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方法圖解的內容簡介
《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方法圖解》共分21章,包括臨床常見的皮膚科疾病127種,每一病種版均以診療路權徑、發病機制、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中西醫治療方法五部分介紹。各要點部分進行重點文字敘述,力求內容全面、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主要以表格、流程圖形式編排,將皮膚科疾病的規律性特點,進行了總結概括,並附有彩色插圖,使該書圖文並茂。《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方法圖解》主要面向基層醫務工作者、低年資醫師,也可作為醫學院校在校本科、專科學生學習使用,為基層醫務人員臨床診療思路的培養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❷ 皮膚科的介紹
皮膚科是外科,主要治療各種皮膚病,看皮膚病可以來皮膚科檢查治療。
❸ 皮膚科常見病症狀
皮膚病多有顏色改變,瘙癢,濕疹,退皮等。
❹ 皮膚科主要指什麼主要治什麼
病情復分析:
皮膚科這個就看制一個醫院的主治范圍的,皮膚科可以治療癬。局部出現什麼不適,或者是過敏之類的
指導意見:
所以就要看您到底想治療什麼了,所以您可以說的具體點我再幫您解答,看看您想治理的疾病是否是皮膚科治療范圍
❺ 皮膚科有哪些疾病 簡單介紹幾種常見表現
常見皮膚病有牛皮癬 、 皰疹 、酒渣鼻 、膿皰瘡 、化膿菌感染 、疤痕 、癬 、魚鱗病回 、腋臭 、青春痘答 、毛囊炎 、斑禿脫發 、男科炎症 、嬰兒尿布疹 、雞眼 、雀斑 、汗皰疹 、蟎蟲性皮炎 、白癜風 、濕疹 、灰指甲 、硬皮病 、皮膚瘙癢 、口腔部護理 、脫毛 、黃褐斑等。常見表現就是異於正常皮膚,這個很好理解吧。
❻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序言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是在《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基礎上作了較大的補充、修改而成。因此,它實質上也可以認為是《臨床皮膚病學》第四版。《臨床皮膚病學》自1981年第一版發行以來,經過1991年第二版,2001年第三版,至今已近30年。正如第三版前言所說,《臨床皮膚病學》為全國皮膚科專業醫師提供了一本比較系統和完善的臨床參考書,為我國皮膚科人才培養和皮膚科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國皮膚科同道給予本書很高的評價,使我們深受感動,也激勵我們繼續去完善和提高。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不斷地推動我國一代又一代皮膚科醫師的成長,為我國皮膚科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書根據「全、新、精」的編寫原則,結構及內容較《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有了較大的刪節、修改和補充。
一、隨著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皮膚科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亞專業。皮膚科的服務范圍也有了很大的擴展。全書分為六篇,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性傳播感染」「皮膚外科學」「美容皮膚科學」各作為獨立一篇,以體現皮膚科學的進展和發展方向。
第一篇皮膚科學基礎,概述皮膚科的基礎理論,密切與臨床的聯系,盡量反映當前的研究進展,比《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增加了「皮膚遺傳學」「皮膚光生物學」「皮膚葯理學」三個新的章節。
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是我國所特有。發揚中醫精華,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皮膚科學,為世界皮膚科學作貢獻,這也是我國皮膚科學者努力的方向,故將此作為獨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有助於「中西醫並重」方針的實現。
性傳播疾病是皮膚性病學專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變化,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關於「性傳播疾病」的認識,已遠遠超出過去傳統「性病」的狹義范圍。因此對這類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應從宏觀上加以認識和研究。故本書將「性傳播疾病」作為一篇,名為「性傳播感染」。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其中仍保留「性傳播疾病」一章,但未應用「非淋菌性尿道炎」這一病名。因這一病名作為診斷已不準確,且目前應用較濫。從參考書的科學性要求出發,我們僅局限於「沙眼衣原體尿道炎/宮頸炎」,而對支原體的性傳播感染問題,由於目前尚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故將「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在此篇中作為一章介紹。另外增加「性傳播相關疾病」一章,以區別於傳統「性病」的概念。我們這樣編排,希望能更新傳統的「性病」概念,拓寬對性傳播感染的認識,有助於深化對性傳播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是近年來我國皮膚科中發展起來的兩個亞專業,特別是美容皮膚科學的發展更是迅速,已是當今皮膚科醫師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本書將「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各自作為一篇,對其發展方向、基本理論、臨床應用、技術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簡明的介紹。
二、第三篇「皮膚病臨床」是本書的核心部分。這次修改中除在內容上要體現近年來的一些新知識、新經驗外,還增補了一些遺漏的病種或新病種、新病症。在章節的分類上,我們繼續採取病因及病症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即原則上根據病因歸類分章,對許多病因還不明確的疾病,我們又根據皮膚科學重視形態學的特點,採取了按皮膚病特殊病症或疾病發生的特殊部位及組織結構(如黏膜、皮膚附屬器等)歸類。有些疾病雖可歸入某一病因的章節,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歸入相應的章節中。
❼ 專家分析皮膚科
