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上帝死了的含義該如何理解求解答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說「尼采瘋了」。在西方,能「與上帝爭論」的人不多。許多人信仰上帝,卻成為口是心非
的偽君子。於是,尼采要起來革命,推翻虛有其表的上帝,讓人類得以解脫,正視生命的價值。
「真正的哲學家,是死後才出生的。」尼采這句話在他自己身上應驗了。
尼採的家庭背景相當特殊:長輩三代皆為德國新教路德派的牧師,他由於父親早逝,從小生活在全部是女性的家庭中。他原來攻讀神學,後來失去信仰,改念語言學,希臘文極佳。25歲時,尚未取得博士學位,就應聘為瑞士一所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但10年之後就辭職,再過10年就精神失常,逝世時不過45歲而已。
尼采認為,每一生物都會設法擴張自己的活動及影響范圍。即使弱者屈服於強者,也是為了成為更弱者的主人。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說「尼采瘋了」。在西方,能「與上帝爭論」的人不多。所謂「上帝死了」,是要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西方世界的價值(尤其是道德)原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譬如,你問一個人為何要有道德, 則答案是因為上帝無所不知與無所不能,為惡必受懲罰。但是,許多人信仰上帝之後,言行表現依然故我,成為口是心非的偽君子。像他們這樣的信徒不是謀殺了上帝嗎?不是證明了上帝是個易受利用的工具嗎?
於是,尼采要起來革命,推翻那老朽不堪、虛有其表的上帝,讓人類得以解脫,重新正視生命的價值。他要對人的生命及其一切潛能說「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叔本華的「求生存的意志」給尼采很大的啟發。尼采認為,與其說「求生存」,不如說「求權力」(或「求力量」),因為有的生物會冒著生命危險而採取行動,目的是求其個體力量的最大擴張。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在表現「求力量的意志」,即使弱者屈服於強者,也是為了成為更弱者的主人。
就一個人而言,征服自己是更大的挑戰。他說:「無法服從自我的人,將會被別人領導。」因此,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向別人尋求自己行動的理由。能符合這種標準的人想必很少,尼采認為凱撒、歌德、拿破崙算是比較接近的。真正理想的,則是「超人」。
尼采心目中的超人,原義是「走過去的人」(uebermensch),翻成英文是「overman」,而不是「superman」,超人不是為了勝過別人,而是要努力勝過自己。由於上帝已死,留下來的空虛感就只有用「我成為超人」來彌補了。那麼,如何可以成為超人?答案是把身體與心智的潛能全部發揮出來。尼采認為,拿破崙加上歌德,大概就接近這個要求了。但是,在真實的人間,他這種說法容易引起誤解。所以還須參考他的「精神三變」之說。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中,用一頁篇幅介紹精神的三種變化,就是:駱駝、獅子與嬰兒。一個人是駱駝,就是他聽別人對他說:「你應該如何!」這表示處於被動接受命令的階段。其次,一個人是獅子,就是他對自己說:「我要如何!」這顯示他已經從被動轉為主動,能夠決定自己的作為,可以開創自己的世界了。然後,到了嬰兒階段,他只說簡單的一句話:「我是。」這是用現在式的肯定,表示當下這一切都很好,是新生命的開始與進展。精神抵達這個階段,才可以成為真正的人。
尼採的比喻十分深刻。無論東方或者西方,許多聖哲都肯定小孩子的純潔與潛力是人類應該珍惜的典範。但是,真正可貴的不是小孩子的天真狀態,而是經過人生歷練之後依然充滿信心與希望。從這個角度來看,尼采不但沒有發瘋或叛逆,卻說出了永恆的真理。
