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瓷片耳穴治皮膚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瓷片耳穴治皮膚病

發布時間: 2021-03-15 20:06:42

『壹』 耳穴的注意

除必須注意有關治療的各事項外,主要須防止耳廓感染和暈針。①針具、葯子、磁珠等器具必須嚴格消毒,耳穴局部皮膚常規消毒。②出針時,在局部塗以2.5%碘酒。如有出血,可先壓迫止血,再擦碘酒。③夏季敷貼葯子、磁珠時,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④換貼葯子時,休息一天為宜,將耳部膠布膏痕跡擦凈,以免皮膚感染。⑤用皮內針、三棱針、皮膚針等刺激耳穴後,盡量不要淋洗耳廓局部。⑥如治療後耳穴局部紅腫、破損,或伴有少量滲出,則為耳廓皮膚感染。嚴重時可出現局部化膿、紅腫熱痛,伴惡寒發熱、血白細胞增加,為耳廓軟骨膜炎,需進行及時處理。皮膚感染可照射氦—氖激光;或用清熱解毒中葯內服、外洗。耳廓軟骨膜炎可用艾條灸大椎、曲池或耳穴局部;積膿者應配合排膿方法;炎症顯著者可用抗生素或清熱解毒中葯。 適應范圍①各種疼痛性病症,如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頭痛、面痛、脅痛、蛇丹、腰腿痛、關節痛。②各種內臟病症,如眩暈、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哮喘、泄瀉、便秘、癭、消渴、肥胖、小兒遺尿。③各種熱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瘧疾、痢疾等。④皮膚病和五官病,如風疹、濕疹、目赤腫痛、牙痛、口瘡、耳內流膿、乳蛾、喉痹等。此外,還可用於戒煙、戒酒、戒毒和催產、催乳等。其中有許多病症可單獨用本療法,有的則宜配合其他療法進行治療。耳針療法還可用於外科手術麻醉(見針刺麻醉)。 禁忌症①外耳濕疹、潰瘍、凍瘡潰破等情況不宜用。②嚴重器質性疾病,如高度貧血、心臟病等不宜用。③婦女懷孕期間須慎用,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當禁用。

『貳』 耳穴放血適合各種皮膚病嗎

不能。這個病,還是去看看西醫,要根據不同細菌感染情況,對症下葯才行。

『叄』 為什麼第一次貼耳穴痛

健康咨詢描述:這個耳穴為什麼貼上去會痛,還是地方貼的不對,因為是自己貼,對照醫生左邊的耳朵貼的,貼的位置是,耳尖下邊里側的溝那,第二張是耳朵外側孤凸起骨頭里側一點那個地方,第三張是里耳耳口旁邊點,第四張是里耳耳口斜上方,第五張是耳肉中間.
是增強低抗力的.對皮膚病的.

『肆』 牛皮癬有什麼好葯

所謂的好葯是適合於你的葯,銀屑病表現在外,是內臟病變的反映,必須內服葯治療,中醫葯治療復發率低,副作用少,建議你採用。還可以配合光療、中葯熏蒸、外用葯等方法。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制定一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所以不能尋求什麼靈丹妙葯,別人用著效果好的對於你不一定適合。建議你找個中醫大夫整體調理,只有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理順了才能保證不復發。治癒後還要進行抗復發治療,就是每年的春秋兩季進行,一般一個月左右。

『伍』 割耳能治好牛皮癬嗎

耳穴割治法:使用打碎的細瓷片(以江西瓷為最佳),用鋒利的邊緣(消毒後)在對耳輪下腳劃一小口,用力適度,深度均勻,輕度出血即可,切口約2-3毫米,然後消毒敷料包紮,每周一次。 割耳療法醫治牛皮癬,很多牛皮癬患者都已經了解過,甚至有些牛皮癬患者試過很多次了留下很多的傷疤,據說根據中醫理論肺主皮毛故刺激耳部肺穴。通過刺激耳部可以調節各器官之間的關系起到改善整體生理狀態的作用。關於治療牛皮癬的方法可以咨詢: http://www.yinxiebing.me 部分牛皮癬患者治病心切,認為這點小疼痛當然要忍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過哪位牛皮癬患者運用了醫治牛皮癬割耳法可以把牛皮癬治癒好的,甚至得不償失,賠了夫人又折兵,花了很多的冤枉錢。牛皮癬患者一定要慎重選擇割耳放血治療牛皮癬的方法,多聽聽病友們的意見,以免對牛皮癬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影響。

