因:
機械性:如胼胝、磨擦紅斑、外傷等。 物理性:如凍瘡、燙傷、曬班、射線皮炎等。
化學性:大多數接觸性皮炎都是接觸化學物質、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生物性:動物,如疥瘡、蟲咬皮炎、水蛭咬傷等。植物,如接觸漆樹、蕁麻等。微生物如細菌、病菌、黴菌、螺旋體等。
Ⅲ 關於皮膚病
一,概述
皮膚病(dermatosis)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分類
1.病毒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疣(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水痘、風疹、手足口病。
2.細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膿皰病、毛囊炎、癤、癰、蜂窩織炎、丹毒及麻風。
3.真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
4.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如疥瘡、蟎皮炎、隱翅蟲皮炎、虱病、蟲螯傷或咬傷。
5.性傳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葯物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銀屑病、單純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紅皮病。
10.結締組織疾病
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綜合征及皮肌炎。
11.大皰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天皰疹、大皰性類天皰疹。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瑞爾(Riehl)黑變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發黑子病、顏面-頸部毛毛囊性紅斑黑變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皺部網狀色素異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風、無色素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貧血痣等。
13.皮膚附屬器疾病
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禿、禿發、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遺傳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魚鱗病、毛周角化病、毛發苔蘚、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
15.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維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黃素缺乏病、煙酸缺乏症)、腸病性肢端皮炎、黃瘤病。
16.皮膚腫瘤
癌前期皮膚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惡性皮膚腫瘤,如鮑恩病(皮膚原位癌)、濕疹樣癌(Paget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蕈樣肉芽腫、惡性黑素瘤。
三,病因
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具備著近乎完美的生理保護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覺作用、調節體溫、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維護機體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膚的生理功能受到損害,引起皮膚病。
皮膚病中最常見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與過敏性皮膚炎,不過隨著老化的退行性變化,老年性皮膚病,皮膚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膚病,另外需注意因葯物治療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種皮膚障礙。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類:
1.理化因素
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葯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橡皮腫等。
4.遺傳
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
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
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四,臨床表現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反復發作;
