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什麼皮膚病引起發燒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什麼皮膚病引起發燒

發布時間: 2021-10-28 02:39:32

Ⅰ 什麼皮膚病

皮膚病是發生於皮膚及皮膚附屬器官如毛發、汗腺、皮脂腺和指甲等疾病的總稱。皮膚是專人體最大的器屬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Ⅱ 低燒不退和皮膚病的原因

朋友您好:
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葯。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葯,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亂用退燒葯,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葯。
持續低燒應盡早就醫,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一些惡性腫瘤早期或細菌感染早期的症狀也是低燒。建議你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避免引起發燒的病因惡化。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Ⅲ 什麼會引起發燒,發燒時該如何處理

「發燒」是疾病的徵候,是身體與疾病作戰時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提醒我們和醫生要注意了。所以,治病是治療潛在會引起發燒的「疾病」,而非治療「發燒」,也就是說「退燒」不是治療疾病的必須步驟。
不過發燒本身的確會令身體非常不舒服,肌肉痠痛、頭痛、全身疲倦、無力、感覺很冷,這些都是發燒時常見的症狀。如果確定了引起發燒的病因,就可以進行退燒的工作了。
體溫要降下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體內的水分一定要夠。因此小孩發燒時,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水分的補充來源很多,果汁、汽水、米湯、菜湯,都可以是水分的來源,不必限定白開水,也不必限製冰冷的飲料。
其次是冰枕和全身拭浴。冰枕可以置於額頭或頸的兩側,用以降低頭部血流的溫度。全身拭浴是很有效又很簡單的退燒方法,將溫水沾濕毛巾,然後用毛巾將小孩全身上下擦拭幾遍,讓皮膚的血液循環亢進,達到散熱的目的。
如果上述這些方式都不奏效,就需要服用退燒葯了。退燒葯的種類很多,可以選擇適合的(當然,這需要經驗的累積)給小孩。如果口服葯一吃就吐,可以選用栓劑的退燒葯,由肛門塞進去,效果也一樣好。
當然,並不是遵照這些方法,體溫就一定降得下來。有時還需要注射大瓶的點滴,給予大量的水分,燒才會退掉。燒不退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系,才不致延誤病情。

Ⅳ 關於一種皮膚病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某些致敏原(如:各種感染、攝入各種異體蛋白質的食物、各類葯物和吸入花粉、蟲咬等)進入過敏體質的人體內,引起過敏性毛細血管炎症,致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導致皮下組織、粘膜及內臟器官滲出性出血、水腫。

[診斷]
1.多數病例可追問到致敏的有關因素。
2.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兒童尤為多見。
3.出血症狀出現前常伴有發燒、頭痛、乏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等症狀。
4.雙下肢常呈對稱性,分批出現的高出皮膚面、大小不等的紫癜。嚴重的紫癜常融合成大皰,中心發生出血性壞死。
5.紫癜出現前後可伴有關節疼痛、腹痛、腎臟病變等過敏症狀。臨床分為皮膚型、關節型、腹型、腎型及混合型。
6.輔助檢查
(l)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2)血沉增速,白細胞輕度或中度增加。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3)腎臟受累出現蛋白尿、管型和血尿,血液中尿素氮、肌酐增加。

治療
1.病因治療:清除感染灶,避免接觸或服用致敏物質。驅除腸寄生蟲等。
2.封閉療法:成人以0.5%普魯卡因10ml,每日1次靜注,或100~1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靜滴,每日1次,5~10次為1療程。用前需作過敏試驗。
3.增加毛細血管壁的緻密性:可用維生素C100~200mg,路丁20~40mg,3次/日,口服。
4.脫敏療法
(1)抗組織胺葯物可選用苯海拉明或異丙嗪25mg,撲爾敏4mg,均為每日3次,口服。
(2)腹痛時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緩慢靜注,1~3次/日。
(3)強的松5~10mg或地塞米松O.75~1.5mg每日3次,口服。重症可靜滴氫化考的松100~200mg/次。
5.免疫抑制劑:紫癜性腎炎在一般療法無效時,可用硫唑嘌吟50mg/次,每日2~3次,口服。環磷醯胺200mg加生理鹽水20ml緩慢靜脈注射或5%葡萄糖250ml靜滴,每日1次。見效後改為50~100mg/日,口服(成人量)。
6.中醫治療應清熱解毒,用犀角地黃湯加減。熱症消除後又復發者可用健脾益氣丸、歸脾湯、六味地黃湯加減。腎臟受損者用小薊飲子加減。