然而,尼采並不認為世間有所謂永恆的真理。他對後現代社會的貢獻之一,即是他的知識觀點。他認為:人類的知識是一個詮釋的歷程,表現了意志的支配慾望。知識的目的不是要知道,而是要支配。知識是力量(或有權力者)的工具。
最後,焦點轉回到人的身上。尼采認為:人是「懸掛在深淵之上的繩索」,是介於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條繩索。「人是必須被凌駕的物種,人只是過渡的橋梁,而非目的。」那麼,世間芸芸眾生從古至今的生活,又是為了什麼?尼采說出擲地有聲的答案:「超人是世界的意義。」意思是:若要理解大地上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就必須等待超人來臨。等到超人出現時,萬物的意義才會豁然開朗。
❷ 拉圖的葡萄園
拉圖爾酒庄的葡萄園位於波爾多市西北大約40公里的地方,波伊雅克村莊的最南部,與聖朱利安(St. Julien)毗鄰。高質量的葡萄酒是選用葡萄品種與這里獨特的地理條件、土壤結構和自然氣候構成的產區的完美結合。在梅道克地區有一句諺語「只有能看得到河流(吉倫特河)的葡萄才能釀出好酒」,拉圖爾酒庄就在吉倫特河岸很近的地方,俯視著吉倫特河。酒庄一共擁有65公頃土地,其中只有47公頃可以用來釀造正牌酒Grand Vin de Chateau Latour(中文就是一等品的意思),這塊土地叫做「Grand Enclos(中文就是大中心圈地的意思)」或「Enclos」。這塊土地具有典型梅道克地區的地形特點。離吉倫特河岸大約300米,有輕微的坡度,最高處約有15米高,南北各有1條小溪流過,靠近吉倫特河岸的地方是一片青青的草地。「Enclos」葡萄園裡面75%種植的是解百納索維(CabernetSauvignon)濃葡萄20%種植的是墨爾樂(Merlot)葡萄(釀酒黑葡萄,原產於法國波爾多地區),墨爾樂種在離河岸較近,地勢較低的地方。另外還種有5%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與1%的小味而多(Petit Verdot)。這里受大西洋海洋性氣候影響,雖然氣候適宜,但是有時候也顯得反復無常。冬季有時會比較寒冷,初春通常寒冷而潮濕,晚春時節則較多雨水。夏季通常比較溫暖,在6月中旬以前雨水充沛,然後就會非常乾燥。在秋天收獲的季節,9月10日到10月20之間通常是晴朗而溫暖的好天氣。但是,間或來的雨水有時會讓一年的辛苦大打折扣。
葡萄園土壤表層是0.6到1米厚的粗礫石,是第四紀冰川開始時,冰河融化侵蝕的產物。只有葡萄才能在這樣貧瘠的鵝卵石土壤里生長。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葡萄將根系向深處生長,以找到所必需的養分。礫石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可以幫助吸收熱量,幫助葡萄成熟,同時有極佳的排水性能,可以讓水很快滲透到下一層的灰土與粘土層中去。這在雨水量大的年份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將過多的水分排走。礫石層的下面就是灰土與粘土層,這一層保持有一定的水分和營養,在乾旱的夏天,葡萄藤的根系就從這一層吸收水分。粘土層的營養並不肥沃,但是對於葡萄生長來說是件好事,可以促進葡萄根系的生長,讓葡萄產量降低,得到更加集中、濃郁的香氣和復雜的結構。拉圖爾酒庄的葡萄藤,尤其是那一些老植株,其根系可以達到5米之深。這種土壤結構可謂上天的恩賜,因為吉倫特河岸有些地方下部沒有灰土和粘土層,而是砂土,失去了保持水分的能力。也正是這獨特的土壤構造,賦予拉圖爾酒特殊的風味。
❸ 古爾拉圖庄園干紅葡萄酒 France 法國 古爾拉圖庄園干紅葡萄酒 France 法國 La Tour de Guet
種類: Red 紅葡萄酒
國家: France 法國
產區: 波爾多Bordeaux
等級:AOC 杜拉斯專
酒精度:12%vol
規格:750ML
建議醒酒時間:即開即屬飲
酒庄:古爾拉圖庄園
最佳品嘗溫度:18-19
搭配菜餚:搭配紅肉,尤其以紅燒及燒烤味佳
香氣:紅色水果 紫羅蘭
葡萄品種: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 Merlot 梅樂
酒品介紹:紅寶石顏色,散發著紫羅蘭香氣;果味豐富新鮮,酒體輕盈,單寧柔和.
