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科皮膚病
去檢查了嗎
『貳』 中醫皮膚病有幾種
皮膚病的症狀分為自覺症狀和他覺症狀兩種。自覺症狀是指患者的主觀感覺如瘙癢等;他覺症狀是指醫生檢查所見的各種皮膚損害如皮膚丘疹、糜爛等,是診斷皮膚病的重要依據。
一、自覺症狀
(一) 瘙癢:是最常見的自覺症狀,癢的程度輕重不一,有陣發性和持續性,局限性和廣泛性。癢的發生機制一般認為:
1.由表皮內真皮淺層的游離感覺神經末稍,接受刺激通過側脊丘束傳至視丘和感覺中樞引起癢感。
2.與機體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組織胺、激肽和蛋白酶等有關,尤其是蛋白酶起著重要的化學介質作用。它在表皮、血液、細菌及真菌中都有存在,創傷或某些原因可在組織中釋放活化,產生皮膚瘙癢。
瘙癢常見於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外陰肛門部瘙癢等。
(二) 疼痛:有學者認為,痛覺和癢覺可能是同種神經傳導。當刺激程度小於痛閾時表現為癢感,大於痛閾時表現為疼痛。疼痛常見於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如癤、丹毒,病毒性皮膚病,如帶狀皰疹等。
二、他覺症狀
在皮膚表面所程現的各種症狀,稱為皮膚損害或皮損。原發性皮損是指首先出現的原始性損害;繼發性皮損是由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和治療等進一步產生損害或好轉的結果。認清主要皮損對皮膚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頗有幫助。
(一) 原發性皮損
1.斑疹:僅指皮膚的顏色變異,既不隆起,也不凹陷,病理改變多在表皮和真皮淺層。色素增多的有黃褐斑、雀斑等;皮下出血形成的斑疹稱紫癜;紋身稱人工色斑;色素減少的有白癜風、白化病。
2.丘疹:是高出皮膚表面的堅實隆起,一般直徑不超過1厘米。可由炎症浸潤、代謝異常或皮膚變性所致。病理改變多在表皮或真皮上層。有的丘疹呈扁平圓狀如疣類、色素痣;有的為多角形如扁平苔蘚等。
3.水皰:為局限性高出皮膚表面、表皮內含有液體的損害,直徑在1厘米內的為小皰,大於1厘米的稱為大皰。水皰一般發生在表皮內。水皰常有細菌、病毒、疥蟲及變態反應引起,如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等,愈後不留瘢痕。
4.膿皰:大小、深淺與水皰類似,是含有膿液的皰,周圍帶有炎性紅暈。膿皰大多由於化膿性細菌感染所致,如膿皰瘡,毛囊炎和痤瘡等。
5.結節:是圓形或類圓形較硬的局限性突起,其位置較丘疹深,位於真皮或皮下組織,常為炎性浸潤或代謝產物聚積所致,其大小不一。如皮膚結核、結節性黃色瘤及腫瘤等。
6.囊腫:是真皮內或皮下組織的囊腔樣結節,可高出皮膚表面,呈圓形或橢圓形,觸之有彈性感。內容物可為液體,也可為半固體如腱鞘囊腫、皮脂腺囊腫等。
(二) 繼發性皮損
1.鱗屑:主要為角化脫落的上皮細胞。當皮膚炎症或其他損害時,可形成明顯的易察覺的鱗屑。鱗屑的大小、厚薄和多少因不同的皮膚病而異。花斑癬的鱗屑象糠秕狀;剝脫性皮炎的鱗屑宛如乾裂翹起的地皮;銀屑病的鱗屑白如雲母狀等。
2.痂皮:是水皰、膿皰以及糜爛面等,皮膚損害的漿液、膿液及血液和脫落壞死組織所致,它們乾涸後形成漿液痂、膿痂及血痂等。
3.糜爛:是水皰和淺在性膿皰破潰失去上皮所形成,表面潮紅、濕潤並有滲液,愈後不留瘢痕。
4.潰瘍:是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組織缺損。潰瘍的大小、形狀及深淺,隨病因和病情發展而異。表面可有漿液、膿液和壞死組織,或有痂皮覆蓋,邊緣常不規則。燒燙傷、皮膚結核、三期梅毒、化膿性皮膚病、小腿靜脈嚴重曲張及皮膚癌均可導致潰瘍發生。
5.瘢痕:深層組織缺損後,在組織修復中,由新生結締組織代替原有失去的皮膚組織,稱為瘢痕。分增生性(肥厚性)瘢痕和凹陷性(萎縮性)瘢痕,前者較硬而高出皮面,後者較正常皮膚稍凹下,表皮薄而柔軟。瘢痕表面無正常皮紋,也無附屬器。
6.苔蘚樣變:有些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由於長期刺激、磨擦、搔抓等,可使皮膚增厚、粗糙,皮膚紋理加深增寬,形成多角形片狀扁平丘疹,稱為苔蘚樣病變,如神經性皮炎。
上述皮膚損害,不是孤立的,經常是先後或同時存在,有時由一種皮損演變為另一種損害。
