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问题困扰您,健康美白人人寻,就来皮肤美容网!
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問答 » 化膿性皮膚病有哪些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化膿性皮膚病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46:07

① 細菌性皮膚病的種類有哪些

細菌性皮膚病可按以下幾種方法分類:(1)按菌種分類可分為球菌性版和桿菌性皮膚病。球權菌感染性皮膚病系由化膿性球菌所引起,簡稱膿皮病,常見有膿皰瘡、癤、毛囊炎、腦膜炎球菌疹、猩紅熱、敗血症、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桿菌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有皮膚結核、麻風,其他如傷寒、副傷寒、炭疽、類丹毒、鼠疫等。(2)按病程分類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大多數細菌性,尤其是球菌性皮膚病都屬急性發作,病程短。只有少數如皮膚結核、麻風等屬於慢性過程。(3)按病機分類可分為直接致病、間接致病或二者兼有。直接致病如毛囊炎、癤、膿皰瘡及部分結核疹等,系由細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的病變;間接致病如猩紅熱、中毒性休克綜合征以及大多數結核疹病等,其發病機制主要是變態反應(對細菌產物過敏)或中毒反應(細菌毒素導致損害)。但是在臨床上情況復雜,病情多變,直接或間接致病不是絕對的,應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② 化膿性皮膚病吃什麼葯

皮膚消毒殺菌清創很重要,配合廣譜抗生素如頭孢等,你還是讓醫生看看吧。

③ 化膿性皮膚病是一種什麼病

化膿性皮膚病致病菌常為化膿性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一常見病,發病率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約占皮膚病的5%。人體對化膿性細菌無先天的永久性免疫,故可反復感染,又因系接觸傳染,在家庭或幼兒園、小學校內部都可互相傳染,還可引起多種並發症。戰時部隊的環境和生活條件較差,不能及時洗澡更衣,易受外傷及昆蟲叮咬而發病,平時影響軍訓,戰時可使戰斗減員。

膿皰病(Impetigo)

俗稱黃水瘡,為一常見病,系接觸傳染,常發於夏秋季,多侵犯兒童。

病因:主要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二者混合感染。

促使化膿球菌侵入機體產生本病的因素:一、原存在某些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蟲咬皮炎,外傷等,使皮膚損傷,細菌由此侵入,二、天氣炎熱、出汗、使皮膚浸漬或不潔,三、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使免疫力下降,四、嬰幼兒皮膚薄嫩、免疫功能發育不全。

症狀:可分為兩型:

一、大皰型膿皰病:多發生於2~8歲兒童,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頭面、四肢,也可波及全身,初為紅斑或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米粒至黃豆大,周圍有紅暈,皰壁鬆弛,皰內膿汁沉積於皰底,上部為透明液體,形成半月形,皰膜破裂後露出糜爛面,乾燥後形成蜜黃色膿痂,自覺瘙癢,故而搔抓後易自我傳染,向周圍蔓延。

二、膿痂性膿皰病: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轉為膿皰,膿汁較粘稠,周圍炎性紅暈明顯,乾燥後結有蜜黃色厚痂,約一周左右,痂脫而愈,不留疤痕。

膿皰病出現的並發症有: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急性腎炎、甚至敗血症等。

診斷:根據典型皮損發病部位、年齡、季節不難診斷。同時作膿汁培養及葯敏試驗輔助診斷和治療。

新生兒膿皰病Impetigo Neonatorum 7

為新生兒較嚴重的大皰病、又稱新生兒天皰瘡。

病因:

由凝固酶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第Ⅱ噬菌體組外型菌株引起,系接觸傳染,多由嬰兒室醫護人員或患兒家屬接觸新生兒而傳染。由於新生兒皮膚細嫩易破損,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善,或用塑料尿布使皮膚浸漬,都能促使該病發生,發病急,傳染性強,易造成嬰兒室流行,應引起重視。

症狀:

多在生後4~10天的新生兒發病,在暴露部位出現紅斑,水皰或大皰,2-3天後成膿皰,皰壁薄,易破,成紅色糜爛面,可蔓延至全身,水皰乾涸形成薄痂或脫屑,如侵及口腔粘膜,影響吸奶,病情輕時,可無全身症狀,嚴重時伴發熱,精神萎靡、腹瀉嘔吐,綠色泡沫狀糞便,易並發腎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死亡。

診斷:

根據年齡,發病過程、臨床特點易於診斷。

深膿皰病(Ecthyma)

