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祛黃褐斑
中醫解析:白茯苓一向被認為是美容上品,能去除黑色素,同時還具有健脾利胃、寧心安神、強健機體的作用。若加上和蜂蜜水的調和,去斑美容效果更不言而喻。而且,白茯苓葯性平和,不易產生過敏反應,常人都可使用,故現臨床仍使用廣泛。此外,用白茯苓加牛奶、醋、黃瓜汁敷面,或用白茯苓煎水洗臉都能達到去斑效果,敷面時最好將白茯苓研成細細粉末,以利皮膚吸收。
蒲公英祛黃褐斑
蒲公英花含有維生素,有清熱解毒作用,斑主要還是因火郁孫絡血分或肺經風熱所致,與內分泌失調失調還是有關系的。需要慢慢調養的,平時要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還要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保持精神愉快,還是會有效果的。
白術去黃褐斑
白術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葯,具有多項葯用功能。白術還有延緩衰老的功效,還可以增強免疫功能,擴張血管。古籍《葯性論》中有記載說,「主面光悅,駐顏祛斑。」可見白術對於美容護膚也是有一定功效的,白術泡醋能祛雀斑和黑斑
白芷祛黃褐斑
白芷具有改善人體微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還可以使色素在組織中堆積得以有效的消除,消除面部色斑。也可以使用白芷香膚保健液來塗抹半點部位達到祛斑美白效果。並且白芷對美容祛斑確實有很好療效
㈡ 古書山海經中有哪些植物
1、桂樹:為木樨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者可達7米。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 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終年常綠,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呈聚傘狀,黃色或黃白色,極芳香,有'獨佔三秋壓群芳'的美譽。
2、迷榖(gǔ):傳說中異木名。狀如榖(構樹),卻呈現黑色的紋理,其花光華四射,人們佩其枝葉或花不迷失方向。
3、棪(yǎn)木:為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像蘋果,表面紅了即可吃。「棪木」即是今柿樹科柿樹屬君遷樹,後來由於「棪木」之的讀音為「君」字和「遷」字的合音,致使後人以君遷為名,而「棪木」字為人所忘,既而不知 「棪木」為何物。
4、怪木:生長在猨翼山,十分險惡,人上不去。
5、梓樹:即梓,為紫葳科梓屬喬木植物,高達15米。樹冠倒卵形或橢圓形,樹皮褐色或黃灰色。喜光,稍耐陰,耐寒,適生於溫帶地區,在暖熱氣候下生長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濕潤上壤,不耐乾旱和瘠薄,能耐輕鹽鹼土。抗污染性較強。梓樹樹體端正,冠幅開展,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葯;木材亦可作傢具。
6、枏:楠木。為我國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常綠大喬木,高達30餘米,胸徑 1 米。主要產於四川、雲南、廣西、湖北、湖南等地。《博物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宮殿及重要建築之棟梁必用楠木。楠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我國的特產樹種。楠木皮可入葯。
7、牡荊: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鍾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果實球形,稱「黃荊子」,黃褐色至棕褐色,作葯材用,也可提取芳香油。花果期7~11月。
8、枸杞: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枸杞全身是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現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粥樣硬化。
9、松:常綠樹。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和地盤松。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松樹的種類有很多,觀賞林木有羅漢松、白皮鬆等等;工業林木則有赤松、白松、黃花松等等;常見的還有雪松、黑松、馬尾松。世界上松樹種類將近115種,葉形大都細長似針,通稱松針。
10、文莖:傳說中的一種樹。《山海經》中記載,文莖生長在西山山系中的符禺山上,結的果實像棗,人吃了可以治療耳聾。
11、白gāo:一種植物名稱,具體不詳,待考。形狀像一般的構樹卻是紅色的紋理,枝幹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還可以解除憂愁,名稱是白gāo,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鮮紅。
12、杻(niǔ):杻樹,長得近似於棣樹,葉子細長,可以用來喂牛,木材能造車輞。
13、橿(jiāng):橿樹,木質堅硬,古人常用來製做車子。
14、箭媚(méi):一種節長、皮厚、根深的竹子,冬天可以從地下挖出它的筍來吃。
15、棕樹:即棕櫚。常綠喬木,高達15米。無主根,須根密集。干圓柱形,直立,不分枝,干有殘存不脫落的老葉柄基部,並被暗棕色的葉鞘纖維包裹。葉大,簇生於樹干頂端,掌狀分裂成多數狹長的裂片,裂片堅硬,頂端淺二裂。葉柄極長。雌雄異株,花期5月,淡黃色,肉穗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核果腎形,初為青色,11~12月果熟,熟時黑褐色。 多為觀賞用。
16、樗(chū):即臭椿樹,長得很高大,樹皮灰色而不裂,小枝粗壯,羽狀復葉,夏季開白綠色花。