『叄』 中醫外科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治療方法,是針對疾病所採取的措施。中醫外科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內治方法和外治方法兩種。
一、內治法:中醫外科的內治方法大約分三大類十一種方法。中醫外科疾病是從瘡瘍論治開始,其治療方法也明顯體現針對瘡瘍的初起、形成、潰後三個階段治療措施,即中醫外科疾病三類治法,即消法、托法、補法。
消法:是指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方葯,使初起的腫瘍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結聚成膿,是一切腫瘍初起的治法總則,適用於初起腫瘍、非化膿性腫塊疾病和各種皮膚病。
托法:是指運用補益氣血和透膿的葯物,扶助正氣,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擴散和內陷的治療法則,適用於外瘍中期。
補法:是指運用補益葯物,恢復正氣,助養新生,使瘡口早日癒合的治療法則,適用於潰瘍後期。
內治方法中詳細分為十一種方法,具體如下:
1、解表法:是運用解表發汗的葯物,使邪從汗解。在具體應用時,還要分風寒、風熱之不同,則其治療方法也相應地施以辛涼解表和辛溫解表。
2、通里法:是用瀉下葯物,使蓄積在臟腑內部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從而達到除積導滯,逐瘀散結,瀉熱定痛,邪去毒消的目的,分為攻下(寒下)和潤下兩法。
3、清熱法:用寒涼的葯物,使內蘊熱毒得以清解,是治熱毒蘊結的主要法則。在具體運用時,還要分清熱之盛衰,火之虛實,分別使以不同的清熱法,如清熱解毒、清氣分熱、養陰清熱等不同方法。
4、溫通法:是運用溫經通絡、散寒化痰等葯物,以驅散陰寒凝滯之邪,是治療寒證的主要法則,根據病邪的不同,分為溫經通陽、散寒化痰,溫經散寒、祛風化濕之不同。
5、祛痰法:是運用咸寒軟堅化痰葯物,使因痰凝聚的腫塊得以消散的法則。臨床運用中,大多是針對不同病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達到化痰、消腫、軟堅的目的。根據病情不同,可分為疏風化痰、解郁化痰、養營化痰等不同。
6、理濕法:是運用燥濕或淡滲的葯物,以祛除濕邪的一種治法。外科疾病中,由濕邪致病者,多挾有熱邪、風邪、寒邪之不同,因此,本法必須結合清熱、袪風等法,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7、行氣法:是運用理氣的葯物,使氣機流暢,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消腫散堅止痛的目的。外科疾病中,肝氣郁結而發病者有很多,往往導致氣血凝滯,因此,行氣法多與活血葯配合使用。
8、和營法:是用調和營血的葯物,使經絡疏通,血脈調和流暢,從而達到瘡瘍腫消痛止的目的。
9、內托法:是運用透托和補托的葯物,使外科疾病的毒邪移深就淺,早日液化成膿,並使擴散的證候趨於局限化,邪盛者不致膿毒旁竄深潰,正虛者不致毒邪內陷,從而達到膿出毒泄,腫痛消退的目的。根據不同病情,分為透托和補托兩類。
10、補益法:是運用補虛扶正的葯物,使體內氣血充足,得以消除各種虛弱現象,恢復人體正氣,助養新肉生長,使瘡口早日癒合的治療法則。根據患者虛損情況,分為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等法。
11、養胃法:是運用扶持胃氣的葯物,使納谷旺盛,從而促進氣血生化的來源,扶正祛邪,促進康復。具體運用分為理脾和胃、和胃化濁、清養胃陰等不同方法。
二、外治法:中醫外科的外治方法是運用葯物和手術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於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分為葯物療法、手術療法和其他療法三大類。
葯物療法:是運用葯物製成不同的劑型,施用於患處,並賴葯物的性能,使其直達病所,產生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膏葯:是按配方用若干葯物浸於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黃丹再煎,利用黃丹在高熱下經過物理變化,凝結而成的制劑。
2、油膏:是將葯物和油類煎熬或搗勻成膏的制劑。
