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病常用中葯的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來上篇和下篇兩自部分。上篇首先對皮膚病作了簡介,闡述了皮膚病的病因病機、常見症狀及辨證、常用中醫治療方法。下篇精選了皮膚科常用中葯160餘種,參考古今文獻關於葯物在皮膚病治療中的應用論述,並結合編者的臨床經驗,對葯物的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應用配伍、主要葯理作用等進行了重新歸納和總結,附列了一些治療皮膚病的古今單方、復方,介紹了這些葯物在皮膚科應用的新進展,可為讀者運用中醫葯治療皮膚病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書末附有中葯名漢語拼音索引。
本書內容與皮膚科疾病密切相關,力求准確反映葯物在皮膚病治療中的應用特色,適合基層醫生、中醫皮膚科醫生及性病防治工作者參閱。
Ⅱ 哪些皮膚病適合做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做為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在皮膚科應用十分廣泛。大功率激光作用於組織時,通過組織在極短時間內吸收激光能量、溫度升高到數網路,從而使組織發生變性、凝固性壞死、炭化、氣化,而達到治療目的。小功率激光具有興奮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代謝和酶的功能,促進組織增生等作用,臨床上皮膚病常用的激光有以下幾種:
(1)二氧化碳激光應用最廣泛,輻射波長為10600nm紅外線光,治療時需在無菌操作和局部麻醉下進行,作用表淺,療效高,而且不留或僅遺留很輕的疤痕,在美容上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用於治療尋常疣、尖銳濕疣、疣狀痣、色素痣、鮮紅斑痣、瞼黃瘤、毛發上皮瘤、汗管瘤、皮脂腺瘤、光線性角化病、基底細胞瘤、鱗狀上皮癌、惡性小痣、惡性黑色素瘤等皮膚病。
(2)氬離子激光波長有488nm的藍光和514nm的綠光兩種,其波長在血紅蛋白和黑色素吸收光譜曲線的峰值中,故用於皮膚血管性和色素性損害是較為理想的。主要治療鮮紅斑痣、毛細血管擴張症、蜘蛛痣、匐行性血管瘤、酒渣鼻、卡波氏肉瘤等。
(3)氦氖激光波長為632 8nm的紅光,輸出功率很小,只用於低功率照射,對組織有較深的穿透性,具有改善皮膚微循環、促進皮膚毛細血管新生、促進皮膚粘膜潰瘍癒合、增強免疫功能、減輕炎性水腫、促進炎症細胞消散等作用。常用於治療皮膚粘膜潰瘍、瘀積性皮炎、帶狀皰疹及其後遺神經痛、皮膚瘙癢症、寒冷性多形紅斑、凍瘡等。
Ⅲ 皮膚病怎麼治
皮膚病是指有關皮膚的疾病,是皮膚(包括毛發和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均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的產生各種臨床先後表現。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反復發作,多比較輕,常不影響患者生命,很多難以根治。是一種給患者造成巨大身心痛苦並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最明顯就是瘙癢和皮膚外觀改變。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反復發作。
2.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按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按病毒特點,屬DNA病毒-小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前驅期較短,不超過24小時即出疹。皮疹先發於軀干,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後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病程2周。在兒科中可見的異型有大皰型水痘及新生兒水痘。偶爾發生少見的並發症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我們60~80年代曾搶救過多例水痘合並重症腦炎,現幾乎未見)。
6.麻疹:按病毒種類屬於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9~11天,前驅期通常3天左右,熱度上升,卡他症狀明顯。發疹的部位從耳後-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還可有內疹出現,那就是發病1~2天後在頰粘膜發生koplik斑。常合並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風疹:屬於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發於幼兒,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有輕度發熱,發疹情況從面部-軀干-四肢,疹形為淡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齶斑疹或瘀點,合並頸及枕後淋巴結腫大。