Ⅳ 發燒一般是由什麼引起的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華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個部位的溫度並不盡相同,其中以內臟的溫度最高,頭部次之,而在皮膚和四肢末端的溫度最低。如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5℃,口腔溫度比直腸低0.3~0.5℃,而腋窩下的溫度又比口腔低0.3~0.5℃。體溫在1日內也會發生一定的波動,如一般在清晨2~6時體溫最低,7~9時逐漸上升,下午4~7h最高,繼而下降,晝夜的溫差不會超過1℃。體溫在性別、年齡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於男性;新生兒略高於兒童;年輕人略高於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體溫最低。另外,體溫也受到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進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人體不斷進行氧化代謝,不斷的產熱;同時體熱也通過散熱途徑(皮膚、血管、汗腺)散發到外界環境中,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使體溫在1日內保持相對的恆定。
人體之所以發熱都是由於產熱大於
散熱而引起的。在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人體體
溫的正常范圍保持在36.2℃-37.2℃,如果體溫高
於正常范圍0.5℃者,我們就稱其為發熱。人體之所
以會發熱,不外乎致熱原與非致熱原兩種因素作用
的結果。
(1)致熱原發熱:致熱原發熱是最常見的。與人
體有關的致熱原,如白細胞致熱原、外源性致熱原
(細菌外毒素、結核菌素等)、類固醇致熱原(游離原
脘醇)等所致的發熱。
引起發熱的致熱原若不消除,則體溫調節中樞
的產熱和散熱反應始終在新的、提高了的體溫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發熱會持續不退。若
致熱原被消除了,則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
也隨之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
(2)非致熱原發熱:此類發熱包括:物理或化學
因素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引起的發熱;體溫
中樞功能紊亂(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相互抑制關系
失常,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及體溫調節障礙等)所引
起的中樞性發熱;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魚鱗癬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礙,不能散熱而引起的發熱等
(見圖1)。
圖1 發熱、散熱機制
人體發熱的原因 知道了人體發熱的機制,我
們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可以引起發熱的原因。
(1)感染性發熱:這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
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與寄
生蟲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麻疹、傷寒、腦
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及瘧疾等病。感染性發熱占發
熱原因的50%-60%,可見臨床上的絕大多數發熱
是由感染性發熱引起的。在感染性發熱中,又有細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這都是我們在用葯中應
該注意的。
(2)非感染性發熱:除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發熱外,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能引起發熱,就是
說,沒有「發炎」時也能發熱,醫學上稱之為非感染性
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中樞
性發熱。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中樞性
發熱,如中暑、重度安眠葯中毒、顱腦出血等。發熱
的特點是高熱無汗。②吸收熱。因無菌性壞死物質
被吸收後引起的吸收熱,見於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
組織損傷、內臟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吸收後引起的發熱。
⑤變態反應性發熱。常見的有風濕熱、葯物熱、紅斑
狼瘡、輸血輸液反應等引起的發熱。④內分泌與代
謝障礙所引起的發熱。常見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時產熱增多;嚴重脫水病人散熱減少等都可以引起
發熱。⑤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自主神經功能
紊亂,影響了體溫正常調節,也可以引起發熱。自主
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多為低熱,並常伴有心悸、
頭暈、失眠、食慾差等症狀。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膚
病引起的發熱。慢性心力衰竭時由於尿量和皮膚散
熱減少,心衰引起的肢體水腫又起到了隔熱作用,可
以使體溫升高而發熱。一些皮膚病,如廣泛性皮炎
魚鱗病等,也使皮膚散熱減少,引起發熱,不過此時
的發熱多為低熱。

Ⅵ 我的皮膚病,一到發燒的時候就痊癒

應該是神經性皮炎吧,不只是長在什麼位置,不知用過膚疾寧沒,可以用膚疾寧貼,也可以抗焦慮治療。

您平時應該是很緊張、壓抑、或有恐懼心理吧,或是擔心身體狀況。

Ⅶ 皮膚發熱是什麼原因

自覺發熱抄,但熱勢不高,主要由襲一下原因造成:
1氣虛發熱:長期微熱,勞累後加重,疲乏,少氣,多汗
2血虛發熱:時有低熱,面白,頭暈
3陰虛發熱:長期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煩躁
4氣郁發熱:常因情致不舒而時有微熱
5濕溫潮熱:午後潮熱,皮膚初按不覺得熱,但按之稍久即感覺灼手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是何種原因的導致的。並咨詢中醫師,對證口服中葯,效果較好。
祝你早日康復!

