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芥子油皮膚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芥子油皮膚病

發布時間: 2021-03-12 17:31:26

① 皮膚騷癢一抓起駝

出現這樣的情況,和飲食也有關系,營養問題,心情問題,環境問題,穿衣問題,也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現在流行的是飲食療法,我這里有一篇好資料,發來分享給朋友看看,希望能給您以幫助,資料如下:
最強排毒食物 吃了皮膚瞬間變好

人有好多疾病都是由於體內積聚過多毒素而引起的,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就必須排清體內毒素,下面的飲食排毒軍團你擁有了嗎?看看下面誰最牛!專家指出,及時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垃圾及過剩的營養成分,保持五臟和體內清潔,才能使機體保持旺盛的機能。

常見的解毒、排毒食物有:
解毒四傑——木耳、豬血、綠豆、蜂蜜。
這些是功效顯著且最為廉價的解毒食物。木耳因生長在背陰潮濕的環境中,中醫認為有補氣活血、涼血滋潤的作用,能夠消除血液中的熱毒。此外,木耳、豬血因具有很強的滑腸作用,經常食用可將腸道內的大部分毒素帶出體外。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涼能清熱,熟食性溫可補中氣,味道甜柔且具潤腸、解毒、止痛等功能。印度民間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葯」。
解毒君子——苦瓜、苦茶。
一般說來,苦味食品都口感略苦,餘味甘甜,具有解毒功能,並可清熱去熱。苦瓜具有消暑滌熱、明目解毒之功效。科學家對苦瓜所含成分進行分析後發現,苦瓜中存在一種具有明顯抗癌生理活性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夠激發體內免疫系統防禦功能,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消除體內的有害物質。中醫認為,茶葉味甘苦,性微寒,能緩解多種毒素。茶葉中含有一種豐富活性物質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對重金屬離子沉澱或還原,可作為生物鹼中毒的解毒劑。另外,茶多酚能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細胞彈性,防止血栓形成,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的發生。

排毒使者——海帶。
海帶中含有一種叫作硫酸多糖的物質,能夠吸收血管中的膽固醇,並把它們排出體外,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正常含量。海帶表面有一層略帶甜味的白色粉末,是極具醫療價值的甘露醇,它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療腎功能衰竭、葯物中毒、浮腫等。
排毒小卒——日常蔬菜。
在我們常食的蔬菜中,也不乏解毒功臣者,如西紅柿甘酸微寒,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涼血活血;冬瓜甘淡微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化痰止渴作用明顯;絲瓜甘平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活血作用;黃瓜、竹筍能清熱利尿;芹菜可清熱利水、涼血清肝熱,具有降血壓之功效;胡蘿卜可與重金屬汞結合將其排出體外;大蒜可使體內鉛的濃度下降;蘑菇可清潔血液;紅薯、芋頭、土豆等具有清潔腸道的作用。
能 殺 死 體 內 癌 細 胞 的 食 物

1)茄子:「霜打茄子」是好葯
中葯許多方劑及民間驗方中,時常使用「秋後老茄子」、「霜打茄子」。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茄子具有抗癌功能。曾有試驗從茄子中提取的一種無毒物質,用於治療胃癌、子宮頸癌等收到良效。另外,茄子中含有龍葵鹼、葫蘆素、水蘇鹼、膽鹼、紫蘇甙、茄色甙等多種生物鹼物質,其中龍葵鹼、葫蘆素被證實具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為良葯,古代就有用茄根治療腫瘤的。 茄子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除維生素A、C偏低外,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幾乎跟西紅柿差不多,而蛋白質和鈣甚至比西紅柿高3倍。

2)苦瓜:李時珍稱其為「一等瓜」
苦瓜在民間受到的待遇兩極分化嚴重,不少人很「好」這一口,也有人對其敬而遠之。但真正給它「好身份」的卻是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稱其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
西醫更證明,苦瓜的抗癌功效來自一種類奎寧蛋白,它是一種能激活免疫細胞的活性蛋白,通過免疫細胞做「二傳手」,將癌細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細胞殺掉。苦瓜種子中含有一種蛋白酶抑制劑,能抑制腫瘤細胞分泌蛋白酶,從而抑制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