8.幼兒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薩奇病毒)所致,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稱第六病。多見6個月-2歲,潛伏期10-15天,無前驅症狀,常突發高熱,體溫上升至39~40度,3~5天體溫驟退時出疹,先發生頸部-軀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為玫瑰紅色斑丘疹,無內疹。合並有頸,枕後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薩奇A16病毒為主,有時為柯薩奇A2,A4,A5,A10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最多,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症狀輕,發疹前可有微熱,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發疹特點是指(趾)背面及側緣有水皰,口腔的硬齶、頰部齒齦及舌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狀或橢圓形,皰壁薄,內容清,呈珠白色。水皰數目不多,但亦可見50個以上,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中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14~50天,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發生臘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小體。數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個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續幾年者。
11.臨床的特殊類型:
A、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B、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C、熱性蕁麻疹又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接觸熱水後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D、膽鹼能性蕁麻疹,在熱、精神緊張和運動後誘發,多見於軀乾和四肢近端,皮損為主1~2mm大小的風團,周圍有紅暈。
E、日光性蕁麻疹,女性發病較多,暴露日光後發病,皮疹局限於暴露部位。
F、壓迫性蕁麻疹,在較重和較久壓迫4-6小時後發病,受壓部位出現彌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G、水源性蕁麻疹,在接觸水和汗水後於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
H、血清病性蕁麻疹,其病因為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
I、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發生於月經前期和中期,是由黃體酮所致。
12.銀屑病(牛皮癬):
A、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是表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區域內可見中性白細胞構成的小膿腫,稱Munro氏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寬,可與鄰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頭延呈杵狀,其上方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臨床上出現Auspitz氏征。周圍可見淋馬細胞,嗜中性白細胞等浸潤。
B、關節炎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與上述尋常型銀屑病相同。
C、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炎症反應比較明顯,真皮上部水腫顯著,其他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似。
D、膿皰型銀屑病人與連續性肢端皮炎的病理變化的特點是在表皮內形成較大膿皰即Kogoj膿皰,主要在表皮上部,皰內主要為中性白細胞,其他變化與尋常型銀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較輕。
E、掌跖膿皰病的病理變化為表皮內單房性膿皰,皰內有大量中性白細胞,少量單核細胞,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2]
鑒別
1、真菌病:常見的有手腳癬、體股癬及甲癬(灰指甲)。
2、細菌性皮膚病:常見的有丹毒及麻風。
3、病毒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皰疹。
4、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
5、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尋麻疹及多型紅斑;葯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7、物理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曬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雞眼。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銀屑病(牛皮癬)、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結締組織疾病: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膚病:常見的有天皰疹、類天皰疹及掌跖膿皰病。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Riehl黑變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發黑子病、顏面-頸部毛毛囊性紅斑黑變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皺部網狀色素異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風、無色素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貧血痣等。