17、枳:枳樹,也叫做「枸橘」、「臭橘」,葉子上有粗刺。復葉,小葉三片,有透明腺點。
18、盼木:長著枳樹一樣的葉子卻沒有刺。
19、竹箭:即篠。細竹。
20、棫(yù):棫樹,長得很小,枝條上有刺,結的果子像耳璫,紅紫色,可以吃。
21、柞:古人說就是櫟樹。它的木材可供建築、器具、薪炭等用。
22、構樹:楮(chǔ)樹。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冠開張,卵形至廣卵形;樹皮平滑,淺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單葉互生。椹果球形,熟時橙紅色或鮮紅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其葉是很好的豬飼料,其樹皮是造紙的高級原料材質潔白,其根和種子均可入葯,樹液可治皮膚病,經濟價值很高。
23、桔梗:橘樹的莖干。
24、桃枝:一種竹子,它每隔四寸為一節。
25、鉤端:屬於桃枝竹之類的竹子。
26、檀(tán):落葉喬木,木質堅硬,用於制傢具、樂器(亦稱「青檀」)。可入葯。
27、jì:水松,有刺,木頭紋理很細。
28、豫章:古人說就是樟樹,也叫香樟,常綠喬木,有樟腦香氣。
29、棠:這里指棠梨樹,結的果實似梨而小點,可以吃,味道甜酸。
30、無名樹:圓圓的葉子白色的花萼,紅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紋理,結的果實與枳實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孫。
31、嘉果:結出的果實與桃子很相似,葉子卻很像棗樹葉,開著黃色的花朵而花萼卻是紅紅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煩惱憂愁。
32、丹木:紅紅的莖幹上長著圓圓的葉子,開黃色的花朵而結紅色的果實,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覺飢餓。有人說是槭樹,種類較多,秋天葉子變紅。
33、若木:神話傳說中的樹,具有奇異而神靈的特性。
34、榣(yáo)木:特別高大的樹木。
35、沙棠:形狀像普通的棠梨樹,開黃色的花朵,結紅色的果實,味道像李子卻沒有核,可以用來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
36、桑樹:落葉樹,桑葉是喂桑蠶的主要匍食料;桑樹木材可以制傢俱、農具,並且可以作小建築材;桑皮可以造紙;桑條可以編筐;桑葚可以釀酒。
37、榛樹(zhēn):落葉灌木,結的果實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堅硬。
38、楛(hù)樹:形似荊而赤莖似蓍。木材可以做箭。
39、漆樹:落葉喬木,從樹干中流出的汁液可作塗料用。
40、柏樹:常綠喬木,樹高一般可達20米。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壽命極長。種子、根、葉和樹皮可入葯;用種子榨油,供製皂、食用或葯用。
41、木瓜樹:果樹也叫楙(mào)樹,落葉灌木或喬木,果實在秋季成熟,橢圓形,有香氣,可以吃,也可入葯。
42、櫰(huái)木:形狀像棠梨,葉子是圓的,結紅色的果實,果實像木瓜大小,人吃了它就能增添氣力。
43、丹樹:葉子像構樹葉,結出的果實像瓜大小,紅色的花萼卻帶著黑色的斑紋,人吃了它就可以治癒黃疸病,還可以辟火。
44、機木:即榿(qī)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榿木又名水冬瓜樹、水青風、榿蒿, 為樺木科,榿木屬植物。落葉喬木,葉倒卵形,小堅果卵形或倒卵形,果期11月。
45、椐(qū)樹即靈壽樹:也就是靈壽木,樹幹上多長著腫節,古人常用來製做拐杖。
46、梧桐: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青綠色,平滑。葉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厘米。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花淡黃綠色;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皺紋,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47、桃:山桃,又叫榹(sì)桃,也叫毛桃,一種野果木。果子很小,核與果肉粘結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葯。
48、李樹:落葉果樹。中國現有李屬植物資源8個種、5個變種, 800餘個品種和類型。
49、柘(zhè):柘樹,也叫黃桑,奴柘。落葉灌木,葉子可以喂蠶,果子可以食用,樹皮可以造紙,根皮入葯。
50、枳(zhǐ)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多刺,春天開白花。果實黃綠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葯。
51、棘木就是叢生的小棗樹,即酸棗樹,枝葉上長滿了刺
52、柳樹
53、無名樹:葉子像柳樹葉而有紅色的紋理。
54、三桑樹:樹高百仞,無枝,樹葉如花團,簇擁在樹冠頂部。通常,此樹每三棵生長在一處,葉子似桑葉,因此名為三桑。三桑樹南面的那棵樹,樹葉通紅如火;中間那棵,葉子金黃;南邊那棵,樹葉湛青如藍。
55、栒樹:古人常用樹幹部分的木材製做拐杖。
56、芑:「杞」的假借字。形狀像一般的楊樹卻有紅色紋理,樹干中的液汁與血相似,不結果實,名稱是芑,把液汁塗在馬身上就可使馬馴服。
57、類楊樹:形狀像普通的楊樹,開紅色花朵,果實與棗子相似但沒有核,味道是酸中帶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患上瘧疾病》
58、楨木:即女楨,一種灌木,葉子對生,革質,卵狀披針形,在冬季不凋落,四季常青。初夏開花,是白色,果實橢圓形。
59、楝:楝樹,也叫苦楝,落葉喬木,春夏之交開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長圓形,熟時黃色。木材堅實,易加工,供傢具、樂器、建築、農具等用。又據古人說搗碎楝樹的子實可以洗衣,而服食它可以益腎。
