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瀘州中醫院的皮膚科王俊怎麼樣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瀘州中醫院的皮膚科王俊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10-31 03:51:45

Ⅰ 王俊的介紹

王俊主任醫師現任中華導師醫學會肝病學編委分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診治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學士委員、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專家組成員、《知名中華肝臟病高尚雜志》、《實用肝臟病著名雜志》、《衛生中華內科自然發表雜志》的編委。從事肝病臨床科研及診療工作40餘1年,擅長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的鑒別、診治與搶救,不僅學兼各家、熟諳各種肝病治療學說,更匯通祖國中醫理論,嫻熟醫經,能熟練地掌握針灸技術並進行穴位注射等,中西結合治療肝病造詣深厚。

Ⅱ 誰知道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科那個醫生看痘痘好,求救!!!!

看痘痘我就得去中醫院比較好。。江陽路上那個

Ⅲ 瀘州醫學院怎麼樣

瀘州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瀘州市。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1959年升格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准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

(一)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000餘人,其中留學生292人,研究生759人,本科生11,382人,成人教育脫產生200餘人。面向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豐富、質量好,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2006年起口腔醫學和麻醉學專業在川、渝兩地納入一本招生。

(二)學科專業
學院現有16個二級院(系):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學院、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麻醉系、醫學檢驗系、醫學影像系、公共衛生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法學系、體育系。設有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英語、葯學、中葯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法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社會體育、生物醫學工程等16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文、法等學科門類。其中,臨床醫學和麻醉學專業是四川省人才培養基地、四川省首批品牌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法學專業是我院校級品牌專業。學院有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17門,校級精品課程27門。

學院現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醫學電生理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感染與免疫實驗室;省級基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實驗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醫事衛生法治研究中心。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中西醫結合、中葯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生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眼科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麻醉學、口腔臨床醫學、中醫內科學、針灸推拿學、葯理學。其中,內科學(傳染病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學)、外科學(血管外科學)、外科學(肝膽外科學)、中醫內科學(脾胃內科)、中醫內科學(肝膽內科)等8個學科為省、廳級重點及重點建設學科。

(三)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目前,有專任教師874人,另有直屬附屬醫院醫師504人承擔臨床教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兼職教學人員近2,000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正高職稱的110人,副高職稱的226人,中級職稱的24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1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6%。有碩士生導師245人,校外兼職碩士生導師8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2人,獲省、市、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49人,獲國家、省部級表彰38人。

(四)教學設施
學院現有忠山和城北兩個校區,佔地面積983,854 m2。校本部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240,674m2,學生宿舍建築總面積108,455m2,運動場地總面積69,386 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108萬元,多媒體教室74間,語音室13間,教學用計算機2,123台。圖書館建築總面積為28,212 m2,館藏文獻143.88萬冊(含電子圖書58.19萬冊)。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三級以上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附屬醫院開放床位9,844張;有三級乙等及以上臨床教學醫院20所及其他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15個。

(五)教學改革
為適應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學院實施了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在三個層面上對本科教學進行了改革:一是加強了學科建設,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強化專業基礎,修訂和完善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和加強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及臨床應用能力的培養;二是進一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了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建設,加大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建設和應用;三是進行了學分制的教育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並建立健全了各項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在近兩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學院獲一等獎1 項,二等獎5 項,三等獎 6項。

(六)科學研究
學院現有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等16個省級、院級研究機構。其中,作為四川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高校重點實驗室心肌電生理實驗室、省重點學科傳染與免疫研究室具有較高水平。近三年,學院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253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0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12項,省哲學社會科學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8項,省高等教育學科優秀科研成果4項,國家專利授權8項;出版學術專著44部,發表論文2,919篇,其中核心期刊453篇,SCI收錄論文19篇。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首次獲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資助1項和「十一五」重大攻關項目1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200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參加了「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大骨節病綜合防止研究」;科研的立項及獲獎的數量、級別逐年提高。

學院主辦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並獲得國際文獻檢索系統CODEN代碼和國家科技期刊統計源的《瀘州醫學院學報》。2006年,經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批准,我國西部地區第一份醫學與法學交叉滲透、相互結合的學術性季刊《醫學與法學》雜志創刊發行。