13、化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毛發紅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膚病: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及臭汗症。
15、皮膚腫瘤類皮膚病。
16、寄生蟲、昆蟲、動物性皮膚病。
17、毛發、甲皮膚病:多毛症、禿發、脂溢性禿發、腋毛癬、皮脂溢出症、斑禿、老年白發、精神緊張性白發病、少白頭、漏斗部毛囊炎、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甲板營養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縱裂、甲層裂症、脆甲症、橫溝甲、厚甲症、鉤甲、甲剝離症、杵狀甲、點狀甲、甲外傷、甲周腫痛。
18、其他:酒渣鼻、痤瘡、多發性癤腫、、手足脫皮症、老年瘙癢、妊娠皮膚瘙癢、川崎氏病(急性發熱性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足菌腫、無汗症、夏令癢疹、胼胝(老繭)、凍瘡、多形性日光疹、褥瘡、狐臭、腳臭、系統性紅斑狼瘡、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贅、瘢痕、皮膚枯萎症、肉芽腫性皮膚鬆弛症。
19、遺傳性皮膚病。
20、各種疣;帶狀皰疹、單純皰疹、麻疹、傳染性紅斑、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樣疹、風疹、幼兒急疹等。
預防/護理
護理
盡量防止皮膚長時間在強烈的日光下和寒冷、炎熱、大風等氣候惡劣的狀態下暴露。這些氣候條件容易使皮膚發癢、紅腫,或者使原有皮膚病的皮損加重,嚴重的還會出現糜爛、流水,尤其是急性皮膚病患者更要注意。禁止用手搔抓患處(如掀皮屑、擠水皰、搔抓皮膚等)否則更容易使皮膚受傷,病情加重,甚至引發中毒感染。切忌用過熱的水燙洗患處。疾病在頭部的宜睡較高的枕頭,部位發生潰瘍的患者,更要注意經常用水清洗。治療中一定要聽從醫囑,不可隨便多用或者少用葯物,也不可自作主張地使用某種葯物。治療過程中如發現有新的變化,或者用葯後有不良反應時,要及時與醫生說明,更換其它葯物。
日常注意點
穿衣:濕疹患者宜穿純棉的衣服,如尼龍、冷衫等質地就不宜穿著。洗衣粉要使用非生物性的,洗衣粉包裝上會有說明。
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對寵物的毛髻會有敏感反應,至於藏於被褥床單中的塵埃蟎對濕疹只有少少影響,平時把被褥床單洗干凈便可。至於汲煙也會造成刺激,大人應避免中濕疹患病兒面前吸煙。塗不刺激的潤膚膏於患處,給患處保濕,便會減少痕癢,自然不會抓得那麼厲害,減少患處惡化,而潤膚膏配合葯物,就會加快治療。
潤膚膏也有幾種類別,通常愈油膩愈好,不過,如果滿身都是濕疹,塗得全身油膩膩,會使孩子不舒服,最好在較嚴重的范圍塗抹較油膩的軟膏,在其他地方才塗清爽一點的乳劑。尤其是在夏天出汗,搽清爽的乳劑不會局著皮膚,但冬季皮膚乾燥痕癢,塗油性軟膏較適合。
濕雨天
――防濕疹。台風暴雨過後,氣候潮濕,如果人的雙腿長期泡在污濁的水中,雙下肢皮膚容易受各種微生物的侵襲,可能出現紅斑、丘疹,有時候還有膿液滲出,嚴重的可出現水皰。專家提醒,雨天和雨後要盡量避免雙腿長時間在水中浸泡。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塗防水油膏,或出水後用1%的鹽水浸泡雙腿約半小時,再用清潔水洗凈、晾乾。
――防腳癬。專家提醒,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時應穿上雨靴防護。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頂用,則要在下水前外塗防水油膏。如不慎患上腳癬,一般可外塗復方苯甲酸酊等。對局部輕度糜爛的患處應同時使用含抗菌素的葯膏,避免細菌感染。
――防蚊蟲叮咬。連日陰雨天,氣候潮濕,很多人的家裡都有一股霉味,吸引了不少蚊蟲。很多人被蚊蟲叮咬後身上刺癢,皮膚上還會起小疙瘩。專家提醒,夏季應盡量使用蚊帳,並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適當塗抹「花露水」和「蚊不叮」等外用防護劑。對於蟲咬皮炎,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其他止癢劑可減輕症狀,也可外用激素類葯膏。
――防陰囊濕疹。陰囊皮炎是發生於陰囊及其鄰近部位的皮膚紅斑、滲出性皮膚病,俗稱「爛襠」。專家提醒,參加抗洪的人們上岸後應立即擦乾下身,洗干凈後抹些痱子粉,換上干凈內衣。如條件允許,下水前最好換上防水褲。如發現下身皮膚有破潰,應暫時避免下水。
皮膚病預防
1.痱子: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能及時地蒸發,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積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現為小米粒大小淺表水皰,很容易蹭破,輕度脫屑而愈,多見於嬰兒、孕婦,稱為白痱;有的為散在紅色小丘疹,但與毛囊無關,稱為紅痱,多見於小兒,有的為小膿皰,稱為膿痱。