3)海帶: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
海帶中葯名為「昆布」,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海帶富含碘,能防「大脖子」病在中國已經婦孺皆知,實際上,海帶還有其他諸多「本領」,它含的海藻酸鈉與具致癌作用的鍶、鎘有很強的結合能力,並將它們排出體外;海帶可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腸道內能夠產生致癌物的細菌,所含的纖維還能促進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排出;海帶提取物對各種癌細胞有直接抑製作用。

4)地瓜:逐漸被淡忘的抗癌佳品
小時候冬天捧著香噴噴的烤紅薯邊暖手邊解饞的日子已經淡出不少年輕人的記憶,過去走街串巷的賣烤紅薯攤現在幾乎無跡可尋,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有調查表明,我國城鎮居民不少人已不再食用地瓜。
地瓜:別名甘薯、紅薯、白薯,被認為是祛病延年、減肥保健的絕佳食品。其實地瓜也有強大的防癌功能。最近科技人員在地瓜中發現了一種去氫表雄酮的物質,它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5)南瓜:被譽為「神瓜」
在某些國家它被譽為「神瓜」,因為它既可為糧,又可為菜。美國人在感恩節都要吃南瓜,以表示對南瓜的謝意。但是,在我國,現已很少種植。
南瓜可預防肥胖、糖尿並高血脂和高膽固醇血症,對癌症預防有很好的效果,南瓜維生素A的含量之高,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另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質和纖維素,還含有抑制致癌物色氨酸-P的不明成分。

6)麥麩: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別名麩子,小麥磨粉時脫下的種皮,用作飼料,不食用。用麥麩喂牲口,皮膚紅潤,毛發油亮,極顯健康狀,現麥麩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健康,西方不少機構號召人們吃全穀食物、全麥食物。全麥食物即把小麥全粒磨成麵粉丁再分出麥麩,用這種粉製成的食品。
麥麩是小麥主要營養成分的「倉庫」,B族維生素、硒、鎂等礦物質及纖維素幾乎都集中在它身上。它能預防並治療結直腸癌、糖尿並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便秘、痔瘡等。因此,不少專家認為,麥麩是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7)蘿卜: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卜別名萊菔,品種多,皆為抗癌能手,所以有農諺:「冬吃蘿卜夏吃薑,一生不用跑葯堂」以及「十月蘿卜水人參」之說。荷蘭人定胡蘿卜為「國菜」,日本、美國認為它是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卜具抗癌、寬胸、化痰、利尿之功能。蘿卜中含有多種酶,能消除亞硝胺的致癌作用,其中的本質素能刺激肌體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其吞噬殺滅癌細胞的能力。蘿卜的辣味來自芥子油,它可刺激腸蠕動,促進致癌物的排除,蘿卜中還含有許多抑制致突變活性的不明成分。蘿卜中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高出8--10倍。而胡蘿卜因含豐富的胡蘿卜素,也具有極好的防癌作用。

8)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
棕色,形似土豆,其內碧綠如翡翠,甘酸可口,本是南方山區野果,現在已移栽到全國各地。其果實富含糖、蛋白質、類脂、維生素、有機酸及多種礦物質。維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每100克果子含200毫克,幾乎是柑橘的100倍,西紅柿的30倍,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維生素C片」,另外還含有豐富的具有保護血管功能的維生素P,其營養價值甚高。
資料就這些,祝福朋友健康快樂!如滿意,請您採納,謝謝。