3、箍圍葯:是借葯粉具有箍集圍聚、收束瘡毒的作用,從而促使腫瘍初起輕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結聚,也能促使瘡形縮小,趨於限局,達到早日成膿和破潰;就是在破潰後,余腫未消者,也可用它來消腫,截其餘毒。
4、摻葯:是將各種不同的葯物研成粉末,根據制方規律,並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時摻布於膏葯或油膏上或直接摻布於病變部位。分為消散葯、提膿祛腐葯、腐蝕葯、平胬葯、生肌收口葯、止血葯、清熱收澀葯、酊劑、洗劑、新鮮草葯直接外用等。
手術療法:依據病變不同可分為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掛線法、結扎法等。
其他療法:主要有引流法、墊棉法、葯筒拔法、針灸法、熏法、熨法、熱烘療法、滾刺療法、洗滌法(浸漬法)等。
總之,各種不同方法的運用,主要是醫師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病情的不同階段,擇機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而應用的。有時治療時,可能內外治結合,也可能內治、外治中多種不同的方法聯合應用。如內治方法,運用時,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但應用中不同階段會有所變化,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治療具有十分明顯的個體化特色,而不是一方統百人,一方統一病。
『肆』 中醫外科治哪些病
中醫外科-基本概念文字發於體表或接近於體表的疾病都屬於外科疾病.發於表皮者,如癬,黃水瘡等,屬於皮膚病.發於皮里肌肉之間者,則多屬於癤.如火癤子.發於肌肉之間者則多屬於癰.如項癰,乳癰等.發於骨之上肌肉之間者,則多屬於疽.如附骨疽,脫疽等.發於腋下項間者,多屬於瘰癧.小者為瘰,大者為癘.癘多為長形疙瘩,瘰多為小圓形疙瘩.癘者多為一個,瘰者多為數枚.脖下增大者為癭.肉間或皮下圓形疙瘩,推之可動者為瘤,推之不動者為腫塊.堅硬如岩石,軟綿如棉絮,形似山巒起伏,或難潰難斂者,則多疑為癌.皮膚病多為風濕外感而得.癤子多是由於火毒而成.癰則是氣血不通凝結而聚.疽多是內傷於腎所致.瘰癘屬於氣結.癌多是傷肝氣滯而得.不論癤,癰,疽,瘰癘,癌症,都是氣血凝滯,結毒於一處所得.治法總則要涼血敗毒,扶正祛邪,行氣散瘀止痛,活血消腫軟堅,托毒外出解表.虛弱者要補氣血固營衛,強自身抗體,內外兼治,並採取補,托,消,分時宜治.目錄:吊線風的治療燒燙傷的治療脈管炎的治療面肌痙攣的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治療瘡瘍論癰疽論人體氣血論人體陰陽論中醫外科-症狀介紹本科在治療外科諸症方面,由於歷代的祖傳形成了一整套外科治病的良方和丸散膏丹制劑.並對症用葯.如治吊線風,有專治的追風膏,追風散,熄風丸.治面肌痙攣有面肌膏.治燒燙傷有燒燙聖驗膏,燒燙散,和防止疤痕增生的防痕膏.治破傷有破傷膏,破傷散,治瘡瘍有起疔膏,通用生肌散,桃花散,平胬丹,收口散.治刀口不癒合或瘡瘍長陰久不癒合者,有玉紅膏,回陽生肌膏,合口收功散,珍珠收口散.消腫毒有雄黃散,紅靈散.治脈管炎主要用加味四妙勇安湯.治靜脈炎有臁瘡膏,千槌膏和內服中葯.治口腔潰瘍有紅口散,白口散.治男性病有固本膏,固本丸.治肚寒不孕有紅緞膏.治牛皮癬有牛皮癬膏,頑癬膏和內服中葯.治風濕病有風濕膏,腰腿疼散,和內服加味獨活寄生湯.治腹脹有化痞膏,化積丸.治頭痛有頭疼通勝丸.以上諸葯實踐多年,療效確切.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中醫外科-類型張占奇中醫外科診所,主治醫師張占奇有祖傳特效的良方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自老爺爺一輩開始,就專長於中醫外科.到爺爺,父親,到自己,已經歷了四代的經驗積累.對外科病證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外科治療方法和經驗.對多種外科病證的治療,達到了較超前的水平.如吊線風,二年以內的患者,95%以上可治癒,採用外貼膏葯和內服中成葯的方法,一般一個月內可全愈,快的10天左右,慢的一個多月可治癒.燒燙傷採用濕潤包紮療法,輕的換葯一二次,重的治過70%以上的燒傷,在醫院植皮不成功者,用本所祖傳的燒燙膏,可使組織再生收口拉皮,一般不留疤痕.