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於醫生的感人小故事。要一百到兩百字的
2003年4.5月份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歷出現,弄得人心惶惶。就在這時,白衣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抗非典前線有這么一家醫院----小湯山醫院,發生了這么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斗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說:「我已經上了一線這么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換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時間吧?」這位好醫生已數月未跟家裡聯系,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終於,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現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生在隔離區解手記者采訪時,盡管眼裡噙著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說:「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學組織用於解剖,盡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 的病人早日離開醫院,早日回家團圓。」
㈡ 有什麼醫生背後感人的故事啊
郭春園一代名醫聲名遠播
郭春園是我國傳統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樂郭氏正骨"的第五代傳人,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認定的全國500名著名老中醫,撰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骨科專著《平樂郭氏正骨法》及展示郭氏醫術的《世醫正骨從新》。
郭春園的名氣大,但在病人面前沒有一點架子。從醫60多年來,他堅守著"生命無價,病人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每次看門診,他都佩戴共產黨員的紅標牌。為了滿足更多病人想掛他號的願望,他總是提前1小時開診,到晚上八九點鍾才結束。一次,一名小夥子因車禍左腿粉碎性骨折,輾轉了好幾家醫院,都建議他截肢。最後,小夥子來到平樂醫院,郭春園親自接診治療,先為他敷上祖傳的三七散活血消腫,再進行斷骨手術復位,終於保住了患者的左腿。還有一次,青年張明在深圳遭遇車禍,被撞成右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經郭春園精心治療後,傷口13天就癒合了。張明的家人拉著郭春園的手說:"我們全家該怎樣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呀!"60多年來,郭春園用精湛的醫術,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起死回生的奇跡,用博大的愛心贏得了許多患者的信任和贊譽。
2002年,郭春園又做出一個驚人之舉,他違背「平樂郭氏醫術,不得亂傳外人的『家訓』」,不要任何專利,不要一分錢提成,將13種祖傳秘方、驗方的專利權全部捐獻給國家。他說:"秘方藏在抽屜里只能是文物,只有捐出來,讓更多的醫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財富。"平樂醫院院長黃明臣接過獻方時手都在顫抖:"這是郭家幾代人的心血,更是老院長那顆金子般的心啊!"
一生清貧兩袖清風
從1985年來深圳,郭春園創建的平樂醫院已發展成為廣東省首家中西醫結合的二甲專科醫院,按照他的獻方生產出來的葯品,年銷售額已達到800多萬元,超過醫院葯品總收入的60%。但在一代名醫郭春園家的存摺上,只有5萬元的存款,一套兩房一廳的二手房才剛剛還完了按揭貸款。
多年來,許多病人為表達對郭春園的感激之情,有的送紅包,有的送煙酒或營養品,他總是婉言拒絕,實在退不掉的紅包就上交到醫院財務科。在他的倡導下,醫院成立了"特困患者救助金",將醫生推不掉的紅包集中起來,用於救助在該院治療的特別困難的患者。為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郭春園把給他定為100元的特診專家掛號費降為20元,與普通專家一樣。
作為一代名醫,郭春園不但用高超的醫術救治了數不清的重病患者,而且還特別注意為病人省錢,始終堅持"能花10元錢治好的病,絕不讓病人花11元"。一位農民患者治病花費了幾千元仍不見好,後來慕名找到郭春園,他開出了處方不足13元的葯,幾天後患者就病癒了。為此有人對郭春園說:"像您這樣給病人看病開葯,什麼時候才能賺錢啊?"郭春園回答:"醫者要有父母心,不能見利忘義,更不能見錢眼開。"
一心救人犧牲自己
"如果不是長期徒手在X射線下給患者療傷,他的左手不會潰爛更不會癌變;如果不是為了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他不會拒絕及早截除病指,癌細胞也就不會順著病指擴散到全身。他為患者獻出的不僅是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還有他的健康乃至生命……"平樂醫院的醫護人員說起老院長,個個泣不成聲。
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為了救治病人和臨床教學,郭春園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為醫生,他比誰都清楚長時間不加防護在放射線下工作會產生怎樣的危害,但如果給患者接骨時要戴上重達幾斤的含鉛防護手套,就無法實現他提出斷骨要百分之百復位的要求。為了患者的療效,任憑別人怎樣勸說,郭春園堅決不肯戴上沉重的鉛手套。