價格:120元左右
❹ 拉菲,拉圖,美圖蘭堡這三個品牌的酒怎麼樣
眾所周知,拉來菲,拉源圖是世界著名品牌,列級庄紅酒,品質極佳,價格昂貴,一般大眾人很難喝得起,而美圖蘭堡相對來說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它也是一個著名的紅酒品牌,有做法國,義大利,智利幾個國家的紅酒。價格實在,一般大眾都能消費得起。如果你喜歡喝紅酒的話,美圖蘭堡是個不錯的選擇。
❺ 拉圖Latour,拉圖紅酒,法國拉圖葡萄酒報價
北京法國珍藏級紅酒供應公司 支持全國貨到付款
貴賓專線:l307.1182909 郭經理
-------------------------------
拉圖Latour,拉圖紅酒,法國拉圖葡萄酒報價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4年
¥6298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2年
¥37772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3年
¥736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4年
¥680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6年
¥903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8年
¥7888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89年
¥1150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0年
¥16041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2年
¥8148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3年
¥850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5年
¥10742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6年
¥15313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7年
¥780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8年
¥9200元
拉圖城堡
Chateau Latour法國 波爾多
Pauillac1999年
¥9200元
------------------------------
北京法國珍藏級紅酒供應公司 支持全國貨到付款
貴賓專線:l307.1182909 郭經理
❻ 拉圖酒庄 Chateau Latour (Pauillac)的歷史、文化
拉圖爾酒庄(Chateau Latour)是法國的國寶級酒庄,位於波爾多波伊雅克村莊(Pauillac)的南部一個地勢比較高的碎石河岸上。酒庄擁有葡萄園面積107.5英畝,植株的平均年齡為35年。庄園每公頃土地種植葡萄約10000株,年產大約20000箱酒。拉圖爾酒庄也是1855年分級制度被定級為頂級一等的酒庄之一。
介紹
拉圖爾酒庄對葡萄的產量控製得比較嚴格,在不好的年份時,對採摘後的葡萄還要經過嚴格的手工篩選,在這一點上,高出拉斐特酒庄(Chateau Lafite)一籌。拉圖爾酒庄的酒剛剛釀成時十分青澀,甚至有難以入口的感覺,需要在瓶中至少熟成10年。比如像1945和1947年這樣的年份,50年也依然保持勁度,可以繼續藏釀。拉圖爾酒庄的酒一貫酒體強勁,厚實,並有豐滿的黑加侖香味,和細膩的黑櫻桃的香味。英國的著名品酒家Hugh Johnson(休·約翰遜)對比拉斐特酒庄和拉圖爾酒庄時說,如果拉斐特是男高音,拉圖爾就是男低音,如果說拉斐特是一首抒情詩,拉圖爾就是史詩巨著。
歷史
有文獻記錄拉圖爾酒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31年。在1331年的10月18日,卡斯蒂隆(Castillon)的領主龐斯(Pons)批准當時梅道克地區一個極為富有的家族Gaucelme de Castillon,在聖蘭伯特(Saint-Lambert)建造堡壘。在15世紀中期,這里建造了用於河口防禦的瞭望塔,被稱為「聖莫伯特塔」(Saint-Maubert Tower),位於距吉倫特河岸大約300米的地方,是一個至少有2層的方形瞭望塔。