60、杤(lǐ)木:這種樹木,莖干是方形的而葉子是圓形的,開黃色花而花瓣上有絨毛,果實像楝樹結的果實,人服用它可以增強記憶而不忘事。
61、雕棠樹:葉子像榆樹葉卻呈四方形,結的果實像紅豆,服食它就能治癒人的耳聾病。
62、舉:即櫸柳,落葉喬木,生長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堅實,用途很廣。
63、蔓荊:一種灌木,長在水邊,苗莖蔓延,高一丈多,六月開紅白色花,九月結成的果實上有黑斑,冬天則葉子凋落。
64、野棗樹
65、柞(zuò):柞樹,也叫蒙子樹、鑿刺樹、冬青,常綠灌木,初秋開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白色,漿果小球形,黑色。
66、槐:落葉喬木。木材可供建築和制傢具。花蕾可做黃色染料。
67、櫄(chūn)木:與高大的臭椿樹相似,樹干可以作車轅。
68、酸棗樹:酸棗樹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難成樹,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由根部再生嫩芽。
69、柳樹:落葉喬木,柳枝細長,性喜濕地,高可達 20--30米 ,莖50 -60 公分,生長迅速;樹皮組織厚,縱裂。
70、竹子:禾本科的一個分支竹亞科的總稱,又稱竹類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樹。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已知全球約有150屬,1225種。
71、五倍子樹: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是五倍子葯源植物,所以稱「五倍子樹」。
72、橚(xiāo):同「楸」。楸樹落葉喬木,樹形高大,樹干端直。夏季開花,子實可作葯用,主治熱毒及各種瘡疥。
73、簳(gǎn):小竹子,可用做箭桿。
74、天匾:方方的莖干而像葵菜形狀,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飯不噎住。
75、蒙木:葉子與槐樹葉相似,開黃色花不結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糊塗。
76、帝休:葉子的形狀與楊樹葉相似,樹枝相互交叉著伸向四方,開黃色花結黑色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氣和不惱怒。
77、栯(yū)木:葉子的形狀像梨樹葉卻有紅色紋理,人服用了它就沒了嫉妒心。
78、椒:有三種,一種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種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種是蔬類植物。這里指花椒,枝幹有針刺,葉子堅而滑澤,果實紅色,種子黑色,可以入葯,也可調味。
79、帝屋:葉子的形狀與花椒樹葉相似,長著倒勾刺而結紅色果實,可以辟凶邪之氣。
80、亢木:一種樹木,葉子的形狀像臭椿樹葉而結紅色果實,人吃了它可以驅蟲辟邪。
81、薊(jì)柏:一種樹木,形狀與牡荊相似,開白色花朵而結紅色果實,吃了它的果實就能使人不怕寒冷。
82、櫾(yòu)樹:同「柚」。柚子與橘子相似而大一些,皮厚而且味道酸。
83、橘樹:常綠喬木,初夏開花,白色。在深秋的時候結果。果實叫橘子,味甜酸,可以吃,果皮可入葯。
84、桃枝竹:竹的一種。《酉陽雜俎·廣動植序》:「桃支竹以四寸為一節。」
85、鉤端:竹名。
86、柤:柤樹的形狀像梨樹,而樹干、樹枝都是紅色的,開黃色花朵,結黑色果子。
87、栗: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板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喂柞蠶。
88、梓樹:紫葳科梓屬喬木植物,高達15米。樹冠倒卵形或橢圓形,樹皮褐色或黃灰色。喜光,稍耐陰,耐寒,適生於溫帶地區,不耐乾旱和瘠薄,能耐輕鹽鹼土。抗污染性較強。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葯;木材亦可作傢具。
89、桃: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黑色,為常見的果樹及觀賞花木。果肉清津味甘,果、葉均含杏仁酣,均可入葯。
90、李樹:薔薇科落葉喬木。果樹。
91、梅子樹:薔薇科喬木,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果實球形,味酸。
92、杏樹:果樹,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分布在我國北方。
93、寓木:又叫宛童,即寄生樹。又分兩種,葉子是圓的叫做蔦木,葉子像麻黃葉的叫做女蘿。因這種植物是寄寓在其它樹木上生長的,像鳥站立樹上,所以稱作寄生、寓木、蔦木。俗稱寄生草。
94、海棠樹:屬薔薇科植物,葉片為橢圓形,花瓣呈倒卵形,既有草本也有木本,有西府海棠、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四季海棠等多種。具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等功效。
95、栒(xún):木名,可以作為策與杖。
96、楢(qiū):一種木材剛硬的樹木,可以用作製造車子的材料。
97、棷(zōu):不詳何樣樹木。
98、椫(shàn):也叫白理木。木質堅硬,木紋潔白,可以製做梳子、勺子等器物。
99、楊樹:楊柳科楊屬植物落葉喬木的通稱。全屬有100多種,中國有50多種。木材用作民用建築材料,生產傢具、火柴梗、鋸材等,同時也是人造板及纖維用材。葉是良好的飼料。
100、弞(shěn)杻:杻樹的樹干都是彎曲的,而弞杻的樹干長得比較直,不同於一般的杻樹。
101、櫧:櫧樹,結的果實如同橡樹的果實,可以吃,木質耐腐蝕,常用來作房屋的柱子。
102、桓:桓樹,樹葉像柳葉,樹皮是黃白色。古人說它又叫無患子,可以洗滌衣服,除去污垢。
103、椆:據古人說是一種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樹木。
104、櫄:又叫杶樹,形狀像臭椿樹,樹干可製做車轅。
