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小孩常見的皮膚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小孩常見的皮膚病

發布時間: 2021-11-04 07:35:05

A. 兒童易患哪些皮膚病

嬰幼兒皮膚薄嫩,所以臨床上有許多皮膚病好發於該年齡段,常見的有:
皰版疹權性齒齦口腔炎、水痘、卡波水痘樣疹、巨細胞包涵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軟疣、口腔灶性上皮增生、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疹、風疹、傳染性紅斑、幼兒急疹、川崎病、新生兒膿皰瘡、猩紅熱、黃癬、白癬、黑點癬、紅色粟粒疹、膠樣粟丘疹、沙土皮炎、尿布皮炎、異位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幼年類風濕結節、慢性肉芽腫病、高免疫球蛋白綜合征、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咬甲癖、剝脫性角質松解症、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質症、新生兒中毒性紅斑、新生兒萎縮性回狀紅斑、風濕性環狀紅斑、尿布銀屑病、白色糠疹、毛發紅糠疹、線狀苔蘚、小棘苔蘚、兒童良性慢性大皰性皮病、新生兒一過性膿皰性黑變病、嬰兒肢端膿皰病、反應性穿通性膠原病、兒童早老症、毛囊性皮膚萎縮、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暴發性紫癜、新生兒水腫、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進行性脂肪營養不良、新生兒痤瘡、先天性禿發、幼年性黃色肉芽腫、卟啉症、腸病性肢端皮炎、白化病、膠樣嬰兒、著色性干皮病、鮮紅斑痣等。

B. 常見兒童過敏性皮膚病及預防

過敏性皮膚病是兒科皮膚疾病中比較多見和較嚴重的一種類型。常會對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多遷延不愈,緩解與加重交替,常有家族史和慢性化傾向。受累器官主要為皮膚、黏膜。過敏性皮膚病常見的類型包括:遺傳性過敏性皮炎(AD)、蕁麻疹、濕疹、沙土皮炎。
遺傳性過敏性皮炎
遺傳過敏性皮炎是與遺傳相關,易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的一種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反應為紅斑、丘疹、鱗屑、苔蘚樣變。此病自嬰兒期發病、經兒童期到成人期,長期反復發作。但臨床上也不一定都經歷三個時期,某些食物、花粉、動物皮毛或季節變化均對此病有影響,去除誘發因素,對症治療可使本病痊癒。嬰兒期以撲爾敏和外用葯為主;兒童期以仙特敏或克敏能+強的松和外用葯為佳。
兒童蕁麻疹
俗稱風疹塊,嚴重時可有系統症狀和過敏性休克。兒童蕁麻疹的特點是: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因年齡不同,飲食種類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各異,如嬰兒以母乳、牛奶、奶製品喂養為主,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為牛奶及奶製品的添加劑。預防兒童蕁麻疹,要積極尋找過敏原,並遠離之,盡可能少去花粉多的地方或避免長時間逗留。如果有感冒發熱或齲齒應積極治療,少接觸寵物,食物中的魚蝦蛋及奶製品和一些少見食品等都是常見的誘因,必要時可先停食。
兒童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狀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皮膚病,在春秋季節反復出現。發生於腰、前臂和四肢的紡錘形紅色風團樣丘疹,嚴重時中央有水皰形成,可成批出現,數目不定,一周左右消退,留下短暫的色素沉著斑,目前認為是蚊蟲叮咬和胃腸功能紊亂所誘發的過敏反應。治療與預防只要是找出並避免過敏原,避免即可。
兒童濕疹
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在急性期以皮膚紅斑、小水皰,甚至糜爛滲出為主要損害,伴有劇烈瘙癢。其內因主要是患兒的遺傳因素,外因則與上述引起蕁麻疹中的各種因素相同,對此應以改善自身免疫功能狀態和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為主,而改善免疫功能狀態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應注意避免用鹼性洗滌劑和熱水燙洗,同時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刺激性強的外用葯。
沙土皮炎
醫學上稱為幼兒丘疹性皮炎、摩擦性苔蘚樣疹,好發於3至10歲兒童。表現為兒童手背上的小疙瘩,檢查時能夠見到兒童手背手腕散布有針頭大小丘疹,細密成群,紅色或皮色,有瘙癢感,可能是沙土、肥皂等摩擦刺激誘發的局部過敏反應。預防沙土皮炎,應教育孩子少玩沙土、水、肥皂等刺激皮膚物質,皮膚紅腫糜爛,炎症較重者,應及時就醫。

