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醫葯皮膚病怎麼治
兒子10多歲時發現左側頸部
有一小塊皮膚像雞皮,有時癢,突出皮膚的小子有點稍硬呈黑色,用手個別小子子可擠出水來,現已有10多年了,影響美觀,請問兒子是患的啥皮膚病呀
B. 中華醫葯上所說的 治療皮膚病的粥!
尊敬的網友:
你好!
我看健康之路 吃出來的皮膚病(2008.04.08) 可能對你有好處,希望你看一下。網址是: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07626019264709
視頻其中有關於對皮膚保健有好處的食物。
請收看!
祝你健康!
C. 中華醫葯2007年7月4日CCTV4播的關於皮膚潰爛的葯方是什麼謝謝
這是這期節目的部分文稿,您先看看,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直接和中華醫葯欄目組聯系:(010)63954215
【解說】2003年底,「香港仁濟醫院中醫門診暨科研中心」正式開診,這是第一家由政府開辦的中醫門診。坐鎮的內科、外科、婦科、針灸科四位醫生和一位葯師都來自廣東省中醫院。患有嚴重糖尿病腎病的香港居民林女士聞訊後迅速趕來。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現在不吃中葯好像會病的。
【解說】別看林女士現在這樣說,可幾年前她卻完全不是這樣。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不能吃中葯,我吃什麼當歸什麼的,我都會吐,我一聞到它的味道,我就真的就想吐,我說我不行的,走進那個中葯房的門口我都有些不舒服了,我說哎呀我不能去。
【解說】林女士對中葯的味道不能接受,或許她是相信中醫的療效?
【香港市民林女士】不相信,我一直都感覺我不去看。
【解說】其實林女士的態度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對於中醫葯的認識,那麼又是什麼驅使林女士最終主動走進中醫門診,找中醫大夫看病的呢?
【香港市民林女士】2002年11月,我就記得16號我兒子從英國回來那天,我就有些發燒,它不知道怎麼燒,也不是很燒,他就感覺人很不舒服。
【解說】在兒子的勸說下,林女士到醫院做了一個檢查。
【香港市民林女士】一去醫院,哇!你的糖尿那麼高,很高的,好像22度以上吧,醫生說你糖尿病這么嚴重,看起來也有發燒,馬上就進了急診室。
【解說】林女士的病情十分嚴重,她住進了伊麗莎白醫院的深切病房,也就是危重病房。
【香港市民林女士】在模糊之中聽見他們講話,我自己就是說真的我要走了。
【空鏡】(表現低沉情緒的鏡頭)
【解說】經過九個晝夜的搶救,林女士終於脫離了危險,但是新的症狀又開始對她進行折磨。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那個時候就很腫,腳、大腿呀,全部都腫,腫得很痛,吃東西都沒辦法。我就聽護士姑娘就說,她說如果你要再不退腫呀,你要洗腎了。
【主持人】(回頭)林女士是因為發燒住進醫院,其實她真正嚴重的病是糖尿病,香港人說血糖高多少,他們說血糖高到多少度,林女士說她當時的血糖是22度,指的就是血糖22毫摩爾每升,我們知道空腹血糖正常值應該小於6.1毫摩爾每升, 飯後兩小時的血糖的正常值應該小於7.8毫摩爾每升,林女士的這血糖22毫摩爾每升,可以說超出正常值很多很多了,已經是非常高了,接著林女士又出現嚴重的腿腳腫,有可能她已經發展到了糖尿病腎病了,糖尿病並發腎病才會出現嚴重的水腫,護士小姐說再不退腫,就要洗腎了,這個洗腎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透析,林女士當時水腫嚴重,如果常規利尿效果不好,不消腫她就會有進一步發展為腎衰的可能,到時候就必須要進行透析了。好在林女士在醫院住了三個月,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但是腿腳的腫並沒有消,時間已經到了2003年的正月新年,林女士決定出院回家療養。.
