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皮膚病丹毒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膚病丹毒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06:00

Ⅰ 什麼叫丹毒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葯2-3天後,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葯2周左右,磺胺類葯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葯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Ⅱ 什麼是丹毒丹毒的定義

丹毒(erysipelas)是一抄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誘發因素為手術傷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門、陰莖和趾間的裂隙。

皮膚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皸裂或潰瘍的炎症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徑。輕度擦傷或搔抓、頭部以外損傷、不清潔的臍帶結扎、預防接種和慢性小腿潰瘍均可能導致此病。致病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2)皮膚病丹毒擴展閱讀:

丹毒實際上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丹毒是一種皮膚病中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於人體皮膚表面淋巴管的侵入而引起的感染,使病毒進入人體皮膚的一種類型。

丹毒的發病機制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的丹毒患者之所以會引發劇烈的疾病,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感染而導致的,又或者是因為手術傷口而引發的細菌感染。

丹毒一般不具有傳染性,但是也並不能夠肯定的說它並不會傳染,也有一些人群會感染到這種疾病。如果健康人的皮膚已經受損,健康人剛剛接觸到患者的丹毒皮膚滲出液,或患者的皮膚受損,以及健康人的日常接觸。

Ⅲ 皮膚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 神經性皮炎患者應當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絕對不要用手撓著癢的患處,也不要用熱回水燙。這樣做容答易傷害皮膚,使得患處的面積擴大。如果實在沒辦法忍受可以採用冷敷或者用水清洗的辦法緩解著癢感。

2、神經性皮炎的患者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因為神經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就有精神因素,此類疾病的患者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採取適當的措施神經性皮炎很快就會痊癒了。

3、要注意均衡的膳食和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神經性皮炎患者的康復。

4、神經性皮炎往往是從局部開始發病的,所以要在發病初期控制住病情。患者要注意各種禁忌,盡可能的防止病情擴大,增加治療的難度。

外敷治療方面可以使用中葯草本成份的克 炎 王,注意適量塗抹。

祝你早日康復

Ⅳ 皮膚病有哪些

一般人認為皮膚病就是皮膚表層發生的疾病,其實不然,科學來說,皮膚病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為皮膚佔有身體的面積最大,所以一不小心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皮膚病騷擾人們。

7.物理性皮膚病: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紫外線很強的陽光,寒冷等引起,常見的有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這種類型的皮膚病比較頑固,因為涉及到神經,所以治療起來也是比較困難,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皮膚病的種類是特別多的,一不小心就會搞錯種類,所以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Ⅳ 丹毒是不是皮膚病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丹毒的病原菌為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偶有C型或c型鏈球菌所致。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茵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其他如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Ⅵ 丹毒,是什麼皮膚病怎麼治療

你好,丹毒是皮膚抄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僅供參考!
祝健康

Ⅶ 丹毒(腰纏火丹)怎麼治療

纏腰火丹也叫纏腰火龍、纏腰丹、纏腰龍、蛇纏腰等,叫法很多,醫學名都叫帶狀皰疹,當人體免疫系統降低時就容易發皰疹,這病發的時候皰疹容易治療,但是容易留後遺神經痛,神經痛是什麼?簡單說就是疼痛的時候都會感覺做人沒意義了,這種感覺有的伴隨幾年,10多年,甚至找不到針對性葯物,會伴其終身,所以需要重視及時針對性治療。說到治療,提供幾個可行性建議僅供參考:
1、西醫治療:首先很多後遺神經痛患者前期就是是在醫院治療,醫院採用多是西醫西葯,如使用一些抗病毒類西葯:阿西洛韋、輸液抗病毒等,這類治療方法只暫時的壓制住病毒,用葯量大,皮膚表面水泡會消下去,但病毒會侵入神經,繼而形成後遺留神經痛。但是為何很多患者輸液時間越久皰疹消失了,卻感覺更疼了?因為皰毒在神經線,不在體內,神經線處於皮膚深層,即表層和體內的中間!比如感冒發燒,炎症或病毒在體內,打針輸液幾天就好了,但是皰毒卻不是在體內,而是在神經線!所以在醫院治療時間越長,留下後遺症的概率越大。只有對症的中醫中葯才能根治後遺神經痛是病毒侵入神經末梢。
2、中醫治療:另外如果皰毒在皮膚表層,用葯膏也可以祛除皰毒,但是皰毒在神經線,需要使用液體葯物進行治療,因為液態葯物具體滲透性,其它膏狀或者固態葯物,都不具備滲透性。中醫使用純中草葯酒,液狀葯酒比固態、膏狀葯物,有更強的皮下組織滲透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佰`度``&`疱``免``忧,;一般初發皰疹外敷10天左右愈,後遺疼痛根據不同嚴重程度15-45天減輕和痊癒。只有具備滲透性的針對性葯物,方可直達皮膚深層完全祛除皰毒!
3、治療時間越早越好,需提高對待此病的重視!剛發皰疹前期,建議少運動,因皰疹喜熱容易擴散,另外患處盡量不接觸水,保持開朗樂觀心情對於治療也很重要,後遺神經痛只要堅持外敷可達到減輕疼痛或根治的目的,堅持信念,健康無價!
·
·
·
碗蓮要求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業污染土。黃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適當,過粘會影響藕鞭的伸長和藕的膨大;沙質土疏鬆,粘性不夠,容易遭風害而折損,有礙於根系的生長,一般以黃泥、沙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為宜。如無沙質土,可加黃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區,可直接選用蔬菜地的園土;城市中還可用春季盆花換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黃泥作栽培土。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雞糞或其他肥料,與盆土充分拌勻作基肥,揀去其中的雜質和石礫,清除土中的小蟲和蚯蚓,然後放入盆中。土層一般佔全盆容積的3/5左右。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趙家榮試驗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餅水2份,草木灰水6份,豬、牛蹄水2份,爛頭發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種植碗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碗蓮是喜溫植物,對溫度要求較嚴,一般8-10℃開始萌芽,14℃藕便開始生長。早期播種時,也要求溫度15℃以上,否則幼苗生長緩慢造成爛苗下游地區,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採用露地播種育苗,主要是因為溫度達不到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需要。隨著溫度升高,持續烈日高溫(40℃以上),也不利於碗蓮的生長發育。22-35℃是碗蓮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18-21℃時,開始抽生立葉,開花則需要22℃以上,25℃生長新藕,這時需要日溫較同,夜溫稍低的氣候。大多數栽培種在立秋前後氣溫下降時轉入長藕階段,表現為盆土明顯上漲。

Ⅷ 丹毒是不是皮膚病呢

是屬於皮膚病的一種,但是又不完全屬於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