C. 如何預防規避兒童常見皮膚病

廣東華潤順峰葯業專門為兒童皮膚屏障修護打造了全新品牌——順峰寶寶,用它還是不錯的。

D. 秋冬季寶寶易發的皮膚病有哪些

秋冬季節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有:過敏、爛嘴角、皸裂、凍瘡等。過敏即我們專常說的「濕疹」,常常屬表現為皮膚出現丘疹、紅腫、硬性糠秕樣脫屑及鱗屑結痂;有的可表現為頭面部皮膚潮紅,或有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甚至有較厚的黃痂。過敏引起的皮膚病,會讓寶寶瘙癢難忍,大年齡的寶寶會自己搔抓,如果護理不當,則容易造成感染;而小寶寶只會以哭鬧來表示自己的不舒服,或老是在大人身上磨蹭。爛嘴角表現為口角潮紅、起皰,發生乳白色糜爛、裂口、結痂等,還伴有燒灼和痛感,一張口就容易出血,連吃飯、說話都不方便,這就是較常見的口角炎。皸裂表現為皮膚出現裂口,風一吹會一沾水就疼痛難忍。凍瘡初期皮膚蒼白,相繼出現紫斑或腫塊。先有麻木感,繼而發癢、腫脹、有灼熱感,遇熱加重。重者腫脹加劇,出現水皰,破裂後形成潰瘍。疼痛明顯,繼發感染可致化膿。
注意寶寶個人衛生 保持皮膚清潔
寶寶新陳代謝快,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要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早晚用溫水洗臉,寶寶哭過或是手臉上沾上臟物後要及時用溫水清洗。不要用太冷或是太熱的水給寶寶洗臉,以免刺激皮膚。洗臉之後要及時擦乾,抹上寶寶專用護膚霜。

E. 兒童常見的皮膚疾病有哪些

1.痣 痣大都是先天性的

F. 各種皮膚病症狀圖片

一蕁麻疹

濕疹同樣也是非常痛苦的一種皮膚病,具有明顯的瘙癢感,與蕁麻疹不同的是,濕疹是聚集性的小顆粒,奇癢無比,多半位於患者的軀乾和四肢,隨後會遍布全身,同時也會伴隨著組織液的滲出,也會發燙,切記不能用手去抓,否則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很可能是由於過敏引起的濕疹還比較好治癒,通常也是急性的,通過調理就可以讓患者自行恢復,如果是慢性發作的,那就需要中葯調理,找出過敏原。

G. 兒童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1、濕疹
兒童濕疹是兒童皮膚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皮損部位主要是面頰、眉部、耳後、頭皮及臀部,而較大兒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窩、眶窩等部位,經常因癢抓破、發紅、流水,日久局部皮膚變厚且硬,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皮膚病,病因比較復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十分明確,濕疹患兒本身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是產生濕疹的主要因素,其它如日光、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可誘發濕疹,進食魚、蛋等也可使濕疹加重。
濕疹按發病過程皮疹表現分急性、亞急性、慢性3種。
濕疹的防治:
(1)全身治療,急性、亞急性期及皮損較廣泛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抗組織胺類葯物,如撲爾敏、克敏能等,若伴有感染發熱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療,急性期的紅腫、糜爛、滲液明顯時,用硼酸水濕敷,外用氧化鋅油、百多幫等,亞急性期治療原則為消炎、止癢,選用爐甘石洗劑,濕疹霜等,慢性期以止癢,促進真皮炎症浸潤吸收,可選用黑豆油軟膏、濕疹霜、艾絡松軟膏等。
(3)家庭護理,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飲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變性或更換奶粉,減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魚、蝦、牛、羊肉、雞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養過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患處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兒搔癢時手抓患處,以避免發生繼發性感染,內衣要干凈、寬松、柔軟,用純棉製品,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勤洗勤換尿布,按時洗澡。保持衛生。