② 一種皮膚病

陰瘡

婦人陰戶生瘡,局部紅腫熱痛,積結成塊或化膿腐爛、膿水淋漓甚則潰瘍如蟲蝕者,稱為"陰瘡",亦名"陰蝕"、"陰繭"等。包括西醫所指外陰炎、外陰腫瘤、外陰潰瘍等。

方一
[來源]《家用良方》
[配方]蛇床子30克,花椒、白礬各9克。
[用法]上葯水葯熏洗患處,分作5次洗。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療瘡。適用於治療婦人陰戶邊生瘡
(外陰部潰瘍)。
方二
[來源]《400種病症民間驗方》
[配方]地骨皮、蛇床子、苦參各30克。
[用法]上葯水煎過濾取液,趁熱熏洗。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適用於治療陰戶生瘡。
方三
[來源]《四川中醫》(1)1992年
[配方]蛇床子、黃柏、苦參、蒼術各30克。
[用法]上葯煎水,每日熏洗2--3次,配合口服五味消毒飲加味,即效。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適用於熏症陰瘡。
方四
[來源]《濟陰綱目》
[配方]苦參、川芎、芍葯、甘草各100克,地榆150克(亦可去川芎入蛇床子100克)。
[用法]上葯共為粗末,水煎數沸後,去渣取液,熏洗患處。每日晝3次,夜2次。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適用於陰蝕。
方五
[來源]《福建中醫葯》(6)1991年
[配方]苦參、黃柏、生甘草、貫眾、土茯苓15克,防風10克,薄荷3克(後下)。
[用法]上葯水煎500毫升,每日熏洗2次;另口服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日2次。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適用於外陰潰瘍。
方六
[來源]《中醫婦科驗方選》
[配方]生百部30克,蒲公英、蛇床子各20克,地丁、野菊花、龍膽草、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川椒6克。
[用法]上葯煎湯過濾,倒入盆內趁熱熏蒸患處後再坐浴。每日洗4次。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消腫。適用於陰部生疔瘡、腫痛、糜爛。
方七
[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婦科疾病》
[配方]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蟬衣9克。
[用法]上葯煎水趁熱熏洗外陰部。每日1次。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斂瘡。適用於外陰潰瘍。
方八
[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0)1983年
[配方]蚤休、土茯苓、苦參各90克,黃柏、大黃各45克,龍膽草、萆 各30克,枯礬15克。
[用法]上葯水煎後去渣,熏洗外陰。每日1劑,早、洗1次,每次30分鍾。
[功效]清熱祛濕、解毒祛腐。適用於治療外陰潰瘍。
方九
[來源]《女科治療門徑》
[配方]甘草、黃柏各100克。
[用法]上葯煎水趁熱熏洗坐浴。每日1劑,次15分鍾。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濕療瘡。適用於治療外陰潰瘍。

婦人陰產生瘡,甚則潰瘍,膿水淋漓,局部腫痛者,稱為「陰瘡」,又稱「陰蝕」。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非特異性外陰潰瘍、前庭大腺炎膿腫破潰、外陰腫瘤繼發感染等疾病。

[病因病機]

多因濕熱下注,蘊結成毒,或因正氣虛弱,寒濕凝結而成。

一、濕熱

下焦感受濕熱之邪,或郁怒傷肝,肝鬱化熱,肝氣犯脾,脾虛濕盛,濕熱下注,蘊結成毒,腐肉為膿,而成陰瘡。

二、寒濕

久居陰濕之地,或經期、產後冒雨涉水,寒濕凝滯,瘀血內停,氣機不利,或痰濁內停,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日久潰腐,而成陰瘡。

[辨證論治]

首先辨別陰陽。紅腫熱痛,發熱急驟,膿稠臭穢,或伴全身發熱者,為濕熱證屬陽;腫塊堅硬,皮色不變,日久不消,或潰後膿稀淋漓,形體虛羸者,為寒濕屬陰。其次要辨善惡。潰瘍症輕,毒淺,體健者,多屬善候;瘡瘍潰腐,久不收斂,膿水淋漓,惡臭難聞者,多屬熱毒蘊瘀而氣血衰敗之惡候。治療原則,應按熱者清之、寒者溫之、濕者化之、堅者削之、虛者補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則處理,常採用內外合治的方法。