拉圖爾酒庄正牌葡萄酒與第二酒就分別是根據以前的聖莫伯特塔和當時堡壘的建築設計的。現在這個被稱為聖莫伯特塔的建築早已經不存在了,矗立在拉圖爾酒庄內的圓形白色石塔原來是一個鴿子房,建於1620至1630年之間。從此,這座白色石塔,拉圖爾酒庄的標志性建築,就在那裡目睹了300多年酒庄的滄桑變幻。
拉圖爾被開墾成葡萄園大約是16世紀的事情。1670年,法國國王路易14的私人秘書德·夏萬尼(de Chavannes)買下了這片葡萄園。1677年由於婚姻關系,酒庄成為de Clausel家族的產業。到了1695年,de Clausel家族的女兒瑪麗特·禮斯(Marie-Therese)嫁給了西剛家族(Segur)的亞歷山大侯爵(Alexandre de Segur),從此拉圖爾便在西剛家族手中被掌管了將近300年。當時西剛家族是波爾多地區的名門望族,當時擁有拉斐特(Lafite),拉圖爾(Latour),武當王(Mouton),凱龍(Calon-Segur)等幾所著名的酒庄。亞歷山大侯爵的兒子尼古拉更有「葡萄酒王子」的美稱。
1755年,這位享譽一時的「葡萄酒王子」仙逝,卻從此徹底地改變了拉圖爾酒庄的命運。因為在此之前,尼古拉的主要心思放在另外一所名庄園拉斐特酒庄的身上。侯爵死後,拉圖爾由於繼承關系,轉為侯爵兒子的3個妻妹所有,並與拉斐特正式分家,從此才得到應有的細致照料並發出無窮潛質。雖然酒庄的產權被分割,但是其中有相當部分掌握在西剛家族後裔手中。
拉圖爾酒庄在18世紀已經是非常有名望的酒庄,在當時,很多貴族與富賈大戶都熱衷於波爾多幾個著名酒庄的名酒,拉圖爾酒庄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出任法國大使期間,最喜歡的四個波爾多酒庄之中,也有拉圖爾酒庄的名字。1855年,波爾多對酒庄進行等級評定,拉圖爾酒庄名列頂級一等酒庄(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的行列可謂名至如歸。19世紀中葉,由於波爾多毗鄰吉倫特河水道的地理優勢,葡萄酒貿易在這里得到飛速發展,並且推動歐洲的消費者,越來越喜愛波爾多的好酒。此時一瓶拉圖爾的價格可以高達其他普通波爾多酒的20倍,進入了酒庄的黃金時期。
1963年,西剛家族出售了拉圖爾酒庄75%的股份,將股權賣給兩家英國公司,哈維(Harveys of Bristol)和皮爾森(Pearson Group)。消息傳來,法國舉國為之嘩然,認為這是賣國行徑。後來哈維公司被聯合利昂(Allied Lyons)集團收購,聯合利昂集團於1989年3月又斥資將近2億美元將皮爾森集團手中的拉圖爾酒庄股份買下。1993年聯合利昂將拉圖爾酒庄全部股份賣給法國零售業巨頭巴黎春天百貨(Printemps)的老闆弗朗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拉圖爾酒庄終於在英國人手裡飄零了30年後回到法國人手中。
好在英國人在掌握拉圖爾股權的時候,對於酒庄事物不作過多干預,完全委派給當時著名的釀酒師讓-保羅·加德爾(Jean-Paul Gardere)。加德爾先生不負眾望,上任伊始,就對酒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1963年拉圖爾酒庄收購了庄園周圍共計12.5公頃的兩塊葡萄園,並開始鏟除過於老化的植株。1968年他開始致力於改進葡萄園下面的排水系統,並在葡萄園管理中適當地採用機械化作業。最重要的改革則是在1964年,加德爾先生力排眾議,率先在梅道克頂級酒庄中採用控溫不銹鋼發酵罐代替老的木製發酵槽。英國股東對酒庄資金的注入和任人唯賢的管理,讓拉圖爾酒庄迅速擺脫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進入另一個黃金時代。
葡萄園
拉圖爾酒庄的葡萄園位於波爾多市西北大約40公里的地方,波伊雅克村莊的最南部,與聖朱利安(St. Julien)毗鄰。高質量的葡萄酒是選用葡萄品種與這里獨特的地理條件、土壤結構和自然氣候構成的產區的完美結合。在梅道克地區有一句諺語「只有能看得到河流(吉倫特河)的葡萄才能釀出好酒」,拉圖爾酒庄就在吉倫特河岸很近的地方,俯視著吉倫特河。酒庄一共擁有65公頃土地,其中只有47公頃可以用來釀造正牌酒Grand Vin de Chateau Latour(中文就是一等品的意思),這塊土地叫做「Grand Enclos(中文就是大中心圈地的意思)」或「Enclos」。這塊土地具有典型梅道克地區的地形特點。離吉倫特河岸大約300米,有輕微的坡度,最高處約有15米高,南北各有1條小溪流過,靠近吉倫特河岸的地方是一片青青的草地。「Enclos」葡萄園裡面75%種植的是解百納索維(CabernetSauvignon)濃葡萄(原種於法國波爾多地區現在全世界種植的葡萄),20%種植的是墨爾樂(Merlot)葡萄(釀酒黑葡萄,原產於法國波爾多地區),墨爾樂種在離河岸較近,地勢較低的地方。另外還種有5%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與1%的小味而多(Petit Verdot)。這里受大西洋海洋性氣候影響,雖然氣候適宜,但是有時候也顯得反復無常。冬季有時會比較寒冷,初春通常寒冷而潮濕,晚春時節則較多雨水。夏季通常比較溫暖,在6月中旬以前雨水充沛,然後就會非常乾燥。在秋天收獲的季節,9月10日到10月20之間通常是晴朗而溫暖的好天氣。但是,間或來的雨水有時會讓一年的辛苦大打折扣。