脈管炎靜脈炎一般不用截肢,採用內外兼治,使組織修復傷口癒合,疼痛消失而治癒.治療大面積的牛皮癬,用服中葯和外抹癬膏的方法,一般一至三個月可治癒,並從本根治不易復發.坐骨神經痛採用膏葯外貼和內服中葯,一般十至十五付中葯可治癒.對各種瘡癤腫毒,久不收口的頑症,有特殊療效.就診面涉及周邊縣市及天津北京等地,深受患者的好評.本診所的醫德格言是:患者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患者的康復就是自己的幸福.治病救人,患者至上是本所的宗旨.中醫外科-預防人要健康靠預防以防為主是方向兒童防病預防針成人防病靠提防定期檢測是辦法發現問題早治療病小好治花錢少養成大病難愈康不是沒病來找病健康觀念要增強人人健康國興旺美滿社會大家創中醫外科-診斷標准.什麼叫吊線風吊線風系神經系統疾病,西醫稱為面神經麻痹或面癱.病因是一時營衛不足不能固表,受外界風邪的侵襲,使一側面神經功能癱瘓所致.大小年齡均可發病,20歲致50歲為多發年齡,男女無顯著差異.本病發病迅速,下額及鼻溝歪向健側,說話漏風流口水,吃東西感覺困難.向左歪右眼不能閉合,向右歪左眼不能閉合,露眼多者為重.同時患側前額皺紋消失,鼻旁肌肉不能上提.本病一般不易復發,但也有終生患2-3次的病例.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中醫外科-治療方法燒燙傷是由火,水,電等外界因素致傷的一種外傷性疾病.燒傷或者燙傷的程度不同,致傷的輕重不一.輕的損傷皮膚,重的損傷肌肉,再重的損傷筋骨.無論輕重的燒燙傷,本身都是火毒或熱毒.如治療不當會迫毒內攻,甚至發展成敗血症.小面積的燒燙傷只需外治即可,大面積的燒燙傷必需內外兼治.治內的總則要清熱涼血敗毒,扶正托里解表,以防毒氣攻心.外治主要採用濕潤包紮療法.其主要優點是潤膚生肌快,不易留疤痕.如採用乾燥療法容易結痂,易留疤痕.本科祖傳的燒燙聖驗膏,就是濕潤療法的最好葯物.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可用於各種類型的燒燙傷.並且效果突出.其優點是長肉拉皮快,使組織再生,不用植皮.在醫院植皮不成功者,用此葯便可使肌肉和皮膚組織再生,如在醫院植皮小塊成活者,用此葯可使成活的皮膚組織快速增長.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中醫外科-相關資料中葯外治療法是中醫採用中葯對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給葯途徑.它是中醫治療疾病療法的一部分,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的和內治療法聯系在一起的.根據病情輕重可有所偏重,或以內治為主或以外治為主.又可單獨採用內治或外治,又可內外兼治同時並舉,以達到治癒疾病為目的.中醫外科是以中葯外治療法為主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這一門學科,必須掌握好中葯外治的療法,才能更有效的為患者治療疾病.中葯外治有哪些療法呢,暫做以下分析:一.中葯外治療法有內病外治和外病外治療法.發生於肌體內部的疾病,用中葯外治叫內病外治,發生於肌表的疾病,用中葯外治叫外病外治.採用什麼樣的療法要根據疾病的性質輕重而定.如疾病發於肌表,毒氣沒有入內,只採用外治療法就可達到治療目的的,便可只採用中葯外治的療法.如疾病雖發於肌表,但病根於內,就必須採用內外兼治.如疾病雖發於內,只外治就可將病根除的,便可只採用中葯外治的療法,或者內外兼治.二.中葯外治療法有直接療法和間接療法.如頭痛貼敷太陽穴,長白口瘡貼敷湧泉穴,這種通過穴位刺激經絡傳導來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叫間接療法,如某處長瘡長癰癤等,用葯直接貼敷患處的叫直接療法.三.中葯外治療法有封閉式療法和開放式療法.如貼敷膏葯或軟膏包紮封閉患處為封閉式療法,如在患處直接塗抹葯膏或中葯調劑不加包紮為開放式療法.封閉式療法有益於提膿生肌和葯物的保護,開放式療法有益於乾燥收斂.採用什麼樣的療法需因病情而定.四.中葯外治療法亦有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剛辯證之說.病主在表重治於外,病主在里重治於內,病主為寒葯性宜溫熱,病主為熱葯性宜寒涼,病主為虛葯性要平和,病主為實葯性可猛烈,病主為陰要回陽救逆,病主為陽要滋陰清熱解毒.這就是中葯外治的對症療法.五.中葯外治療法要根據病情的轉化靈活掌握用葯的劑型.