一、濕熱型

主要證候:陰部生瘡,紅腫熱痛,甚則潰爛流膿,粘稠臭穢,頭暈目眩,口苦咽干,身熱心煩,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下焦濕熱,氣血凝滯,蘊結成毒,腐肉成膿,故陰部生瘡,紅腫熱痛,潰腐流膿,粘稠臭穢;濕熱熏蒸,故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熱毒內蘊,則心煩身熱,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滑數,為濕熱邪毒之徵。

治療法則:瀉肝清熱,解毒除濕。

方葯舉例:龍膽瀉肝湯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熱毒壅盛者,症見發熱不退,渴喜冷飲,潰膿臭穢,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除濕,方用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葯、金銀花、陳皮、甘草節

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防風散風祛濕;赤芍、歸尾、乳香、沒葯活血化瘀消腫;穿山甲、皂角刺活血軟堅散結;陳皮、貝母理氣化痰;天花粉養陰清熱;甘草解毒和中。若瘡久不愈,正氣不足,邪毒內陷者,宜扶正托毒,方用補中益氣湯。

著日久傷陰者,治宜養陰清熱解毒,方用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方:百合、生地黃)。

二、寒濕型

主要證候: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證候分析:寒濕凝滯,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故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寒濕凝滯,脾陽不振,故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為寒濕凝滯之徵。

治療法則:溫經化濕,活血散結。

方葯舉例: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蒼術、茯苓、莪術、皂角刺。

熟地、鹿角膠、姜炭、肉桂、麻黃、甘草、白芥子

方中熟地、鹿角膠補精血而助陽;姜炭、肉桂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消瘡;莪術、皂角刺行氣活血散結;蒼術、茯苓燥濕利水以化濁;甘草解毒而調和諸葯。

若正虛邪盛者,症見瘡久不斂,心悸氣短,治宜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女科正宗》),

人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銀花、白芷、皂角刺、桔梗

方中參、術、芪、草補氣助陽;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銀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腫以排膿;黃芪、桔梗外提托毒。

③ 什麼是芥子毒氣彈

芥子氣,是一種毒害作用巨大的化學戰劑,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目前(2014年)仍無特效葯。芥子氣由於在戰史上使用量、普遍性和殺傷最大,因此被稱作「毒劑之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使用。