葡萄園土壤表層是0.6到1米厚的粗礫石,是第四紀冰川開始時,冰河融化侵蝕的產物。只有葡萄才能在這樣貧瘠的鵝卵石土壤里生長。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葡萄將根系向深處生長,以找到所必需的養分。礫石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可以幫助吸收熱量,幫助葡萄成熟,同時有極佳的排水性能,可以讓水很快滲透到下一層的灰土與粘土層中去。這在雨水量大的年份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將過多的水分排走。礫石層的下面就是灰土與粘土層,這一層保持有一定的水分和營養,在乾旱的夏天,葡萄藤的根系就從這一層吸收水分。粘土層的營養並不肥沃,但是對於葡萄生長來說是件好事,可以促進葡萄根系的生長,讓葡萄產量降低,得到更加集中、濃郁的香氣和復雜的結構。拉圖爾酒庄的葡萄藤,尤其是那一些老植株,其根系可以達到5米之深。這種土壤結構可謂上天的恩賜,因為吉倫特河岸有些地方下部沒有灰土和粘土層,而是砂土,失去了保持水分的能力。也正是這獨特的土壤構造,賦予拉圖爾酒特殊的風味。
1963年,Segur家族出售了拉圖爾酒庄75%的股份,將股權賣給兩家英國公司,哈維(Harveys of Bristol)和皮爾森(Pearson Group)。消息傳來,法國舉國為之嘩然,認為這是賣國行徑。後來哈維公司被聯合利昂(Allied Lyons)集團收購,聯合利昂集團於1989年3月又斥資將近2億美元將皮爾森集團手中的拉圖爾股份買下。1993年聯合利昂將拉圖爾全部股份賣給法國零售業巨頭Printemps的老闆Francois Pinault,拉圖爾酒庄終於在英國人手裡飄零了30年後回到法國人手中。
好在英國人在掌握拉圖爾股權的時候,對於酒庄事物不作過多干預,完全委派給當時著名的釀酒師Jean-Paul Gardere。Gardere先生不負眾望,上任伊始,就對酒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1963年拉圖爾收購了庄園周圍共計12.5公頃的兩塊葡萄園,並開始鏟除過於老化的植株。1968年他開始致力於改進葡萄園下面的排水系統,並在葡萄園管理中適當地採用機械化作業。最重要的改革則是在1964年,Gardere先生力排眾議,率先在梅道克頂級酒庄中採用控溫不銹鋼發酵罐代替老的木製發酵槽。應該感謝英國股東對酒庄資金的注入和任人唯賢的管理,讓拉圖爾迅速擺脫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進入另一個黃金時代。
釀酒過程
拉圖爾酒庄的葡萄園每公頃種植1萬株葡萄,單位產量不超過每公頃4500公斤,這就意味著酒庄的園藝工人要照顧總共大約60萬株葡萄。雖然葡萄園的工作有一些可以由機器來完成,但是大部分工作還是手工操作,尤其象剪枝和收獲這樣的工作,這是一項繁重而辛苦的工作。每年的11月份葡萄收獲完以後到第二年的3月份,要對葡萄進行剪枝。拉圖爾酒庄採用波爾多傳統的Guyot Double剪枝法,每側主枝留3個芽以控制產量。到了6月份,還要進行疏果,去掉部分果串保證剩餘部分能夠有充足營養和更加集中的香氣,這時,每株葡萄最多隻能留8個果串。對於年輕的植株,這項工作尤其重要。
對於那些太老已經失去活力的植株,酒庄會將其鏟去重新種植。酒庄一般不整塊土地的對葡萄植株進行更新,而是對某個植株單獨更新。這無疑增加了酒庄的管理難度,因為所有葡萄的種植都有有一定記錄,確定其種植日期以鑒別年齡。在葡萄收獲的時候,由於新老植株混在一起,還需要分別採摘,因此使用機器是根本不可能的。葡萄工人要分幾次收獲,先採摘年輕葡萄藤的果實,然後在採摘較老葡萄藤的果實。葡萄在採摘的同時經過人工篩選,按照質量不同而分別存放和處理,質量差的葡萄乾脆就淘汰不要了。
