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吳醫夢胡勇志多少筆畫
吳醫夢胡勇志50筆畫
如圖所示
『貳』 長沙保衛戰的參謀長吳逸志
吳逸志(1896—1961),名福勝,號錫祺,字學行,廣東省豐順縣豐良鎮莘陂村人。先後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柏林大學。北伐戰爭時任第四軍團長、支隊長、第八路軍總參謀、廣東國防設計委員、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1937年4月1日晉升少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九戰區前敵參謀長,1939年7月12日晉升中將軍銜。
1939年7月12日,吳逸志升任中將,並在中央訓練團將領班及陸軍大學受訓結業。是年9月,日軍為消滅我軍第九戰區主力並占據長沙,向我贛西北、湘北發動猛烈進犯。薛岳將軍和以吳逸志為首的參謀部採用「後退決戰」的方針,先在贛北高安、湘北新牆河英勇阻擊,後撤退至長沙近郊。10月4日,我軍發起攻擊,日軍力戰不支,被迫退回戰前陣地。此次會戰,中日雙方投入兵力共40餘萬人,中國軍隊奮勇作戰,粉碎了日軍「以戰迫降」的狂妄企圖,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時任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於10月7日為《新華日報》寫的一篇社論《論長沙的勝利》指出:「這是抗戰三年來第一個偉大的勝利!」
第一次長沙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以後,日軍在中國戰場發動的第一次攻勢,也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首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戰前態勢的一次戰役。獲勝後的吳逸志感慨萬端,豪情滿懷,揮筆寫下《長沙會戰大捷十首》,其一:
千里長圍戰洞庭,聲聲鼙鼓耳邊聽。
雄師盪盡胡塵穢,重見湖峰入眼青。
其中,「千里長圍戰洞庭」的名句,當年獲時賢三百餘人賡詠,成為一股相當熱絡的詩風。
長沙會戰第一次大捷後,有一天,蔣委員長突由重慶飛抵湖南,在嶽麓山臨時行營會見薛岳將軍和吳逸志參謀長,指示今後當以訓練重於作戰為核心。隨即成立專門培養軍官的戰干團,蔣介石兼任團長,吳逸志任教育長,負責全團的教育和訓練工作。吳逸志將他的軍事著作與實踐中的體會相結合,向學員親授「圖上戰術」、「沙盤戰術」、「模型戰術」等內容。在湘鄂贛戰區的南潯線上,當日本騎兵趾高氣揚、縱馬疾馳之時,他派人巧妙地用一袋袋的黃豆撒在馬路上,致使日軍人仰馬翻,束手就擒。
『叄』 吳志的介紹
吳志,生命科學家,著有原創性生命科學著作《生命是什麼?》,對生物回、生命和生命現象答有過深入的研究,對生命科學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對生命乃至自然提出了許多新見解、新思想、新理論,回答了「人是什麼?」和「生命是什麼?」等問題。
『肆』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文言文
全文很長,此處來字數有限沒法全文源貼上。孫權本身就是三國中的重要人物嘛
吳主孫權傳,孫權,字仲謀。他的哥哥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時,他時年十五歲,被任命為陽羨縣縣長。曾被郡里察舉為孝廉,州里推薦為茂才(秀才),代理奉義校尉。
漢朝廷考慮到孫策遠在江東,還能夠盡臣子的職責交納貢物,於是派遣使者劉琬賜給他爵位、官服。劉琬對人說:「我看孫家兄弟們雖說個個才華出眾、深明事理,但都富貴不終、壽命不永,只有老二孫權孝廉,體態相貌奇偉,不同於凡人,有大貴之相,壽命又最長,你們可以待以後看我的話得到應驗。」建安四年(199),孫權跟隨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勛。劉勛敗逃後,又進軍沙羨討伐黃祖。
『伍』 吳逸志將軍幾個兒女
沒有記錄
吳逸志(1896—1961),名福勝,號錫祺,字學行,廣東省豐順縣豐良鎮莘陂村人。先後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柏林大學。北伐戰爭時任第四軍團長、支隊長、第八路軍總參謀、廣東國防設計委員、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1937年4月1日晉升少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九戰區前敵參謀長,1939年7月12日晉升中將軍銜。曾任教育部部員、交通部廣州航政局局長兼治海航政局局長。1938年3月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廣東代表。1949年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去台灣後,於1958年前後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台北區兩權第一研究組召集人。在台灣去世。軍事著作尤多,如《薛伯陵將軍指揮之—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詩文甚佳。