④ 皮膚病用什麼葯

皮膚病的主要症狀是奇癢難受,到醫院里去診病,醫生除了開處方給病人打針、吃葯外,多數醫生會再配些外用葯給病人,要病人通過外搽葯物減輕或治癒皮膚病;這種治療往往要病人自己進行,所以病人不懂得正確使用外用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時候反而會使皮膚病惡化。
常用的皮膚病外用葯有以下幾種:
一、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錳酸鉀溶液,0.1%利凡諾凡溶液等。使用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為濕敷。皮膚病的濕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過冷敷使有滲出液的創面,滲液減輕,創面清潔。正確的濕敷方法是:使用比創面略大的消毒紗布4~6層(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這一濕敷溶液,略擰干,以不滴水為度,放在創面上,根據創面滲液情況,平均每隔15分鍾到30分鍾更換紗布一次,要保持紗布清潔和潮濕,濕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紗布的虹吸作用,使創面上的滲液,全部被紗布吸收,再加上不斷冷敷,使皮下擴張的毛細管收縮,新的滲液減少,達到創面清潔的目的。這種情況主要適用於急性濕疹皮炎、二度燙傷後皰潰破的滲液面,但大面積濕敷要考慮到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二、洗劑:所謂洗劑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劑,平時水在上層,粉劑沉澱在瓶底。皮膚科常用的洗劑是爐甘石洗劑、硫磺洗劑等。使用時必須注意先搖均勻,後用毛筆或棉簽塗用,它的葯理作用,除了洗劑中所加的消炎、殺菌、止癢葯作用外,主要是通過洗劑外用後,蒸發水分,降低皮膚溫度,以達到治療作用。所以塗用洗劑的次數,每天必須十次以上,這樣才能使局部溫度不斷降低。在毛發部位,由於可能和毛發粘在一起,所以不宜應用。
三、醑劑:是一種葯物溶解於酒精中的制劑,常用的有止癢醑劑、癬葯水等。這類葯物塗用後,由於酒精蒸發較快,再加上酒精製劑中含有止癢、脫皮的葯物,便可達到治療作用。由於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嬰幼兒不宜應用,特別是癬葯水,由於有強烈的刺激、脫皮作用,所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四、冷霜制劑:是皮膚科最常用的一種制劑,由於它外觀細膩、潔白,像化妝品,所以很受病員歡迎。常用的冷霜制劑,除了加有止癢葯物的止癢霜劑(如必舒膏)、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見的就是各類皮質類固醇類激素霜劑(如膚輕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膚樂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由於激素冷霜制劑的廣泛應用,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如過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劑,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膚萎縮、多毛、毛細管擴張,以及色素沉著,而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如果長期、大面積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劑,也可由此而造成皮質類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興氏征(如肥胖、滿月臉、血壓增高、糖尿等),所以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般情況下,每日使用兩次即可。醫這教育網搜集整理
五、軟膏: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於軟膏比較油膩,已逐步為冷霜制劑所取代,但它塗用後,能使皮膚軟化,葯物易於深入吸收,對某些角化、慢性皮膚病(如斑塊型銀屑並重度皸裂等)其效果要優於冷霜制劑,常用的軟膏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軟膏、芥子氣軟膏等。
六、硬膏、塗膜制劑:這是近年來改良的外用葯制劑,它是把葯物加入膠布或薄膜制劑中,塗用後薄膜與外界空氣隔絕,便於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葯物損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劑如膚疾寧、紫桂治裂膏、氫可塗膜、療膚膜等。但硬膏制劑,對部分患者可以發生膠布過敏,當然含有皮質類固醇的制劑比其它制劑更易於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過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⑤ 芥子氣中毒,皮膚會有怎樣的變化

皮膚損傷:皮膚接觸芥子氣時無明顯刺激症狀,經潛伏期(液態2~6小時、蒸氣6~12小時)後,皮膚出現紅斑,界限清楚有灼痛。再經18~24小時,紅斑區出現眾多小水皰,後融合成大水皰,邊緣充血水腫,皰液清亮呈琥珀黃色,後變混濁,凝結成膠腖狀,局部疼痛,水皰破潰形成潰瘍,易致感染。

芥子氣液滴染毒皮膚可產生凝固性壞死,壞死組織脫落也形成潰瘍。經適當治療,紅斑在3~5日後變暗,形成暫時性色素沉著。淺水皰7~10日癒合,深水皰15~20日癒合。凝固性壞死經切痂植皮,1個月癒合。潰瘍治療不當或合並感染,則癒合時間常達數月以上。

⑥ 長芥子怎麼辦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這應該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葯,指導意見可用仙方活命飲水煎服用。外敷魚石脂軟膏。獨角膏外帖也有較好的效果。