防止痱子的發生應該注意室內環境的通風降溫,避免環境過濕,溫度過高;衣著應寬大,減少出汗且利於汗液蒸發,勤換衣服;盡量保持皮膚乾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嬰兒及產婦應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乾後撲痱子粉。治療可用清涼、收斂止癢葯物。若發生膿痱要到醫院就診做綜合治療。
2.曬傷:由於突然過度日曬造成,表現為日曬後3-6小時於日曬部位出現紅斑、嚴重時可形成水皰,有明顯灼痛、可有全身不適。
預防日曬傷首先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暴曬,應當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療一般對症即可,可外用保護劑如各種潤膚劑、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等。
3.光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是由於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於少數人,這些人通常在日曬後1-2天後發病,皮疹多發於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上肢,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
因為此病發作與過敏體質有關,因此要注意防光,每天的9點到下午5點最好不外出,必須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一旦發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也可請教醫生選擇適合的口服類葯物。
4.丘疹性蕁麻疹: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於軀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癢明顯。
預防此病盡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熏蚊香,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或選擇適合的口服葯物。但需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塗抹,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過敏,反而加重病情。
5.過敏性皮膚病: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蟎蟲引起的過敏性疾病,使過敏體質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膚過敏的反應。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流清鼻涕和鼻塞、頭痛、流淚,狀如感冒;皮膚可出現局部或全身性蕁麻疹、顏面再發性皮炎、瘙癢等症狀。
防止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應盡量少吃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有過敏史的人,盡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遊時要穿長袖衣褲、鞋襪,並帶脫敏葯物。若遇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此地,如症狀較輕,可口服脫敏葯,一旦出現哮喘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6.病毒性皮膚病:有水痘、風疹等。水痘起病較急,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兒童是水痘的高發人群。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吸入病毒後經過2至3周的潛伏期便出現症狀。
防止病毒性皮膚病,要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如果孩子患了水痘,發燒期在飲食上要清淡易消化,注意休息。還應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皮膚瘙癢時,可塗些止癢葯水。預防風疹病毒的關鍵是減少與風疹病人的接觸。如果孕婦接觸了風疹患者,並在妊娠頭3個月內確診患了風疹,就要考慮人工流產。
7.足癬和股癬:足癬和股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由於真菌喜好溫暖和潮濕,因此,常在夏季加重。足癬表現為足趾間脫皮、浸漬糜爛,或足側緣出現多數水皰,可有瘙癢,也可不癢,如不治療,皮疹可逐漸向外擴大。股癬表現為大腿內側、臀裂部的環狀紅斑脫屑,呈離心性擴大,周圍常可見小丘疹,自覺瘙癢或疼痛。無論是足癬還是股癬,都有一定傳染性,因此,應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換鞋襪、內褲。
8.濕疹:夏季,有些人的手和腳會因為汗腺發達而分泌很多汗液,特別是腳,如果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悶熱潮濕一起來,腳就會脫皮、癢、長水皰,很多人誤認為是腳氣,其實是濕疹。防治濕疹,局部要保持乾燥,用皮炎平塗抹患處,一天兩至三次。要穿透氣的鞋子,如布底的布鞋。因為濕疹的症狀和腳癬相同,所以,治療前要做一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於真菌感染。
飲食建議
皮膚病吃哪些對身體好?