葡萄送到釀酒房後,就開始釀酒工序。所有葡萄去梗後,進行破碎,在控溫不銹鋼發酵罐里進行酒精發酵。來自不同的地塊,不同的年齡葡萄藤的不同品種葡萄將分別進行發酵。酒精發酵過程持續大約一個星期,然後在發酵罐內進行為期長達3個星期之久的浸皮過程,以充分提取葡萄皮內的物質。這個過程結束後,要將酒液轉到另外的干凈的發酵罐中,分離酒渣,開始蘋果乳酸菌發酵過程。發酵過程完全結束後,酒與發酵好的酒液要進行一系列的品嘗,只有質量最好的才有資格作為正牌酒,其餘的,則只能做第二酒(Secondary Wine)和三等酒。
正牌酒在12月份的時候會被注入全新的法國橡木桶里,接下來就要在進行最短18個月的陳釀過程了。在第二年的6月份之前,橡木桶放在新酒專門的酒窖里,使用玻璃的塞子塞住,酒桶並非完全密封。這時的酒是「透氣」的,橡木桶會吸收一部分酒液,還會有一部分揮發掉,因此,每星期都要有兩次將橡木桶補滿。每三個月,酒庄會進行一次倒桶,以分離澄清的酒液和沉澱物質。整個陳釀過程要經過至少6次的倒桶工作。到了6月份,天氣轉熱,橡木桶酒要轉入地下酒窖,這里被稱作「第二年酒窖」。此時,酒桶會換用木頭塞子。木頭塞子會因為吸收液體膨脹,將酒桶嚴絲合縫地堵住,就不需要定期補充酒液了。但每3個月的倒桶工作或依然需要進行,直到葡萄酒陳釀結束開始裝瓶為止。
在第二年的冬季,要對葡萄酒進行一次澄清,在每個酒桶里打入6個鮮雞蛋清,讓酒中的懸浮雜質沉到酒桶的底部。在裝瓶的前一個月,要進行最後一次倒桶,並將葡萄酒轉入酒槽中,進行混合。調酒師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品嘗,確定每桶酒的質量,按照恰當的比例將它們混合,然後才能決定裝瓶的日期。
從葡萄採摘,經過5周的發酵,18個月的陳釀,2個月進行裝瓶工作,還需要等幾個月進行分銷,2年半的時間過去了,消費者才能買到拉圖爾酒庄的美酒。不過2年半的時間值得等,拉圖爾的酒總能夠以其質量與個性,展現酒的背後許許多多辛勤工作的葡萄酒工人、園藝師和釀酒師們對此酒投入的極大熱忱。
葡萄酒品質
拉圖酒庄位於波爾多西北50公里的梅多克分產區的波亞克村,氣候土壤條件得天獨厚。葡萄園面積65公頃,其中47公頃在領地的中心地帶,稱作Enclos, 拉圖酒庄正牌酒Grand Vin皆來源於此。新橡木桶陳釀18個月。葡萄品種以赤霞珠為主,佔75%左右,梅鹿佔20%。丹寧豐厚,通常要幾十年後才能成熟。
拉圖酒庄副牌酒為"拉圖堡"Les Forts de Latour,由中心葡萄園中樹齡12年以下的葡萄及外園葡萄釀造,用半新橡木桶。此外,還有三級酒"波亞克村"Pauillac, 性價比很好。
拉圖酒庄早在清末就已被國人認識,在當時的葡萄酒譜里,這類頂級酒被稱為"大酒",音譯為"拉都",似乎比"拉圖"更有王者之氣。
拉圖庄園正副牌
拉圖庄園 CH. Latour (1998) 級別:1855年波爾多列級名庄第1級 拉圖庄園(大拉)
產區:波亞克Pauillac
波亞克地區的酒皇,早在14世紀文獻中已提到的古老莊園,16世紀開發成為葡萄園,曾經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私人秘書的後花園,一直在貴族中轉手,運用現代化的設備,傳統的工藝精心釀造,酒體醇厚猶如男性般粗狂有利,後勁十足,優質的陳年能力,被譽為全世界最貴的酒。庄園很特別,不僅有自己的副牌酒,還擁有庄園的三牌酒。
拉圖副牌(小拉圖)
Les Forts de Latour (2004,2005)
級別:拉圖庄園副牌酒
產區:波亞克 Pauillac 拉圖副牌
庄園始建於16世紀,拉圖靠近吉倫特河岸,種植條件優厚,拉圖副牌的酒質直逼列級酒庄第四級,優秀年份甚至可與二級酒庄媲美,價格是眾副牌酒之最,有正酒風范,可以用較實惠的價格享受大拉圖庄的神韻。
「一門三傑」
拉圖爾酒庄的「一門三傑」,正牌酒叫做「Grand Vin de Chatour Latour(拉圖爾一等品)」,第二酒叫做「Les Forts de Latour」(拉圖爾堡壘),三等酒則簡單以「Pauillac」(波伊雅克)命名。
按照法國的傳統觀念,只有最好的葡萄園才能出最好的葡萄酒。因此,只有在那片47公頃的大中心圈地葡萄園內,12年以上的老植株生長出來的葡萄,才有初步資格,用來釀造正牌酒。在釀造過程中,定期對酒的品試鑒定,也會發現一些發酵罐內的酒質量達不到要求而淘汰,不能用於釀造正牌酒。在如此精挑細選下,拉圖爾酒庄平均每年只有55%的產量,約22萬瓶,成為正牌酒。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正牌酒的產量更低到全部產量的25%。
最頂級的酒當然要有最好的待遇,正牌酒都在全新的法國橡木桶里被伺候18個月以上。拉圖爾酒庄的酒剛剛釀成時十分青澀,甚至有難以入口的感覺,需要在瓶中至少熟成10年。好的年份需要15年甚至比如像1945和1947年這樣的年份,50年也依然保持勁度,可以繼續藏釀。拉圖爾的正牌酒一貫酒體強勁,厚實,並有豐滿的黑加侖子香味,和細膩的黑櫻桃等的香味,在梅道克地區堪稱如阿諾德·施瓦辛格般硬漢形象的酒。1949、1959、1961、1962、1966、1970、1975、1978、1982、1990、1994、1995均是好年份。1983年的酒味道比較清淡,可能是拉圖爾覺得需要改變一貫單寧濃重的風格而使用了比較輕巧的處理方法,但是處理失當。此後的幾年,拉圖爾似乎失去了應有的風格,直到90年代才恢復到原來濃重的口味上。