⑦ 白芥的葯用價值

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異硫氰酸苄酯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酵母菌、20種真菌及數十種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細菌的有效抑菌濃度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黃芥子甙水解產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殺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無刺激作用,遇水後經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異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膚發紅、溫暖,甚至引起水泡。
化學成份
種子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內有白芥子甙(sialbin)。還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鹼(siapine)和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羥基苯甲醯膽鹼(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羥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葯物應用
1.白芥子與萊菔子、紫蘇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氣、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萊菔子是散肺氣而消痰,紫蘇子是降肺氣而祛痰,白芥子是溫肺病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2.白芥子與天南星:二葯均走經絡而活無形之痰,然前者利氣機消痰結;對於寒痰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不利,疼痛及發為陰疽者宜之;後者祛風滌痰;對於風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證宜之。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10%或20%的白芥於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選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後休息3~4天。再行第二個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149例患者經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臨床治癒10例,顯效19例,好轉2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臨床治癒11例,顯效29例,好轉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4.9%。另據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觀察結果,有效率為75.8%,顯效率為35%。本葯對慢性氣管炎主要症狀和體征的消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從見效的快慢和好轉的程度來看,以平喘作用較好,多數患者治療後痰易吐出,隨之氣喘明顯減輕,以後咳嗽逐步減輕,但無明顯消炎作用。
治療膝部腫痛: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兩研末,用燒酒或黃酒調成糊狀,包敷患處,幹了就換,以局部發泡為度。治療兩例,均有效。
治療急性乳腺炎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1~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葯2~4次,均在3天內治癒。
治療頭癬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乾,塗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上法共治發癬患者4000餘人,有效率98%以上。
毒性
本品所含的異硫氰酸苄酯對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別為134,81及128mg/kg。
炮製
炒白芥子:原葯簸盡雜質,炒至深黃色,微有香氣即得。
性味
辛;溫
歸經
肺;肝;脾;胃;心包經
功能主治
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治喘咳宜敷貼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飲。
注意: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①《本草經疏》:肺經有熱,與夫陰虛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經逢原》: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附方 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治風濕涎痰,結成痞塊:外用白芥子為末,醋凋敷患上。內用白芥子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清晨參棗湯下。(《方脈正宗》) 治翻胃,吐食上氣,及羸弱不欲動:白芥子,曬干,為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 治傷寒後,肺中風冷,失音不語: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熱,帶熱包裹熨項頸周延,冷則易之。(《聖濟總錄》芥子酒熨方) 治臂痛牽引背胛,或輟或作,由榮衛循行失度,痰滯經絡,或似癱瘓:真白芥子、木鱉子各三兩(麩炒),沒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婦人良方》白芥子散) 治風濕腳氣腫疼無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鱉子(去殼)、白膠香各一兩,胡桃五枚(去殼)。上六味,一處搗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處。(《聖濟總錄》芥子膏) 治腫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調塗之。(《瀕湖集簡方》) 治小兒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調,攤膏貼之,以平為期。(《本草權度》) 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羅、芸薹子各一兩。搗細羅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邊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邊,即吹左鼻中,仍先凈洗鼻中,吹葯。(《聖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各家論述 《別錄》:發汗,主胸膈痰冷上氣,面目黃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陶弘景:御惡氣暴風,毒腫流四肢疼痛。 孫思邈:治咳嗽胸脅支滿,上氣多唾者,每日溫酒吞七粒。 《醫學入門》: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氣,中風不語,面目色黃,安五臟,止夜多小便。又治撲損瘀血。 《綱目》:利氣豁痰,除寒暖中,散腫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腳氣,筋骨腰節諸痛。 《現代實用中葯》:搗爛如泥,外用作皮膚刺激引赤葯。 《葯材資料匯編》:功能暖胃,增進食慾,並可為中毒後之催吐劑。 《東北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劑。

⑧ 什麼是芥子毒氣彈

芥子氣,即二氯二乙硫醚的俗名,因具有揮發性,有像芥末的味道而得名。主要用於有機合成、葯物(可用於治療某些過度增殖性疾病)及製造軍用毒劑,並由於其在毒劑方面的廣泛使用而聲名狼藉。

屬糜爛性毒劑代表,大鼠靜脈半數致死量為0.7mg/kg。皮膚是中毒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皮膚染毒後能夠引起紅斑、水腫、起皰、糜爛、壞死並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傷口癒合緩慢。較大劑量芥子氣經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後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氣中毒的臨床表現呈多樣性。

可裝填在炮彈、火箭彈、地雷及航空布灑器或地面布灑器中使用。可單一或混裝使用等。芥子氣是迄今生產、儲存乃至使用量最多的一種化學武器,其殺傷占已知化學戰傷亡的八成以上,被稱為「毒劑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