1、凡與營養缺乏有關的皮膚病患者,一定要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質,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經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雜糧。
2、可多食清熱解毒的食物,如綠豆、馬齒莧等。
皮膚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各種皮膚濕疹或類似的皮膚病人,宜吃清爽清淡的素食,宜多吃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而且還要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忌吃酸澀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性屬溫熱助火食物,忌吃油潤的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食物,忌吃油煎炒炸、炙焯香燥熏烤的食物,忌吃煙與酒。
1、實踐證明,皮膚病「忌口」確有預防和治療價值。一般而論,不管是感染性的還是非感染性的皮膚病,只要皮膚上有炎症病變或瘙癢症狀,為了減輕發炎和癢感,均應禁吃和少吃魚、蝦等海味及雞蛋、腌臘味、動物油、蠶豆、豌豆、筍類及其罐頭食品等。
2、脂溢性皮炎表現為頭皮刺癢、鱗屑多、面頰、耳後及背後等處常有油性皮屑,其發病與皮脂分泌過多、消化不良和維生素缺乏有密切關系。因此,病人的飲食應該禁忌肥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少吃酒、辣椒和糖果,多吃新鮮蔬菜。
3、瘙癢症多見於老人和體質虛弱者,常見皮膚劇烈瘙癢感、乾燥,而皮膚表面並無疹子出現,中醫認為這是「血虛生風」所致。因此在飲食方面應盡量避免辛辣和含有香料的刺激性食物,對煙、酒、濃茶、咖啡等應禁忌。
4、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表現為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瓷白色疹塊,常突然出現,又迅速消退,可反復發作,瘙癢難忍。除了應避免冷、熱、日光的刺激,防止蚊、虱、毛蟲叮咬以及蕁麻、漆樹等接觸外,還應忌吃魚、蝦、蟹、牛奶、蛋、酒、楊梅等容易導致人體過敏的食品。
5、嬰兒濕疹俗稱奶癬,一般是因為嬰兒對雞蛋蛋白、魚和牛奶過敏所致。乳母可暫時少吃或不吃雞蛋、牛奶、海味和辣椒等食品。
病因
內因:皮膚做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任何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例如:銀屑病、牛皮癬、白癜風、過敏性癢疹、紅斑狼瘡、內臟癌腫的皮膚表現等等,既是與細胞分裂異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產生的毒素、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失衡、內分泌紊亂、自由基毒素代謝障礙,甚至與精神、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系。
外因
機械性:如胼胝、磨擦紅斑、外傷等。物理性:如凍瘡、燙傷、曬班、射線皮炎等。
化學性:大多數接觸性皮炎都是接觸化學物質、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生物性:動物,如疥瘡、蟲咬皮炎、水蛭咬傷、毒魚刺螫等。植物,如接觸漆樹、蕁麻等。微生物如細菌、病菌、黴菌、螺旋體等。
許多皮膚病,在發病原因去除後,仍繼續發展或經久不愈,這可能是由於其它刺激,如搔抓、磨擦(機械性)、熱水燙、日曬(物理性)、肥皂洗、用葯不當(化學性)和飲酒等因素的不斷作用所致。其中,以搔抓最為突出,最為重要。由於經常搔抓的機械性刺激,常使損害變厚或擴大,疾病遷延不愈。反之,如停止搔抓,則不易治癒的慢性濕疹、瘙癢病,或神經性皮炎等常可較快痊癒。
除此,年齡,性別,職業,季節,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亦與皮膚病發生有一定關系。
Ⅳ 皮膚病醫院十大排名
1、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創建於1907年,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委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教學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冠名的醫院,1992年首批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為全國文明單位,是國內最著名、最具國際化特徵的醫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首家通過JCI認證的部屬公立醫院,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2、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皮膚病研究所)
江蘇省南京市蔣王廟街12號
未定級專科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皮膚病研究所)(以下簡稱「院所」)1954年創建於北京,始名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直屬中央衛生部領導,1984年遷南京現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從事皮膚病、性病、麻風病,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唯一國家級專業機構,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風病控制中心,承擔國家性病、麻風病防治任務。
3、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127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西京醫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醫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軍醫大學合並,其附屬醫院也相應合並為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84年對外稱「西京醫院」,地處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127號。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保障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整體實力位居全國第五。