2、痱子
痱子是夏季出汗過多而引起的皮膚病,分為白痱、紅痱、脅痱。
痱子的防治:主要是室內通風,尤其是夏季要涼爽,保持清潔乾燥,衣服不要穿得過多、過厚、過硬,要勤換勤洗,皮膚要經常洗澡,出汗後要馬上洗澡勿積汗,洗後撲些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搔抓。一般痱子掌握以上各點即可自行消退,不用特殊治療。若痱子合並感染時需到醫院治療,如合並膿菌感染成膿胞瘡時,可加用抗生素(如金黴素軟膏、百多邦等)治療。如合並念珠菌感染時,可在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中加入制黴菌素。

3、膿皰瘡
膿皰瘡是兒童夏秋季常見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面部、軀干及四肢,突然發生大皰,皰液開始澄清,後混濁化膿,皰壁較薄,易於破裂,破潰後可露出鮮紅色濕潤的糜爛面,數小時或1~2日迅速波及軀干各處,有時可並發敗血症,肺炎、腎炎或腦膜炎而死亡。
膿皰瘡的防治:
(1)凡患有化膿性皮膚病的醫護人員家屬均不能與嬰幼兒接觸。
(2)對嬰兒皮膚應注意清潔衛生,常洗澡,衣被、尿布應勤洗,洗後用開水燙消毒,室內注意通風散熱,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
(3)全身治療:及早給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紅黴素並給予支持療法及時治療並發症。
(4)局部治療,注意保護創面,避免摩擦,無菌的情況下剪破瘡壁,吸取皰液,可外塗1%龍膽紫溶液或0.5%~1%新黴素軟膏。

4、水痘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小兒,多見於1~10歲兒童,其傳染性很強,容易在幼兒園或學校的兒童中流行。水痘較容易認出,它的潛伏期約2~3周,有一些輕微的全身症狀,如輕度發熱,全身倦怠,頭痛、食慾減退,1~2日即可出現皮損,首先從顏面開始,其次耳後,軀干、四肢、水痘初起為紅色針頭大小的斑疹或小丘疹,之後迅速變為米粒至碗豆大的圓形水皰,4~5天後水皰逐漸乾燥結痂,而後脫痂治癒。
水痘的護理:兒童患水痘首先要隔離在家,不要到學校、幼兒園及公共場所,以免傳染他人,需隔離至全部皮損乾燥結痂為止;注意多卧床休息;多喝開水,吃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食魚、蝦、蟹、牛肉等食物;避免冷風直吹,室內保持新鮮空氣;內衣要經常更換;不要亂抓痘疹,破潰的水痘可外塗龍膽紫,癢時可外塗爐甘石洗劑止癢。皰疹結痂時不要過早用手將痂皮摳去,應讓其自然脫落,尤其顏面部的皰疹更應注意,否則愈後留下疤痕而遺憾。口腔粘膜、眼結膜、陰道粘膜要注意清潔衛生。口腔可用淡鹽水漱口,較小嬰兒可用棉枝沾濕淡鹽水清潔口腔,並多喝開水。水痘發熱在38℃以下,可不用退燒葯,多喝些開水;體溫達38℃~38℃以上可口服退燒葯,如高達39℃以上時可在頭部加用冰袋冷敷以降溫。全身症狀明顯時可給維生素B12和板藍根,有繼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

5、疥瘡
疥瘡是疥蟲寄生於人體皮膚所引起的皮膚病,傳染發生很大,兒童疥瘡主要由於家庭保姆、外地來的親屬、學校、幼兒園等傳染而得,往往一人患病,全家受染。疥瘡多發生在皮膚較薄而柔軟的部位,如手指間、腑窩、臍周、下腹部、陰部、大腿內側,皮損為米粒大小紅色丘疹、水皰、膿皰,皮疹劇烈搔癢,夜間為甚,兒童常影響睡眠,有時引起全身抓傷、結痂、色素沉著及繼發感染。
疥瘡的防治
①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干凈,衣服被褲要勤洗勤曬,懷疑疥瘡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控制疥瘡的傳播。
② 發現疥瘡患者應進行隔離並積極治療,家中或集體如有同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
③ 常用5%硫磺軟膏外塗,早晚各一次,連續三日,兩周後重復一次療程。疥蟲消滅後,皮膚瘙癢一般經過1~2周才消失。