1982年,59歲的郭春園左手食指因長期遭受X光射線侵蝕而開始潰爛,傷口長期流血化膿。為防止癌變,大家勸他盡早截掉左手的食指。郭春園堅決反對:"我是骨科醫生,截去食指還怎麼給病人治病呢?"直到2001年,78歲的郭春園受傷的手指查出了鱗狀上皮癌,他才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術後不到一周,他又堅持像以往那樣每天專家門診,每周三天住院部查房,直到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還堅持為病人看病。
終於,癌細胞擴散、心肺功能衰竭將老人擊倒了。但就是在他意識的模糊狀態,心裡想的仍然是為患者看病。他每天都要重復幾遍給病人看X光片的動作,有時右手還以握筆寫字的姿勢在床單上畫來畫去。家人見狀問他在寫什麼,他說:"我在給患者開葯方。"
入黨23年的郭春園在用鮮血寫成的入黨申請書上這樣表示:"把真心交給黨,對黨無虛言;不求名利,不驕不滿,全心全意為病人,不讓金錢殺傷我的雙手……當黨的事業需要我的生命時,我會毫不退縮地貢獻出我的生命。
㈢ 有關醫生的感人小故事1500字以上
2003年4.5月份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歷出現,弄得人心惶惶。就在這時,白衣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抗非典前線有這么一家醫院----小湯山醫院,發生了這么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斗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說:「我已經上了一線這么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換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時間吧?」這位好醫生已數月未跟家裡聯系,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終於,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現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生在隔離區解手記者采訪時,盡管眼裡噙著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說:「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學組織用於解剖,盡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 的病人早日離開醫院,早日回家團圓
㈣ 疫情期間醫生是最辛苦的,你知道哪些讓人感動的醫生故事
我們都知道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裡,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就會出現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對於這些事情的發生對我們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相信大家對於疫情這個事情來說也是都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是感同身受的,我們都知道以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麼的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視線,大家在網上也是看到了一疫情期間,醫生是最辛苦的這個世界,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你知道哪些讓人感動的人生故事?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在我看來,我覺得有很多的,比如說因為女醫生在自己的生理期的時候,還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直站崗24小時。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在這次疫情期間,其實我們也是非常有感同身受的一種感覺,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一句其中醫生的那種堅持的精神和毅力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他們依然能夠挺身而出,而且站在隊伍的最前面。這是一種榜樣示範的作用問題。
㈤ 醫生感人故事
『一個三十年的謊言』
有一位婆婆,每天早上便到酒樓清洗碗碟來維持生計,她和十二歲的孫女一起居住。她孫女在三年前的一宗車禍中被硬物撞擊導致失明,她爸媽更當場喪生。從此兩口子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婆婆最大心願是在有生之年見到她能重見光明,所以,她每天都到眼科醫院查問有否適合孫女的眼角膜。但過了三年仍未有消息,她更因為每天這樣操勞導致身體愈來愈虛弱。幸好孫女性格堅強樂觀,她每天到特殊學校學慣用專業器材來解決日常生活,還學懂盲人閱讀。
有一天,她和婆婆到眼科醫院覆診,當經過一所中學的時候,有位多口的男生對她說:『你這麼大還要人照顧!原來是盲,讓我試你真瞎或是裝出來!』
之後更走到她面前搖晃雙手。婆婆見到後便喝止他,跟著便離開那裏。
從此她終日困在房間,婆婆見到這情況便到醫院要求馬上替孫女做移值手術,她跪在醫生房門哀求他們。最後,一位醫生被她感動了,便跟她說:『有一位少女在昨天去世,她生前願意在死後將其眼角膜捐出,但現在她父母反對這做法。你盡管勸勸她們。』
她知道後便冒雨到死者住址找其父母。
死者母親對婆婆說:『你知否我的心如何傷痛!你還要我將女兒的眼角膜來救你孫女!請不要騷擾我們。』
婆婆說:『我明白你心情。若不是我雙眼已患上白內障,就算弄瞎自己亦會將眼角膜捐給我孫女。此刻我已時日無多,死後便再沒有人照顧她。換轉是你,也不願意眼看自己女兒受苦。當我死後會在天堂向你死去的女兒道謝。』