4、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8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北大醫院」)位於北京老皇城內,是距離中南海最近的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中央保健基地醫院。北大醫院創建於1915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也是國內首批建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
5、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人民中路139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原湖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位於歷史名城,湖南省會長沙,脫胎於1906年美國雅禮協會在中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院之一——雅禮醫院,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教育部重點高校——中南大學附屬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內學科最齊全、技術力量最雄厚的醫院之一,素有「南湘雅」美譽。
6、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京北街155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也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醫院。 中國醫大一院誕生於二十世紀初,醫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同時創建於1908年10月的福建長汀福音醫院(原亞盛頓醫館)和沈陽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醫院。醫院早期成長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進程緊密相連,1933年福音醫院被改編為中央紅色醫院,繼而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附屬醫院,後在延安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7、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號(永嘉路口)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693張(實際開放2100餘張),全院職工3776人,其中醫師996餘人(正副教授及各類高級科技人員396人)。
8、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市東城區東單北大街53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也是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以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特色專科突出、多學科綜合優勢強大享譽海內外。在2009-2015年度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連續七年名列榜首。 醫院建成於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
9、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省合肥市績溪路218號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教學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為國家衛生應急醫療移動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緊急醫療救治基地。醫院前身為上海東南醫學院附屬東南醫院,創辦於1926年。1949年內遷至安徽懷遠縣,1952年遷至合肥市。1993年成為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醫院。醫院連續六年入圍中國最佳醫院百強排行榜。
10、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追溯歷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892年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華西臨床醫學院起源於1914年的華西協合大學醫科,是由美、加、英等國教會按西方醫學教育模式建立的醫學院。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央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內遷成都,與華西協合大學聯合辦學辦醫,是時,華西壩大師雲集、名家匯萃、盛況空前。1938年,有醫學院的華大、中大、齊大組...
Ⅳ 皮膚病用什麼葯
皮膚病的主要症狀是奇癢難受,到醫院里去診病,醫生除了開處方給病人打針、吃葯外,多數醫生會再配些外用葯給病人,要病人通過外搽葯物減輕或治癒皮膚病;這種治療往往要病人自己進行,所以病人不懂得正確使用外用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時候反而會使皮膚病惡化。
常用的皮膚病外用葯有以下幾種:
一、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錳酸鉀溶液,0.1%利凡諾凡溶液等。使用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為濕敷。皮膚病的濕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過冷敷使有滲出液的創面,滲液減輕,創面清潔。正確的濕敷方法是:使用比創面略大的消毒紗布4~6層(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這一濕敷溶液,略擰干,以不滴水為度,放在創面上,根據創面滲液情況,平均每隔15分鍾到30分鍾更換紗布一次,要保持紗布清潔和潮濕,濕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紗布的虹吸作用,使創面上的滲液,全部被紗布吸收,再加上不斷冷敷,使皮下擴張的毛細管收縮,新的滲液減少,達到創面清潔的目的。這種情況主要適用於急性濕疹、皮炎、二度燙傷後皰潰破的滲液面,但大面積濕敷要考慮到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二、洗劑:所謂洗劑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劑,平時水在上層,粉劑沉澱在瓶底。皮膚科常用的洗劑是爐甘石洗劑、硫磺洗劑等。使用時必須注意先搖均勻,後用毛筆或棉簽塗用,它的葯理作用,除了洗劑中所加的消炎、殺菌、止癢葯作用外,主要是通過洗劑外用後,蒸發水分,降低皮膚溫度,以達到治療作用。所以塗用洗劑的次數,每天必須十次以上,這樣才能使局部溫度不斷降低。在毛發部位,由於可能和毛發粘在一起,所以不宜應用。
三、醑劑:是一種葯物溶解於酒精中的制劑,常用的有止癢醑劑、癬葯水等。這類葯物塗用後,由於酒精蒸發較快,再加上酒精製劑中含有止癢、脫皮的葯物,便可達到治療作用。由於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嬰幼兒不宜應用,特別是癬葯水,由於有強烈的刺激、脫皮作用,所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四、冷霜制劑:是皮膚科最常用的一種制劑,由於它外觀細膩、潔白,像化妝品,所以很受病員歡迎。常用的冷霜制劑,除了加有止癢葯物的止癢霜劑(如必舒膏)、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見的就是各類皮質類固醇類激素霜劑(如膚輕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膚樂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由於激素冷霜制劑的廣泛應用,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如過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劑,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膚萎縮、多毛、毛細管擴張,以及色素沉著,而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如果長期、大面積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劑,也可由此而造成皮質類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興氏征(如肥胖、滿月臉、血壓增高、糖尿等),所以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般情況下,每日使用兩次即可。醫這教育網搜集整理
五、軟膏: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於軟膏比較油膩,已逐步為冷霜制劑所取代,但它塗用後,能使皮膚軟化,葯物易於深入吸收,對某些角化、慢性皮膚病(如斑塊型銀屑並重度皸裂等)其效果要優於冷霜制劑,常用的軟膏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軟膏、芥子氣軟膏等。
六、硬膏、塗膜制劑:這是近年來改良的外用葯制劑,它是把葯物加入膠布或薄膜制劑中,塗用後薄膜與外界空氣隔絕,便於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葯物損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劑如膚疾寧、紫桂治裂膏、氫可塗膜、療膚膜等。但硬膏制劑,對部分患者可以發生膠布過敏,當然含有皮質類固醇的制劑比其它制劑更易於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過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Ⅵ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序言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是在《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基礎上作了較大的補充、修改而成。因此,它實質上也可以認為是《臨床皮膚病學》第四版。《臨床皮膚病學》自1981年第一版發行以來,經過1991年第二版,2001年第三版,至今已近30年。正如第三版前言所說,《臨床皮膚病學》為全國皮膚科專業醫師提供了一本比較系統和完善的臨床參考書,為我國皮膚科人才培養和皮膚科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國皮膚科同道給予本書很高的評價,使我們深受感動,也激勵我們繼續去完善和提高。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不斷地推動我國一代又一代皮膚科醫師的成長,為我國皮膚科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書根據「全、新、精」的編寫原則,結構及內容較《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有了較大的刪節、修改和補充。
一、隨著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皮膚科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亞專業。皮膚科的服務范圍也有了很大的擴展。全書分為六篇,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性傳播感染」「皮膚外科學」「美容皮膚科學」各作為獨立一篇,以體現皮膚科學的進展和發展方向。
第一篇皮膚科學基礎,概述皮膚科的基礎理論,密切與臨床的聯系,盡量反映當前的研究進展,比《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增加了「皮膚遺傳學」「皮膚光生物學」「皮膚葯理學」三個新的章節。
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是我國所特有。發揚中醫精華,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皮膚科學,為世界皮膚科學作貢獻,這也是我國皮膚科學者努力的方向,故將此作為獨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有助於「中西醫並重」方針的實現。