第二酒「堡壘」,可以說是拉圖爾酒庄的「大兄弟」。1966年開始釀造,他使用的葡萄有70%的解百納索維濃葡萄和30%的墨爾樂葡萄,「品麗珠」和「小味而多」僅僅根據情況有時添加一點。「堡壘」的葡萄來自大中心圈地以外的另外3小塊葡萄園,或者是大中心圈地那12年以下的年輕植株。釀造正牌酒過程中淘汰下來的酒,也會用於「堡壘」。「堡壘」也在橡木桶里陳釀過18個月後方可裝瓶上市,不過陳釀的木桶一半用的是全新法國橡木桶,另一半用的使用過一年的舊橡木桶。雖然是拉圖爾的第二酒,但是「堡壘」的質量依然可以與頂級四等酒庄(Forth Growth)媲美。拉圖爾酒庄平均每年生產「堡壘」15萬瓶,占年產量的37%。
拉圖爾酒庄的三等酒波伊雅克,從1973年第一次生產,後來74和87年份又生產過,直到1990年才開始年年生產。波伊雅克酒,主要是使用非大中心圈地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釀造。
將不能夠滿足最高標準的葡萄和酒液用於釀造二等、三等酒即保證了正牌酒一貫的品質,又避免造成資源浪費,一舉兩得。從中也看出法國人對品質的執著追求。達不到標准,寧可降級賤賣,也不會砸掉正牌酒的金字招牌。也正是這樣的執著,才讓法國兩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世界上生產最好葡萄酒的國家。
拉圖堡介紹
拉圖堡是以一個位於吉倫(Gironde)河口的堡壘為名的城堡,這個由英國人在15世紀蓋的堡壘,當初是為防止海盜而建的。由於地處戰略要沖,中世紀以來即成為征戰要地。英法百年戰爭時,此地就是兩軍必爭之地。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英法仍在爭奪對於拉圖堡的「主權」,但這次所爭的是酒園了。
拉圖堡在14世紀的文獻中已被提到,但不是作為酒園。在16世紀已開墾為葡萄園, 1670年法國路易十四的一位私人秘書戴·夏凡尼(de Chavannes)買下了本堡。1677年因婚姻關系,本園移到戴·克勞塞(de Clausel)家族手中。到1695年,瑪麗·特麗絲·克勞塞 (Marie-Theresede Clausel)嫁給購買拉費堡的西谷家族傑克公爵之子亞歷山大公爵,將拉圖堡作為嫁妝,於是拉圖堡成為西谷家族的產業。隨著西谷家族的中落,「葡萄酒王子」尼古拉逝世後,拉圖堡和拉費堡由大女兒及其兒子亞歷山大伯爵繼承。後來伯爵再將本園交給3位妻妹,拉圖堡正式和拉費堡分家。此後,本園分由3家所有。法國大革命爆發時,拉圖堡仍有1/4屬於西谷家族的卡巴納伯爵(Cabanar de Segur)。但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府便將這1/4的產權拍賣了。幾經轉手,這1/4的股份在1841年以150萬法郎落入伯夢(Beaumont)家族手中。伯夢家族也是當年擁有本園股份的三大家族之—,於是至此擁有了多數的股權。為避免重蹈西谷家族的覆轍,伯夢家族依法成立了一個法人,拉圖堡不至於因繼承而被瓜分,也使得拉圖堡100多年來能在三大家族——郭帝伏龍 (Cortivron)、弗樂(Flers)及最大股的伯夢的掌握中維持全貌。
1963年,伯夢及郭帝伏龍為了不願每年將巨額紅利分給68位股東,便將拉圖堡79%的股份賣給英國的波森與哈維兩個集團 (Pearson and Harveys of Bristol),金額為270萬美元。消息傳來,舉國為之嘩然,不少法國人視其為賣國行徑。26年後的1989年3月,已成為哈維集團東主的里昂聯合集團(Alliance Lyonnais)以近2億美元的天價把在英國波森集團手中的股份購回。1993年6月,法國百貨業巨子春天(Printemps)百貨公司的老闆皮諾 (Francois Pinault)又以較低的7.2億法郎購下拉圖堡的主控權。
加德爾的更新計劃之一是引進這種可控制溫度、控制發酵進度且可容納達1.4萬升的不銹鋼槽,此舉一度引起業界的質疑。但結果證明,加德爾的做法是正確的。現代化的發酵方式比起傳統方式要減少一半的時間(7~10天),也改善了拉圖堡酒的高度澀感與必須放置至少10年方可入口的問題。在不銹鋼槽內完成發酵程序後,又會泵回全新木桶中醇化20個月至兩年不等。由於拉圖堡在年份不好時會更加強篩選葡萄的工作,所以在較差年份的拉圖堡仍能保持相當好的品質,這種功夫堪與彼德綠堡相比擬,也是拉斐庄特別是木桐庄所不及之處!