俗稱臁瘡。

病因:

多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也可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症狀:

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水皰和膿皰,周圍紅暈明顯,炎症漸向深部發展,中央壞死,上結暗褐色污穢痂有的厚如蠣殼狀,不易剝離,痂下成火山口樣潰瘍,附有灰綠色膿性分泌物,愈後形成疤痕。好發於下肢、臀部、損害數目不定,常為數個至數十個,附近淋巴結腫大,自覺局部有疼痛,可伴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可並發急性腎炎,毒血症等。

診斷:

根據發病部位損害特點及分泌物培養出鏈球菌等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

膿皰病:病程較短,損害為水皰、膿皰、結痂,不形成潰瘍,愈後不留疤痕。

預防及治療:

一、注意皮膚衛生,幼兒園和嬰兒室注意隔離,防止擴大傳染,對瘙癢性皮膚病,外傷應給予積極治療。增加營養、增強身體抵抗力。

二、根據病情輕重酌情給予各種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

三、局部治療:如有膿痂時可用0.2%呋喃西林軟膏或龍膽紫止癢糊膏,如為膿皰及糜爛面,可用氧化鋅油內加入適量抗生素。

四、深膿皰病先用10%硼酸軟膏將痂軟化,再用刺激肉芽生長,促使潰瘍癒合的葯如甘石創愈散、潰瘍散等。

中醫療法:

清熱解毒利濕為治則:輕者用五味消毒飲加減,重者用連翹敗毒散。

④ 什麼樣是化膿性皮膚圖片

指導意見:
化膿性皮膚病致病菌常為化膿性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皮膚消毒殺菌清創很重要,配合廣譜抗生素如頭孢等

⑤ 化膿性皮膚病用什麼葯好

如果化膿性感染需要積極清創術治療。另外局部使用碘伏消毒劑或者過氧化氫溶液消毒。必要時服用頭孢克洛膠囊或者羅紅黴素。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需要注意衛生很重要。

⑥ 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病毒性皮膚病
一、火燎瘡(單純性皰疹
二、纏腰火丹(帶專狀皰疹) 屬
三、扁瘊(扁平疣)
四、枯筋箭(尋常疣)
五、水瘊(傳染懷軟疣)
六、瘙瘊(尖銳濕疣)
七、水痘
八、痘風瘡
九、血疳瘡
化膿性皮膚病
一、黃水瘡
二、須瘡及發際瘡
三、坐板瘡
四、癤腫
五、軟癤
六、疔瘡
七、丹毒
八、蝣蜓瘡(壞疽性膿皮症)
皮膚真菌病
一、禿瘡
二、腳濕氣
三、錢癬
四、陰癬
五、鵝掌風
六、汗斑

⑦ 皮膚病有哪幾種

你好,皮膚病種類繁多,大約有1000多種皮膚病。常見的皮膚病有銀屑病、白癜風、內皰疹、酒渣鼻、膿皰瘡、化容膿菌感染、疤痕、癬、魚鱗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禿、脫發、嬰兒尿布疹、雞眼、雀斑、汗皰疹、蟎蟲性皮炎、濕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膚瘙癢、脫毛、黃褐斑等。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多比較輕,常不影響健康,但少數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⑧ 怎樣治療化膿性皮膚病

取一塊生薑切開擦腳心,男擦左女擦右。一次擦10分鍾。

⑨ 膿包性皮膚病

膿包病就是復皮膚病的一種喔!制這個膿皮病還是很好治療的哈,如果是狗狗的話直接給它抹一些葯膏就好啦,我家的就是腳趾上長過,用過賽膚康就好啦,如果是人的話,抹一些皮炎平就ok啦
平時要多多注意衛生,這樣會好的快一些哈