105、櫐(紫藤樹):又叫做滕,古人說是一種與虎豆同類的植物。虎豆是纏蔓於樹枝而生長的,所結豆莢,成熟後是黑色,有毛刺外露,像老虎指爪,而莢中豆子有斑點,像老虎身上的斑紋,所以又叫虎櫐。虎櫐,即今所說的紫藤。櫐,同「蘽」,蔓生植物。
106、帝女桑:一種桑樹,樹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細,樹枝交叉伸向四方,樹葉方圓有一尺多,紅色的紋理、黃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
107、楊桃:羊桃,形狀像一般的桃樹卻是方方的莖干,可以用它醫治人的皮膚腫脹病。
108、桂竹:竹子的一種。古人說它有四、五丈高,莖干合圍有二尺粗,葉大節長,形狀像甘竹而皮是紅色。
109、扶竹:即邛竹。節桿較長,中間實心,可以製做手杖,所以又叫扶老竹。
110、筀竹:就是桂竹。據古人講,因它是生長在桂陽地方的竹子,所以叫做桂竹。
111、菌竹:一種小竹子。
112、檿:即山桑,是一種野生桑樹,木質堅硬,可以製做弓和車轅。
113、雒(luò)棠樹:不知是何樹。
114、據樹:據古人解說,是憑依桑樹一邊吃桑葉一邊吐出絲,像蠶似的。這大概是圖畫上的形狀。
115、甘柤(zhā):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枝幹都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葉子是白色的,果實是黑色的。
116、甘華: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枝幹都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
117、建木:形狀像牛,一拉就剝落下樹皮,樣子像冠帽上纓帶、黃色蛇皮。它的葉子像羅網,果實像欒樹結的果實,樹干像刺榆。
118、欒: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樹根是黃色的,樹枝是紅色的,樹葉是青色的。
119、苉:即刺榆樹。
120、鳥秩樹:不詳。
121、甘木:即不死樹,人食用它就能長生不老。
122、楓木:古人說是楓香樹,葉子像白楊樹葉,圓葉而分杈,有油脂而芳香。
123、朱木樹:紅色的枝幹、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實。
124、櫃格之松:樹名。不詳。
125、白木:一種純白色的樹木。
126、朱木:樹皮、樹枝、樹干都是紅色的,葉子是青色的。
127、槃(pán)木:盤旋彎曲一千里的大樹。
128、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木本名貴花卉,根皮入葯,花朵顏色眾多,有粉色,紅色,白色等等。
拓展資料: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參考資料:網路—《山海經》
㈢ 跪求求科技發展史論文一篇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都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中國歷史上的的科學技術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與許多其他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科學技術發生了交流。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成就最大的是農學、天文學、數學和中醫學。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其他民族和地區的科學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更注重實用性和經驗性,缺乏西方科學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對於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是否自成體系而表示懷疑。
科學技術的萌芽
中國科學技術的萌芽時期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而且這時也開始利用蠶絲。
先秦時期
夏商周時期奠定了中國科學技術的雛形。這時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青銅器的鑄造冶煉技術非常高超。這時也出現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體系基本上是在這個時期奠定的。這時中國廣泛使用鐵器,同時還出現了煉鋼技術和鑄鐵柔化技術。這時已經有了許多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的興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鄭國渠等。數學上確立了十進位制;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測定了比較精確的回歸年長度;中醫學理論初步建立。
秦漢時期
到了秦漢時期,隨著封建制的鞏固,中國古代的各個科學技術已經趨於成熟。
農業上,輪作制已經確立。《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九章算術》確定了中國古代的數學體系。造紙術在這一時期被發明並且得到了重大改進;造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長城的建造體現了建築技術的發達。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劉徽、祖沖之、張子信對數學和天文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裴秀提出的制圖六體,創造了中國古代地圖學的基礎理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標志著農學的成熟。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豐富了中醫學體系。葛洪在煉丹上的研究,對原始的化學做出了貢獻,馬鈞在機械製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國古代機械製造的水平。