【香港市民林女士】回家那時候人就不能走路的,都一直要人家攙著我走。
【解說】而就在這個時候,SARS突如其來,醫院里充滿了恐怖,林女士發現,自己不能再回去治療了。
【香港市民林女士】那看醫生都沒有機會了,那就一直在家裡吃醫院拿回來的葯給我,一直吃吃吃,他們就說你去看中醫了,我說我從來都沒有看中醫,我也不吃中葯。
【解說】林女士對於朋友的勸說無動於衷,腿腳腫痛越來越嚴重,但是這時,SARS卻正在節節敗退。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們香港電台經常播,剛剛又播(廣東)中醫醫院那個教授來香港幫手,看醫生,吃了很多中葯呀,SARS緩解了,都是中葯的,那個聽見以後,也感覺對呀對呀,那個心裏面可能比較接近了。
【解說】中醫葯治療SARS的例子終於觸動了林女士,得知兩位來港援助的專家來自廣東省中醫院,她決定到廣東省中醫院去試一試。在廣東省中醫院她找到了腎病內科專家徐大基醫生,徐醫生給她的第一印象卻讓她忐忑起來。
【香港市民 林女士】那時候我去看見這個徐醫生這么年輕,在我想像之中,中醫是有胡須的,頭發白白,這么年輕就是說是中醫。
【解說】林女士不了解這位年輕的徐大基醫生其實已經從事中醫腎臟病研究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10多年了,他對中醫葯治療慢性腎衰有著深入的研究。
【徐大基】我們就建議她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些給她治療,她自己有空也煲一點赤小豆去利水。
【解說】回到香港,林女士將信將疑地開始喝中葯,捏著鼻子喝了四天,她突然感覺到有了明顯的變化。
【香港市民 林女士】第四包葯就感覺胸口呀,人沒有那麼暈了,手感覺比較好了,比較好的一點,那是有感覺好的嘛,那就給他們說。
【記者】消腫呢?
【香港市民 林女士】消腫都消了。
【主持人】四天就消腫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子有那麼好的療效呢?徐大基醫生辨證說林女士屬於腎陽虛衰,陽虛水泛,應該用溫陽利水的方法進行治療,於是馬上開出處方,真武湯加減,功效主要就是溫陽利水,再加上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發散風寒、宣肺利水,連翹是清熱解毒,赤小豆利水消腫,兩個方子配合,效果果然明顯。
【解說】從那以後,林女士頻繁地往返於香港和廣州之間,直到有一天她從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小姐那兒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香港市民林女士】她說他(徐大基醫生)快去香港了,你在香港就可以看到他了,那個時候我很高興,哎呀我好了。
【解說】原來正是看到中醫在對抗「非典」中的突出作用,香港醫管局決定和廣東省中醫院合作,在香港仁濟醫院開設首個中醫門診,作為青年骨幹,徐大基醫生第二年就被派往香港,林女士不用再兩地奔波了。
【香港市民林女士】我感覺中醫好,沒有中葯我就感覺好像不行,腰都不能直,整天是這樣的蹲下來的,沒有辦法直的,走路都不行,腰又痛,我自己感覺好了很多,本來要洗腎的,我現在渡過那個難關了。
【解說】渡過那個難關之後,林女士做起了中醫葯的宣傳員。
【香港市民林女士】中醫來到我們香港是香港人的福氣,可能我是最幸運的一個,不然的話,我真的沒有今天的。
【解說】不僅是林女士,對中醫葯的信任度逐步在提高的香港居民越來越多,從香港回歸到現在,求治於中醫的香港患者人數大約增長了10%到20%。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副署長梁挺雄醫生】市民普遍都支持中醫葯,接受中醫葯,這個情況已經接受的程度跟內地是差不多了。
【主持人】從一個全身浮腫、瀕臨死亡的人到中醫葯的受益者,從一個不相信中醫、聞不了中葯味的人到一個中醫葯的宣傳者,從林女士的變化能夠看得出中醫葯在香港漸漸深入人心,不僅僅中醫葯的地位在普通市民當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香港的西醫界,中醫的療效也打動了一些業界權威,比如說在香港非常有名的梁秉中醫生,他是香港骨科方面的權威,按照西醫的治療,糖尿病足發展到一定地步就必須截肢,但是這位教授想到要嘗試一下中醫的治療方法,他說剛剛觸摸冰山一角就有很大的收獲,他發現中醫葯真的能夠讓本來要截肢的患者保全肢體,免受痛苦,並且他還因此獲得了一個大獎。