H. 有哪些常見的皮膚病兒童

1、濕疹 兒童濕疹是兒童皮膚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皮損部位主要是面頰、眉部、耳後、頭皮及臀部,而較大兒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窩、眶窩等部位,經常因癢抓破、發紅、流水,日久局部皮膚變厚且硬,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皮膚病,病因比較復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十分明確,濕疹患兒本身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是產生濕疹的主要因素,其它如日光、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可誘發濕疹,進食魚、蛋等也可使濕疹加重。 濕疹按發病過程皮疹表現分急性、亞急性、慢性3種。 濕疹的防治: (1)全身治療,急性、亞急性期及皮損較廣泛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抗組織胺類葯物,如撲爾敏、克敏能等,若伴有感染發熱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療,急性期的紅腫、糜爛、滲液明顯時,用硼酸水濕敷,外用氧化鋅油、百多幫等,亞急性期治療原則為消炎、止癢,選用爐甘石洗劑,濕疹霜等,慢性期以止癢,促進真皮炎症浸潤吸收,可選用黑豆油軟膏、濕疹霜、艾絡松軟膏等。 (3)家庭護理,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飲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變性或更換奶粉,減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魚、蝦、牛、羊肉、雞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養過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患處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兒搔癢時手抓患處,以避免發生繼發性感染,內衣要干凈、寬松、柔軟,用純棉製品,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勤洗勤換尿布,按時洗澡。保持衛生。 2、痱子 痱子是夏季出汗過多而引起的皮膚病,分為白痱、紅痱、脅痱。 痱子的防治:主要是室內通風,尤其是夏季要涼爽,保持清潔乾燥,衣服不要穿得過多、過厚、過硬,要勤換勤洗,皮膚要經常洗澡,出汗後要馬上洗澡勿積汗,洗後撲些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搔抓。一般痱子掌握以上各點即可自行消退,不用特殊治療。若痱子合並感染時需到醫院治療,如合並膿菌感染成膿胞瘡時,可加用抗生素(如金黴素軟膏、百多邦等)治療。如合並念珠菌感染時,可在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中加入制黴菌素。 3、膿皰瘡 膿皰瘡是兒童夏秋季常見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面部、軀干及四肢,突然發生大皰,皰液開始澄清,後混濁化膿,皰壁較薄,易於破裂,破潰後可露出鮮紅色濕潤的糜爛面,數小時或1~2日迅速波及軀干各處,有時可並發敗血症,肺炎、腎炎或腦膜炎而死亡。 膿皰瘡的防治: (1)凡患有化膿性皮膚病的醫護人員家屬均不能與嬰幼兒接觸。 (2)對嬰兒皮膚應注意清潔衛生,常洗澡,衣被、尿布應勤洗,洗後用開水燙消毒,室內注意通風散熱,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 (3)全身治療:及早給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紅黴素並給予支持療法及時治療並發症。 (4)局部治療,注意保護創面,避免摩擦,無菌的情況下剪破瘡壁,吸取皰液,可外塗1%龍膽紫溶液或0.5%~1%新黴素軟膏。 4、水痘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小兒,多見於1~10歲兒童,其傳染性很強,容易在幼兒園或學校的兒童中流行。水痘較容易認出,它的潛伏期約2~3周,有一些輕微的全身症狀,如輕度發熱,全身倦怠,頭痛、食慾減退,1~2日即可出現皮損,首先從顏面開始,其次耳後,軀干、四肢、水痘初起為紅色針頭大小的斑疹或小丘疹,之後迅速變為米粒至碗豆大的圓形水皰,4~5天後水皰逐漸乾燥結痂,而後脫痂治癒。 水痘的護理:兒童患水痘首先要隔離在家,不要到學校、幼兒園及公共場所,以免傳染他人,需隔離至全部皮損乾燥結痂為止;注意多卧床休息;多喝開水,吃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食魚、蝦、蟹、牛肉等食物;避免冷風直吹,室內保持新鮮空氣;內衣要經常更換;不要亂抓痘疹,破潰的水痘可外塗龍膽紫,癢時可外塗爐甘石洗劑止癢。皰疹結痂時不要過早用手將痂皮摳去,應讓其自然脫落,尤其顏面部的皰疹更應注意,否則愈後留下疤痕而遺憾。口腔粘膜、眼結膜、陰道粘膜要注意清潔衛生。口腔可用淡鹽水漱口,較小嬰兒可用棉枝沾濕淡鹽水清潔口腔,並多喝開水。水痘發熱在38℃以下,可不用退燒葯,多喝些開水;體溫達38℃~38℃以上可口服退燒葯,如高達39℃以上時可在頭部加用冰袋冷敷以降溫。全身症狀明顯時可給維生素B12和板藍根,有繼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 5、疥瘡 疥瘡是疥蟲寄生於人體皮膚所引起的皮膚病,傳染發生很大,兒童疥瘡主要由於家庭保姆、外地來的親屬、學校、幼兒園等傳染而得,往往一人患病,全家受染。疥瘡多發生在皮膚較薄而柔軟的部位,如手指間、腑窩、臍周、下腹部、陰部、大腿內側,皮損為米粒大小紅色丘疹、水皰、膿皰,皮疹劇烈搔癢,夜間為甚,兒童常影響睡眠,有時引起全身抓傷、結痂、色素沉著及繼發感染。 疥瘡的防治 ①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干凈,衣服被褲要勤洗勤曬,懷疑疥瘡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控制疥瘡的傳播。 ② 發現疥瘡患者應進行隔離並積極治療,家中或集體如有同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 ③ 常用5%硫磺軟膏外塗,早晚各一次,連續三日,兩周後重復一次療程。疥蟲消滅後,皮膚瘙癢一般經過1~2周才消失。