宋朝──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
隋唐時期的繁榮,使科學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
到了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達到了高峰。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這時中國的四大發明相繼問世,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元朝
元朝的科學技術達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甚至醫學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當時領先於世界的阿拉伯與波斯科學技術傳入中國。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徵招「回回為星學者」。他們翻譯及帶來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優努斯(也譯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譯作《哈基姆歷數書》)等天文學著作。1260年,元廷承金人舊制,設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設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設立回回司天監。後來還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馬剌丁(又譯作扎馬魯丁、扎馬剌丁)為代表的天文學家管理此類工作。
中國人在此時開始使用阿拉伯數字。
1280年,元代數學家及天文學家王恂與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不但列出了三次內插公式(「招差法」),還使用「垛壘、招差、勾股、弧矢之法」進行縝密計算,其中將穆斯林發明的弧三角法應用於割圓術獲得「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一般認為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其中的一部分是明朝的徐光啟在義大利人利瑪竇的幫助下翻譯並引進中國的(合譯《幾何原本》前6卷),但是有學者(方豪,《中西交通史》)認為,在此前的元代,此書已經被來華的穆斯林帶到中國。
14世紀中、後葉明王朝建立後,由於科舉大興八股文模式並刪減數學內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籌算基礎上的中國古代數學便衰落了。
在元朝,中醫葯學有很大發展,出現了金元四大學派,醫葯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兼收並蓄、互通有無的局面,大大豐富了醫葯學知識的內容。《回回葯方》(以下簡稱《葯方》)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回回醫葯學典籍(作者不詳),原有36卷,少數殘存本現可見於北京圖書館。該書多以漢語書寫,同時夾雜許多阿拉伯語與波斯語醫葯術語及漢語音譯。僅以少數殘存本目錄就可以看出,《葯方》是一部包
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和皮膚病等科、內容豐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醫學典籍;研究中國醫葯史的學者根據殘存部分推斷,《葯方》約有葯方6000~7000首之多,其價值與中醫古籍《外台秘要》相當。
今日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就建築學成就而言,元大都堪稱享譽中、外的建築學藝術瑰寶。元大都城在技術方面的主持設計與參與建設者,是來華穆斯林建築學家亦黑迭兒丁。難以想像,這位建築學家能夠運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學特色,結合世界上先進的建築學風格,設計出格局宏大、規劃嚴整,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元大都。參與元大都設計、建設的,還有一大批專家、學者、能工巧匠。
全面地說,元大都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元大都自1267年開工興建,至1285年歷時18年建成(先前的金中都城址位於今北京城西南部蓮花池以東,元大都的新城建在中都舊城東北)。
1291年,郭守敬指揮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從通州到元大都,他設計七座水閘,這七座水閘彼此相距約半公里的地方,又設計有斗門。郭守敬就是通過水閘和斗門的關閉與開放,調節運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導船舶順暢通過。工程竣工後,元世祖親自將這段164里長的運河命名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國工程建設史上的傑作,其運用的巧妙方法與現在國外一些運河採用的技術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時期即開始重視農業,很好地制定了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使得農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王禎編著《農書》一書有三十七卷(現存三十六卷),是中國古代一部對農業生產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偉大著作。 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百穀譜》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種植、收獲、貯藏和利用等知識加以介紹,尤其是王禎將農作物分為谷、蔬、果、雜等6大類,堪稱中國農作物分類學的奠基人;此外作者對於植物性狀的描述,也是此前書籍不曾有過的。而《農器圖譜》則是《農書》的重點部分,該部分就田制、倉廩、舟車、灌溉、蠶桑、織纖、麻芒等20門類,詳細介紹了257種農業機械,而且配繪圖譜306幅並加以文字說明,其價值超過以往所有農業機械書籍,甚至中國古代後來在這方面的論述,亦無超越王禎者。