性傳播疾病是皮膚性病學專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變化,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關於「性傳播疾病」的認識,已遠遠超出過去傳統「性病」的狹義范圍。因此對這類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應從宏觀上加以認識和研究。故本書將「性傳播疾病」作為一篇,名為「性傳播感染」。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其中仍保留「性傳播疾病」一章,但未應用「非淋菌性尿道炎」這一病名。因這一病名作為診斷已不準確,且目前應用較濫。從參考書的科學性要求出發,我們僅局限於「沙眼衣原體尿道炎/宮頸炎」,而對支原體的性傳播感染問題,由於目前尚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故將「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在此篇中作為一章介紹。另外增加「性傳播相關疾病」一章,以區別於傳統「性病」的概念。我們這樣編排,希望能更新傳統的「性病」概念,拓寬對性傳播感染的認識,有助於深化對性傳播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是近年來我國皮膚科中發展起來的兩個亞專業,特別是美容皮膚科學的發展更是迅速,已是當今皮膚科醫師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本書將「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各自作為一篇,對其發展方向、基本理論、臨床應用、技術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簡明的介紹。
二、第三篇「皮膚病臨床」是本書的核心部分。這次修改中除在內容上要體現近年來的一些新知識、新經驗外,還增補了一些遺漏的病種或新病種、新病症。在章節的分類上,我們繼續採取病因及病症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即原則上根據病因歸類分章,對許多病因還不明確的疾病,我們又根據皮膚科學重視形態學的特點,採取了按皮膚病特殊病症或疾病發生的特殊部位及組織結構(如黏膜、皮膚附屬器等)歸類。有些疾病雖可歸入某一病因的章節,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歸入相應的章節中。
Ⅶ 福州皮膚病防治院的診療范圍
福州皮膚病醫院自1970年開設皮膚科門診以來,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療法,在應變性、真菌性、病毒性、過敏性、物理性、神經功能性、紅斑鱗屑性等皮膚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Ⅷ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的發展概況
該所在著名皮膚性病學家胡傳揆、馬海德、李洪迥、曹松年、趙炳南、葉干運等教授的指導下,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40年的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一座集科研、防治、醫療、教學、信息、開發於一體的國家級皮膚性病專業機構。40年來,該所在大力開展性病、麻風、頭癬、職業性皮膚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在提高常見及疑難皮膚病診療水平方面;在開拓皮膚學科的新領域、研製開發新葯物新技術方面;在培訓皮膚病、性病、麻風病、真菌病、病理學、免疫學的研究生及專業技術骨幹方面。
該所現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北麓玄武湖東畔櫻駝村蔣王廟街12號,佔地面積36271平方米,建築面積26342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14117平方米。主要建築設有門診樓3層、病房樓4層、科研樓8層。2個病區編制皮膚病專科床位96張。固定資產總值1 800餘萬元,其中萬元以上儀器設備120多台(件),價值480餘萬元。研究科室設真菌病研究室、麻風病研究室、性病研究室、葯物研究室。臨床及醫技科室設皮膚病研究室(下分皮1科、皮2科、病理研究室、皮膚外科、放射理療科、葯劑科、檢驗科、免疫科、理科、性病科、中西醫結合科)。
該所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生皮膚病教學基地、中國醫學真菌菌種保藏中心、衛生部皮膚病葯物臨床葯理基地。同時承擔《中華皮膚科雜志》、《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等雜志的編輯工作。「全國性病麻風病控制中心」已在全國建立起性病麻風病疫情監測網路,並設立現場防治研究基地。該所圖書館所藏皮膚病學科圖書刊物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該所在編工作人員350餘名,其中醫療、科技人員280餘名,正副研究員、正副主任醫師40餘名,(其中博士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11名),助理研究員、主治醫師等中級職稱人員90餘名。
該所的主要工作是堅持以應用研究為主,面向經濟建設、面向防病治病。指導全國開展皮膚病、性病、麻風病、真菌病等的診斷、治療、發病機理、流行病學、預防措施及治療葯物的研究。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醫療技術,加強臨床研究和中西醫結合研究,有計劃地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進修生、實習生,承擔衛生部、醫科院委派舉辦的各種專業進修班、講習班、研討班及皮膚病、性病、麻風病領域的國際性專題討論會,並積極搞好情報資料和圖書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
中國醫科院皮研所皮膚科人員科室主要由皮膚科內科臨床從事臨床骨幹力量組成。其中:認識主任醫師收錄6人,著名研究員1人,從事副主任導師醫師2人,知識主治醫師天津3人,出生住院醫師現為3人,助理研究員影像1人,主管技師1人,共17人。
皮膚科是本醫院每日門診和病房日常診療工作獲得的自然主要承擔者。某些診治診斷和經過治療水平在國內導師居領先地位,開設和參加此外專病門診進行工作:銀屑病、白癜風、痤瘡。負責重點臨床碩士主要、博士國內研究生成為、新入所的實習住院高尚師、進修醫師科室、揚州醫大學經過生的現任臨床教學知名和實習帶教科學工作。同時廣州開展多種內科皮膚病的緊密臨床治療進行應用中華研究和結合完成皮膚病臨床長期的實驗研究,研究生獲得過各級成果建立獎。本室是集醫、教、研於一體的培養臨床研究科室社會。是皮研所的基本、主要師從科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