⑩ 皮膚病一共有多少種

皮膚組織工程移植:皮膚病的症狀分為自覺症狀和他覺症狀兩種。自覺症狀是指患者的主觀感覺如瘙癢等;他覺症狀是指醫生檢查所見的各種皮膚損害如皮膚丘疹、糜爛等,是診斷皮膚病的重要依據。
一、自覺症狀
(一) 瘙癢:是最常見的自覺症狀,癢的程度輕重不一,有陣發性和持續性,局限性和廣泛性。癢的發生機制一般認為:
1.由表皮內真皮淺層的游離感覺神經末稍,接受刺激通過側脊丘束傳至視丘和感覺中樞引起癢感。
2.與機體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組織胺、激肽和蛋白酶等有關,尤其是蛋白酶起著重要的化學介質作用。它在表皮、血液、細菌及真菌中都有存在,創傷或某些原因可在組織中釋放活化,產生皮膚瘙癢。
瘙癢常見於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外陰肛門部瘙癢等。
(二)
疼痛:有學者認為,痛覺和癢覺可能是同種神經傳導。當刺激程度小於痛閾時表現為癢感,大於痛閾時表現為疼痛。疼痛常見於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如癤、丹毒,病毒性皮膚病,如帶狀皰疹等。
二、他覺症狀
在皮膚表面所程現的各種症狀,稱為皮膚損害或皮損。原發性皮損是指首先出現的原始性損害;繼發性皮損是由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和治療等進一步產生損害或好轉的結果。認清主要皮損對皮膚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頗有幫助。
(一) 原發性皮損
1.斑疹:僅指皮膚的顏色變異,既不隆起,也不凹陷,病理改變多在表皮和真皮淺層。色素增多的有黃褐斑、雀斑等;皮下出血形成的斑疹稱紫癜;紋身稱人工色斑;色素減少的有白癜風、白化病。
2.丘疹:是高出皮膚表面的堅實隆起,一般直徑不超過1厘米。可由炎症浸潤、代謝異常或皮膚變性所致。病理改變多在表皮或真皮上層。有的丘疹呈扁平圓狀如疣類、色素痣;有的為多角形如扁平苔蘚等。
3.水皰:為局限性高出皮膚表面、表皮內含有液體的損害,直徑在1厘米內的為小皰,大於1厘米的稱為大皰。水皰一般發生在表皮內。水皰常有細菌、病毒、疥蟲及變態反應引起,如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等,愈後不留瘢痕。
4.膿皰:大小、深淺與水皰類似,是含有膿液的皰,周圍帶有炎性紅暈。膿皰大多由於化膿性細菌感染所致,如膿皰瘡,毛囊炎和痤瘡等。
5.結節:是圓形或類圓形較硬的局限性突起,其位置較丘疹深,位於真皮或皮下組織,常為炎性浸潤或代謝產物聚積所致,其大小不一。如皮膚結核、結節性黃色瘤及腫瘤等。
6.囊腫:是真皮內或皮下組織的囊腔樣結節,可高出皮膚表面,呈圓形或橢圓形,觸之有彈性感。內容物可為液體,也可為半固體如腱鞘囊腫、皮脂腺囊腫等。
(二) 繼發性皮損
1.鱗屑:主要為角化脫落的上皮細胞。當皮膚炎症或其他損害時,可形成明顯的易察覺的鱗屑。鱗屑的大小、厚薄和多少因不同的皮膚病而異。花斑癬的鱗屑象糠秕狀;剝脫性皮炎的鱗屑宛如乾裂翹起的地皮;銀屑病的鱗屑白如雲母狀等。
2.痂皮:是水皰、膿皰以及糜爛面等,皮膚損害的漿液、膿液及血液和脫落壞死組織所致,它們乾涸後形成漿液痂、膿痂及血痂等。
3.糜爛:是水皰和淺在性膿皰破潰失去上皮所形成,表面潮紅、濕潤並有滲液,愈後不留瘢痕。
4.潰瘍:是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組織缺損。潰瘍的大小、形狀及深淺,隨病因和病情發展而異。表面可有漿液、膿液和壞死組織,或有痂皮覆蓋,邊緣常不規則。燒燙傷、皮膚結核、三期梅毒、化膿性皮膚病、小腿靜脈嚴重曲張及皮膚癌均可導致潰瘍發生。
5.瘢痕:深層組織缺損後,在組織修復中,由新生結締組織代替原有失去的皮膚組織,稱為瘢痕。分增生性(肥厚性)瘢痕和凹陷性(萎縮性)瘢痕,前者較硬而高出皮面,後者較正常皮膚稍凹下,表皮薄而柔軟。瘢痕表面無正常皮紋,也無附屬器。
6.苔蘚樣變:有些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由於長期刺激、磨擦、搔抓等,可使皮膚增厚、粗糙,皮膚紋理加深增寬,形成多角形片狀扁平丘疹,稱為苔蘚樣病變,如神經性皮炎。
上述皮膚損害,不是孤立的,經常是先後或同時存在,有時由一種皮損演變為另一種損害。