在活版印刷術方面,王禎設計出木活字及轉輪排字架,並於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縣志》;其《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書末)是最早的系統性介紹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科技文獻。
㈣ 吉兆春是誰
很抱歉,確實沒有聽過這個人的,你可以上網查一下看有沒有他的介紹,如果沒有的話,也許就是你們當地有名的醫生。
㈤ 書本多少個分類.有什麼社科.文藝.經濟.生活.古籍.還有什麼
細分:(一)
經典著作 · 哲學類
社會科學 · 政治法律
軍事科學 · 財經管理
歷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學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語言文字
中國文學 · 外國文學
音樂 · 美術雕塑
攝影影視 · 舞蹈戲劇
書法篆刻 · 自然科學
數理化學 · 醫葯衛生
農業科學 · 工業技術
計算機技術 · 建築工程
生活休閑 · 少兒讀物
大中專教材 · 年畫掛歷
進口圖書 · 進口圖書
期刊 · 港版圖書
戲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園 | 愛情 | 叛逆 | 懸疑 驚悚 | 網路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陸原創 | 港台原創 | 韓國原創 | 其他國外原創
小說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國小說 | 中國古典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 影視同期書 | 歷史小說 | 外文原版書 | 都市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武俠小說 | 言情小說
文學
文集 | 紀實文學 | 文學理論 | 中國古詩詞 | 中國現當代詩歌 | 外國詩歌 | 中國古代隨筆 | 中國現當代隨筆 | 外國隨筆 | 戲劇 | 民間文學
藝術
藝術理論 | 人體藝術 | 設計 | 影視藝術 | 建築藝術 | 舞台藝術/戲曲 | 收藏鑒賞 | 民間藝術 | 外文原版書 | 攝影 | 理論/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術 | 理論 | 技法/教程 | 畫譜/畫冊 | 書法/篆刻 | 技法/評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樂 | 樂理/評述 | 教程/考級 | 演奏法/演唱法 | 樂譜/歌譜
動漫/幽默
動漫學堂 | 大師畫集 | 名著繪圖本 | 幽默與漫畫 | 笑話/打油詩 | 連環畫 | 相聲/小品/曲藝 | 外文原版書 | 動漫書庫 | 推理/偵探 | 冒險 | 武俠/動作 | 純情 | 生活/都市 | 體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娛樂時尚
美容/美體/化妝 | 減肥健身 | 瑜伽 | 服裝/飾品 | 麗質女人 | 時尚DIY | 寵物 | 占卜測試 | 明星 | 讀圖時代 | 外文原版書 | 游戲 | 智力游戲 | 網路游戲 | 棋牌 | 其他
旅遊
旅遊隨筆 | 旅遊地圖 | 自助游 | 自然/名勝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飲食 | 旅遊實用外語 | 老外游中國 | 國家/地區概況 | 生存探險 | 外文原版書 | 旅遊指南/旅遊手冊 | 境內 | 境外 | 境內外 | 旅遊理論/旅遊實務 | 旅遊管理 | 旅遊經濟與旅遊市場 | 旅遊教育/導游
地圖/地理
交通運輸地圖 | 交通運輸地圖冊/集 | 歷史地圖 | 歷史地圖冊/集 | 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冊/集 | 生活地圖 | 生活地圖冊/集 | 世界行政區劃圖 | 世界行政區劃圖冊/集 | 中國行政區劃圖 | 中國行政區劃圖冊/集 | 地圖其他 | 地理 | 國家/地區概況
生活
購物/置業/理財 | 養花 | 家居裝潢 | 愛車一族 | 實用法律 | 生活網路 | 飲食文化 | 茶 | 家居與風水 | 飲食/烹飪 | 家常食譜 | 保健食譜/營養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飲品 | 甜品/家庭小製作 | 餐飲指南 | 烹飪理論/廚師手冊
婚戀/性
兩性之間 | 戀愛 | 婚姻 | 性
育兒/成長
准父母讀物 | 好爸爸 | 起名兒 | 嬰幼兒護理 | 啟蒙/認知卡片 | 親子讀物 | 圖畫故事/拼音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連環畫 | 兒童營養健康 | 育兒網路 | 青春期 | 好家長妙訣 | 從懷孕到出生 | 胎教/優生 | 心理輔導 | 孕產婦營養保健 | 孕產網路 | 兒童教育 | 0-1歲 | 1-3歲 | 學齡前 | 7-12歲 | 跨年齡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產婦保健 | 健身 | 飲食營養/食療 | 中醫養生 | 常見病防治 | 家庭醫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體育