婆婆說後便不斷向她叩頭。之後終於不支暈倒。當她從病床醒過來時,看見哭成淚人的孫女坐在身旁。
婆婆說:『你可以重見光明了,醫生說我的眼角膜能適合你,自己知自己事,我大限已到,但願能在死前為你做到這件事,便死而無憾。』
孫女聽了這話後更哭不成聲說 :『如果要你死我才可以看見東西,我寧願一生一世也做盲女。我要你永遠在我身邊。我現在讀書識字,將來搵很多錢令你生活無憂。只要有你,我再不怕甚麼人嘲笑我,你死了,就算有一千對眼角膜我也不會做手術。』
婆婆聽後便摑了孫女一把。說:『你如果不懂自愛,便不要做我乖孫。你知否我心願是希望見識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你要用我的眼睛看盡這世界。一個人的生命並不在乎長短,而是活得是否有價值。你便是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若然你不能康復,就算我有一百歲亦是枉過。我死後你不要為我難過,我要見到一個可愛的孫女在我墓地對我說過著很快樂的生活。』
當孫女聽到了這話後便擦光眼淚,用堅定的語氣答應了她最後的要求。之後,她們便相擁一起,渡過婆婆的最後一晚。
轉眼過了三十年,她的努力令她成為了一位很出色的眼科醫生,巧合地更做了這間眼科醫院的院長。她已去過四十多處的國家,拍攝了當地的特色,再將它放到婆婆的墓地。
有一天她從電腦中看到原來當年捐眼角膜給自己的不是婆婆,而是一位女孩 … 是當年婆婆找她父母的這家女兒。為了找出真相,她便打電話問個究竟。一把年老女士跟她說 : 『其實婆婆根本不能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給你,因她已患上白內障。當時我被她感動了,所以我在醫謢車內已向她承諾了願意捐女兒的眼角膜。我相信她騙你是希望你珍惜這次手術的機會和激勵你做人的鬥志!你有今天的成就全賴她當天的謊言。』
當她聽了這番話後便浮現出一幕幕和婆婆相處的往事,內疚恩念之情令她流淚了。
突然,在門外有位男孩因眼疾所帶來的痛楚導致大聲哭出來,還痛罵帶他來覆診的婆婆。她見到後便上前跟這位男孩說。
『真羨慕你可以罵她。我真想給婆婆再次痛罵和聽她說一個為我好的謊言,之後便緊緊擁抱!希望你罵婆婆的時候回想她如何勞碌照顧你!』
小孩當然不明箇中意思,之後他婆婆便用慈祥的手替他抹乾眼淚,帶他離開!
『一個三十年的謊言,使我有這豐盛人生!婆婆,我會好好的活下去,來答謝你賜給我的光明!』她便望著這對婆孫的身影遠去。
㈥ 醫生的感人故事200字左右
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今年春節前後,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無形的病魔,看不見、摸不著,即便你全副武裝,有時也防不勝防。超負荷、緊張的工作,使人們常常無暇顧及沒戴緊的口罩;體力的嚴重透支,使病魔乘虛而入。有的護士病倒了,葉欣心急如焚。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打來開水拿來預防葯,親眼看著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實各項隔離措施,從醫生到護工,一個也不能落下。其檢查的嚴謹和認真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於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來電。
這是一場艱難的阻擊戰。
在對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葉護士長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原本虛弱的身體明顯不敵新疾,多臟器衰竭隨時可能發生。此時此刻,挽救生命不僅需要高度的責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術和醫護的通力協作。原有冠心病,且處於心臟搭橋術後的患者梁先生因發熱咳嗽前來急診,短期內病情急劇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面色紫紺,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葉欣護士長迅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接上床邊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儀,靜脈注射強心葯、血管活性葯、呼吸興奮葯,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葉護士長顧不上休息,拖著疲憊的身軀又投入到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因為還有上了呼吸機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護理工作等著她去檢查……就這樣,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隨著葉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可誰能想到,此刻的葉欣,是強忍著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著一次次的搶救和護理。
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險和死亡那麼真切地走向醫務人員。「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葉欣和二沙急診科主任張忠德默默地作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盡量包攬對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檢查、搶救、治療、護理工作,有時甚至把同事關在門外,聲色俱厲,毫無協商的可能。他們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或少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們心甘情願!