人物簡介編輯
吳逸志(1896—1961)
生於1896年12月15日(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廣東豐順人,號錫祺,字學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人生歷程編輯
1919年3月軍校畢業後參加援閩粵軍。
1920年11月升任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鄧鏗)機關槍連(連長薛岳)中尉排長。
1921年7月機關槍連擴編為機關槍營(營長薛岳),升任第4連上尉連長。12月所部改編為大元帥府警衛團(團長陳可鈺)第1營(營長薛岳)第4連,仍任上尉連長。
1923年1月調升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梁鴻楷)參謀處少校二等參謀官。
1925年8月第1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長李濟深),調任獨立旅(旅長張發奎)少校參謀。
11月改任第12師(兼師長陳可鈺)第36團(團長黃琪翔)第2營少校營長。
1927年1月升任第12師(兼師長黃琪翔)第36團(團長李漢魂)中校副團長。12月調升第4軍(軍長繆培南)教導第1師(師長鄧龍光)第1團上校團長。
1928年3月教1師改稱第4軍教導師(師長鄧龍光),仍任第1團上校團長。8月教導師並入第4師(師長繆培南),改任第10旅(旅長謝膺白)教導第1團上校團長。10月教1團與教2、教3團並編,改任第4師教導團上校團長。
1929年9月隨部反蔣,教導團擴編為教導旅(旅長陳芝馨),改任上校參謀長。
1930年1月第4軍擴編為護黨救國軍第4軍(軍長張發奎),改任第12師(師長鄧龍光)上校參謀長。2月第4軍縮編為第12師(師長張發奎),降任第34團(團長吳奇偉)上校參謀主任。7月調升第10師(師長薛岳)少將參謀長。12月赴德國考察軍事。
1931年6月回國,出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少將參議。
1936年7月升任第4路軍(總指揮余漢謀)中將總參議。
1937年4月1日敘任陸軍少將。12月調任第12集團軍(兼總司令余漢謀)中將高級參謀。
1938年7月調任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中將參謀長。12月兵團部改組為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薛岳),改任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羅卓英)中將參謀長。
1939年5月調任第9戰區幹部訓練團中將教育長。7月12日晉任陸軍中將。
1940年7月升任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兼干訓團教育長。
1944年3月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10月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
1945年1月陸大畢業後派任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會委員。
1946年7月11日獲頒忠勤勛章。10月10日獲頒勝利勛章。
1947年3月退為備役。
1948年3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2月12日當選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委員兼省航政局局長。
1960年3月當選「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代秘書長谷正綱)台北區兩權第一研究組召集人。
1961年11月11日在台灣台北無疾而終。
『陸』 吳佐島一志是真人么
還不是看了來羊行屮的《日自本異聞錄》?這只是個藝術加工的化名,形象上最直接的是荒木經惟。拍倫 理 情 色 照片見長,有他獨特的風格。至於是不是靈異類照片攝影師,可能是結合了其他故事做了藝術塑造。畢竟是小說而已。
『柒』 《三國志 吳書 吳主傳》中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的意思
曹操(公)到達赤壁,與劉備交戰,戰敗了。
附贈:這條記載引起很多爭議,有些人由此認為赤壁之戰主帥是劉備,不過聯系周瑜等轉記載主帥應該是周瑜無疑。至於為什麼這么記,爭議頗多,不作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