體育理論及教學 | 奧林匹克 | 球類 棋牌 | 田徑 | 武術/太極/氣功 | 其它運動項目
自我實現/勵志
成長 | 個人修養/自我完善 | 自我調節 | 出國留學 | 成功 | 求職/面試 | 格言/警句/贈言 | 職場 | 演講/口才/辯論 | 人際溝通 | 禮儀 | 謀略 | 外文原版書
管理
戰略管理 | 運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統 | 商業史傳 | WTO | 電子商務 | 工具書 | 商務寫作 | 求職/面試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學 | 領導學 | 組織學 | 決策學 | 團隊 | 人力資源/行政管理 | 項目管理/目標管理 | 質量管理與控制 | 商業道德 | 經營管理 | 財務管理 | 會計 | 會計理論 | 國際會計 | 管理會計 | 薄計 | 預算會計 | 成本會計 | 金融會計 | 財務會計與財務報表 | 各部門會計 | 注冊會計師(CPA)考試 |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 市場/營銷 | 市場營銷 | 國際市場 | 品牌管理 | 產品管理 | 銷售 | 價格 | 談判 | 廣告 | 公共關系(PR) | 客戶服務 | 進出口 | 金融/投資 | 金融理論| 貨幣銀行學 | 證券 | 投資 | 國際金融 | 外匯 | 基金 | 企業並購 | 股票 | 期貨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 企業家 | 企業內部革新 | 成功秘訣 | 女企業家 | MBA | MBA考試輔導 | MBA教材 | MBA實務 | 個人理財 | 投資/個人創業 | 稅收 | 購房置業 | 股市入門/實戰 | 保險 | 彩票
經濟
各流派經濟學說 | 經濟數學 | 區域經濟 | 財政稅收 | 統計/審計 | 貿易政策 | 通貨膨脹 | 世界及各國經濟概況 | 保險 | 經濟史 | 工具書 | 經濟理論 | 經濟學理論 | 政治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知識經濟學 | 其他經濟學理論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 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 | 西部開發 | WTO與中國 | 各部門經濟 | 旅遊經濟/酒店管理 | 運輸經濟 | 房地產經濟/物業管理 | 市政建設 | 工業經濟 | 農業經濟 | 其他各部門經濟 | 經濟法 | 公司法 | 稅法 | 合同法 | 工業經濟 | 其他法律法規
法律
法律工具書 | 法學理論 | 法律知識讀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釋 | 司法考試 | 法律文書寫作 | 法律法規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國法律
政治/軍事
政治 | 政治理論 | 中國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國際關系 | 時政 | 領袖著作 | 黨政讀物 | 公共管理 | 軍事 | 軍事理論 | 中國軍事 | 世界軍事 | 軍事技術 | 中外戰爭紀實 | 兵器 | 外文原版書
哲學/宗教
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 哲學理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世界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 中國近代哲學 | 倫理學 | 邏輯學 | 美學 | 宗教 | 宗教知識讀物 | 宗教理論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其他宗教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 文化人類學 | 新聞傳播/出版 | 語言文字 | 心理學 | 圖書館學/檔案學 | 外文原版書 | 社會學 | 社會學理論 | 社會學方法 | 社會調查報告 | 人口學 | 教育 | 教育理論 | 中國教育 | 世界各國教育 | 各級教育 | 各類教育
古籍
經部 | 總類 | 易類 | 書類 | 詩類 | 禮類 | 春秋 | 孝經類 | 四書 | 群經總義類 | 小學類 | 學校類 | 史部 | 紀傳類 | 編年類 | 紀事本未類 | 雜史類 | 傳記類 | 史抄類 | 史評類 | 政書類 | 考工類 | 時令類 | 地理類 | 金石類 | 目錄類 | 子部 | 總類 | 儒家類 | 醫類 | 法類 | 農家類 | 醫家類 | 天文演算法類 | 藝術類 | 譜錄類 | 雜家類 | 術數類 | 宗教類 | 類書類 | 道家類 | 集部 | 總集類 | 楚辭類 | 別集類 | 詞類 | 曲類 | 小說類 | 詩文評類 | 叢書
文化
文化理論 | 文化評述 | 中國文化 | 中國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現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衛 | 齊魯文化 | 湘楚文化 | 吳越文化 | 三晉文化 | 三秦文化 | 華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關東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歷史
史學理論 | 歷史知識讀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國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現代史 | 當代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區域國別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傳記