2.症狀: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按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按病毒特點,屬DNA病毒-小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前驅期較短,不超過24小時即出疹。皮疹先發於軀干,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後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病程2周。在兒科中可見的異型有大皰型水痘及新生兒水痘。偶爾發生少見的並發症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
6.麻疹:按病毒種類屬於RNA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9~11天,前驅期通常3天左右,熱度上升,卡他症狀明顯。發疹的部位從耳後-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還可有內疹出現,那就是發病1~2天後在頰黏膜發生koplik斑。常合並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風疹:屬於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發於幼兒,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有輕度發熱,發疹情況從面部-軀干-四肢,疹形為淡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齶斑疹或瘀點,合並頸及枕後淋巴結腫大。
8.幼兒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薩奇病毒)所致,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稱第六病。多見6個月~2歲,潛伏期10~15天,無前驅症狀,常突發高熱,體溫上升至39~40度,3~5天體溫驟退時出疹,先發生頸部-軀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為玫瑰紅色斑丘疹,無內疹。合並有頸,枕後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薩奇A16病毒為主,有時為柯薩奇A2,A4,A5,A10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最多,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症狀輕,發疹前可有微熱,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發疹特點是指(趾)背面及側緣有水皰,口腔的硬齶、頰部齒齦及舌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狀或橢圓形,皰壁薄,內容清,呈珠白色。水皰數目不多,但亦可見50個以上,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中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14~50天,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發生蠟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小體。數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個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續幾年者。
五,檢查
皮膚科檢查。
六,診斷
皮膚病的診斷與其他疾病一樣,必須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1)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2)輔助物理檢查
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可用於鑒別紅斑和紫斑,以及觀察狼瘡結節。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蕁麻疹患者常為陽性,異位性皮炎,紅皮病的皮膚給以機械刺激時出現皮膚蒼白色的貧血性反應。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其他疾病,如花斑癬,卟啉症等可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
5)棘層細胞松解征(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被擦掉即為陽性。
3.實驗室檢查
(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2)皮膚試驗①斑貼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②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③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④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3)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七,治療