排除居住環境潮濕不幹凈外,如果你是春天三月份,春夏交換季節,五月秋收時,還有天氣變化時都出這種情況,那就別看了,除非你換張皮。
❽ 皮膚科都包括哪些
皮膚科主要是指治療皮膚病的醫院,皮膚問題可以隨時來皮膚科就診。
❾ 皮膚科的皮膚簡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占體重的5%~15%,總面積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異,為0.5~4毫米。皮膚覆蓋全身,它使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機械性、化學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襲。皮膚具有兩個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體內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丟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質的侵入。保持著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上,在生理上起著重要的保護功能,同時皮膚也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皮膚有幾種顏色(白、黃、紅、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種、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⒈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⒉透明層 :由2-3層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和化學物質的透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⒊顆粒層 :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⒋棘細胞層 :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⒌基底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占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皮膚顏色的深淺。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⒈纖維: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三種。
⑴.膠原纖維: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佔95%,集合組成束狀。在乳頭層纖維束較細,排列緊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織。在網狀層纖維束較粗,排列較疏鬆,交織成網狀,與皮膚表面平行者較多。由於纖維束呈螺旋狀,故有一定伸縮性。
⑵.彈力纖維:在網狀層下部較多,多盤繞在膠原纖維束下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除賦予皮膚彈性外,也構成皮膚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⑶.網狀纖維: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於皮膚附屬器及血管周圍。
⒉基質: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於纖維束間及細胞間,為皮膚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持,並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⒊細胞: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⑵.組織細胞: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⑶.肥大細胞 存在於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貯存和釋放組織胺及肝素等。 ⒈汗腺:
⑴.小汗腺:即一般所說的汗腺。位於皮下組織的真皮網狀層。除唇部、龜頭、包皮內面和陰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窩、腹股溝等處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調節體溫。
⑵.大汗腺:主要位於腋窩、乳暈、臍窩、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後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⒉皮脂腺:位於真皮內,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以頭皮、面部、胸部、肩胛間和陰阜等處較多。唇部、乳頭、龜頭、小陰唇等處的皮脂腺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其餘開口於毛囊上1/3處。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潤滑皮膚和毛發,防止皮膚乾燥,青春期以後分泌旺盛。
⒊毛發:分長毛,短毛和毫毛三種。毛發在皮膚表面以上的部分稱為毛干,在毛囊內部分稱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稱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稱為毛乳頭。毛乳頭含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維持毛發的營養和生成,如發生萎縮,則發生毛發脫落。毛發呈周期性地生長與休止,但全部毛發並不處在同一周期,故人體的頭發是隨時脫落和生長的。不同類型毛發的周期長短不一,頭發的生長期約為5~7年,接著進入退行期,約為2~4周,再進入休止期,約為數個月,最後毛發脫落。此後再過度到新的生長期,長出新發。故平時洗頭或梳發時,發現有少量頭發脫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五、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
⒈血管:表皮無血管。動脈進入皮下組織後分支,上行至皮下組織與真皮交界處形成深部血管網,給毛乳頭、汗腺、神經和肌肉供給營養。
⒉淋巴管:起於真皮乳頭層內的毛細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淺部和深部血管網處形成淋巴管網,逐漸匯合成較粗的淋巴管,流入所屬的淋巴結。淋巴管是輔助循環系統,可阻止微生物和異物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