【導視4】他不以業界權威自傲,不受囿於門派而故步自封,傳播中醫仁心之術,懸壺濟世,恩澤大眾。《中華醫葯》特別節目《東方之珠 十年葯香》正在播出。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這是遠東經濟評論獎給我們的銀獎牌,原因就是他認同我們對於那個糖尿病足潰爛的一個初步研究。
【解說】糖尿病並發症引起腳潰爛,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全球約1.5億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會發生腳潰瘍或壞疽,而腳部潰瘍惡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壞疽就會導致截肢。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截肢對於我們(醫生)來說非常容易,但對於病人來說是非常痛苦。
【解說】潰瘍——截肢——死亡!這是非常恐怖的糖尿病足三部曲。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我們西醫,我們醫生就是治病就像治一些零件,修理汽車,不是一個汽車修理一個一個零件地修理,那麼就損失了它的整體性,所以治病的很多時候,越是發達,越是出問題。
【解說】截肢並不能解決問題,梁秉中教授在一次偶然的中醫講座中學到了中醫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嘗試之後,效果出乎意料。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梁秉中 】一個星期之後,所有的傷口都復原了,他就可以穿著襪子,穿著鞋子,就是用拐杖來走路,所以當然老人家是高興得不得了,
【解說】什麼神奇的方法,解決了困惑梁秉中教授四十多年的難題?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 】其實這個葯呀,就是六味地黃湯的加減。
【解說】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梁教授配製了兩個方子,一個由生地、山茱萸、山葯、牡丹皮、澤瀉、茯苓、黃芪、五味子組成,用於滋陰固腎,補氣扶正;一個由生黃芪、白術、漢防己、制首烏、生地、菝葜組成,用於脫毒生肌,效果果然很好。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我有20幾個病人,都是成果不錯的,差不多80%是可以保留肢體。
【解說】這些有效的病例更加觸動了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葯研究所所長 梁秉中 】西醫必須有補充的地方,我找中醫朋友來幫忙,我找中葯用我西醫的方法去探索,這都是好方法。
【主持人】梁秉中教授其實是有一些中醫基礎的,他少年時代曾經受到熱愛中醫的父親的熏陶,在回歸之前,他也常常給人扎扎針灸,但是那時候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因為那個時候整個香港的中醫葯都是一個自生自滅的狀態,沒有人管,沒有正規的醫療服務,是不受法律保障的,所以像梁教授這樣的西醫醫生是完全不敢把運用中醫擺在明面上的,更沒有機會去深入地學習中醫、研究中醫、運用中醫了,他沒有想到有一天在香港的大學里能夠開設中醫葯學專業,對中醫葯感興趣的青年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入學院去學習。
【導視5】國學精髓,潤物無聲,經歷風雨洗禮,如今重現希望。《中華醫葯》特別節目《東方之珠 十年葯香》正在播出。
【解說】香港浸會大學從1998年起就開設了中醫葯專業,是香港最早的中醫葯高等教育機構。何庭軒是這所大學中醫葯學院2006年的新生,他與中醫葯結緣是因為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金庸小說很多很出名的醫生就是胡青牛,平一指等等,他們就是都非常厲害,就是好像什麼病也能治好的這樣子,什麼斷了骨頭呀,什麼中了什麼很厲害的毒呀,也能夠治好。
【解說】金庸的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具有鮮明個性的醫生,《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主黃葯師、《倚天屠龍記》中的蝶谷醫仙胡青牛、《笑傲江湖》中的平一指、《飛狐外傳》中的毒手葯王無嗔大師、《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等等。這些人不僅是武林高手,而且都醫術高明,讓中學時代的何庭軒驚羨不已。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老實說其實我當時是很好奇,也是很疑惑的,就是是真的嗎?就是會不會是金庸先生他誇大來說呢。但是到了越來越認識中醫葯的時候,可能在其他的書本,或者是一些網上的資料上,我可以看到中醫葯是真的可以去醫治好病人。