皮膚病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葯。如果外用葯選擇或使用不當,往往無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皮膚病外用葯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證,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葯。
1.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
2.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
3.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可選用乳膏、軟膏、硬膏等。
4.皮膚病用葯時間和次數也要注意。葯水和洗劑,容易揮發而降低療效,用葯次數相對要多,一般每3個小時搽1次;酊劑、軟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濕敷方法也要得當。用葯前,除了清洗患部外,對於痂皮,應先消毒並用食物油軟化後拭去。皮損處若見直徑大於半厘米的水皰,要以消毒空針筒抽出內容物,保留皰壁。有毛發部位用葯前,應先剃去毛發,然後再上葯。
5.選用葯物還應考慮年齡、性別、患病部位與患者體質等。如老幼患者應選低濃度葯物;孕產婦使用外用葯時,應顧及對胎兒、乳兒的影響;面部、乳房、外陰處不可用濃度高或刺激性強的葯物,兒童、婦女更應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濃度的葯物;皮膚敏感者,先用低濃度,後用高濃度。對新葯或易致敏葯物,先小面積用,如無反應,再根據需要逐漸提高濃度及擴大使用面積。
物理治療也是皮膚病常用的治療方法。常用的物理療法有:電療法、光療法、微波療法、冷凍療法、激光、水療法、放射療法。
Ⅳ 虛火和濕熱怎麼治療
1、治療原則採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主方清中湯。方中黃連、梔子清熱化濕,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濕,陳皮、甘草理氣和胃。熱盛便秘者,加銀花、蒲公英、大黃、枳實;氣滯腹脹者,加厚朴、大腹皮。
2、辛開清解法:若濕熱並重,腹痛痞滿,嘔吐不納,舌白或黃,渴不引飲,大便泄瀉,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黃滑者,治療原則清熱與燥濕並行,宜辛開清解法,豆豉宣郁透熱。蘆根清熱生津。諸葯配伍,為燥濕清熱之良方。
3、中葯治療濕熱: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4、葯膳治療濕熱:嶺南特色的湯水,很多時候是拿來當葯用的。除了本身的鮮甜味道之外,燉了至少三個半小時的湯水中充滿了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因此春季調理,燉湯必不可少。這里舉了幾種針對抗流感和祛濕進行調理的燉湯,有心的讀者也可以進行舉一反三的搭配。魚腥草具有特別的抗流感菌的作用,與豬肺一起燉湯,可以清熱、清肺,還有止咳的效果。
5、健脾葯材:花旗參補氣,雲苓和白術都祛濕,此湯的作用除了補氣和祛濕,還有健脾的作用。
Ⅳ 什麼皮膚病
消瘦、乏力或盜汗的人應該盡快在方便時就醫,大概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出現任何其他警示特徵或嚴重瘙癢的人應立即或盡快就醫。
Ⅵ 如何辨別虛火和實火
虛火表現的症狀 經常口腔潰瘍,口乾口渴,喝多少水都覺得渴;五心煩熱(雙手心,雙腳心,心口,合稱五心),睡覺踢被子,手和腳總是不自覺的伸到被子外面;或失眠煩躁,難以入睡;臉上長痘痘,長是那種擠不出米的痘痘;嘴唇乾燥甚至起皮;脖子動一動就嘎嘎響,膝關節也經常嘎嘎響;眼睛干澀,或看東西模糊;牙痛、咽痛、口乾唇燥、午後顴部發紅、口燥咽干、眩暈、耳鳴。 實火表現的症狀 口乾口渴,喝水多,喜喝冷水,飯量也大;便秘,口臭,臉上長痘痘,長的是能擠出白米或黃米的痘痘;有的人還伴有腳臭;容易出汗,脾氣大,愛發火;眼睛紅腫,牙齦腫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 首先了解一下陰陽。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無形的、興奮的,都屬於陽。凡是相對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屬於陰。當身體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生病,更不會上火。 虛火在中醫里稱為陰虛火旺,所謂陰虛火旺,並不是指真的上火了,而是陰被消耗得太多,或營養跟不上,導致陰急劇下降,陽相對比較多。造成陰虛火旺,致使身體出現反復口腔潰瘍等一系列虛火的不適症狀。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去葯店買下火葯吃。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此時,應該補陰(中醫稱為滋陰)。是應該補,而不是瀉(下火是瀉)。補陰的食物有:梨、荸薺、甘蔗、琵琶、銀耳、百合、百合花、玉竹、麥冬、天冬。陰補上來,陰陽平衡,上火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百合湯實火在中醫里稱為陽亢,也就是陽太亢盛了。若身體的陰維持在正常值不變,而陽上升了,則會出現牙齦腫痛等一系列實火的症狀。這時候,可以吃去火葯。更要多吃去火的食物,如:苦瓜、絲瓜、黃瓜、螃蟹等。 一定要先分清是虛火還是實火,對症下葯,對症給出治療方案,治療才能見效,而且能除掉病根。