『陸』 怎麼辦什麼是耳穴割治法,什麼是耳穴割治法

什麼是耳穴割治抄法在《襲針灸臨床雜志》2003年02期,有一篇文章曾提到耳穴割治療法治療皮膚病舉隅方法 :對痤瘡、扁平疣、酒糟鼻、黃褐斑患者採用耳穴割刺放血治療。結論 :耳穴割治療法治療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點擊了解更多→】

『柒』 割耳朵治療皮膚病

有耳針治療,有耳穴壓豆,您的意思不明白,怎麼割法?

『捌』 耳朵的穴位和皮膚病有關系嗎

耳朵的穴位和皮膚病有關系 全息醫學認為,耳朵可被視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各部分與耳朵通過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許多的穴位。耳穴國際標准化方案確定標准耳朵為七十九個穴位,通過耳穴能診治許多疾病。下面給你介紹耳穴相關的內容: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規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調整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為了便於掌握耳針穴位的部位,必須熟悉耳廓解剖名稱
耳輪:耳廓最外緣的捲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叫"耳輪腳";耳輪後上方稍突起處叫"耳輪結節";耳輪與耳垂的交界處叫"耳輪尾"。
對耳輪:在耳輪的內側,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又叫對耳輪體;其上方有兩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腳",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腳"。
三角窩:對耳輪上腳和下腳之間的三角形凹窩。
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冊溝,又稱舟狀窩。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
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
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屏輪切跡:對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開口:在耳甲腔內的孔竅。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規律
人體發生疾病時,常會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陽性反應"點,如壓痛、變形、變色、水皰、結節、丘疹、凹陷、脫屑、電阻降低等,這些反應點就是耳針防治疾病的刺激點,又稱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規律,一般來說耳廓好象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規律是: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鄰近;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乾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骨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耳穴分布規律表
身 體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區 域
頭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對耳輪上下腳
軀 干 對 耳 輪
胸 腔 臟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臟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臟 器 三 角 窩
消 化 道 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體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頭面五官

眼 耳垂5區的中央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等
齒1 垂1區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齒2 耳垂4區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頜 耳垂3區中央 上牙痛、下頜關節痛
下頜 耳垂3區上部橫線之中點 下牙痛、下頜關節痛
面頰 耳垂5、6區交界線周圍 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料、痤瘡
內耳 耳垂6區中央稍上方 耳鳴、耳聾、中耳炎、目源性眩暈
扁桃體 耳垂8區中央 扁桃體炎
外鼻 耳屏外側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癤等
內鼻 耳屏內側面的下1/2處 鼻炎、上頜竇炎、感冒
咽喉 耳屏內側面的上1/2處 咽喉腫痛
目1 屏間切跡前下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
目2 屏間切跡後下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
外耳 屏上切跡微前凹陷中 耳鳴、耳聾、眩暈
對 耳 屏
額 對耳屏外側面的前下方 前頭痛、眩暈、失眠
枕 對耳屏外側面的後上方 後頭痛、失眠、昏厥、皮膚病
顳 額穴與枕穴連線的中點 偏頭痛

軀干

對耳輪

脊椎 對耳輪的耳腔緣
(頸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腸下段同水平與肩關 節同水平分界線將脊椎分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 下1/3為頸椎 中1/3為胸椎 下1/3為腰骶椎) 相應部位疾病
胸 對耳輪上,與屏上切跡同水平 胸脅痛、乳腺炎
腹 對耳輪上,與對耳輪下腳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婦科病

上肢

耳舟
鎖骨 與輪屏切跡同水平線處 相應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關節 在肩與屏輪切跡平線之間 肩周炎
肩 與屏上切跡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與肩穴之間 肘痛
腕 平耳輪、結節突起處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頂部、耳輪結節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對 耳 輪 上 腳
臀 對耳輪下腳處1/2處 從骨神經痛
坐骨 對耳輪下腳內1/2處 從骨神經痛
膝 對耳輪上腳的起始部與 對耳輪下腳上緣同水平 膝痛
踝 對耳輪上腳的內上角 踝痛
趾 對耳輪上腳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臟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暑、急驚風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
氣管 在口與心穴之間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間穴的上方 便秘、浮腫