【解說】其實文學作品中的誇張,也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縮影,何庭軒進入學校終於看到了中醫真正的療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新生 何庭軒】西醫他們做電療,去醫治一個癱瘓病人,他們都試了很多次,都不成功,但是到了用針灸的方法,就是針了一個星期,病人就是好轉了,就是很神奇。
【解說】在香港學中醫,學生只有一半時間在課堂上學習,另一半的教學時間都安排在了臨床實習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為此開設了7個門診,何庭軒和同學們一樣,有大量的時間在門診跟隨老師進行臨床實踐。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院長 劉良教授】我們在這個學生的教學裡面把臨床教學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非常推崇這個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所以從入校的第一個學年開始,我們在學中醫的基礎理論的時候,我們就安排學生去接觸病人,再學習怎麼把脈,怎麼看舌頭,怎麼去望聞問切。
【解說】目前,除了香港浸會大學之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都有中醫葯學專業,報考中醫葯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僅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的學生就比7年前增加了5倍多。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黎碧玉】香港這班同學他們都學得很帶勁,因為大家都很有那個抱負,對香港中醫的未來都很有抱負。
【解說】黎碧玉是香港第一屆中醫專業的大學生,2003年她從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畢業後,又考取了注冊中醫師的資格,從2001年開始,香港所有新的中醫從業者都必須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並且必須要通過中醫師的資格考試成為注冊中醫師,才有開設中醫門診的資格,像黎碧玉這樣的注冊中醫師也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
【香港中醫葯管理委員會中醫組主席黃雅各】目前呢,香港有八千個中醫,其中有五千個是注冊的中醫,那麼很多人他們都會通過考試,逐步逐步地走向注冊,走向中醫的專業化的道路。
【解說】2005年,黎碧玉終於和同學一起開辦了一家診所。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黎碧玉】這個牌子是我診所開張的時候一位病人送給我的,而這個盤子是我開張的時候,我學校的老師送給我的,作為對我的一種鼓勵和一種告誡,就是說治療病人的時候要做到心恭葯良,這樣子。
D. 怎麼與ccTV4中華醫葯欄目咨詢祛黃褐斑
色斑可分為黃褐斑和老年斑,黃褐斑多發於中青年女性,通常由於肝氣肝瘀所致。具體調理時可用砭板刃部在腹部刮擦,以微熱為度。用砭板刃部刮背部膀胱經,每次三五分鍾即可。用砭板按摩面部,每日數次發熱為止。
E. 西安周吉堂陰舒凈膚治療陰部瘙癢、奇癢、異味、紅腫、炎症、陰虱
陰部瘙癢是因為多種原因引起的,外陰皮膚與黏膜的劇烈瘙癢症狀,原因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外陰疾病,用葯,全身系統性疾病以及心理因素等有一定的關系。
如果是單純的炎症導致的瘙癢症狀,可以積極的治療陰道炎,宮頸炎,減輕由於分泌物增多,刺激外陰導致的瘙癢症狀。如果用葯導致的瘙癢症狀,可以及時停葯觀察。如果是雌激素缺乏,所導致的外陰瘙癢症狀,還需要進一步的做激素水平的檢測,然後對症的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所以患者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一步的檢查,確診病因,對症處理