加德爾第二個重要的決定是釀造次等酒,這支可以算是所有二軍酒中品質最佳的「拉圖之堡壘」(Les Forts de Latour),少部分是由未達拉圖堡水準的一軍所淘汰的(一般只有60%可以列入一軍,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只有25%),大部分是由酒園的另兩塊小園地(共14公頃)所產的葡萄來釀造的,1966年首次釀造,1972年正式上市。「堡壘」雖非「正規部隊」,但是釀造過程可一點也不馬虎,故其口感必須待醇化數年後才能成熟(也就是耐藏的本領,一點也不讓老大哥專美於前)。著名品酒家帕克認為「堡壘」是所有二軍酒中最優的,足可列入第四等頂級。不過,由於木桐堡的二軍酒上市所挾的巨大聲勢與優秀品質,「堡壘」恐怕更要兢兢業業、更上一層樓不可了。1990年,本園更推出三軍酒,本酒標簽只有一個堡壘圖像,名稱只有一個簡單的「波儀亞克」(Pauillac),另在標簽下行以小字體標明是在拉圖堡裝瓶。味道平平,市價約20美元。
❼ 拉圖寶物隆庄園葡萄酒價格多少正面標有1997
對於 LATOUR A POMEROL 這支酒的情況,樓上已經介紹得比較詳細了。
LATOUR A POMEROL 是波爾多右岸波美侯產區的一支非常出色的紅酒,和波美侯酒皇柏圖斯以及旗仔、卓龍等著名酒庄一起,均屬於Moueix(穆埃克斯家族,他旗下的酒庄有個共同點,就是均沒有生產副牌酒)所有。LATOUR A POMEROL 的酒質在波美侯不是最頂尖的,但是是一瓶很工整的酒,酒香帶有香草、甜美果香、煙熏及礦物的味道,有的人認為它的風格,和柏圖斯有些相像。波美侯區的酒庄沒有進行分級,論排名的話,LATOUR A POMEROL 大概可以排在10~15名之間。
波美侯的酒庄普遍酒質上佳,且產量均不多,國內市場上較少,像LATOUR A POMEROL 這樣出色的波美侯佳釀更是難得一見,沒有普遍的市售價格行情,一般就是獨家代理商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了,結合品牌和年份(97年是波爾多右岸的普通年份,當年右岸酒的評價普遍不算太高)估計的話,售價在3000左右較為合理。
另外要說明一下,通過初略的查看中文背標,發現代理商(或經銷商)的波爾多葡萄酒專業水平不算高:眾所周知,波美侯產區的葡萄品種以梅洛(Merlot)為主 ,一般採用少量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進行調配,採用嘉本納(及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進行調配的少之又少,而LATOUR A POMEROL 這支酒採用梅洛的比例達90%,品麗珠為10%,各年份的均是如此,並沒有嘉本納的葡萄品種。按理說,富隆酒窖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的,而且背標比較簡陋,也不符合富隆酒窖的一貫風格,故懷疑背標是進口到岸後(正常渠道,入關時中文背標應已經貼妥,而且應打上原產地條碼,法國產品的條碼前綴碼為300~379開頭),由經銷商自己加上去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其進貨渠道就有點存疑了。
❽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經典哲學觀點是什麼
《查拉圖來斯特拉如是說》(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徐梵澄譯本譯為《蘇魯支語錄》、魯迅最初翻譯為《察羅堵斯德羅緒言》,是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假託古波斯先知瑣羅亞斯德(即書中所述的查拉圖斯特拉)之口於1885年寫作完成的書,是哲學史上最著名的哲學書籍之一,被譽為超人的聖經。此書不同部分於不同年份完成,共四部,前二部分1883年出版,第三部於1884年出版;第四部雖於1885年初寫完,但因為前三部銷售不佳,出版社拒印,尼采自行少量印刷;直至1892年才與前三部合並出版。1891年,尼採的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