如單純性紅腫可用酒調劑抹患處,如取其滋潤可用香油調劑抹患處,如取其拔毒可用樟丹制劑,取其燥濕可用松香制劑,取其殺蟲滅菌可用醋調劑,取起生肌收口可用黃臘制劑.這就是中葯外治療法的劑型選擇療法.六.中葯外治療法要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如破傷已感染和未感染,燒燙傷已感染和未感染,瘡癤癰腫是陽症還是陰症等等,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治法.如燒燙傷無感染可按燒燙傷治,日久感染化膿腐爛可按瘡癤治,總之病有轉化治法也要有變化,這就是中葯外治療法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的靈活性和因病變而治法變的治療原則.七.中葯外治療法有貼摻敷熏蒸洗抹慰等療法.貼一般指的是貼膏葯,適用於腫瘍.腫痛.風濕痛.瘰癘.腫塊等症.摻一般指的是摻葯面,適用於潰瘍.破傷.用於生肌收口等症.敷一般指的是用軟膏制劑或葯面調劑貼敷於傷口上.熏是用中葯的煙霧來達到治病目的的做法.蒸即是用煎熬中葯的蒸氣來治病.洗即用中葯的煎劑洗患處以求治癒疾病.抹即將葯膏或中葯調劑直接塗抹患處.慰即是對患處的一種熱敷療法.總之中葯的外治療法很多有待進一步的去研究探討.中醫外科-參考資料在此中葯外治是中醫治療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至今為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要繼承和發展中葯外治的方法,使它更科學化,更現代化,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但是這一祖國醫學的傳統療法,確被某些人瞧不起,給忽視了.就拿醫院來說,很少設有中醫外治這一科的,即使見有患者,用了中葯外治的方法也會被排斥的,他們說這樣不衛生,不科學.倒是有一些民間醫生,把中葯外治這一方法繼承和發展著.他們用中葯制劑外治給人們治療著疾病,為人民解除著痛苦.到底中葯外治有沒有科學性和現實的實用價值,我們的衛生部門和醫務人員,應該分析一下,重視起來.中葯外治有什麼好處呢?
『伍』 關於皮膚病的醫書
簡明中醫皮膚病學》趙炳南
《趙炳南學術經驗集》
《朱仁康學術經驗集》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張志禮
《徐宜厚學術經驗集》
《張作舟學術經驗集》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皮膚病中醫治療學》徐宜厚
《臨診一得集》
《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天津長征醫院
《瘍科心得集》
《張志禮臨床經驗集》
《中醫皮科臨床經驗集》歐陽恆
《中醫外科心得》夏少農
《中西醫結合瘡瘍證治》
《龍振華經驗集》
『陸』 中醫可以治皮膚病嗎
中醫是可以治療皮膚病的,因為人體的內外是統一的,外可以影響內,內也可以影響外,就像你可以從家裡走出來,也可以從外面回到家裡。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皮膚病初起的話,多從肺調治;但是久了的話,就還要根據五行理論考慮肺與其他臟腑的關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古代和現代的中醫文獻中,關於治療皮膚病的內容,其實是很多的,你可以去查。
『柒』 我15年考研,請問一下上海中醫葯大學中醫外科皮膚病方向的研究生好考嗎
上海中醫葯大學每年用的都是國家線,所以初試一般都容易過。皮膚病不算非常熱門的專業,去年報的人不多,今年的話還不知道,你可以等導師名單出來後去了解一下情況
『捌』 如何從中醫角度上解釋皮膚病
中醫多從氣血津液上面辨證治療皮膚病,氣血運行不暢,不能充盈濡養經脈
對應治療就是調理氣血為主
『玖』 2013考研,想報上海中醫葯的中醫外科皮膚病方向,不知道好考不
呵呵,無所謂好考還是不好考,學好了,那麼就是好考,學不好自然就不好考了,中醫現在普遍受冷落的,學的人也不多,從這個方面相對來說競爭就少了,希望我的回答你滿意。
補充你的回答是,外科的肛腸科不錯,其餘的不怎麼樣,淡然還有中醫骨科,但是現在基本上和西醫的骨科是一樣的了,沒什麼意義和特點了,希望你慎重。
『拾』 中醫對皮膚病的認識
中醫皮膚科都比較槪括,有的中醫一病可分屬西醫所稱的若干病。如濕毒痬,包括西醫的中毒性紅斑與葯物過敏性皮膚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