F. 中華醫葯里有關於怎樣使皮膚白嫩年紀大了也不黃
中葯,總讓感到神奇,僅僅是一些草、根,卻能治病,能養顏。中葯養顏自古就有,且多是宮廷內潛心研究的秘方,流傳至今,讓現代人也趨之若鶩。中葯養顏有它的獨到之處,當你在琳琅滿目的護膚品面前不知如何選擇時,不妨獨辟蹊徑,嘗試一下中葯養顏的妙用吧。
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宮廷美容秘方,是南朝陳後主愛妃張麗華的「半年紅」。張麗華以美貌驚世,據說得益於所使用的面膏秘方。這個秘方來頭大得不得了,打出的招牌說是來自王母娘娘怕別人偷看而專門壓在枕頭底下的看家美容寶典——《枕中方》。該秘方所用葯物極其簡單:雞蛋一個、丹砂二兩。調制方法稍為復雜一點:取新生雞蛋,小心在蛋上開一小孔,去黃留清,裝入丹砂細末,用蠟封好小孔,連同其他待孵雞蛋放到窩中讓老母雞孵化,等到其他雛雞出殼時,就可打破蛋殼使用。此秘方功效神奇,據說使用後可使臉色白里透紅,什麼雀斑、痘痘、黑頭、粉刺之類均一掃而光,永不復發,順便連皮膚鬆弛、起皺問題也一並解決。該秘方流傳到明代,有人進行了產品升級,改硃砂為金花胭脂及鹵砂少許,其他不變,升級產品除以上功效外,還可使臉色長期保持紅潤,即使一天洗三次臉也經久不褪,所以還有個極其響亮的名頭——「半年紅」。
這些美容秘方看似名目繁多、製作程序復雜,其實在傳統的中葯店裡不僅可以輕松找到這些中葯,而且小中葯店裡的伙計或葯師都可以很快配好,一點都不麻煩。
中醫葯美容秉承的是「整體、平衡、自然」的理論精髓。好的皮膚不僅需要外部的保護和修飾,更重要的是從內而外的滋養。機體的生命活動,全依賴氣血的相輔相成,氣血調和則精神旺盛,體質強健,容顏嬌美,百病不生。故調理氣血,對女性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一要堅持,二要放鬆,不可急於求成,讓身體在和諧放鬆的狀態下慢慢調理。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補葯都有副作用,取哪味中葯美容,要依據個人身體的狀況,咨詢醫生後再定,不可隨意使用。不管是吃的還是用來外敷的,既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也要參考時令季節的不同來調理用葯。畢竟,每個人的身體和皮膚都不一樣,四時節氣不同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每個人體內的微觀環境。如果體內激素分泌失調,單純靠外敷面膜或服用某種單方中葯,都難以達到美容效果。
傳統的中醫中葯美容理論一向強調的是 「以內養外」。中醫認為人的皮膚潤澤與否和臟腑功能有密切關系,如果臟腑病變,氣血不和,則皮膚粗糙,面部生斑。因此,中醫的美容方劑亦從調和氣血、調理五臟的功能入手,達到美白祛斑的功效。
「三白湯」就具有補氣益血、美白潤膚的功效:取白芍、白術、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溫服。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
中葯面膜開始可以天天用或隔日用,達到想要的效果後,每周堅持1到2次。因為中葯是純天然的植物,不含鉛汞氫醌等化學成分,可以長期使用。但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人,使用白芷後會發生光敏作用,所以最好夜間塗抹,早晨洗去。
中醫葯美容秘方的最大特點是返璞歸真,取材天然,與如今的化學合成美容劑相比副作用較小,溫和安全。喜歡DIY的美女們不妨走進中葯店,尋找這些價格並不昂貴的美容聖品,在家自製葯膜。
在家用中葯做面膜,應了解一些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葯,適合自己皮膚的中葯面膜可令面部紅潤白嫩、肌膚光滑細膩、增強皮膚彈性、防老減皺,對多種面部疾患如黑斑、暗瘡、面皰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廣為流傳的中葯美容聖品中,最「親民」的當屬白芷、白芍、白術、白茯苓等等與「白」相關聯的中草葯。讓我們看看它們的美膚功效吧:
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養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至於樓主所說 年紀大了不黃 我想是沒有可能的畢竟生物是不可能抑制細胞的老化 如果有的話 我估計政府也不給 不然中國人都成妖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