消化道

耳輪角周圍 口 外耳道口的上緣和後緣 口腔炎、面癱
食道 耳輪腳下方內2/3處 惡心、嘔吐、吞咽困難
賁門 耳輪腳下方外1/3處 惡心、嘔吐、賁門痙攣
胃 耳輪腳消失處 胃病
十二指腸 耳輪腳上方外1/3處 十二指腸潰瘍、幽門痙攣、膽疾
小腸 耳輪腳上方中1/3處 消化不良、心悸
大腸 耳輪腳上方內1/3處 痢疾、腹瀉、便秘
耳輪角 闌尾 在大小腸穴之間 闌尾炎、腹瀉
直腸下端 與大腸穴同水平的耳輪處 便秘、泄瀉、脫肛、痔疾
腹 腔 臟 器

耳 甲 艇 腎 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小腸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婦科疾病 腰痛、耳鳴、失眠、眩暈
膀胱 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大腸穴直 膀胱疾病、尿閉、遺尿
輸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與腎穴之間 輸尿管結石酸痛

耳甲腔 胰(膽) 在肝腎穴之間 左耳為胰,右耳為膽 胰腺炎、糖尿病 膽道疾病、偏頭痛
肝 胃、十二指腸穴的後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鬱脅痛、眼病、月經不調 消化不良、胃痛脹、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窩 子宮(精宮) 三角窩耳輪內側緣的中點 女子:月經不調、帶下、分腔炎
男子:遺精、陽萎

具有調整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門 在三角窩的1/3處,對耳輪上下腳交叉之前 失眠、多夢、煩躁、眩暈、咳嗽、哮喘、蕁麻疹、炎症。
交感(下腳端) 在對耳輪下腳端與耳輪內側交界處。 消化、循環系統功能失調、哮喘、急驚風、痛經等。
腎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壓、昏厥、無脈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瘧疾、乳腺炎。
腦點(緣中) 在對耳屏尖與輪屏切跡間的中點 遺尿、崩漏、急驚風。
皮質下(腦) 在對耳屏的內側面 失眠、多夢、疼痛性病症、智能發育不全、哮喘、眩暈、耳鳴
內分泌(屏間) 在屏間切跡內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統功能失調,更年期綜合征,皮膚病等
升壓點 在屏間切跡下方 低血壓、虛脫
降壓溝 在耳廓背部,由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溝處 高血壓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緣 頭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軟骨隆起處 皮膚病、頭痛、坐骨神經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與下耳背之間最高處 皮膚病、背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軟骨隆起處 皮膚病、背痛、咳嗽、氣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與乳突交界處(相當於耳輪腳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膽道蛔蟲症、腹瀉、氣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與面頰相交的下緣。 頭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將耳輪向耳屏對折時,耳廓上尖端處 發熱、高血壓、目赤腫痛、麥粒腫
輪1-6 自耳輪結節下緣至耳垂正中下緣分成五等分,共6點,自上而下依次為輪1、輪2、輪3、輪4、輪5、輪6 發熱、扁桃體炎、高血壓

『玖』 耳穴埋豆的穴位作用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是,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人體某一部分有病時,就會反應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這些部位就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為耳穴。

敷貼法:一般用中葯王不留行子敷貼,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綠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鐵粉製成的圓珠)的。先行常規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鉗將粘有上述圓形顆粒物的膠布對准所選耳穴貼壓,並用手指輕壓耳穴1~2分鍾。一般留壓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輕壓敷貼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鍾左右。此外,還有在耳穴上進行按摩、電針、磁療、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適應范圍①各種疼痛性病症,如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頭痛、面痛、脅痛、蛇丹、腰腿痛、關節痛。②各種內臟病症,如眩暈、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哮喘、泄瀉、便秘、癭、消渴、肥胖、小兒遺尿。③各種熱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瘧疾、痢疾等。④皮膚病和五官病,如風疹、濕疹、目赤腫痛、牙痛、口瘡、耳內流膿、乳蛾、喉痹等。此外,還可用於戒煙、戒酒、戒毒和催產、催乳等。其中有許多病症可單獨用本療法,有的則宜配合其他療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