(七)醫療服務
學院三個直屬附屬醫院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療、科研、教學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連上台階,早在20世紀60年代,附屬醫院率先在四川省成功開展斷肢再植手術;70年代末繼華西醫科大學之後在四川省第二家成功開展器官移植手術;2004年、2005年相繼成功開展四川省首例連體嬰兒分離術、心臟移植手術,是川、渝、滇、黔結合地區的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八)對外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學院加強了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系,並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援外醫療工作成績顯著。學院聘請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吳旻教授為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醫學專家邱蔚六教授和美國國家健康總所糖尿病、消化病及腎病研究所哺乳類遺傳實驗室主任、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鄧初夏博士為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法學專家梁慧星教授為兼職教授。通過擴大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醫療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九)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學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了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有關制度和工作機制,為學院的改革、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學院黨委進一步切實加強和改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加大了學生政工幹部隊伍的培養力度,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證。學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以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加強了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院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生動多樣的學生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學院校風、教風、學風良好,各級領導班子團結進取、開拓創新,廣大教職醫護員工勤奮工作,學生刻苦學習,學院各項工作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面對西部大開發和高教大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廳、衛生廳、中醫葯管理局對我院辦學的定位,學院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質量立院、科技興院和人才強院戰略,全面提高學院的教學、科研、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整體實力和水平,為把學院建設成為 「學習、和諧、奮進、品牌」的高水平醫學院校而不懈奮斗。

Ⅳ 瀘州哪個醫院皮膚科好

看中醫的話哈,建議在水井溝的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院看,葯比較便宜,也很好,就是要早點去排隊掛號,人多啊,好想是每個星期的1和6
西醫的話,醫學院去皮膚科,葯較貴,效果也不錯的