Ⅶ 虛火太重,皮膚不好,身上有汗瘡。怎麼辦
指導意見:
您好;虛火,是因為人體陰虛陽亢所適成的,它的主要症狀是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兩顴潮紅(特別是午後),五心煩熱(兩手心,兩 腳心,胸),盜汗(醒後汗出),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感覺細跳得快)。
Ⅷ 皮膚病的
您好!
中醫認為造成皮膚病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毒素累積太多,導致肝的解毒功能與腎的排毒功能不堪負荷,最後經由皮膚發癢、起疹子、青春痘、爛瘡、無名腫毒……等途徑,排出體內的毒素。但是如果體內的毒素,長期無法被逐一排除,最後有可能演變成皮膚病中最為嚴重的干癬。
何謂毒素?毒素的來源可分為體內產生及體外感染。體內產生指的是體內的濕氣、火氣、熱氣、痰濁、血熱;而體外是指外感六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所致。不過,這些物質用現今的科技仍無法量化,也無法證明它們的存在。
所謂「病從口入」,體內毒素最直接的來源即為飲食,另外,不正常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體內毒素累積。
一、貪吃生冷的食物→蓄積濕氣
嗜食冷飲及生冷食物者會導致體內濕氣變重,生冷吃多會脾胃虛寒及氣虛(體內能量不足),而氣虛者代謝變差造成體內毒素更不容易排除。
另外,流汗及小便都是體內排除濕氣的一種方式,如果缺少運動而流汗量少、憋尿等種種因素,將導致腎氣虛、小便不利。
二、飲食和睡眠不佳→加重火氣熱氣
1.大飽口腹之慾
嗜吃重咸、燒烤、油炸、辣、酒、零食、餅乾等,這些食物都屬於比較燥熱,吃多了會加重體內的火氣和熱氣,而出現上火症狀,如口乾舌燥、口破、喉嚨痛、失眠等。還有經常吃燒烤、油炸食物及喝酒會傷肝,吃太咸會傷腎,一旦肝腎解毒機能變差,體內毒素便代謝不掉。另外,水分攝取不足也會造成體內火氣、熱氣過旺,使得腸道乾燥,而引起便秘。
2.無法清心入眠
平日若經常熬夜、晚睡、壓力大或者是發脾氣,都會使體內產生火氣和熱氣。
三、抽煙及甜膩食物→易生痰濁
1.隨時一根煙
抽煙傷肺導致肺氣虛,肺氣虛比較容易生痰濁,痰濁不容易咳出,積在體內就變成毒素。
2.甜食及大魚大肉
甜食太過黏膩;大魚大肉脂肪含量高且太過油膩,所以這些東西吃多了,容易產生痰濁,體內痰濁過多會助長濕、熱之氣。
四、缺血及血循不良→引起血熱
血熱主要是由體內缺血及血液循環不良所導致。
1.血虛缺血的人(血虛),代表體內陰液不足,而體內陰液不足就無法濡養皮膚而導致皮膚太過乾燥。皮膚太乾燥就容易上火,就像樹木沒有水一樣太過乾燥就會自燃,這種血虛所導致的火,臨床上稱之為「虛火」。
2.血液循環不良
血液循環不良(血瘀),代表體內氣血不流通。當體內氣血不流通,也就比較容易上火。
主要是因為感冒久治不愈所造成。中醫把感冒視為人體正氣(抵抗力)不足,無法適應氣候的轉變,而感受其邪氣(六邪:風、寒、暑、濕、燥、火)所致。這些外來的邪氣,久治不愈或經人誤治後,無法排出體外就會變成毒素。
Ⅸ 起青春痘是什麼原因虛火和實火的鑒別
在醫學上講,所謂青春痘我們叫痤瘡 ,是毛囊皮脂腺結構發炎,炎症性的皮膚病,「炎」字是兩個火,毫無疑問炎症的皮膚病肯定跟火有關,所以從痤瘡來講,它的病因從根本來講主要還是火,當然產生火和熱的原因就很多了,有的是習慣不好,比如說愛吃甜的、辣的,或者經常著急、生氣、郁悶,中醫叫五致化火,就是五種情致過激的變化都會變成火,也會長痤瘡。還有就是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太好,生活不規律,睡眠太少、熬夜等等這都可以引起上火。年輕人可能有年輕人的特點,有的人可能跟遺傳素質有關,就是老百姓說的素體火盛,天生的就火大,這個孩子特別愛上火,所以有遺傳的因素在裡面。 我們有時候看到,有人很熱,身上皮附都很細膩,唯獨在臉上就很紅, 長痤瘡。 上火按照中醫講,有的人是食火,看上去身體很壯,也很能吃,這種人火氣很大。也有的人是虛火。中醫講人體的陰陽是要平衡的,陽是主熱的,陰是主寒的,陰陽平衡了這個人就健康了。假如這個人由於經常的熬夜或營養不良,造成陰經不足,陽氣並不多,只是由於陰少了,陰不配陽了,那麼這個火就相當於過剩了,所以也會出現虛火。所以人看著很瘦,也挺有火,但是他火的表現可能跟食火不一樣,不是特能吃,也不是那種口舌生瘡的那種食火。 虛火和實火的鑒別,如果從一個不是學中醫的人來說怎麼來鑒別,主要從這幾個方面,第一個是看舌苔,對著鏡子伸出舌頭看看,舌頭上面的舌苔,如果是虛火,舌頭很少有舌苔,有的時候是光光的,像鏡面一樣,直接露出舌的本體,這樣的舌質比較紅,舌苔又比較少,這種就屬於是虛火了。比如說這個人平時吃飯比較少,精力也不旺盛,非常容易疲乏,有這種體質比較虛的症狀,同時又表現出愛長痘、愛長瘡、愛發炎的症狀,這樣的症狀可能也是虛火。相反,如果舌苔比較厚,那麼這個可能就是實火,或者說這個人精力、飲食都比較好,大便也比較干,除了長痤瘡以外口頭也容易生瘡,長針眼等等。這種容易上火的表現,恐怕就是實火。 很多病人得了痤瘡以後願意自己用一些中成葯來調理,市面上賣的葯很多,作為患者來講不要跟著葯的名字去選,比方說排毒養顏,這是適合大便干結,有通便的作用,如果是個容易腹瀉的人,光是臉上有痘,吃排毒養顏不合適。一般來講怎麼判斷呢,首先虛實剛才講了,如果是虛火的話不建議吃清熱解毒葯,因為你吃了這些苦寒葯以後會進一步傷及你的陰液,苦寒傷陰嘛,傷陰以後,你的虛火就會更重。如果是實火,這里還分兩種,一種就是單純的火,這種單純的火可以吃一些敗毒的葯。還有人的人加有濕,這個人比較喜歡吃肉,愛吃油大的東西,吃的口味比較重,因此他體內還產生濕,濕跟熱合在一起,單純的吃去毒的葯恐怕去不了這個濕,濕和熱混在一起,效果就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