綜合 | 領袖/政治人物 | 哲學家 | 軍事人物 | 法律 | 科學家 | 醫學家 | 財經人物 | 藝術家/建築設計 | 宗教人物 | 歷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樂家 | 娛樂圈/影星/歌星 | 文學家 | 體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書
少兒
0~3歲 | 學齡前 | 小學 | 啟蒙/認知 | 親子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兒童美術 | 兒童手工 | 藝術教育 | 童謠/謎語 | 漫畫/連環畫/卡通故事 | 童話 | 寓言/傳說/小故事 | 詩歌/散文 | 少兒小說 | 偵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兒讀本 | 成語故事/歷史知識 | 傳統文化 | 名人傳記 | 語言/文字 | 算術/數學 | 兒童英語 | 網路/十萬個為什麼 | 自然科學 | 生活常識 | 勵志/個人修養 | 幼兒園學前班教材/入學准備 | 外文原版少兒讀物
中小學教輔
小學 | 初中(含新課標)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遷移閱讀 | 奧林匹克/競賽 | 工具書 | 綜合能力 | 教師用書
外語
英語詞彙 | 英語語法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語音 | 英語閱讀 | 英語寫作 | 英語翻譯 | 生活英語/即學即用英語 | 行業英語 | 英語讀物 | 少兒英語 | 中小學英語課外學習 | 大學英語 | 碩士英語/博士英語 | 英語綜合教程/學習方法 | 新概念英語 | 大學英語四六級 | 專業英語四八級 | 考研英語 | 托福(TOFEL)/托業(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 | 劍橋商務英語(BEC) | 其他英語考試 | 日語 | 德語 | 法語 | 俄語 | 韓語 | 其他語種 | 老外學漢語 | 工具書 | 外文原版書 | 教學光碟
考試
考研 | 外語考試 | 計算機考試 | 財稅外貿保險類職稱考試 | 建築工程類職稱考試 | 醫葯衛生類職稱考試 | 其他類職稱考試 | 藝術、體育類水平考試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專科教材 | 高職高專教材 | 中職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教材
工具書
索引/目錄 | 哲學/宗教 | 法律 | 商務/經濟/金融 | 歷史 | 外語 | 漢語/辭典 | 醫學 | 文學 | 藝術 | 科學技術 | 計算機 | 建築 | 網路全書 | 綜合年鑒 | 其他
科普讀物
歷史 | 動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災害 | 生態 | 環境保護與治理 | 人類 | 地震 | 星體觀測 | 海洋 | 氣象 | 河流 | 鳥類 | 昆蟲 | 其他科普知識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理論 | 硬體/外部設備/維修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 | 程序設計 | 網路與數據通信 | 圖形圖像/多媒體 | CAD/CAM/CAE | 軟體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 行業軟體及應用 | 人工智慧 |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 認證/等級考試 | 管理信息系統(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統(GIS) | 企業軟體開發與實施 | 信息安全 | 項目管理/IT人文 | 電腦雜志—合訂本 | 計算機體系結構 | 數碼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學光碟
醫學
基礎醫學 | 醫葯衛生教材 | 預防醫學/衛生學 | 老年病學 | 精神病/心理病學 | 腫瘤學 | 影像醫學 | 放射學 | 麻醉學 | 急診急救 | 檢驗診斷 | 特種醫學/民族醫學 | 護理學 | 中西醫結合 | 圖譜 | 醫學工具書 | 專家醫話 | 影印版/原版 | 醫療器械 | 醫院管理 | 醫學寫作/醫學信息檢索 | 其他 | 臨床醫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兒科學 | 婦產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口腔學 | 眼科學 | 皮膚病性病學 | 職業資格考試 | 執業醫師 | 執業葯師 | 職稱考試 | 葯學 | 西葯 | 中葯 | 葯學工具書 | 葯學理論 | 中醫學 | 中醫臨床 | 針灸/推拿 | 方劑學 | 經典古籍 | 中醫理論
原版書
文學 | 小說 | 藝術 | 攝影 | 旅遊 | 經管 | 兒童 | 文化 | 語言 | 歷史/地理 | 建築 | 工具書
科學技術
基礎理論 | 化學工業 | 機械工業 | 電工電子 | 建築 | 其他工業技術類 | 汽車與交通運輸 | 農業/林業 | 科技史 | 標准 | 原版書
商務印書館
外研社
科文商科教材
㈥ 急!急!急!想問一下,重慶第三軍醫大的三個附屬醫院哪個附院的皮膚科最好
你好,畢竟每個人皮膚病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無法判定哪個醫院實力強,所以建議你直接去醫院,導醫會詢問你的基本病情,填寫病歷表,然後為你安排相對應的專家,然後醫院確診您的病情,給您出治療方案!
㈦ 家傳醫書古代篆字黃色頁一套四本,主治各種皮膚病。已流傳了五代人。真正的古書。能值什麼價錢
你不給別人看圖,就這么說一下。別人怎麼評?不過按你所說,黃色的估計是竹紙,五代人大概是一百年,所以最多是個清末的醫書。幾百塊很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