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的醫護團隊

劉大雄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區大學,長期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骨科專業的醫、教、研工作,在創傷、矯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擅長於對骨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帶領科室人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十餘項,其中椎間盤鏡術、椎體後凸成形術、支具矯形術等項目為在上海市和華東地區率先開展。
獎項和學術著作:
1、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醫學作用-獲醫療成果一等獎。
2、神經根內腰椎間盤突出症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
3、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特點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4. 內皮素對損傷脊髓早期保護作用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5. 胸腰椎骨折並脊髓損傷再手術原因分析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孫榮華
孫榮華副主任,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及學術職務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全軍肢體傷殘康復委員會委員
軍區科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長寧區醫學會骨科學組組成
1999年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編輯委員會物邀編委
研究領域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擅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及椎管狹窄的診治,開展頸椎前、後路手術、胸腰椎外傷、椎管腫瘤、椎管狹窄、經椎間盤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等手術;對四肢創傷、骨折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擅長四肢骨折的非手術和手術治療,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等骨科復雜手術。
獎項和學術專著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2001年至2003年軍區衛生系列「181」學科帶頭人
《影響下腰椎疾病診斷、治療因素的基礎與臨床研究》1997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二等獎;
《肱骨投彈骨折的防治和相關基礎研究》2006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非骨性腰椎椎管、神經根管動態學實驗及狹窄症的臨床研究》1995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學術專著2部多。 劉潛教授
上海皮膚病專家——劉潛,1949年出生,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中國人民 解放軍85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早期畢業於哈爾濱醫學院,198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進修皮膚病與性病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從事皮膚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工作近40年,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取信於病人,對皮膚性的多發病變、常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臨床獲得滿意效果。
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的研究與治療,在本市和國內皮膚病領域有較高知名度,是上海知名的皮膚病治療專家,享有「上海治療皮膚頑疾第一人」的美譽。先後撰寫、發表及指導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常見皮膚病》、《臨床皮膚科雜志》、《實用皮膚病治療雜志》、《中華皮膚性病雜志》等著作的編寫。
張璐教授
皮膚病中心主任張璐,中華醫學會會員,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享有「滬上抗白第一人」的美譽。進修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白癜風研究治療工作二十餘年,對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很深的學術造詣,特別是在攻克白癜風和牛皮癬兩大皮膚頑疾這一疑難課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的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參與編寫《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實用皮膚病雜志》、《中國白癜風皮膚病雜志》等多部著作。作為白癜風診療領域的先驅者,張璐教授以「醫德的高尚、醫術的精湛」取信於病人,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的研究,受惠患者遍布全國各地。在國內外抗白界有較高知名度,被稱為「滬上抗白第一人」。 李海鷗教授
李海鷗副主任醫師1980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葯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門診工作,有三十餘年臨床經驗,尤以擅長治療痤瘡、各類皮炎濕疹、白癜風、黃褐斑及各種疣類皮膚病。
本人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或減輕病痛。
馬威主任醫師
【職務】:上海85醫院皮膚病治療中心特聘專家,學科帶頭人
【簡歷】:早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從事皮膚病臨床研究治療20餘年,對各類型白癜風、牛皮癬的治療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尤其對局限型和散發性白癜風、牛皮癬極為出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其治療方法治癒率高、副作用少,已經先後為超過萬名皮膚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好評。被無數患者和家屬親切稱為「白癜風剋星,牛皮癬終結者」。
【學術成果】:社會及學術職務:中華皮膚病協會協會牛皮癬康復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白癜風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獎項:先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皮膚病實驗室科研機構從事牛皮癬的分型治療研究,多次參與國際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08年赴英國皇家醫學院進修,其發表的科研成果論文《牛皮癬康復治療體系治療散發性牛皮癬89例觀察》、《易感基因治療白癜風》在國際皮膚醫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由他創立的臨床規范被樹立為牛皮癬診療的標桿。
個人獎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1全國衛生系統「突出貢獻醫生」「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 鄒冬芳 婦產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二十餘年,在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科腫瘤、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疑難擅長:婦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療,宮頸疾病的診斷、治療,宮頸陰道鏡的檢查,宮頸炎的葯物治療及自凝刀、LEEP刀手術,子宮肌瘤的手術及多種保留子宮的保守性治療。卵巢、子宮等腫瘤的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產科咨詢、各種產科並發症的診斷及治療、分娩方式的選擇。計劃生育的各種高危手術,無痛人流術等。月經不調、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
吳國平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婦產科副主任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三十餘年,在婦產科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軍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擅長:婦科良性腫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診斷及綜合治療(手術、化療、介入等)。高危產科的處理及搶救;婦科內分泌治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計劃生育的疑難病歷及高危手術。女性張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宮腔鏡、經陰道切除子宮、陰道壁修補等各種微創手術。
於曉莉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六年,研究生學歷。在婦科和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急重症搶救及各種大小手術方面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特別是在婦科腫瘤的診治和根治性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方面,操作嫻熟,技術全面。
周素萍 宮頸疾病門診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於南京中醫葯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餘年,多次應邀參加臨床婦產科醫學研討會,發表多篇相關醫學論文,對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疾病有獨特見解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微創治療各種宮頸疾病、海倫人流無痛手術、子宮肌瘤、不孕不育、卵巢囊腫、盆腔炎、生殖器感染、性傳播疾病等,療效顯著。
王俊華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進修於上海婦產醫院,擅長對宮頸疾病、盆腔炎等婦科炎症、婦科疑難雜症、內分泌不孕的診治。熟練開展 LEEP刀、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宮頸糜爛等炎症,以及微電極導航治療卵巢囊腫,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各類婦科疾病。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科研成果二等獎。
黃敏慧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婦科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刊物發表諸如《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等多篇學術論文。對各類婦科炎症、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尤其是對婦科腫瘤的治療有獨到療法,深受廣大患者好評。在運用宮腔鏡、腹腔鏡、射頻消融儀手術治療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方面,經驗豐富。 王惕:副主任醫師南京軍區衛生專業人才「122工程」培養對象,上海市青年聯合委員會醫葯委員。1995年臨床醫療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眼科工作,1997年至2000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眼科碩士究生,2007年至2010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眼科專家褚仁遠教授。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5年,具有扎實的臨床及理論基礎,工作責任心強,細致認真。擅長各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熟練掌握各種眼科手術,包括屈光不正、白內障、眼底病等。2003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人),承擔全軍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和上海市長寧區局級科研課題各一項,成功申報一項國家專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鮑蘭:副主任醫師從醫35年。現任南京軍區眼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診治眼表疾病、眼外傷、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開展白內障、青光眼、眼部整形等手術。對本專業的疑難雜症有獨特的見解。史勝: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上海市眼科學會免疫學組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擁有準分子激光醫師上崗合格證書,擅長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及眼表等疾病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十餘篇論著,承擔南京軍區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一項。
特聘專家:陳國輝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眼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眼科教授,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現為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委員會委員及眼外傷整形學組成員。擅長視網膜脫離、眼眶腫瘤、眼部整形、淚道疾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治及手術。在全國及省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 顧松源:主任醫師,耳鼻咽喉科主任南京軍區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醫用激光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成員。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先後曾獲軍區科技進步獎三次。擅長應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及手術,電離激光治療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體肥大等耳鼻咽喉科疾病。對突發性耳聾治療、聽力重建,新喉再造手術有一定專長。
栗玉蓮:主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近35年。掌握了治療鼻腔及鼻竇疾病的最先進的鼻內窺鏡技術。完成了尖端的內窺鏡下篩竇、蝶竇手術上千例。對DNR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腺養體肥大、打呼嚕(鼾症)等疾病有獨到見解。
陳方毅:主治醫師畢業於福州軍軍醫學校,從事耳鼻喉科專業20餘年,曾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進修,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相應內窺鏡檢查診斷有豐富臨床治療經驗,尤其擅長內窺鏡手術及鼻出血,耳、鼻、咽喉異物,突發性耳聾等急診處理。
特聘專家:楊國華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耳鼻喉科專家,原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專家。在三甲醫院從事耳科學臨床和研究工作40餘年,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耳炎及耳科各種多發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和手術,如鼓室成型術、鼓膜修補術等。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參編專業書二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