I. 春天兒童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春天是個百病復甦的季節,父母除了要當心孩子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外,還要當心孩子的「面子」問題。一般春季里的皮膚頑症有兩種: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皮膚問題和過敏性皮膚疾病。在此,河南協和醫院皮膚科專家就來為大家提供一些應對方法和護理要點。
春天兒童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1、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的通過空氣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春季發病為主,是小兒常見傳染病。開始通常伴有咳嗽、流鼻涕、咽痛、頭痛和發熱等呼吸道症狀,體溫一般在36℃到38℃之間,持續1至2天,發熱第二天就會出現疹子。疹子大小均勻,呈淺紅色細點狀,一般在一天以內布滿全身,但是手掌和足跖等部位除外。多數患兒的疹子在第四天逐漸開始隱退,並且在出皮疹的部位有細屑狀的脫皮
2、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它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疾病,經常會在冬、春季節發病,兒童往往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但近年來患麻疹的青少年及成人也有所增多。此外,漏打預防針的孩子也容易感染麻疹。如果懷疑得了麻疹,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去。
3、水痘: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小兒,多見於1-10歲兒童,其傳染性很強,容易在幼兒園或學校中流行。水痘較容易認出,它的潛伏期約2-3周,有一些輕微的全身症狀,如輕度發熱,全身倦怠,頭痛、食慾減退,1-2日即可出現皮損,首先從顏面開始,其次耳後,軀干、四肢。
春天兒童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二、過敏性皮膚:遠離過敏源
春天是氣候轉換的季節,由於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質,一些有過敏體質的大人和兒童在接觸了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氣等物質後,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癢、脫皮及出現過敏性皮炎等異常現象。
花粉過敏症主要表現為在接觸花粉後,接觸部位出現皮損。常見部位是頭部、面部等暴露部位。起初是皮膚紅斑腫脹,嚴重者出現丘疹、水皰,有時有糜爛、滲液、結痂。皮炎呈彌漫性而無一定的鮮明界線。自覺症狀大多有瘙癢和燒灼感,少數嚴重的病例可有發熱、頭痛、惡心等全身症狀。減少過敏先要離開過敏源,皮膚敏感的人戶外活動時要比一般人更小心,免得面部皮膚沾到花粉等物質。
濕疹:兒童濕疹是兒童皮膚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皮損部位主要是面頰、眉部、耳後、頭皮及臀部,而較大兒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窩、眶窩等部位,經常因癢抓破、發紅、滲出,日久局部皮膚變厚且硬,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皮膚病,病因比較復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十分明確,濕疹患兒本身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是產生濕疹的主要因素,其它如日光、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可誘發濕疹,進食魚、蛋等也可使濕疹加重。
蕁麻疹:蕁麻疹也是春季常發的一種皮膚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劇癢難忍,搔抓後皮疹增多,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後消退。往往反復或成批出現,此起彼伏。春季蕁麻疹的預防很重要,易過敏的人群應適當減少戶外活動,避免近距離接觸花草樹木;盡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減少感染和服用葯物引發的蕁麻疹。家中不養寵物,患兒不玩毛絨玩具。一旦發生蕁麻疹,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小兒春季皮膚護理應多一些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適宜的陽光照射,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偏食,穿寬松的衣服,睡眠充足,就能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