皮膚過敏會引起發燒

你好,皮膚過敏不會引起發燒,皮膚過敏一般都是對化妝品、護膚品、食物、理化因回素等答物質過敏,從而導致身體皮膚出現紅斑、紅點、瘙癢等症狀,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建議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如果是有過敏性皮炎,需要服用抗過敏的葯物治療,如果出現了發燒,有可能是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那就需要對症治療。

Ⅸ 發燒的皮膚為什麼會疼

肌肉無氧代謝產生乳酸 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 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 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 歷的不舒服。 如果你需要額外的緩解,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補充液體

當你感到熱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如果你流失大多水 分--例如當你發高燒時--你的身體會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 水分流失。這使你更難對付發燒。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除了白 開水,醫生們更偏好下列各種飲料;
①果菜汁 這些液體含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 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
②草茶 雖然任何茶皆提供液體,但有些特別適合發燒時喝。有一種是 將等量的干百里香、菩提花(linden)及洋甘菊(chalnomiie)混合。百 里香有殺菌作用,洋甘菊減輕發炎,菩提花促進流汗。將1茶匙的 上述混合物故入1杯沸水,浸5分鍾,過濾並趁溫的時候喝,一天 數次。
③菩提花茶 這茶單獨喝也很好,有促進排汗以及退燒的功能。將1大匙菩 提花加入l杯沸水中。依上述方法制備,趁熱喝,一天數次。
④柳樹皮 柳樹皮含有豐富的水楊酸,這是與阿司匹林類似的化合物,被 認為是"天然的退燒葯。"泡成茶,酌量飲用。
⑤黑接骨木 這是另一個傳統的退燒葯。你若不適應阿司匹林,可以使用黑 接骨木荼,作法與上述相同。
⑥冰 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可以吃冰塊退燒。在製冰盒內倒入果 汁,冰成冰塊。為了引誘發燒的小孩,可在冰盒的每一格內放入葡 萄或草莓。

濕敷

濕敷幫助降低體溫。熱的濕敷可退燒。但是當病人覺得熱得很 不舒服時,應以冷濕敷取代。在額頭、手豌、小腿上各放一濕冷毛 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
假使體溫上升到39.4C以上,切勿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 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應換一次,反復做到燒 退為止。 以海綿擦拭全身 蒸發也有降溫作用。護理專家潘瑪麗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 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攝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 強一些體墨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 後,一次攝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 水分,有助於散熱。
醫生們警告,雖然酒精比水還容易蒸發,但它對發燒的病人可 能引起不適。再者,吸入酒精蒸氣或甚至經由皮膚吸收酒精都對病 人不利。

泡澡

"每當我發燒,我經常會開始發抖。這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 服不過了。"高斯爾博士說。 嬰兒應以室溫的溫水池澡。另一種方式則是以濕毛巾包住嬰 兒,每15分鍾換一次。

勿忍痛

你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葯。維克利博士建議,成人 服用2片阿司匹靈或2片acetaminophen,每4小時服用一次。 Acetaminophen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 由於阿司匹林acetamlnoPllen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 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 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acetamin。phen。或先服用2片阿司 匹林,3小時後再服用2片acetaminophen。但服用這些葯物前,需 先經醫師同意。 讓小孩服用acetaminophen 年齡低於21歲的小孩,應避免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能 使發燒的小孩爆發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這是一種有致 命性的神經疾病。應以acetaminoPhen代替。以每磅體重服用 5--7毫克的方式,計算acetaminoPhen的用量。每4小時服用一 次。"增加使用頻率或超過適當劑量,都有危險。"

穿衣適量

使用常識來判斷穿衣服的多寡。如果你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 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假使你打寒顫,應以衣物裹身, 直到不冷為止。 特別注意小嬰兒,因為當他們感到過熱時,並不懂得卸下衣 物。其實,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把他們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 起發燒。

調節室內溫度

盡可能營造病房氣氛,以利病人復原。勿使室溫過高,德國醫 師通常建議勿超過18.3C。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 原,但勿使用通風設備。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放鬆心情。

想吃就吃

發燒期間,無需苦惱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有些醫師偏好禁 食(只喝果汁),直到燒退為止。有些醫師則認為應該吃些東西才 好,因為身體發燒時,會消耗熱量。總之,選擇還是在你,想吃什麼 就吃什麼。只是別忘了補充足夠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