「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㈦ 醫生救人的感人事例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縣松岩口軍區後方醫院講授輸血技術。「輸血」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技術,中國在大城市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才能開展。在野戰醫療條件下輸血,是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詳細講述了采血操作、標准血型製作、血型鑒定、配血試驗、儲存、運輸、保管等基本知識,接著推來一名胸部外傷的患者,32歲的衛生部部長葉青山第一個獻了血。
驗過血型,白求恩讓葉青山和病人頭腳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簡易輸血器。帶著針頭的皮管連接在他們靠緊的左右兩臂靜脈上,皮管中間一個三通閥門,閥門上聯著注射器。
白求恩把閥門通向葉部長,抽拉針栓,殷紅的鮮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轉動閥門,血液便流入患者體內。大家熱烈鼓掌,戰地輸血在中國軍隊野戰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個病人推來了,白求恩主動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說:「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眾稱贊為「群眾血庫」。
(7)皮膚科醫生的感人故事擴展閱讀:
白求恩的成就貢獻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㈧ 誰有關於醫生的感人小故事。要一百到兩百字的
2. 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很餓,就去一個人家討要一點吃的,他敲開了門,>裡面出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男孩一下子不知該說什麼,最後只要了一杯水,可女孩子 知道他很餓,便給了他一杯牛奶,男孩十分感激。
十年後女孩患了一種怪病,醫生門束手無策,可一個好消息傳來了,一個很偉大的醫生來了,並要給女孩子治病,在這個醫生的手術下女孩得救了,可是,女孩子卻哭了,他知道這一定會讓他們家破產,病歷單發了下來,女孩子不敢看,她知道一定很貴,最後她鼓起勇氣看了一眼,可女孩驚呆了,因為上面寫著,一杯牛奶。沒錯,這個醫生就是十年前的那個男孩
第一個回答有點長,被我刪了,我覺得這個不錯,全手打,給過吧。
㈨ 誰知道有關醫生的感人故事
鄧練賢,漢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廣東省台山市人,中共黨員,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傳染病教研室副主任,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1968年2月 - 1969年12月,在廣東省台山市沖萎白崗大隊衛生站工作;1970年12月 - 1973年12月,在中山醫科大學讀書;1973年12月 - 2003年4月,任中山大學附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其中1977年-1981年,任傳染病科黨支部副書記;1983年-2003年4月,任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1991-2003年4月,任傳染病科副主任;1998-2003年4月,任傳染病學教研室副主任;1995-2003年4月,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委員。 2003年2月3日因搶救「非典」病人而染病,於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搶救無效,光榮殉職。他臨危不懼的奉獻精神,待病人如親人的情操,腳踏實地做人的品德,先鋒模範的大無畏精神受到高度稱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23日作出重要批示:「德江同志:請轉達我對鄧練賢同志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對鄧練賢同志親屬的親切慰問,我堅信,有廣大醫護人員的奮斗與貢獻,有全國上下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戰勝疫病。」4月24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重要批示座談會。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要求,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為動力,在全省掀起學習鄧練賢等抗擊「非典」英雄的熱潮,團結一致,總結經驗,再接再厲,鞏固成果,防止反彈,全力以赴投身抗擊非典型肺炎斗爭,直至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